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该院小儿血液病临床特点及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7例血液病患儿临床表现及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髓染色涂片情况,确定细胞形态特征、血液病的血细胞形态特点及骨髓象诊断。结果血液病患儿临床表现为出血、贫血、发热、脾大、淋巴结肿大。87例不同年龄患儿的血液病疾病类型分别为红细胞系统37例、白细胞系统28例、巨核细胞和血小板22例。红细胞系统疾病类型中以溶血性贫血为主(15例,占40.54%)。白细胞系统疾病类型中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17例,占60.71%)。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疾病类型的患儿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3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TP)2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T)1例。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测在血液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疾病分型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但仍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率,因此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通过综合方式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2.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3年来我院血液内科诊治的1061例血液病住院患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系统疾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9%,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最高(22.1%),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1.7%)、淋巴瘤(19.4%)。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年龄、疾病类型、住院时间、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等因素具有相关性,而与患的性别因素无相关性。结论:及时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对症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改善患的住院条件,对接受联合化疗后处于骨髓抑制期的患要及时转入层流隔离病房接受治疗,这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血液分析对血液系统疾病筛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与形态学复查血液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血细胞分析仪报警的1300例异常的血液标本每例涂两张血片作瑞-吉染色,分类200个白细胞,并描述白细胞的形态。结果筛查出162例血液系统疾病,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恶性淋巴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MM)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40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例,地中海贫血3例。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加上形态学复检能使血液分析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和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仍是危害极大的疾病。其发病率有增无减。由于近代基础医学的飞跃发展,对血液病的发病原理、分类、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血液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血液疾患骨髓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血液系统疾病骨髓血管新生的状态及意义,采用改良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贫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初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治疗前骨髓MVD明显增加;急性白血病化疗完全缓解后骨髓MVD降至正常水平,未缓解者下降程度小,复发者再次升高至化疗前水平;贫血患者骨髓MVD也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远不如急性白血病骨髓MVD增高的幅度大。结论:骨髓血管新生在急性白血病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抗血管新生治疗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是近年被认为是与传染性红斑、一过性再障危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病以及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死胎等疾病有关的一种DNA病毒。我们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以及急、慢性白血病患儿的骨髓或外周血中HPVB19DNA,以便进一步了解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感染情况。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ITP8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0例,均为封存的骨髓片标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5例,其中外周血标本…  相似文献   

7.
血液病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和骨小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48例血液病患者骨髓纤维组和骨小梁变化的观察结果。恶性血液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转癌等)发生骨髓纤维组织和骨小梁增生远较良性血液病(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明显;髓细胞性白血病上述增生较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明显;骨小梁增生与骨髓纤维组织增生密切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组织减少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分布特点及在血液病病因诊断中的作用,了解该地区血液病疾病谱特征。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该院372例血液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标本进行瑞姬氏染色和化学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化学染色结果,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得出形态学报告。结果372例患者确诊为血液系统疾病368例,以白血病(95/372)、增生性贫血(36/372)和缺铁性贫血(26/372)为3种主要类型。82例贫血患者类型分析,以增生性贫血(36/82)、缺铁性贫血(26/82)和巨幼细胞性贫血(11/82)为主。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液系统疾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疾病谱的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为发病率占首位的小儿临床恶性血液肿瘤疾病。AL可以分为两大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主要临床症状为贫血、出血、器官浸润和感染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国际上一般通过MICM[综合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生物学(molecule biology)]分型对初诊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准确诊断与规范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2-4])。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对于AL患儿的预后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140例AL患儿进行检测,探讨联合检测对提高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及其可能原因。方法对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病理、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9例儿童首发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1~4周自然缓解或治疗后缓解;但间隔1~10个月发展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及在疾病发展中多种技术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2011-2013年和2017-2019年2个时间段首次接受骨髓细胞学检查患者的贫血疾病谱变化情况,评价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3年和2017-2019年2个时间段因贫血在该院首次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183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检出病例发生率较高的分别为缺铁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贫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17-2019年与2011-2013年比较,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降低,急性白血病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13年和2017-2019年2个时间段检出病例年龄分层、季节分布发生一定变化,其中急性白血病变化最明显,年龄<10岁和夏季患者的构成比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绝大多数贫血程度呈重度及急性白血病贫血程度均为重度外,其他类型疾病的病情多为中度.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有效确定贫血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利于各类贫血的针对性治疗;2011-2013年和2017-2019年2个时间段急性白血病出现较为明显的年龄分层、季节分布差异,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被诊断前可有过渡 性可恢复的全血细胞减少阶段,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pre-ALL)。作者复习了丹麦国家医院1980~1991年所有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及部分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液、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其中有8例起初诊断AA的患儿被确定为pre-ALL,占1980~1991年406例诊  相似文献   

