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50例。A组给予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B组给予针刺治疗,C组给予Bobath技术治疗,均治疗1个月,D组未接受康复治疗;比较四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及3月后疗效,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患者Brunnstrom分期,采用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独立功能性量表(FIM)评定患者独立能力。结果:四组治疗1、3个月后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独立能力均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Brunnstrom分期高于D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独立能力低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runnstrom分期高于B、C、D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独立能力低于B、C、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94.00%高于B组80.00%、C组78.00%、D组5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有效率高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Bobath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独立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刺与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优化方案。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9组,分别采用针刺时机(A)、选穴(B)、疗程(C)、康复(D)4个因素及相应的3水平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的变化。结果:对ru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的改善方面,选穴及康复因素为显著因素(P〈0.05)。A1B3C2D3(即患病14天以内,采用头穴丛刺结合抗痉挛针法,配合运动再学习法治疗60天为治疗的最佳方案。结论:患病14天以内,采用头穴丛刺结合抗痉挛针法,配合运动再学习法,治疗60天,可以有效的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阴阳经穴对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予针刺阳经穴位肩髃、臂臑、曲池、外关等穴位;B组予针刺阴经穴位极泉、天泉、曲泽、内关等穴位。施以平补平泻法。共治疗28天。治疗后观察两组上肢肌张力改善程度、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结果:(1)经治疗,A组肌张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B组总有效率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评分均增加(P0.01或P0.05),但A组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3)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有提高(P0.01或P0.01),而A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针刺阳经穴可以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有效改善上肢肌张力、改善患侧上肢运动评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神启闭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用醒神启闭针刺法加基础治疗,B组用常规针刺法加基础治疗,治疗10 d后,采用CSS、FMA和MBI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2组治疗后CS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A组较B组优(P0.05);2)2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A组降幅更大(P0.05);3)2组治疗后M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A组优于B组(P0.05)。结论:醒神启闭针刺法可有效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常规针刺法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董针(董氏奇穴)配合蜡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而治疗组患者给予董针配合蜡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水肿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Barthel)量表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Fugl-Meyer积分和水肿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董针配合蜡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水肿,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在脑梗塞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A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良肢位的摆放、Bobath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C组则在B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C组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科PT3室符合生命体征稳定、无认知功能障碍等要求的脑卒中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不做其它干预,B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给予核心力量训练,C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给予核心力量配合呼吸训练,每次训练45min,每周5次,共8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核心力量和ADL测试。结果: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三组核心力量评分和ADL评分较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P0.01),B组、C组效果优于A组,末期C组优于B组。结论:呼吸训练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01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67例,3组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在此基础上A组予头部取穴针刺,B组予上肢取穴针刺,C组联合A组和B组取穴针刺;观察3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上肢神经功能缺损指数和6个月生存质量(SS-QQ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均显著升高(P0.05),且B组与A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和A组同期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3组治疗后上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C组与同期A组、B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随访末期A组与B组SS-Q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头部取穴和上肢取穴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均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良好康复作用,二者联合可增强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刺四海之腧治疗中风恢复期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四海之腧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针刺四海之腧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海之腧治疗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王新宇 《中国针灸》2007,27(3):179-181
目的:探寻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组(A组)148例、康复训练组(B组)142例、常规穴位配合康复训练组(C组)144例和药物组(D组)144例4个研究组。用Fugl-M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BM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BM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治疗后比较,A组明显优于B、C组(P<0.05),B、C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改良穴位配合康复训练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的机能恢复,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高效率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冲击波穴位治疗联合上肢强化训练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共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冲击波穴位治疗组(B组)和常规治疗+冲击波穴位治疗+康复训练椅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A组)采用基础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常规治疗+冲击波穴位治疗组(B组)的患者除了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外,还对痉挛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三穴进行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而常规治疗+冲击波穴位治疗+康复训练椅组(C组)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冲击波穴位治疗外,还给予双侧上肢应用康复训练椅进行对称性的屈伸及内收、外展的强化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结束后12周分别进行上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结果①肌张力变化情况: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 A、B、C三组肌张力均显著性下降(P0.05),而B组、C组较A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12周随访, A、B、C三组肌张力均有所回升,但B、C组肌张力较治疗前仍降低(P0.05),且C组优于B组(P0.05)。