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18年太和县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进行分析,查找暴发和疫情持续的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调查危险因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危险因素查找,并将结果录入Excel表格,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太和县某小学2018年3月至6月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195例,罹患率10.66%,疫情持续70余天,10~12岁是高发年龄段,首发病例未能有效隔离、10岁以上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大部分不详、学校传染病病例复课不规范,病例隔离期限不足即复课、教室通风不良以及存在校内外交叉感染可能是该起疫情发生的原因。结论严格病例隔离,加强应急接种和基层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有效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是控制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该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特征,查找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调查登记表开展病例个案调查,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 结果 该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历时167天,共发现病例208例,波及24个班级,罹患率为16.98%(208/1 225);10月13日以后每两个发病高峰相距时间范围约为17~18天,且一个峰比一个峰高;不同班级混住的宿舍学生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危险是无混住现象宿舍学生的1.48倍(95%CI:1.10~2.01);有53.40%(55/103)的病例在发病当天被发现,74.76%(77/103)的病例在发现当天被隔离,45.63%(47/103)的病例发病当天被隔离,隔离时间≥9天的病例占65.05%(67/103)。 结论 病例发现和隔离不及时可导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不同班级混住是寄宿制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扩散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分析其流行特征,寻找疫情暴发危险因素,评价其疫苗保护效果和探讨校外午托机构的监管模式,针对性采取防控建议,避免发生类似疫情。方法通过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流行特征和暴发危险因素。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47例病例,持续61d,病例报告主要集中疫情发生后的24~33d,占病例总数的55.00%,全校罹患率为5.58%(47/842),涉疫班级罹患率为8.32%(47/565),其中男性罹患率为6.17%(20/324),女性罹患率为11.20%(27/241)(P 0.05)。所有病例均有腮腺肿胀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痛、头痛和发热,未见脑膜刺激征及睾丸肿胀症状;含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首针次接种率与二针次接种率分别为88.73%及12.67%,病例组和对照组疫苗保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外午托机构托管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P 0.05,OR=7.86,95%CI=4.03~15.34)。结论学校相关人员不重视校园内的传染病防控落实和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无传染病报告意识、不熟悉传染病诊断标准是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高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影响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2014年11月9~27日该校共发生疑似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667例,罹患率为6.0%,18~23日为发病高峰。采集病例及厨工肛拭子及环境涂抹标本247份,其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65份。病例对照显示接触过同类病人(OR=1.41,95%CI=1.05~1.98),发病当天(OR=1.60,95%CI=1.02~2.49)及发病前天(OR=1.55,95%CI=1.02~2.37)曾经在第三食堂吃饭为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发生情况开展调查,采集相关标本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现病例109例,罹患率为28.1%。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98.96%)、腹痛(75.00%)、恶心(68.75%)和腹泻(28.13%)。10份患者肛拭子标本中2份GII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均为参加春游研学活动的学生,高年级学生罹患率高于低年级学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发病前3 d接触患者(OR=5.52,95%CI=2.03~15.02)、直接接触呕吐物(OR=12.62,95%CI=1.2~133.16)是本次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洗手液或肥皂(OR=0.15,95%CI=0.06~0.43)是保护因素。结论该起疫情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做好病例隔离治疗,规范环境消毒,加强手卫生宣传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是预防学校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起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查明暴发疫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集可疑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病77人,罹患率为3.11%(77/2 476),检测15份样品,其中9份检出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0.00%(9/15),基因型均为GII型。可疑危险因素为在呕吐物附近经过、停留(OR=7.12,95%CI:4.41~11.50)和参加午晚托班(OR=4.87,95%CI:3.10~7.64)(P0.01)。结论该事件为1起诺如病毒GII型所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可能是病例在学校活动期间呕吐物污染环境引起局部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参加午晚托班可能是疫情向多个年级扩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提供策略。方法 通过多渠道搜索2021年6月8日—7月8日该幼儿园的手足口病病例,对病例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环境卫生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造成本次疫情传播及暴发的因素。结果 本次疫情病例集中分布在大一班、中一班、中二班,共搜索到病例25例(确诊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总罹患率9.12%(25/274)。临床表现以手、足和口部疱疹或皮疹症状为主,症状典型。采集5例病例鼻咽拭子标本,检测均为柯萨奇A16阳性。流行曲线提示疫情基本符合“人传人”的发病特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触手足口病疑似患者(OR=6.50,95%CI:2.73~45.44)、在学校不洗手(OR=4.92,95%CI:1.56~22.52)、有触摸口唇/吃手指的习惯(OR=6.20,95%CI:1.74~38.33)、手和指甲不干净(OR=2.92,95%CI:1.23~6.92)是该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该起疫情由柯萨奇A16型引起,接触手足口病患儿是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接触未消毒的公共设施是造成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云阳县某小学一起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危险因素。