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针刺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Barthel指数,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64.44%(P<0.05)。干预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4周,2组HAMD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血清5-HT水平及B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清5-HT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2组BI指数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BI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血清5-HT含量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中医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研究逐渐增多,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将二者结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多数效果得到肯定,但是这些方法中也有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治疗研究的科学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在急诊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急诊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6例/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2组干预前后MMSE及NIHSS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脑卒中患者给予中医情志护理,能够缓解其负性情绪,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环磷酸鸟苷(cGMP)、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针刺疗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cAMP、cGMP含量变化,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分升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CSS)评分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血清cAMP含量升高、cGMP含量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优于对照组的74.00%(37/50)(P<0.05)。结论 针刺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之效,能够缓解肢体肌张力,改善功能障碍,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由于疾病缠身,且有生理上、经济上的多重痛苦,特别是功能残障,生活不能自理,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患肢功能的康复训练,这时情志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医护理人员,理解情志变化特点,对脑卒中患者开展情志护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10.
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05年1月~2007年7月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6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面部中药熏蒸后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治疗的脑卒中后面瘫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中医针刺+面部中药熏蒸+穴位按摩,比较2组干预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2组干预前的H-B功能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干预后的H-B功能值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更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面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熏蒸后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受损面部神经功能恢复,利于面部肌肉功能和形态的保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加中医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3例,治疗组采取针刺主穴三阴交、关元等加中医综合护理的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静脉注射头孢噻肟钠、替硝唑及口服中成药丹参酮,金刚藤胶囊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程明显缩短。结论:采用针刺加中医综合护理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具有极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黄银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115-116
目的 通过对56例失眠患者在针刺疗法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中医护理,观察其在治疗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10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针刺疗法配合系统的中医护理治疗失眠疗效满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护理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历史性回顾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分娩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90例,应用分娩镇痛仪解决围产期疼痛;观察组患者90例,应用中医针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83.3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分娩时间(6.8±1.65)h;分娩平均出血量(131.9±29.9)ml;患者产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感染。对照组患者平均分娩时间(12.5±1.25)d;分娩平均出血量(150.2±29.8)ml,其中产后大出血患者3例,产褥期感染患者3例。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护理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且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分娩出血量,分娩前后未出现感染和其他并发现象,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风是中医学对脑卒中的总称,根据病理的不同可在临床上将其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本文就近几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关研究报道表明,使用中医治疗中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5例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27例,应用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方法)和对照组(28例,单纯应用康复训练治疗方法)。统计分析2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2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疗法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