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妇科炎症感染的检验效果,为临床检验合理选择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诊治的105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镜检法组、凝集法组、培养法组,每组35例。采集阴道分泌物后,分别采用镜检法、凝集法、培养法进行真菌检验,比较三组的阳性率。结果镜检法组、凝集法组、培养法组的阳性检出例数分别为27例、29例和31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14%、82.86%和88.57%,三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妇科炎症感染微生物的三种方法(镜检法、凝集法、培养法)检验结果并无明显差别,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况及诊疗条件等选择最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杰  黄洁珊  韩培德 《系统医学》2023,(23):161-164
目的 本文将深入探究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妇科炎症感染患者的检出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22年1—10月化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镜检法、胺试验、凝聚法及培养法,以临床诊断及综合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验方法效果情况。结果 对患者阴道内分泌物细菌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培养法检出率显著高于凝聚法、胺试验、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凝聚法、胺试验、镜检法检出率比较,培养法与临床诊断及综合检查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法的灵敏度为96.18%及准确度为95.63%,均高于其他3种检验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使用培养法检验微生物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治疗妇科炎症患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娄红  彭可  刘学礼 《系统医学》2024,(4):110-113
目的 研究应用3种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念珠菌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凝集法、培养法、镜检法,对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样本进行检验,比较不同检验方法阳性检出例数及检出率。结果 凝集法、培养法、镜检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9.17%、84.38%、92.71%,3种检验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7,P<0.05)。结论 采用镜检法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能够获得更高的阳性检出率,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与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至我院检查的妇科炎症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各10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微生物检验培养法,观察组采用凝集法。对照两种检查方法对念珠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共检测出94例阳性念珠菌,阳性率为94%;观察组患者共检测出95例阳性念珠菌,阳性率为95%;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炎症感染中,无论是凝集法还是培养法,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将两种方法联合,在初步筛查基础上再确诊,确保检验准备率,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722-1724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对其进行阴道分泌物的采集,并分别采用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与革兰氏染色法对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检测,观察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细菌检测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完成3种细菌检测方法显示,74例患者中,通过细菌培养法检测出58例患者细菌阳性,检出率为78.38%,通过PCR检验法检测出55例患者细菌阳性,检出率为74.32%,通过革兰氏染色法检测出28例患者细菌阳性,检出率为37.84%;其中将3种检测方法的细菌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革兰氏染色法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P<0.05),而对细菌培养法与PCR检验法的检出率进行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细菌检测中,细菌培养法与PCR检验法的检出率均比较高,而PCR检验法操作便捷,且检测耗时短,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300-1301
对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接受阴道细菌检测的女性患者100例,同时采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阴道细菌学检查,比较两组检出率和阳性率。采用PCR检验法检测出84例为阳性,检出率为84.0%,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出52例为阳性,检出率为52.0%,PCR检验法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采用PCR检验法检测加特纳菌、棒状杆菌和肠球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4.0%、14.0%、16.0%,采用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40.0%、5.0%、7.0%,PCR检验法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细菌培养法相比,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采用PCR检验法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联合涂片镜检法检测假丝酵母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8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白带标本同时进行真菌培养、胶体金法和涂片镜检法检测,以真菌培养作为诊断金标准对胶体金法和涂片镜检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280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胶体金法和涂片镜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93%和56.07%,胶体金法显著高于涂片法(P0.00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到79.96%。结论胶体金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涂片镜检法,两法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检出率,能为临床提供便捷、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770-1772
