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医家聂尚恒实地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尚恒,明代江西清江(今江西樟树)著名的医家,其在儿科痘疹和治痢方面,发前人所未发,成效卓著。为了解聂氏的生平,澄清疑问,发掘其宝贵的医学思想,实地探访江西省图书馆、江西樟树市政府史志办、樟树市卫生局、樟树市药都公园以及聂尚恒故里:江西樟树市永泰镇大观村,获取文字、实物方面的新史料,对于聂尚恒的生年、籍贯、著作中存有的疑问一一澄清,并详细记叙聂尚恒雕像及故里寻找族谱的实况。  相似文献   

2.
“命门”一词,始于《紊问》,“命门”立言,肇于《难经》。随着易水学派对内伤杂病的研究,明代医家对命门说,饶有心得。如孙一奎,赵献可等辈多有探讨。本文就此做一简论。  相似文献   

3.
明代医家刘纯生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纯先世为吴陵(今江苏省姜堰、如皋一带)望族。早年随其父橘泉及冯庭干学医。明洪武初(136)迁关中,在长安居住约20余年。后随军医疗迁凉州,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前定居甘州。著有《医经小学》、《玉机微义》、《杂病治例》、《伤寒治例》等书,均在死后由他人刊刻出版。此外尚有《太素脉诀》及《寿亲养老补遗》二书,早佚。推断刘纯约生于元至元六年(1340),卒于明永乐十年(1412)前,享年70岁左右。  相似文献   

4.
缪希雍,明末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和《神农本草经疏》为其代表作.缪氏无论在用药上、还是在辨证论治上都有其独到见解;同时,临证特别注重诊法的应用:善于观察,见微知著;屏弃偏见,注重问诊;精通脉理,善于观察;切磋心得,协力诊治.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四诊,综合分析,善于变通.  相似文献   

5.
6.
通过传统文献研究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选取的明代13位医家临床应用人参的剂量特点以及配伍特点进行研究,总结得出人参是明代医家临床最常用的第三大药物,人参在明代的平均用量为8.7 g,最常用剂量为3.7 g,最大剂量为111.9 g,常用剂量范围为1.9~18.5 g,且不同医家呈现不同的剂量特点。明代人参的常用配伍有益气养血之品,行气消滞之品,滋阴清热之品,淡渗利湿之品,辛散升提之品,与温里散寒之品。  相似文献   

7.
明代医家龚廷贤在外治法方面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中。两书总结了敷贴法、涂法、吹药法、熨法、塞鼻法、点眼治、导法、熏法、洗浴法、蒸法和烧药法等11种外治法,简要叙述了其适应证和使用方法,认为同一种病证可用多种外治法,同一种外治法可用于不同的部位或穴位,同一部位或穴位可采用不同的治法,不同外治法还可以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明代医家吴有性、张介宾、喻昌等深入探讨了正气强弱在疫病发生中的影响,指出患疫之人多内伤不足,若本气充足,邪不能入,自不相染。需注意养生防疫,调摄饮食、起居,减少劳役,节制欲望。明代医家认为可通过消杀虫害、清洁水源、熏蒸衣物等方式,改善卫生条件以防疫。他们指出,疫病邪气多从口鼻而入,使用多种预防疫病的方药,擅用芳香类药物,包括雄黄、降香、香油、乳香、蒜、阿魏等,及雄黄丸、宣圣辟瘟丹、福建香茶饼等防疫复方,采用口服、塞鼻、洗浴、佩带、熏烧、喷洒等法治疗,在疫病预防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上均有一定创新。明代医家对养生扶正防疫的重视,及处理邪正关系的基本原则,为今天的中医防疫提供文献线索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查阅涉及明代医家有关灸疗的医学典籍,参考现代相关文献,总结、归纳李时珍、杨继洲、龚廷贤、张景岳4位医家运用灸法治疗疾病的学术思想特色。灸法发展至明代已达到鼎盛,李时珍注重艾灸取材,杨继洲施灸步骤精密,着重灸后护理,龚廷贤选穴研精覃思,治法不拘一格,张景岳治验尊崇经典,均为明代灸疗极具代表性的医家。灸法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传统方法,其在明代时期得到了不断丰富,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灸疗体系,研究明代医家灸疗学术思想对现今临床开展灸疗研究与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倪维德(1303—1377),明代医家,自幼博学多识,饱读诗书,凡经史子集,医卜方技之书,无不猎涉,以为“医为儒者之一事”,故继承家学,以医为业。倪氏初习《惠民和剂局方》,认为古方新病多不相全,遂改习刘完素、李东垣、张从正,融会三家之学,通晓各科,尤擅眼科。金元三家之中,尤其推崇东垣,故校订罗天益编录的《东垣试效方》9卷,并刊行传世。  相似文献   