结果该起疫情发病30例,罹患率为7.25%,男女性别比为1.31∶1,临床表现主要为口腔疱疹和溃疡。一至六年级均有发病,一年级病例最多(占46.67%)。首发病例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未隔离;病原体是肠道病毒CV-A16。与病例同家庭(OR=29.5,95%CI=3.56-245.10)、同玩耍(OR=3.25,95%CI=1.07-9.84),洗手习惯差(OR=3.33,95%CI=1.23-9.04)会增加发病的风险。结论小学应重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防控,在流行季节应加强监测,晨午检时不能忽视口腔疱疹和溃疡症状。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及时采取综合性的联防联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未及时发现、隔离病例是引起此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西安市小学传染病流行/暴发现况,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学校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从西安市抽取92所小学,现场调查学校2013-2015年传染病流行/暴发事件信息和相关因素信息,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2所学校内有31所学校2013-2015年发生过传染病流行/暴发,共发生疫情47起,均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中57.4%(27/47)为水痘疫情,共报告病例832例,平均罹患率为8.7%,疫情多集中在冬春季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室人均通风面积是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暴发的相关影响因素(OR=0.864,95%CI:0.761~0.982,P=0.025),发生过传染病流行/暴发的学校,其传染病防控管理评分高于未发生过的学校(OR=1.277,95%CI:1.013~1.610,P=0.039)。结论 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是西安市小学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改善教室通风条件,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可减少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三水区一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分析疫情发生原因,探讨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对疫情控制的影响。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数据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三水区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点,疫情发生原因及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水平对腮腺炎发病的影响。结果三水区某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疫情持续64d,累计42名学生发病,罹患率1.38%,六年级学生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罹患率(χ~2=124.54,P0.05),六年级学生既往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率为46.67%,疫情暴发期间,六年级学生应急接种率为29.59%,应急接种疫苗保护率为100%,调查发现共有6例流腮病例学校未及时隔离是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首发病例没有及时隔离,疫情期间学校组织班级交叉考试,可能是该起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六年级学生既往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效果不理想、应急接种率低、是该起疫情持续蔓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江西省一起学校菌痢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将2014年9月7-21日江西省某市2所学校中出现腹泻≥3次/d,伴腹痛、发热、头痛、呕吐症状之一者,作为本起疫情的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便标本检出宋内志贺菌者为确诊病例.选择74例病例、76名同班级同性别未发病学生进行病例对照,在学校开展卫生学调查.结果 共搜索到354例学生病例,罹患率3.8%.在校喝冷直饮水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OR=5.2,95%CI=2.3~12.0),并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饮水量>1L/d的OR=4.0,95%CI=1.1~14.8).疫情学校片区管网改造导致管网水受到污染,学校管网末梢水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均为9 MPN/100 mL,37份学生病例粪便标本中有29份检测宋内志贺菌阳性.结论 水管施工可能使管网自来水受到污染,学生喝未加热的冷直饮水是疫情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了解宁波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现状,研究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评价疫情控制措施,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0-2011年宁波市发生传染病暴发的18所学校和未发生传染病暴发的36所学校,进行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所得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防控措施评价采用综合评分法.结果 2010-2011年宁波市学校传染病暴发报告病例362例,平均罹患率为4.45%.暴发时间集中在夏秋季,水痘暴发占全部事件的77.8%(14/18),小学占66.67% (12/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提供洗手用品”(OR=0.13),“开设健康教育课程”(OR=0.12)是传染病暴发的保护性因素.暴发控制措施评价为良好5起,一般10起,较差3起.结论 小学生的水痘疫情是学校传染病防控重点.提供洗手用品和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减少学校传染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中学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月23日至3月25日,某中学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4例,罹患率为0.91%(24/2624);病例有班级聚集性,共有4个班出现病例,罹患率分别为1.9%~38.0%,班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罹患率最高的班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仅为3.8%(2/53)。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触病例(OR=6.90,95%CI为1.97~24.20)、与病例共同进餐(OR=5.37,95%CI为1.60~18.01)和同宿舍(OR=5.80,95%CI为1.72~19.58)均是发病的危险因素,而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OR=0.28,95%CI为0.09~0.94)是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这是1起由班内病例引发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暴发原因可能是与病例密切接触和疫苗接种率低,建议加强学校晨午检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湖北省某中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对暴发疫情数据和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疫情涉及64例疑似病例和6名隐性感染者,罹患率为4.3%(64/1 487)。