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靖 《四川中医》2008,26(6):2-3
疮疡指发生于人体体表的各种急、慢性感染性或化脓性的疾病,中医分为三个阶段: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陈教授治疗疮疡疾病三十余年,强调整体治疗,重视辨证,倡内外兼治从不偏废.内治法之肿疡期首分阴阳;脓肿期是以聚毒排脓为第一要义,分清补托与透托是关键;溃疡期总以扶正生肌为主,兼清余邪为辅.外治法肿疡期外用药不宜过寒,总宜清热散结、化瘀止痛为主;脓疡期总以排脓泄毒为第一要义;溃疡期外治初期以祛腐为先,待脓腐基本已净时,方可用生肌之品.  相似文献   

2.
疮疡未出脓者谓之肿疡。其未成脓者常用内消法治疗,《外科证治全生集·痈疽总论》告诫我们:“无脓宜消散,有脓勿久留。”故凡治肿疡,首先要辨其是否有脓。有脓则宜托毒排脓,忌用消散之法。若因疮疡用过抗菌素、激素或清热解毒等药物治疗之后,抑制病情,使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肿块较硬,或深部脓肿不易辨脓时,则需穿刺或借助B超确诊。无脓或仅抽到血性液  相似文献   

3.
关靖 《新中医》2009,(10):4-5
陈宝元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陈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多年,擅治疮疡、肛肠、乳腺、周围血管病等。在学术上倡扶正祛邪法,精于整体辨证,按期分治。内治倡肿疡期消之,脓疡期托之,溃疡期调和气血兼清余邪。外治法则主肿疡期箍围灭之,脓疡期给邪出路,溃疡期初以祛腐为主,后以生肌为主等学术观点。除此之外在诊治全过程中还十分重视患者的脾胃状况。现就陈教授重脾胃学说治疗疡科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培红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64-664,678
乳痈系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哺乳期妇女,为外科常见病之一.我院刘爱民主任医师行医 40余年,治疗本病逾千,均获得显著疗效.现就刘师根据乳痈不同病期 (肿疡、脓疡与溃疡三期 )而施治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疮疡外部形态可分为肿疡和溃疡,不同阶段形态、用药不同,外用药为主。治疗不外乎消、托、补三大法则。包括局部用药与复方(清热活血化瘀、除湿排脓、敛疮收口),其他(单味中药、外用药实验研究、灸法、针刺等)。疮疡初期,皮肤表面红、肿、热、痛,高于皮肤表面,即肿疡成型期,主要消、托、补中消;中后期疮疡除湿排脓,袪腐生新。初期内服药物:黄连、黄柏、苦参、夏枯草、龙胆草等清热解毒,配红霉素、金霉素软膏等消肿止痛。疮疡早期失治到达中期肿疡,应尽早切开引流使脓毒排出,托、补结合,配针灸;疮疡后期素体虚弱,补法合除湿,配生肌膏袪腐生新。  相似文献   

6.
白降丹是中医外科传统的外用药之一,有腐蚀,平胬功能,可用于治疗肿疡成脓难溃,溃疡脓腐难去或瘘道难愈等病症,但因该药炼制麻烦,世医多以刀针代替.笔者家传中医,尤以外科擅长,临床凡遇疮疡久不穿孔,乌黑流水,屡治不愈,多用白降丹治疗,取效甚捷,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脓疡,預后险恶;Touroff及Moolten二氏謂慢性肺脓肿病人,平均寿命不超过三年。自抗菌素应用以后,虽大大提高急性肺脓疡的治愈率,但对慢性肺脓疡只能減輕急性症状及为外科手术准备条件而已。一般认为,住院前病期在六月以上者,內科无法治疗;若經內科充分治疗3—6周后仍无X綫上及临床上的进步,則宜外科手术治疗。最近,我院用中西医結合方法治疗发病时間五月余,并在其他医院大量应用抗菌素,配合气管滴入疗法四个月无效之慢性肺脓疡一例。达到临床及  相似文献   

8.
<正> 祝:通"注",敷涂也.例:'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周礼·天官冢宰》)——疡医掌管治疗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等用的外敷药和去脓血除腐肉的药剂.食:通"饲",给人吃.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二十多天后少做一些比较厚的粥给病人吃.食:通"蚀",蛀蚀也.例:"内食五脏,而症见于外也."(《薛氏医案·厉疡机要》)——在里面蛀蚀五脏,而症状却在外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黑膏药(主要指硬膏,为含铅或铅化物制品),中医外科用来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膏药对肿疡具有消肿止痛,对溃疡具有提脓去腐、生肌收(?)和遮风护肉的作用。膏药除含有中约成分外,还使用一定量的黄丹(无机铅)做其基质,膏约的制作是以黄丹、油和  相似文献   