11.
王肯堂(1549~1613年),明代著名医学家,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郁冈斋主.明代金坛(今江苏省金坛县)人氏.王肯堂从小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王樵,字明远,明嘉靖进士,历任刑部员外郎、右都御史等职,卒赠太子少保,谥恭简,在<明史>中有记载.  相似文献   

12.
明代医家万全在《保命歌括》所列“瘟疫”中,对温病的病因、传染途径、传变规律及其防治等提出了卓越见解。他指出温病的发生与火、湿有关,温邪由口鼻而入,先犯肺卫,次犯心血;小儿疮疹属伏邪温病;天地所生之戾气,当用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他将解表、清气、和解、祛湿、通下、清营凉血、开窍、滋阴等治法应用于温病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3.
试论明代医家注重脾肾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肾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生理方面,在“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认识的基础上先天肾与后天脾互济资生,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得气血旺盛,元气充沛,诸病不染;病理方面,若脾肾互济失调,即脾肾失济时,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导致一系列疾病;治疗方面,治  相似文献   

14.
15.
浅议明代医家薛己调治妇科病临床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著名医家,江苏吴县(今苏州)人。薛己业医,以歧黄之学为宗,兼采诸家之长,通晓内、外、妇、儿、骨伤诸科。其妇产科医著主要有《校注妇人良方》《、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是薛己对陈自明所著《妇人大全良方》所作的校注重定,薛己所注,不是一般的随文敷衍,不局限于文字的考订,而是扶微阐幽,引申发挥,并附录了大量自己的临证经验,从而使《校注妇人良方》成为流传很广的版本《。女科撮要》精辟论述了经、带、胎、产及妇科杂证的论治,是薛氏妇产科临床经验的荟萃。本文试就薛己有关调经特色作一浅要分析。1气血病机…  相似文献   

16.
明代以前医家对胁痛的认识和治疗,以宋代为界限可划分为2个阶段:宋代以前,胁痛一直被视为疾病的伴发症状,医家多从寒论治,用药常选肉桂、附子等温热之品,这与重视阳气的传统阴阳观念有关;自宋代开始,尤其是金元时期,胁痛日渐被视为独立的病证,医家对胁痛病因病机的认识渐趋丰富,治法逐渐从注重散寒向注重行气转变,并最终形成了胁痛的辨证治疗思路.这些转变反映了宋金元时期的医学革新精神对具体疾病认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医家徐凤对八脉交会穴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八脉交会穴的历史沿革,研究明代医家徐凤在八脉交会穴主治病症、取用范围、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理论贡献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中的方药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岳氏治疗不育症的用药,从功效上言,总以调养肾精为要,善从精血互化、肝肾同源及脾肾互资的角度补益肾精;从药物性味言,寒温皆有,甘苦俱备,重视温补。同时善用酒品以温阳补虚,体现在种子方药多用酒制、种子方多以酒送服和创制温阳补虚的种子酒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明代医家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中与酒相关的种子方的整理和分析,从其临证用酒的学术渊源、临证酒制药物分析、酒服种子方分析等方面探讨其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用酒特色,为临床诊治男性不育症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汪机、罗周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二者所言营气、元气均分阴阳,本质相通,均强调顾护元气、气血阴阳双补,均重视脾胃元气的治疗;但二者的学说形成背景不同,固本培元对象、途径、用药不完全相同,本研究对于新安"固本培元"治法的思想内涵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