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T)就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血小板聚集而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我科近期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T的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T)就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血小板聚集而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我科近期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T的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摘要患者XXX,女,28岁,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PT、APTT、TT和Fg均在正常范围内,牙龈、皮肤、胃肠道等处无紫癜、出血现象。  相似文献   

3.
4.
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1例报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EDTA K2 )具有对红、白细胞形态影响极小 ,并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等优点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 (ICSH) 1993年建议 ,将EDTA K2 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1] 。但我们在血常规检验中发现 1例由EDTA K2 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典型病例 ,报道如下。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P)形成的原因及其血小板计数方法。方法选取EDP患者10例,采集2份样本,1份EDTA-K2抗凝,1份枸橼酸钠抗凝。EDTA抗凝血分别于0、15、30、60、120min上机检测。枸橼酸钠抗凝血在15min内检测。同时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 EDTA抗凝血0min检测的血小板结果与手工计数及枸橼酸钠抗凝法的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120min的血小板计数与手工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钠抗凝血计数与手工计数的结果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EDP的动态分析支持EDTA依赖的血小板聚集是抗原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确认EDP患者用EDTA抗凝采血后应立即检测,也可用枸橼酸钠抗凝检测或手工计数。  相似文献   

6.
<正>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抗凝剂具有保持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体积和形态不发生改变的优点,因此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ematology,ICSH)推荐将其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1]。但因其偶尔可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使大量的血小板聚集在一起,超过了仪器设定的血小板计数阈  相似文献   

7.
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应用,不但减轻了检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然而最近作者发现了1例因EDTA所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假性血小板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很少见,原因一是使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且血中含有EDTA依赖性抗体,二是标本中含血小板自身抗体的冷凝集素。  相似文献   

8.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一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我科近期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P的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宏  周芸  叶琴  王加  陆琳 《临床检验杂志》2011,29(4):275-275
患者,男,86岁,2010年7月于我院血液科就诊。主诉外院多次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于(3~15)×109/L间波动,且多次针对治疗均无效,故临床初步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血液病病史。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明显出血点或瘀斑,各项基本体征正常。外院骨髓检查报告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系分布正常。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女 ,5 8岁。因阵发性心慌 2 0 a,加重伴恶心、呕吐 4 d入院。查体 :BP15 6 /90 mm 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 ,无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不大 ;胸骨无压痛 ,HR80次 /min,律齐 ,心音可 ,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 ,无压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实验室检查 :除肝功酶谱轻度升高外 ,血糖、血脂以及电解质均正常 ;血液常规检查 :3次分别经 Sysm ex KX- 2 1、Coulter- JT、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15 % EDTA- K2 抗凝的静脉血 ,抽血顺利 ,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34× 10 9/L、12…  相似文献   

11.
EDTA相关假性血小板减少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病例进行分析,避免因PTCP出现医疗差错。方法利用仪器法、手工法和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分析血小板计数及形态。结果EDTA盐抗凝血会诱发血小板凝集,导致仪器法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合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假性增高。结论EDTA盐抗凝剂引起的PTCP对于住院患者出现误诊误治的机率更大。  相似文献   

13.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探索1种可靠的检测血小板的方法,为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6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全血样本同时用枸橼酸钠和EDTA-K2抗凝,在10min,1h,2h分别检测血小板数量(PLT),并制血液涂片,并用手工法计算PLT,观察样本在不同抗凝剂不同时间中的PLT和血液涂片中的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用枸橼酸钠抗凝的样本在10min内观察血片有20例(76.9%)血小板没有聚集,用仪器检测PLT的平均值是139×109/L,与用手工法检测的平均值146×109/L比较相差4.8%,根据CLIA′88的标准,差异是可接受的。结论对于存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样本,可用枸橼酸钠抗凝样本后在10min内用仪器检测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14.
庄豪  李万娇  何今贤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654-2654
自Onder等于1980年报道1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以来,国内外广泛关注。其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大,为0.09%~1.26%不等。而EDTA是血细胞计数常用的抗凝剂,临床上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并不罕见,足以引起同行重视。我们于2006年11月至  相似文献   

15.
乙二胺四乙酸(EDTA)因对血细胞计数影响小,在1993年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建议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但是,EDTA盐可以诱导极0.09%~0.21%[1]血小板(PLT)体外聚集成团,使得PLT计数明显低于实际数值,这就是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症(EDTA-PTCP)。关于ED-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为抗凝剂的真空负压采血管广泛用于临床,但EDTA—K2的使用会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有文献报道部分人群血小板有EDTA依赖性聚集,造成仪器检测结果假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发生率为0.07%~0.21%。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自动五分类细胞计数仪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广泛应用,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或EDTA-Na2为抗凝剂的真空负压采血管大量应用到临床,出现了由于EDTA抗凝剂影响的1种非机体凝血机制障碍导致的血小板测定减少的现象,临床称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了解临床常见的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其解决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5月间住院的71 535例,在血常规检测时有血小板减少的1326例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中EDTA-K2抗凝剂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病例87例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再次分析检测,同时涂片瑞-姬氏染色油镜下观察血小板形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87例EDTA-K2抗凝剂血小板数值为(56±27)×109/L,换用枸橼酸钠抗凝剂在同一仪器上检测,其血小板数值为(185±39)×109/L,两者结果用配对t检验分析,统计学上结果有显著性差异(t=1.83,P<0.01).EDTA-K抗凝剂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其发生率为0.12%,占血小板减少总数的6.56%.结论:EDTA-K2抗凝剂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0.12%,极易误诊.对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标本应进行涂片复查.发现有血小板聚集的情况应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剂进行再次检测,以防发生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标本通过肝素锂、枸橼酸钠及改良方案进行纠正,对血小板测定结果进行评估,建立一个简单、实用、且不延长结果报告时间(TAT)的方法。方法征集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志愿者120例,同时收集肝素锂、枸橼酸钠、EDTA-K3抗凝标本各一份,其中EDTAK3标本采用改良方法处理后再检测,三组检测结果与参考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素锂、枸橼酸钠、改良方案的纠正率分别为80.5%、39.2%、100.0%;与参考方法比较,P值分别0.129、0.013、0.051。TAT分别为(2.03±0.29)、(1.8±0.35)、(0.47±0.19)h。结论肝素锂组的结果与参考方法测定结果相关性最好,可比性最好。其次是改良组和枸橼酸钠组。改良方案对TAT影响最小、不用进行患者的二次采血,并且结果与枸橼酸钠相似,因此该改良方案可以用于临床上对PTCP标本的纠正。  相似文献   

20.
EDTA,化学名:乙二胺四乙酸,也称依地酸,特别是它的钙盐络合物,医学上称为依地酸钠钙,是一种现在广泛应用的血液抗凝剂。但经EDTA抗凝后,一些血液成分的检测会受到影响,特别是血小板,引起检验结果的偏差,现报告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