10.
“泻血疗法”在中国称为针刺放血法或刺络法,古代的日本也曾有过这种原始的治疗方法。古代的疾病,大部分是因伤引起的化脓性疾患,以及捻挫、跌扑或者是营养平衡失调所致的肿疡,对这类肿疡和化脓性疾患,出于本能切开脓疡或放出瘀血。《日本书记》“允恭  相似文献   

11.
廖秋源 《新中医》1995,27(4):60-61
透脓散加减治疗细菌性肝脓疡的体会廖秋源透脓散乃是《外科正宗·卷之三·肿疡主治方》专门主治一切痈疮内已成脓,无力外溃之方。张秉成曰:“夫痈毒之成脓也,必由正气充旺,方得变化而成。倘或气血衰弱,则不能郁蒸为热,而脓之成也无期。即既成脓矣,亦须赖正气以托之...  相似文献   

12.
一切肿疡在未溃之前应使之消散,若失治或误治,未能消散,已经酿脓则必溃破。溃破之后,提毒化腐与生肌长肉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法,是治疗溃疡的主要措施。提毒化腐就是用具有一定腐蚀作用的药物,使脓栓、腐肉迅速脱落,使疮疡内蓄之脓毒得以早日排出。一切疮疡在溃破之初,多具有脓栓或腐肉,影响脓毒外泄。若脓水不能排出,则越蚀越深。腐肉不去,则新肉难生。甚至造成病情恶化,严重者亦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溃疡初期,脓栓未落,排脓不畅,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情况下,外治必须提毒去腐,配合内服托里排脓之剂。提毒去腐的基本药物是红升丹。  相似文献   

13.
从新中国成立起,我既搞中西医外科的结合研究,也着意于中西医外科临床的比较研究。深感中医外科在肿疡和溃疡的治疗方面,还是有其优势的。 比如肿疡,西医单纯靠注射或口服抗生素以消除炎症,对局部病灶的处理并无良药可  相似文献   

14.
丁桂散一方是外科世家单苍桂老中医的经验方,它由丁香、肉桂各15g,山柰7.5g组成,共研细末作掺药用,具有理气消肿、温化寒凝、通窍止痛之功效。单老前辈主要用其治疗阴寒凝滞之肿疡及肿硬不化诸症。刘爱民教授在中医外科领域辛勤耕耘数十载,潜心研读中医古代书籍,博学多思,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将丁桂散用于治疗溃疡,以达“煨脓祛腐”之目的,确实独具匠心,在中医外科临床应用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肿疡是尚未化脓或正在酿脓阶段外科炎症的总称,在日常临床上占着很大的病例数。笔者在1963年8月至1964年8月,共治疗各种类型肿疡509例,其中442例获得内消,39例仍化脓切开,另有28例因路途偏远,未经追访。我们在内消处理上,不论内治、外敷,首先明确形成肿疡的基本原因,是由于营卫不和、气血郁滞所致;施治方面,则以患者素禀强弱所现的邪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皮肤冷脓疡一得北京市朝阳中医医院(100020)张永刚关键词皮肤冷脓疡;针刺治疗皮肤冷脓疡为外科疑难病症之一,即使用中药治疗也远较对热性疮疡的治疗为难,而单纯用针刺治愈此病,在文献报道中更为少见。现将笔者运用针刺法治愈本病的心得介绍如下,以就...  相似文献   

17.
“针法”,它包括辨脓与切开术二方面的内容,是临证必须掌握的。经云:“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因此脓是由气阻血滞,热胜肉腐、蒸酿而成。书中云:“血实者决之”,是肿疡如已化脓,则宜切开排脓,但中是否有脓,特别是内痈内疽,视之不见,手不能近,故辨之之法,首先是脉  相似文献   

18.
半年多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脓疡14例,其中细菌性肝脓疡13例,阿米巴肝脓疡1例;非手术疗法7例,切开排脓加双管冲洗-引流术者7例。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现将14例的治疗方法及临床资料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外科,遵循“以消为贵”这一治疗法则,使外疡内消,不但能缩短疗程,还能避免手术之苦。《疡科纲要》说:“治疡之要,未成者必求其消,治之干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散于无形……胖疡治疗总以消散为第一要义”。运用内消法治疗外疡,是中医外科之特长,现将个人在临床和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仅供自学中医或初搞中医外科临床的青年同道作参考。所谓“消法”就是用消散药物,使初起的外疡得到消散,这是一切外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此法适用于尚未成脓的肿疡。  相似文献   

20.
穿山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建海 《中医杂志》2002,43(3):172-173
大凡认为穿山甲走窜善行,功在通泻,能消肿排脓,通经下乳,活络散风。常用于瘰疬结核,肿疡初起或脓成不溃,以及妇女瘀血闭经,乳汁不下等症。笔者临床中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