目的观察直肠联合阴道标本检查对孕晚期B族链球菌定植患者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在我院门诊常规产前检查的1275名孕35~37周孕妇,均行常规阴道拭子培养法及阴道直肠拭子次代接种法筛查B族链球菌。统计两种筛查方法检查B族链球菌的阳性率、检出率、假阴性率。结果 1275名孕晚期孕妇检出B族链球菌阳性104例,阳性率为8.16%(104/1275),阴道拭子培养法检出B族链球菌阳性46例,阴道直肠拭子次代接种法检出B族链球菌阳性77例。阴道直肠拭子次代接种法检测B族链球菌阳性率6.04%(77/1275)较常规阴道拭子培养法的3.61%(46/1275)高,检出率74.04%(77/104)较常规阴道拭子培养法的44.23%(46/104)高,假阴性率25.96%(27/104)较常规阴道拭子培养法的55.77%(58/104)低(P<0.05)。结论直肠及阴道标本联合检查可提高孕晚期B族链球菌定植患者检出率,结合药敏试验,可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G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12月进行细菌性阴道炎检测的2 6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取双份阴道分泌物标本,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分离培养法进行检测,分析免疫荧光法检测GV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GV的敏感度为94.31%,特异度为90.75%,准确度为91.20%;分离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为34.99%,免疫荧光法阳性检出率为39.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荧光法检测GV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阳性检出率高、诊断时间短的优点,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并分析不同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接收的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展开分析与探讨。结果:微生物检验组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率为35%,血清检验组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率为36.67%。微生物检验组与血清检验组患儿血生化指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微生物检验组检查在0-3岁的检验效果与血清检验组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在8-12岁的检验效果对比有差异(P0.05)。微生物检验组阳性检出率90%,血清检验组阳性检出率86.67%。微生物检验组与血清检验组阳性检出率结果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方法较多,血清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是最常用的检验方法,检验效果各具优势。在对小儿患者实施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时,可以根据小儿患者的年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肺曲霉菌感染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75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M试验、G试验及痰培养三种方法予以微生物检验,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及联合检验对肺曲霉菌的阳性检出率。同时,比较寄生型和侵袭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GM试验对寄生型、侵袭型肺曲霉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G试验和痰培养(P<0.05);三项联合检验对寄生型肺曲霉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三项单独检验(P<0.05);三项联合检验对侵袭型肺曲霉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G试验和痰培养单独检验(P<0.05)。寄生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咯血发生率高于侵袭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发热、咳嗽、胸闷及肺啰音发生率均低于侵袭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P<0.05)。寄生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治愈率为94.00%;侵袭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治愈率为92.00%。结论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率,并为寄生型和侵袭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730 份血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8年5月~1999年4月我们采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t/Alert120检测730份血标本,主要来自我院住院患者。无菌采集注入Bact/Alert120系统专用培养瓶,上机培养监测。系统指示阳性及时转种并涂片染色镜检,将结果初步报告临床。应用Vitek32系统辅以常规方法作出最终鉴定。培养5天报告阴性,同时涂片染色镜检并盲种。结果:共检出84株细菌(115%),阳性检出时间及检出率详见表1。假阳性14份(19%),其中3份为血液病患者的血标本。表1 84份血培养阳性检出时间(h)及检出率(%)菌名株数24681012141618202224阳性株检出率(%)~48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干化学试纸法与显微镜检尿液潜血对泌尿系统疾病的结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6月门诊患者尿液样本200份,同时行干化学试纸和显微镜行尿液潜血检验,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干化学试纸法检验尿液样本阳性65例(32.5%),阴性135例;显微镜检验尿液样本阳性57例(28.5%),阴性143例。以镜检结果作为尿液潜血判断标准,干化学试纸法红细胞检出率为91.22%,假阳性率为8.77%,假阴性率为11.19%。结论两种检验方法对尿液潜血的结果差别不大,临床上为了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笔者建议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可有效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对阴道分泌物真菌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镜检阴道分泌物真菌阳性和阴性标本各200例,用PCR技术鉴定其念珠菌类型,再随机选择荧光PCR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标本30例进行真菌微生物培养,验证分型结果的正确率。结果常规镜检阳性200例,荧光PCR核酸检测鉴定阳性189例,其中白色念珠菌157例(78.5%),光滑假丝酵母菌24例(12%),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3%),白念合并光滑酵母菌2例(1%),其他真菌11例(5.5%)。常规镜检阴性200例,荧光PCR核酸检测鉴定阳性58例,其中白色念珠菌50例,光滑假丝酵母菌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2例;随机选择荧光PCR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标本30例真菌培养结果吻合率97%。结论门诊常规检验中,真菌涂片镜检应为首选。对于门诊镜检阴性而又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建议进行分子生物学基因鉴定。镜检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但应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和突变检测技术(Xpert MTB/RIF)、结核杆菌固体培养与抗酸染色镜检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效能及其一致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金标准"对照的临床诊断实验设计,收集临床泌尿系结核可疑患者163例的晨尿,分别应用Xpert MTB/RIF、结核杆菌固体培养与抗酸染色镜检进行检测。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泌尿系结核诊断的"金标准",评价3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并比较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63例患者尿标本使用Xpert MTB/RIF检出结核阳性51例(31.29%),结核杆菌固体培养法检出结核阳性40例(24.54%),抗酸染色镜检检出结核阳性39例(23.93%)。与"金标准"临床诊断泌尿系结核诊断比较,Xpert MTB/RIF检测和结核杆菌固体培养具有极高的一致性,抗酸染色镜检的一致性较弱。结论3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均适用于临床泌尿系结核的诊断,其中结核杆菌固体培养法与临床综合诊断法具有更高的一致性。Xpert MTB/RIF不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泌尿系结核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及类型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75 300份临床标本检验结果的阳性情况,所有标本均进行微生物检验,比较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37 500份)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37 800)两个时间段的阳性率情况。结果 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血液标本阳性检出率为43. 54%(3785/8694),高于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的28. 