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证素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对福建地区1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四诊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证素名称,根据其积分数值确定其病位与病性。结果:70分以上的证素分布情况:湿、肝、气滞、脾、热在50%以上,其次为阴虚、气虚、阳虚,其他证素分布则相对较少。在3个证素等级分布中,1级:脾、肝、气滞、热、痰、湿分布比例较高;2级:湿、热、气滞、阴虚分布比例较高;3级:湿分布比例较高,其次为气滞、阴虚和热。结论:本课题研究的1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病理特性表现为,病位以肝为主,多与脾共见.疾病早期以湿热、气滞等实证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则是湿热、气滞与阴虚多见,表现为虚实夹杂,这可能与福建当地的湿热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痰证"患者中医证素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146例MS痰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MS痰证中医证素分布特点、痰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以及MS痰证中医证素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MS痰证常见病位为肝、肾、脾;常见实性病性为湿、热、气滞、血瘀;常见虚性病性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2)MS痰证患者痰证素积分与腹围、HOMA-IR、LDL-C、BMI相关;(3)脾与BMI呈负相关,湿与BMI呈正相关;肾、气虚与FPG呈正相关;气滞与TC呈正相关;血瘀与TG呈正相关;肝、热、气虚、阴虚、血虚与HOMA-IR呈正相关,脾与HOMA-IR呈负相关。结论 MS痰证病位主要在肝、脾和肾,呈现虚实夹杂的特点;痰的病理程度及病位、病性与临床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证素辨证法探讨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证素分布特点。方法纳入1584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依据其临床资料提取证候,通过证候辨证素量表,采用证素辨证法分析其病位、病性证素的分布规律及证素组合规律。结果 1病位证素:总体病位证素积分依次为脾、肝、肾、胞宫、肺、胃;男女患者对比,女性患者脾、肝、胞宫的积分较高(P0.05,P0.01,P0.01),男性患者肺的积分较高(P0.01);女性患者最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肝(91.79%、84.24%),男性患者最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肾(95.65%、76.33%);2病性证素:总体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湿、气虚、阴虚、痰、气滞、阳虚、水停、血瘀、热、阳亢、血虚;男女患者对比,女性患者湿、气滞、血瘀、血虚、寒的积分较高(均为P0.01),男性患者痰、热、阳亢的积分较高(均为P0.01);女性患者最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湿、痰、气滞(94.05%、93.32%、84.39%);男性患者最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湿、痰、气虚(99.52%、99.03%、80.19%)。3组合规律:将每位患者各自的证素积分进行排序,最终整合出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虚夹瘀、痰湿内阻、胃肠腑热六种类型。其中脾虚湿阻所占总体比例较大(19.13%);女性患者肝郁脾虚类型的比例较大(20.62%),男性患者痰湿困阻类型的比例较大(30.43%)。结论女性患者以脾、肝、湿、痰、气滞、寒为主,治疗上重视疏肝理气解郁,男性患者以脾、肾、肺、湿、痰、气虚、热为主,治疗上应重视清热化痰。此外,基于证候辨证素量表的证候辨证体系为中医学临床量化辨证流程提供了思路,是促进中医学研究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患者证素兼夹分布特征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关系,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212例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四诊信息资料,通过证素辨证法对其中的湿、热证素积分均≥100的判定为湿热证,筛选湿热证患者共100例。运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判断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病理特征,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分析福州地区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其病性证素湿、热的关系。结果:早期乙肝肝硬化湿热证的主要兼夹病位在肝、脾,其次为胆、胃、肾。实性证素兼夹以气滞多见,其证素等级分布特征中Ⅰ级证素以阳亢、痰分布比例较高,Ⅱ级证素以热、湿、血瘀、气滞分布比例较高,Ⅲ级证素以湿、气滞分布比例较高;虚性证素兼夹以阴虚最为多见,其证素等级分布特征中Ⅰ级证素以血虚、阳虚分布比例较高,Ⅱ级证素以气虚、阴虚、阳虚分布比例较高,Ⅲ级证素以阴虚分布比例较高。Ⅲ型前胶原(HPC-Ⅲ)含量与湿、热证素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湿热是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主要病理性质,随着湿热程度的加重及其兼夹病性和病位的变化,其肝纤维化程度也相应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为本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40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Hp阳性组161例,Hp阴性组247例,采用证素辨证法对其证候进行分析,比较2组中常见的病位病性,探讨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特点。结果:1)Hp阳性组的证素特点: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常涉及气滞、热、湿、阴虚、痰、阳虚、气虚。Hp阴性组的证素特点: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常涉及热、气滞、湿、阴虚、痰、气虚、阳虚。2)2组证素频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湿证素积分高于Hp阳性组(P=0.0360.05),其余各证素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位主要在胃、脾、肝;病性上以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为主,病性气滞与湿热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理因素。2)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Hp阴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无明显差异,证素分布与Hp感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病性证素分布。方法选择12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实证病性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湿、热、气滞、寒,且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湿、热、气滞、寒证素积分(P0.01)。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且气虚积分显著高于阳虚、阴虚、血虚证素积分(P0.01)。