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和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69例,尿酸正常组73例,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高尿酸组饮酒比例、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肌酐、尿素氮、合并冠心病、下肢血管病变、脂肪肝、泌尿系结石及并发肾病、视网膜病变等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证候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肝胃郁热及兼痰证、瘀证、浊证人数及构成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症并发症情况严重;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肝胃郁热为主,多兼痰、瘀、浊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禁食12h以上,于次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观察组尿酸平均水平(459.45±80.32)umol/L高于对照组(268.38±62.56)umol/L(P<0.05);300例观察组中高尿酸血症80例、尿酸正常220例.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正常两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均 (P>0.05),高尿酸血症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予以高度重视,在积极降糖调脂的同时也要限制高蛋白、高嘌呤食物,控制血尿酸水平,对预防和降低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症情况并探讨尿酸代谢对Ⅱ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1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6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高尿酸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位居前4位的分别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高血压和高血脂,糖尿病肾病,与尿酸正常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指标可以作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的一个标记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预后判定。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正常尿酸组的疗效优于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影响了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测定血尿酸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方法:追踪比较连续3年体检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尿酸组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率高于尿酸正常组,血尿酸水平417~500μmol/L组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低于血尿酸水平≥500μmol/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患泌尿系统结石的机率高于尿酸正常者,因此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定期做B超检查泌尿系统,降低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减轻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析两组病人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差别,测定两组病人的C-RP、TNF并进行分析.结果:HUA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NUA组(P<0.05),而HDLC则低于NUA组(P<0.05);HUA组的各项指标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P均<0.05);HUA组的各项指标也高于NUA组(P均<0.05).结论:HUA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HUA血症可能通过炎性相关因子引起血管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和尿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按照是否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将所有患者分为并发症组50例和非并发症组42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和尿酸的含量及BMI差异.结果 并发症组的TC显著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而2组TG、HDL-C和HbA1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并发症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尿酸均显著高于非并发症组(P均<0.05).高尿酸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和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尿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显著相关性,C反应蛋白和尿酸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对早期防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血尿酸水平将20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高低两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高尿酸血症组冠d病、脑梗死、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结论:高尿酸血症是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英德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84例(其中具有痛风史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别嘌呤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苯溴马隆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Cr)、血尿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尿酸和AST、ALT和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AST和A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ALT、AST、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酸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可更有效的降低血尿酸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别嘌呤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妙丸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效果。方法:9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7例用四妙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尿酸及三酰甘油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UA、BUN、Cr及AL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丸能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尿酸及三酰甘油指标,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按1∶1比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另给予口服益气养阴活血方加大黄、泽泻,对照组另给予口服别嘌醇,共治疗4周。检测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TG、FBG、UA及观察组T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两组TG、TC、UA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内服中药与别嘌醇均有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作用,但中药降尿酸作用更加明显,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的高患病率与泌尿系统结石高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地区连续3年体检人群中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泌尿系统结石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32例和正常尿酸组132例,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原地区高尿酸血症组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结论:西藏高原地区高尿酸血症的高患病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高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苯溴马隆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作用及对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广东同江医院诊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苯溴马隆治疗,60例)和常规组(别嘌醇治疗,60例),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IL–18、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相对治疗前,两组患者IL–18、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但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苯溴马隆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在年龄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型在血尿酸水平上均高于气阴两虚组。提示:如果对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证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找到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中医证候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阮雪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52-153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护理及健康宣教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84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随机分为甲组46例,常规的护理及宣教,乙组38例,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运动、饮食生活、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两组患者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尿酸检查值为:(464.8±40.2)μmol/L,(464.8±41.3)μmol/L,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别护理一年后:甲组患者尿酸明显低于乙组。甲组心血管的事件发生7例(15.21%),乙组心血管事件发生12例(3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使并发症尿酸血症的尿酸,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有效的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是发生痛风的直接原因.近年来,我科在诊治糖尿病过程中,发现糖尿病合常并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002年上海市调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432例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25.2%[1].大量文献也证实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度相关,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还可使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2].自2008年以来,我科运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选取100例作研究对象,均予以基础对症治疗,并按辅助用药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50)应用别嘌呤治疗,观察组(n=50)则采取非布司他治疗。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0.0%,与对照组的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其高尿酸血症病情,并改善其肾功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高尿酸血症的老年及老年前期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48例老年及老年前期Ig A肾病患者,分成伴高尿酸血症Ig A肾病患者与不伴高尿酸血症Ig A肾病患者,比较两组临床与病理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总胆固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肾脏病理改变以Lee氏Ⅲ、Ⅳ级多见,而正常尿酸组组则以Lee氏Ⅱ、Ⅲ级为主。结论:伴有高尿酸血症的老年及老年前期Ig 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损伤均重于尿酸正常的老年及老年前期Ig A肾病患者,应重视老年及老年前期Ig A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析两组病人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差别,测定两组病人的C-RP、TNF并进行分析。结果:HUA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NUA组(P〈0.05),而HDLC则低于NUA组(P〈0.05);HUA组的各项指标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P均〈0.05);HUA组的各项指标也高于NUA组(P均〈0.05)。结论:HUA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HUA血症可能通过炎性相关因子引起血管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析应用祛瘀泄浊散治疗社区内老年性高代谢综合征及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岁以上的老年性高代谢综合征及高尿酸血症的老年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服祛瘀泄浊散,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各100例。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以及并发症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两组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组老年人相对于对照组老年人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服祛瘀泄浊散对高代谢综合征及高尿酸血症的老年人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老年人的各项指标,降低该尿酸病的并发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