56%(2463/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切口分泌物标本及其他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 96%(4596/21924)、42. 25%(1597/3780)、44. 11%(667/1512)、36. 77%(695/1890),均低于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的24. 16%(5254/21750)、49. 55%(1858/3750)、57. 6%(864/1500)、43. 25%(811/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不同时间段及不同类型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全面分析阳性检出结果,可有效了解当前疾病发展情况,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MONO/NEUT)指标检测、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体、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MP-IgM)对儿童M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高度符合儿童MP感染典型症状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MP抗体,并采用胶体金法检测MP-IgM。统计颗粒凝集法、胶体金法对不同病程、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阳性检出率,以快速培养鉴定镜检法为"金标准",比较颗粒凝集法、胶体金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分析MONO/NEUT指标与M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患儿中,68例患儿经"金标准"确诊MP阳性;相同病程患儿中,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种方法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病程7 d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同年龄段患儿中,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种方法对7~14岁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60 d~6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68例MP阳性患儿中,颗粒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6.76%(59/68),胶体金法为89.71%(6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P阳性组患儿MONO/NEUT指标水平升高率高于M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Kendall's tau-b等级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MONO/NEUT指标水平与MP阳性结果呈正相关(r=0.565,P 0.001)。结论对于儿童MP感染,胶体金法检测MP-IgM可获得与颗粒凝集法检测MP抗体相似的临床诊断结果,且操作方法更简单,耗时更少,对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低,而MONO/NEUT指标水平与MP阳性结果呈显著正相关,故推荐将胶体金法联合MONO/NEUT指标检测应用于MP感染的临床诊断中,以获得更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血清学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分别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血清学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年龄组、不同发病时间组各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情况的差异。结果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86例(86.0%),血清学检验阳性84例(84.0%),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0.157,P=0.692)。1~6岁组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检出率(91.9%)高于7~12岁组(76.3%,P0.05),血清学检验阳性检出率(77.4%)低于7~12岁组(94.7%,P0.05)。发病时间1~6d组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检出率(93.2%)高于7~11d组(75.6%,P0.05),血清学检验阳性检出率(78.0%)低于7~11d组(92.7%,P0.05)。结论两组检验方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阳性检出率皆较高,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的患儿建议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诊断,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儿建议采用血清学检验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和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中的结核分枝杆菌(MTB)。方法选择临床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121份、MTB阳性分离物14份,非结核分枝杆菌(NTM)阳性分离物14种共31株,用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LAMP技术分别进行检测,用LAMP技术对人MTB标准菌株H37Rv及卡介苗(BCG)进行检测,判断LAMP检出限并评价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涂片法抗酸杆菌检出率为38.02%(46/121),培养法MTB检出率为42.15%(51/121),LAMP法MTB检出率为49.28%(56/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46和1.247,P均>0.05)。对121例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MTB检测,以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为金标准,LAMP检测结果的敏感性为92.16%(47/51),特异性为87.14%(61/7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χ2=1.247,P>0.05),且一致性强(kappa=0.78,P<0.01)。LAMP能准确分辨MTB和NTM阳性分离物,对H37Rv、BCG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H37Rv菌株的检出限为120 CFU/mL。结论 LAMP检测MTB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简便易行、快速准确,不需要昂贵的检验设备,适于基层医院结核病诊断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即时检测(POCT)技术—"TSH闪测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分别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n=120例)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n=120例),并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的受试者共240例,收集受试者的指尖血和静脉血样本,分别进行TSH水平的即时定性检测(TSH闪测卡)和电化学发光法的定量检测,以高于TSH定量方法检测的正常值范围上限转换为阳性结果,以介于正常值范围或低于正常值范围下限转换为阴性结果。对测得的结果分别进行配对卡方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结果TSH闪测卡测得阳性结果共计122例,阴性结果共计118例;电化学发光法测得阳性结果共计120例,阴性结果共计120例;其中两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者有119例,不一致者共有4例。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P>0.05),阳性一致性为99.17%(95%CI:97.54%~100.00%),阴性一致性为97.50%(95%CI:94.71%~100.00%),总一致性为98.33%(95%CI:96.71%~99.95%),Kappa值为0.97(95%CI:0.93~1.0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极强(χ2=224.33,P<0.01)。 结论TSH闪测卡定性检测与TSH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临床一致性,其可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初筛检测,亦可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慢病治疗过程中的及时监测,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新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