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采取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实施常规管理所得检验样本1139例为对照组。另随机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所得检验样本1143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检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健康体检患者标本检验不合率上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减少样本不合格率,降低检验过程错误发生率,提高了检验结果准确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血培养静脉采集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2月1-15日,该院未进行严格的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时采集的用于细菌培养的患儿静脉血标本70份纳入对照组。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采集的血液标本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血液标本采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于2015年12月16-31日采集70份血液标本纳入观察组。对比2组血液标本的污染率、病原菌检出率,以及2组标本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标本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静脉采血过程中可能对细菌检验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素主要有:采血护士工作随机化、采血前告知患儿及家属不详细、标本采集质控知识缺乏、标本登记记录交接不清、发现问题时未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以及采血量不足等。对检验结果和准确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有标本溶血、输液同侧采血、标本放置时间及患儿血液标本量等。结论血培养静脉采血过程中对细菌检测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较多,在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静脉采血方法的改进,进而提高细菌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中的应用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效果.方法:以广东省阳江市中心血站2020年6月-2021年6月采集的、符合研究要求的20000份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依据采取的管理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00份,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比较两组血型实验室质量监控指标差异.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探究其相关措施对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就诊的150例患者,对其进行地擦研究,运用数字随机法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查,观察组在检验过程中,对实验室环境、试剂质量、操作人员素质和仪器数据精确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的质量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检验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对性检前管理对提高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生化检验的患者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检前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规范操作、环境管理、信息核对、储存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标本采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检验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检前管理应用于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提升采集人员的操作质量,降低检验差错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日常规范化管理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效果观察。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9月在工作状态下随机采集的108份口腔诊疗用水设为对照组,2014年10月—2015年9月采集的108份口腔诊疗用水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日常规范化管理后细菌定量检测。结果对照组采集综合治疗台诊疗用水共108份,包括源头水、手机喷水、三用枪水各36份,其中,手机水细菌含量最高为1 521cfu/mL,口腔冲洗水细菌含量最高为586cfu/mL。实施日常规范化管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手机喷水合格率由之前44%提高到78%;三用枪水由64%提高到100%;观察组诊疗用水的总合格率为93%,对照组为6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情况严重,实施日常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64-3465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各类细菌检验标本1500份作为对照组,另选取细菌检验标本检测管理规范实施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各类细菌检验标本150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细菌检验标本的检验合格率及其不合格因素。观察组各样本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污染均是导致不合格检验的主要因素,所占比率明显高于溶血等其他因素,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污染是导致细菌标本检验不合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取样过程的严格控制是提高细菌标本检验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杨瑞 《妇幼护理》2024,4(6):1299-1301
目的 研究环节质量控制在预防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1 月妇产科收治的 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 例)实施常规感染预防措施,观察组(30 例)实施环节质量控制措施。比 较两组感染发生率、病原菌检测结果、医院感染原因。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非切口感染、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 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 组侵入性操作、滥用抗生素、消毒灭菌工作不合格各项原因占比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 较大医院感染原因占比与对照组相近,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环节质量控制在预防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具有 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析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择取806例于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与实施免疫检验的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平均分组方式分成临床组与比较组,每组中各有403例,比较组在我院时候常规免疫检验,临床组在我院实施质量控制下免疫检验,收集两组研究样本,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数据均有所变化,且临床组中患者的临床免疫检验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比较组,P<0.05,有临床可比较性。结论在当今的临床检验免疫工作中,做好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可以大大提升检验效果,同时也提升了检验的准确度,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92-1294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室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400份消毒样品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消毒科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400份样本组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物品送达科室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等。结果对照组清洗质量不合格率2.0%、包装质量不合格率15.0%以及灭菌质量不合格率12.5%明显低于观察组47.5%、50.0%、57.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37.5%高于对照组7.5%,物品送达科室时间(60.6±15.4)min长于对照组(42.6±12.4)min,组间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供应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显著提升清洗、包装、灭菌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对控制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标本采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常规护理质量控制时采集的3150份标本作为对照组,并选取质量改进后2013年7~12月采集的3420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6个月后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5.24%提高到98.16%;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由90.56%上升到99.44%,对采血技术满意率由86.11%上升到97.5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在流产绒毛染色体标本采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中流产绒毛染色体标本采集合格率。方法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实施FOCUS-PDCA程序前送检的绒毛染色体标本137份设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实施FOCUS-PDCA程序后送检的绒毛染色体标本92份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流产绒毛染色体标本采集方法进行质量管理,观察组采用FOCUS-PDCA程序流产绒毛染色体标本进行质量管理。比较实施FOCUS-PDCA程序前后绒毛染色体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情况。结果实施FOCUS-PDCA程序前后标本不合格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FOCUS-PDCA程序可提升绒毛标本采集质量,有效降低绒毛染色体标本采集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开展中质量控制的实用效果以及管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检验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管理的25例为对照组,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25例为研究组,分组对比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免疫检验结果。结果50例患者就治疗优良率以及治疗后免疫检验结果对比来看,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对于临床免疫分析仪检验质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全面准确的诊断依据,确保治疗方案的精准制定,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40例需要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控制,实验组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的差错事件发生率和质量检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检验质量满意度和差错事件发生率分别是93.33%和5.83%,对照组为81.67%和2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基层单位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实施针对性的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有助于降低检查差错事件发生风险和提升患者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实验室在2018年8月-2019年7月之间检测的48例患者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两份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分别将两份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采取不同的检验方法,对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计算率和检验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计算率(56.25%)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计算率(75%)明显要高;与对照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率(75%)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满意率(95.83%)明显要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能有效提升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检出状况,提升患者的检测满意度,在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应用血脂检验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血脂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验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检验结果相比,观察组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经对比显著降低,且HDL-C水平较低,TG、TC及LDL-C水平较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经检验血脂异常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11.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有助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便于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相应解决对策。方法研究资料为该院2012年随机抽取的尿液常规检验样本1 500份,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该院实行质量控制后的尿液样本1 500份为观察组。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不合格标本出现原因的分析,制订规范的申请单填写标准,制订标准的尿液样本采集规范,制订标本的保存和运送规范,制订标本的交接和退回规范。结果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由于各种相关因素,导致的缺陷样本数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该观察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每次尿液检验时间和实际接受尿液检验的次数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指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保证,要依靠整个医疗过程中参与的每个人共同努力,把尿液样本合格率作为临床质量考核的标准,使尿液检验分析前不合格率降至最低点,从而提高临床实验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4735-4736
本院从2008年开始实施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通过从临床检验的样本采集、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选择、影响检验的因素等多个方面实现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将2003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所检验的1480份的免疫检验血样,与2008年1月-2013年1月检验的1510份血样的质量控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的效果。结果对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抗体(IAb)、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AFP)、Ca199、Ca125、癌坯抗原(CEA)平均变异指数与控制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免疫检验中,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的质量控制科有效提高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以医院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方法采集医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检的500份检验标本为研究指标,于2018年9月开展质量控制,分界线前后分设为对照组及研究组,结果对照组标本不合理比例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免疫检验标本临床影响主观因素较多,可通过开展质量控制管理方式,最大程度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输血检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盐水法检测,观察组运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检验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稳定性、准确度以及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运用在输血检验中,不仅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缩短交叉配血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