②运动功能及ADL功能变化情况: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 A、B、C三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所改善(P0.05), B组、C组功能改善较A组更好(P0.05)。而治疗结束12周时随访, A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较治疗结束时出现下降, B组、 C组相比虽有下降,但仍优于A组(P0.05)。结论冲击波穴位治疗联合上肢强化训练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较持久,也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穴针刺配合推拿手法对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应用头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头穴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每组各30例进行治疗观察。ADL(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疗效评定标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时采用MA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性别、年龄、发病至参与临床观察时间及发病病因病机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与ADL评分的影响:治疗前两组的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其两组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治疗前两组肢体功能评定,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评定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头穴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较对照组的康复疗效好。说明头穴针刺配合手法推拿对ADL的影响,比对照组具有更好的康复疗效。结论:头穴针刺配合手法推拿对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患者ADL及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是肯定的。也证明以头穴针刺配合手法推拿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针刺、推拿和超声波治疗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优选康复方案。方法应用3因素(A因素为针刺,B因素为推拿,C因素为超声波)2水平正交设计法,将80例脑梗死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8组,每组10例,治疗4星期后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NIHSS、上肢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NIHSS的改善方面,A、B2因素均为显著因素(均P0.05),C因素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肢FMA评分的改善方面,A、B、C 3因素均为显著因素(P0.05,P0.01,P0.05);A2B1C1为最佳方案。结论结合针刺、推拿和超声波是治疗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优选,能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常规康复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患者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配合针刺组与康复组,每组20例。康复配合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针刺主穴取百会、风府、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常规康复包括关节、运动、呼吸、膀胱以及肠道康复训练。康复组单纯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共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motor score,MS)、ASIA感觉功能评分(sensory score,SS)、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S、S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MS、SS、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康复配合针刺组MS、SS、ADL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常规康复比单纯常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及运动再学习方案不同顺序使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探讨针刺与康复结合的时效性。方法:选取75名6个月内脑卒中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根据针刺康复的不同组合顺序分为先针刺后运动再学习组(A组)、先康复后针刺组(B组)和针刺康复同时进行组(C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AS)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评价患者运动能力恢复程度。结果:3组的Barthel指数量表和MAS评价都有改善,其中B、C组在MAS评价中明显优于A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针刺与运动再学习技术同时进行或先康复后针刺可能对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更具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执行功能训练对颅脑创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虎门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颅脑创伤后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受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执行功能训练。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AD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评分。结果:在训练前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ADL平均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后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与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执行功能训练对颅脑创伤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与ADL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床上训练、针灸及物理因子治疗、躯干控制训练、上肢功能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ADL训练),治疗组则配合肌内效贴治疗,隔天1次,单次贴扎维持24h,共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价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可有效提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头针组(B组)、运动治疗组(C组)和互动式头针组(D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3周后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结果:D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较其他3组改善最明显(P0.05),C组较A组及B组显著(P0.05),A组及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FMA评分高于A、B组,C组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组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D组MBI评分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组能显著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家长参与的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3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A组(传统对照组)、B组(传统+针灸)和C组(传统+针灸+家长参与的引导式教育)各51例,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测试,同时采用ADL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测试。结果:干预后,三组患儿GMFM、FMFM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C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而B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家长参与的引导式教育能较好地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康复介入治疗时间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介入时间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病情稳定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90例按康复介入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12h内)、B组(72h内)及C组(7d内);出院时比较3组患者住院时问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认知功能成套测定评定(LOTCA)。结果出院时,3组患者FMA均明显降低,ADL和LOTCA均明显升高;A、B2组FMA、ADL、LOTCA明显优于C组(P均〈0.05),A组FMA、ADL、LOTCA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入院后12h内给予介入康复治疗,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运动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