结论慢性盆腔炎实证证素以血瘀为主,虚证证素以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消化性溃疡相关文献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对证型、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常见的证型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瘀阻胃络、肝胃郁热等,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胃、脾、肝、胃络,常见的病性证素为气滞、热、阳虚、血瘀、气虚、阴虚、气郁、湿。结论: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临床分布类型较多,证素辨证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证型、证素在临床中的常见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NAFLD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近5年与临床证型、证素的相关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分析,并进行中医理论分析。结果:NAFLD的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郁气滞、脾虚湿蕴、湿浊内停、肝肾亏虚。NAFLD的病位证素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为湿、气虚、气滞、痰、热、血瘀、阴虚。结论:NAFLD的证型分布呈虚实夹杂的特点,其中以实证为主,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肾,湿、气虚、气滞、痰、热是NAFLD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中、老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痰证患者理化指标、中医证素积分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以487例MS痰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证素辨证"法分析青、中、老年MS痰证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三个不同年龄段患者理化指标、中医证素积分之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1.MS痰证患者常见病位在青年段为肝、脾、肾、肺;中年段为肝、肾、脾、肺;老年段为肝、肾、肺、脾;不同年龄段常见实性病性皆为湿、热、气滞、血瘀;常见虚性病性皆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2.MS痰证患者青年组的BMI、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肌酐(Cr)、脾积分、湿积分、热积分均高于中、老年组(P0.01);青年组的气滞积分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的血瘀积分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的血虚、阴虚积分高于青、中年组,老年组的尿素氮高于青年组(P0.01),高于中年组(P0.05)。3.(1)MS痰证患者青年组的湿、热积分与BMI、ALT、TG呈正相关,热积分与总胆固醇(TC)、Cr呈正相关(2)中年组的湿、热积分与TG呈正相关,热积分与Cr呈正相关,血瘀、气虚、阳虚积分与TC呈正相关;(3)老年组的血瘀积分与ALT呈正相关,血虚、阳虚、气虚积分与TC呈正相关,阴虚积分与尿素氮呈正相关,气虚、湿、血瘀积分与BMI呈正相关。结论青、中、老年MS痰证患者病位主要在肝、脾、肾、肺,青、中年患者以实性病性为主,老年患者以虚性病性为主,均呈虚实夹杂的特点,三个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理化指标存在差异,且各年龄段的病位、病性和理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素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证素辨证学》中证候辨证常见证量表制作四诊信息诊断量表,于1年时间内收集符合血脂异常诊断标准的临床病例528例,以24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节点,按收取病例时间分为春、夏、秋、冬四组,判定中医证素,分析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素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研究中共出现病位证素19个,常见病位证素为肝、肾、脾、心。共出现病位证素22个,常见实证病性证素为湿、气滞、阳亢、血瘀;常见虚症病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精亏。病位证素为脾、肝、胃、表、肌肤、经络、心神,病性证素为风、寒、燥、水停、气虚、阳虚、阳浮、阴虚、津液亏、精亏、动风在不同季节发生率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证素肝、肾、肌肤、筋骨,病性证素气滞、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证素贡献度分值在四季分布不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患者中医病位证素脾、肝、胃、表、肌肤、经络、心神,病性证素风、寒、燥、水停、气虚、阳虚、阳浮、阴虚、津液亏、精亏、动风在不同季节发生率不同。病位证素肝、肾、肌肤、筋骨,病性证素气滞、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证素发展程度有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证素辨证探讨糖尿病肾病(DKD)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与理化指标相关性。方法选择150例DKD患者,采集四诊信息,测量身高、体质量、腹围、血压,进行生化检测。运用证素辨证分析病位、病性证素分布特点,进行证素与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 DKD患者主要病位证素为肾、肝、脾,主要实性病性证素为湿、热、痰,主要虚性病性证素为阴虚、血虚、阳虚、气虚。脾、肾与尿素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肝与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湿与三酰甘油、尿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热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呈显著正相关(P0.05),痰与腹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尿酸、尿素氮、肌酐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与体质量指数、腹围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气虚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阳虚与肌酐、尿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DKD主要病位为肾、肝、脾,病性为虚实夹杂。DKD不同病位、病性的形成与糖脂代谢紊乱、尿酸排泄障碍及肾功能下降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中医证素特征。方法对确诊的61例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采用证素辨证和积分方法,提取病位、病性证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PP的病位证素为肾、肝,与脾、心、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性证素为阴虚、热、湿、痰,阴虚、热积分高于湿、痰(P<0.0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后LH峰值/FSH峰值与肾证素积分呈正相关(OR=7.922,P<0.05)。结论女童ICPP阴虚火旺最多见,可兼夹痰湿,病位主要在肝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脂代谢相关疾病文献的证候分布规律,归纳临床常见证型及证候要素,进一步阐释病因病机。