13.
刘丽  胡小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72-8472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同时减少时的骨髓变化及常见病因。方法对168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检查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4例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占79.8%,其中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占39.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占17.9%,急性白血病占16.4%。非血液系统疾病34例,占20.2%,其中急慢性肝病11例,重度感染8例,结缔组织8例等。7例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重度感染1例,肝病1例。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病因是造血系统疾病,因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的主要手段,部分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五年来 ,我们在治疗小儿血液病中所遇到 14例并发霉菌感染。并根据 1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 ,提出了治疗小儿血液病过程中防范霉菌感染的措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4例中急性白血病 (AL) 1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6例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 4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2例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2例。 10例AL中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2~ 14岁 ,平均 9岁。 2例AA均为男性 ,年龄均为 10岁。 2例ITP ,男、女各 1例 ,年龄均 <2岁。以上病例均经骨髓检查确诊。1 2 霉菌感染的诊断  14例…  相似文献   

15.
血液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 4 5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检测 ,旨在探讨其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检测对象 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 4 5例血液病患者 ,2 3例白血病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9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 1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3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5例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MA) 6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11例。年龄12~ 5 9岁。对照组 (NC)为健康体检者 ,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病例组于治疗前或初 (1周内 )取静脉血检测LDH活力水平 ,除AA组外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检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比较不同病因患者骨髓细胞学表现。结果200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因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192例(96.00%),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主;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8例(4.00%)。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造血性疾病(P<0.05);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或活跃,骨髓形态学多见异常;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特征为骨髓增生活跃,但巨核系细胞无特殊变化,部分骨髓细胞形态呈感染骨髓象特征。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病种繁多,主要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主,不同病因疾病骨髓细胞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临床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减少疾病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的分析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多种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病态巨核细胞数量及类型分布。结果健康组未见病态巨核细胞,缺铁性贫血(IDA)、溶血性贫血(H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偶见病态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及恶性肿瘤组都可见病态巨核细胞,而且还可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以MDS最为明显。结论骨髓涂片中病态巨核细胞分析在血液病诊断和鉴别中起重要作用,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出现表明骨髓恶性增生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细胞自噬在血液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 277例血液病患者电镜标本,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血细胞自噬现象,分析血细胞自噬在血液病中的分布特点,结合临床检测和诊断结果分析其病理机制.结果 检出15例患者伴有成熟粒细胞或有核红细胞自噬现象,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急性白血病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1例.15例患者中粒细胞自噬11例,有核红细胞自噬4例.9例伴细胞凋亡,6例伴细胞溶解,5例伴细胞巨幼样变.结论 血液病成熟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自噬多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凋亡、巨幼样变和溶解等病态造血可能诱发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19.
背景:据作者查新检索,国内外有关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Ap63基因表达的报道罕见。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Ap63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32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同期选择27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取肝素抗凝的骨髓液2~4mL,用Ficoll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Ap6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49例表达TAp6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组(P〈0.0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P〈0.05)。动态观察了5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同阶段TAp63的表达变化,发现初治时TAp63表达,缓解后低表达或不表达,复发后又表达。结果表明TAp6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尤其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20.
背景:据作者查新检索,国内外有关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Ap63基因表达的报道罕见.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Ap63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32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同期选择27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取肝素抗凝的骨髓液2~4 mL,用Ficoll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Ap6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49例表达TAp6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组(P < 0.0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P < 0.05).动态观察了5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不同阶段TAp63的表达变化,发现初治时TAp63表达,缓解后低表达或不表达,复发后又表达.结果表明TAp63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尤其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