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炎一般多从脾、肾论治,导师王茂泓基于对"风为百病之长"及厥阴病、伏风的认识,结合临证经验,提出风邪是慢性肾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善于从"风"论治。  相似文献   

2.
浅述糖尿病从湿痰瘀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特点是阴虚燥热、津液亏耗,治宜滋阴润燥。然而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糖尿病大多与湿痰瘀有关,从湿痰瘀论治常收效良好,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宜厚教授认为周围血管病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考虑阳虚、气虚、阴虚;标实多从寒、湿、热、瘀、风论治;辨这类疾病病位在"络",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从络论治,用药常藤虫并行;并根据不同病期,急性期配合西黄丸化瘀镇痛,后期选用小金丸或全鹿丸化痰祛瘀、温补脾肾以善其后。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从“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古今医家对此病进行了不懈研究.近来我们通过认真研习古今中医名家有关著述,认为"毒"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故提出从"毒"论治,以推动对糖尿病治疗理论的探讨,从而提高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朱蔓佳  陈钢 《国医论坛》2009,24(2):13-15
《内经》及古代医家认为身体的左侧与右侧在阴阳的属性上是不同的,左侧属阴,右侧属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左属血、右属气”的观点。在临床上,医家将此理论运用于实践,认为病在左侧,病属血虚或血瘀,多从血分论治;病在右侧,病属气虚或气滞,多从气分论治。本文就此观点,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6.
"中风"一词,首见于《内经》。关于中风的病因病机,一般认为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突出以"内风"立论。清代医家黄元御首创"一气周流"理论,并以此论治中风,颇有成效。笔者将对黄氏论治中风试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至今仍被视为一种难以根治的"终生疾患"。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故临床多从阴虚燥热论治,而对辛香行散之品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未予足够重视。在此以中医理论及古今医家临证心得为依据,从消渴病基本病机入手,对辛味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略作探究,从而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一般多从肺脾肾论治,王茂泓基于对厥阴与消渴病关系经典理论的理解,结合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以风火相煽,肾精亏虚为其重要病机,从厥阴论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多将糖尿病归属于中医之“消渴”,认为其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主要涉及肺、胃、肾三脏;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然临床中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在早期并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且从养阴清热论治效果甚微。导师王茂泓认为糖尿病的关键病机乃“脾之化机障碍”,并从脾胃气化学说论治糖尿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立足“首辨阴阳,再辨六经”浅析糖尿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以其复杂的病因、漫长的病程、错综的病性、多靶点的病位、不可逆转的病情、难以预防的并发症等而成为现代疑难杂病。近年来,多数医家论治糖尿病宗"三消辨证",验之于临床则疗效不尽如人意。部分中医临床家从"六经辨证"角度论治以寻求新的突破口。朱章志教授从事《伤寒论》研究20余年,积累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及形成独特的科研思路,因疗效显著而受到糖尿病患者的好评,朱章志教授认为论治糖尿病宜"首辨阴阳,再辨六经",此乃执简驭繁之法。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于文洲教授从肝论治原发性青光眼的经验。于教授认为,原发性青光眼病变脏腑主要责之肝肾,临床论治宜分缓急,辨虚实,辨证施治。病急者多属实证,为风、火、痰致病,治以平肝熄风、清泻肝火、化痰降浊;病缓者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治以补益肝肾、滋阴潜阳、益气活血、温肝暖胃。  相似文献   

12.
由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以急性软瘫为主要表现,故中医学普遍认为本病属于"痿证",亦多从痿证论治。但从其起病及临床表现看,格林-巴利综合征属于外风侵袭导致四肢不收的中风病,属风痱范畴。这与唐宋之前所盛行的外风理论,即"内虚邪中"的学说高度吻合。此风痱病因风起病,致四肢不收,病因病机为"气血虚甚,风邪乘之",当用"外以散邪,内以补虚"之续命汤随证治之,并以"非汗不瘥,以知为度"随病加减。同时,从外风论治格林-巴利综合征亦能启发临床工作者将其应用到更多风痱病中,包括但不局限于以感染为病因,以迟缓性瘫痪为结局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
"诸风掉弦,皆属于肝"出自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被列在病机十九条之首,主要阐释了风邪致病的特点、症状以及如何论治,后世医家对此条文多有发挥,为从肝论治"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认为眩晕为内动之肝风与外感风邪合而为病,即"诸风掉弦"中的"风"有两层含义。本文将从眩晕入手,试图探究从肝论治眩晕的中医机理。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具体表现在肺燥、胃热、肾虚,尤以肾虚为本。近年来糖尿病从脾论治的报道时有所见,疗效亦较满意。那么糖尿病究竟与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其治疗机理何在?本文对此参阅文献,结合临床体会,略陈管  相似文献   

15.
付彩红  邹忆怀 《天津中医药》2016,33(11):698-701
[目的]讨论偏头痛从肝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并对其临床应用情况予以概述,为临床防治偏头痛提供指导思路。[方法]从病因病机学角度,结合偏头痛的发病特点,重点介绍偏头痛从肝、从风、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并对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的组成和临床疗效特点进行了总结。[结果]为临床从"肝、风、瘀"论治偏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部分代表方剂。[结论]偏头痛治疗多"从肝风瘀论治",疗效较佳,但关于偏头痛疗效评价标准的规范和现代机制的研究仍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米烈汉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辨证思路和临床特长。结论:米烈汉主任医师认为治疗糖尿病主张从肾论治消渴病病因病机,从肾论治消渴本病和并病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各不相同,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病机理论为阴虚燥热,但当代医家对此多有新见.王晖老师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从气论治本病取得了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09-710
消渴病的病因理论体系大致有四个方面,即劳倦内伤、情志失常、饮食所伤及五脏柔弱,脾虚是消渴病发生的病机关键。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为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证属本虚标实,本为气阴两虚,标为湿浊、血瘀,中医治疗本病多以健脾为要,运用补法,重在健脾益气、养阴温阳,本研究探析了从脾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机理。吾师中药复方"益糖康"以"健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为立方之法,同时本研究运用"益糖康"佐证从脾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9.
范伏元从风论治慢性咳嗽,认为在风、寒、湿、痰等众多病理因素中,以风邪最为常见。风咳基本病机为风邪伏肺,遇感触发,发为咳嗽,从而提出"疏风宣肺,缓急止咳"治疗大法从风论治慢性咳嗽,在临床工作中卓有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孙莉  韩琦  刘寅  项颗 《吉林中医药》2020,40(3):312-314
历代医家将眩晕病的病因责之于风、火、痰、虚、瘀及外感六淫等,并将其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了从风论治、从痰论治、从火论治等多种学术流派。尽管中医古籍中尚未明确记载眩晕病从神论治理论,但诸医家在遣方用药中已有所体现。围绕眩晕病"病位在心脑、从神论治"的新假说进行挖掘和整理,进一步阐述眩晕病的病机和治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