方法:检索CNKI(中国知网) 2006—2016年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脂代谢相关疾病构成的主要证型分别为气滞痰浊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占所有证型比例的75. 33%;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湿、瘀、阴虚、热、气虚、阳虚,占病性证素比例的90. 1%;病位证素主要为肝、脾、肾,占病位证素比例的84%,其中与肝相关的证候最多,为30%。结论:糖脂代谢相关疾病证候类型以气滞痰浊证最多见,其次为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夹杂,主要以气滞、痰、湿、阴虚、热为主;主要病位依次为肝、脾、肾。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162-116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素特点。方法:对20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查,同时检测血脂、BMI、腰臀比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代谢综合征基本证素为湿,痰,气滞,血瘀;肾,肝,脾;阴虚,气虚,阳虚,津亏;血脂与中医证素脾、湿、痰呈相关性,腰臀比、BMI与中医证素脾、肝、肾、痰、湿相关,生活质量量表与中医证素脾、肝、肾,气滞、血瘀,气虚、津亏、阴虚、阳虚均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病位证素以脾、肝、肾有关,病性证素以痰、湿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的证素分布特点及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相关性,以期为本病的临床病证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手段。方法 以96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四诊资料并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慢性胃炎的证素分布规律,并研究胃泌素水平差异,分析其与证素、病性兼杂特征的关系。结果 慢性胃炎的病性证素分布以气滞、湿、气虚、阳虚、热多见,病位证素分布以胃、脾、肝多见,气滞易与其他病性证素兼具。慢性胃炎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慢性胃炎的胃泌素水平肝组高于胃组,阳虚组高于气滞、湿、血瘀组。慢性胃炎胃、脾、肝、气滞、气虚、阳虚、阴虚组胃泌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湿、热组胃泌素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的证素分布特点符合临床分布实际情况,能够更好规范临床辨证;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本病的中医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素特征,初步揭示本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理特性,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观察1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研究,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各个证素积分数值之间的相关性、频数分布等。结果:发现肝、气虚、阳虚、阴虚、湿、热6个证素积分数值较高,显著高于其他证素积分数值(P0.001);积分在70分以上并且居于前几位的证素分别是湿(59.21%)、阴虚(57.24%)、肝(53.95%)、热(51.97%)。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五脏病位证素中,证素肝与胆显著相关(r=0.569),其次是与脾相关(r=0.416),与肺则无明显相关性(r=0.026);肝与病性证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肝与气滞显著相关(r=0.705),其次为血瘀(r=0.635)、阴虚(r=0.511)、血虚(r=0.485)、阳亢(r=0.477)、湿(r=0.45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理特性以肝、湿、热、阴虚为主,本病很容易传至胆和脾,以本虚标实的兼夹证为多见,这很可能与福建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探讨证素和盆底肌表面肌电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62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探究其证素分布特点,分析证素与盆底肌表面肌电的相关性。结果 (1)常见病位证素为肾、胞宫、心神、肝,其中肾的频数明显高于胞宫、心神、肝(P0.01)。常见病性证素为气不固、气虚、阴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寒,气不固、气虚的频数高于阴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和寒(P0.05);阴虚的频数高于血虚、气滞、寒(P0.05)。(2)肾、气虚、气不固的证素积分与盆底肌表面肌电数值呈负相关。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胞宫、心神、肝;病性以虚为主,基本病理特点为气不固,发病关键为肾气不固。盆底肌表面肌电数值的下降为盆底功能障碍肾气虚、肾气不固证的一个重要表现,为其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位主要存在于胞宫、肝、肾、脾。②子宫肌瘤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积分显著高于血虚、阳虚积分(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滞、痰、寒、湿;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气滞、痰、寒、湿积分(P0.05~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源于血瘀,病性以实为主,日久可见虚实夹杂;实证证素以血瘀、气滞为主;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为主;病位以胞宫、肝为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医病理特点。方法通过传统辨证方法收集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90例,同时采集患者的证素信息,填写体质量表,并统计分析证素分布特点及体质类型。结果 1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病性证素分布以湿、气滞、气虚、阳虚、热多见,病位证素分布以脾、胃、肝多见;2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体质分布为:阳虚质(33.33%)平和质(26.67%)湿热质(11.11%)气虚质(10.00%)痰湿质=气郁质(6.67%),其中以阳虚质和平和质为常见。结论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的证素分布除湿热外,还以气滞、阳虚、气虚多见,而体质分布上以阳虚质为主,提示湿热型慢性胃炎发生的病理基础可能是由于长期脾阳不足,复因肝胃气滞、脾气虚损,湿热由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昆明地区桥本氏甲状腺炎病证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 对287例昆明地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采用证素辨证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以获得本病中医证候规律.结果 昆明地区桥本甲状腺炎病位以肝、脾、肾为主,病性以湿、痰、气滞、阴虚、阳虚、气虚为主.结论 昆明地区桥本甲状腺炎与肝、脾、肾、湿、痰、气滞、阴虚、阳虚、气虚相关.为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