进食2月21日早餐豆皮发病风险增加(OR=2.66,95%CI:1.26—5.62)。结论该事件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在诺如病毒感染好发季节,应加强对集体单位、学校开展诺如病毒疫情监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有效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小学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6年丰台区某小学一起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调查,描述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探索疫情发生危险因素。结果该学校共计发生19例病例,波及6个班级,总体罹患率为2.58%。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楼层(P=0.002)、年龄组(P=0.039)学生水痘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首发病例所在楼层(OR=5.676,95%CI:2.062~15.623),10~13岁组(OR=3.946,95%CI:1.482~10.511)学生的水痘罹患风险更高。接种一剂次水痘疫苗5年以下者为63人,接种二剂次者为190人,均未出现突破病例。结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分析影响学校、托幼园所等集体单位学生罹患水痘的危险因素。为了有效地控制疫情,应采取接种二剂次水痘疫苗等综合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济南市槐荫区某学校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因及其流行因素,为制订并实施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对调查的数据和暴发疫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集可疑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疫情首发病例发病于2017年3月15日,末例病例发病于3月31日,持续17d,共搜索病例93例,罹患率为3.94%(93/2 355)。学生罹患率为4.03%(90/2235),教职工罹患率为2.50%(3/120)(P0.05)。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接触病例发病的危险性增加(OR=5.13,95%CI:1.76~14.90)。检测36份样本,其中病例粪便标本检出9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0.90%(9/22),基因型均为GⅡ型;食物、环境和水中未检测到诺如病毒,感染来源尚不清楚。结论本次事件为1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11月30日1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发生情况,找出暴发原因,快速控制疫情,为以后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查阅学校晨午检记录和访谈校医、开展病例搜索了解暴发疫情,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疫苗保护效果,对新发生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培养和基因型检测。结果全校共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4例,罹患率为12.19%,教师无发病。共涉及全校7个班级,病例数在10例以上的班级为五年级8班和四年级5班,占总病例的56.82%,罹患率最高(30.43%)的班级为五年级8班,发病人群以9~11岁组为主,占93.18%,男女性别比为1.2∶1。共采集9例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RTPCR均为阳性,经培养分离到3株病毒,为G2基因型。发病班级疫苗接种率为59.56%。接种腮腺炎疫苗表现出保护效果(RR=0.47,95%CI=0.27~0.83),疫苗保护率为53.00%;接种疫苗时间在5年及以下与接种时间在5年以上的保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疫情是1起由G2基因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暴发。  相似文献   

18.
刘晓青  郑文娟  谢昀  杨梦  袁辉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704-1707
分析学校发生的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状况,并采用脉冲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致病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为今后此类疫情的防控提供经验.方法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开展病原学检测,运用PFGE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此次疫情波及2所学校,即A中学和B小学.共发现病例358例(疑似病例291例,确诊病例67例),其中A中学233例,罹患率为4.82%;B小学125例,罹患率为2.88%,均为学生.从37例患者的粪便中共检出20株宋内志贺菌;对23株宋内志贺菌进行PFGE分析,发现A中学和B小学的菌株分型为同一带型.饮用直饮水生水是该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2.04,95%CI=1.18~3.53),但不排除与相似症状病人接触和不洁的生活习惯是可能危险因素.结论 在学校开学之际落实各项菌痢防控措施,提高学校卫生工作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小学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引起暴发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该起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本次水痘疫情总罹患率为1.53%,男女罹患率分别为1.50%和1.76%,不同性别间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8,P=0.585)。疫情波及5个年级12个班级,三年级学生罹患率最高为3.80%,不同年级学生间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32,P=0.001)。该起疫情持续54 d,出现2个发病高峰,直至学校进入暑期才得以有效控制。该起疫情突破性水痘病例占所有病例的68.89%,均曾接种过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接种年限为1~10年。结论本次水痘暴发疫情为年级间和班级内人际接触传播,应构建学校、社区中心、疾控中心等相关人员间的联动机制,有效控制学校水痘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潍坊市1起小学水痘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其水痘突破病例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起暴发疫情的水痘病例信息,分析水痘罹患率;将所有水痘突破病例纳入病例组,按照1:3配对选择对照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突破病例的危险因素。结果该起疫情波及该校3个年级1 789名学生,1剂次、2剂次水痘疫苗(VarV)接种率分别为28.51%、61.99%;水痘总罹患率为1.17%(21/1789),85.71%(18/21)的病例为水痘突破病例,发病至最近1剂次VarV接种的平均间隔时间为4.55±0.57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rV免疫史4年(OR=3.76,95%CI:1.00-14.10)、校外"小饭桌"午餐(OR=5.50,95%CI:1.03-29.48)是发生突破病例的危险因素。结论密切接触和水痘免疫力下降是该起小学水痘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提高儿童入学前第2剂次VarV接种率,以减少水痘突破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