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挖掘山药临床应用特点与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收录的含山药方剂的临床文献为数据来源,使用Excel2013工作表、SPSS Modeler 14.1和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纳入标准的中药分别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30篇,共含中药373味。四气以温、平居多,五味以甘、苦居多;归经以脾经、肺经和肾经居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含山药的核心中药组合22个,配伍中药多为补虚药和利水渗湿药。脾系病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物组合11对,系统聚类分析得到8类。结论:通过分析含山药方剂的临床应用文献,反映出山药的应用特点和配伍规律,可进一步反馈临床,指导临床用药或将文献总结所得规律用于相应保健品的研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失眠伴焦虑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期刊,搜索2000年至2017年9月关于中药治疗失眠伴焦虑的文献,通过数据筛选清理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药物种类、药物方剂、治疗方法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失眠伴焦虑的处方用药中主要包含103味药,使用频数共计765次,用药频率最高的前10味药物分别为:甘草、酸枣仁、茯苓、夜交藤、柴胡、当归、远志、白芍、合欢皮、栀子,其中安神和补虚类药物处方使用率最高;方剂以酸枣仁汤、逍遥散为基本方加减使用频次较高。结论数据挖掘能够充分反应中药治疗失眠伴焦虑的处方用药规律,对于临床用药和中药处方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国知网中药方剂知识库》《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治疗失眠的中药配伍用药规律,并探讨所得高频药组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统计中药频次,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CM, BATMAN-TCM)构建“高频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对其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筛选有效方剂共853首,含469味中药,核心药物有人参、茯苓、酸枣仁、当归、甘草,常用中药类型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6个药对、13个药组,聚类分析得到8个药对、7个药组,发掘得到远志、酸枣仁、当归等高频药组,其主要通过影响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调控多巴胺能突触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突触,并通过调节氨基酸等基础代谢以及免疫功能起到抗失眠作用。[结论]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治疗失眠以安神益智、交通心肾、补脾益气等为主要治则,远志、酸枣仁、当归可能通过调控多巴胺能突触和GABA能突触,调节机体基础代谢和神经活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β(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运用中药方剂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集成数据挖掘方法,探索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文献102篇,涉及方剂105首,涉及中药138味,高频药对10对,挖掘出新处方7首。结论 卒中后失眠治疗以安神药为主,辅以化痰利湿,补虚活血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方剂的用药特点和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全库中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通过筛选并建立药物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高频药物组合,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研究得到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方剂共232首,包含228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34味,使用药物多为寒、温、平性,苦、甘、辛味,主归肺、胃、脾、心、肝经,功效多为清热、补虚、解表、化痰止咳平喘、理气类。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17个、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4条,以及3类新处方。结论 以清解卫气营血热邪为核心,辅以活血、燥湿、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等治法是《中华医典》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钟一棠先生治疗不寐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钟一棠先生临床治疗不寐症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熵聚类法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各药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钟一棠先生临床治疗不寐症的处方共354首,酸枣仁、夜交藤、白芍、丹参、枸杞、大枣等为其高频使用药物,共形成18个高频药对,且有以甘麦大枣汤的药物组合为首的5个核心关联组合。[结论]钟一棠先生治疗不寐症,核心方为甘麦大枣汤加酸枣仁、夜交藤、丹参,以甘润之剂健脾胃、益阴血、养心神。数据挖掘法的应用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治疗痹证方剂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的治疗痹证的方剂,利用SPSS Clementine软件,采用软件内置的Apriori算法对筛选方剂进行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1311首痹证方剂,涉及中药672味。对其中使用频率大于100次的42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对配伍组合为没药、乳香,赤芍、当归和杜仲、牛膝等;常用三味药物组合为牛膝、川芎、当归,肉桂、川芎、当归和羌活、川芎、当归等。结论:通过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痹证方剂进行挖掘,可以得到痹证治疗的一些常用药物组合以及发现一些新的药物组合,对于开拓痹证临床组方用药思路,提高痹证临床治疗水平和效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罗铨教授治疗心悸用药规律,为临床上防治心悸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 2021年12月期间罗铨教授治疗心悸的门诊处方,使用Excel 2019进行频数统计,运用 SPSS Modeler 18.0、SPSS 26.0 和Cytoscape 3.7.2软件分别进行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挖掘核心中药组合。结果 共筛选出198首处方,涉及130味中药,频次排名前3位中药分别是酸枣仁、甘草、丹参;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肺、胃、心经居多;中药关联规则中置信度排名前10的有琥珀-紫石英、酸枣仁-紫石英、酸枣仁-太子参等;通过对排名前30位的中药进行分析,共得到6组系统聚类组合。结论罗铨教授治疗心悸以气血为纲,灵活施用补、通、清、镇四法,临床上多选用补益类和安神类中药,并根据兼症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2000年1月~2021年1月关于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临床文献,运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药物处方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中Apriori算法进行中药关联分析,运用IBM SPSS 22.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7篇,涵盖131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酸枣仁、当归、川芎、甘草、茯苓等,药物功效以补虚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寒、平、温性药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肝、心、脾经;关联分析共得到关联数据33条,核心组合为“酸枣仁-夜交藤”“酸枣仁-远志”“酸枣仁-合欢皮”“当归-柴胡-白芍”等;药物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合组。结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以宁心安神为治疗大法,同时根据证型不同选择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疏肝柔肝、清热化痰、养血活血等治法,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古籍治疗近视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 在《中华医典》(第5版)和《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中,以“近视”“不能远视”“能近怯远”“近觑”为检索词。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建立标准化方药数据库,运用Origin 2022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运用Python 3.8.1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网络分析、k-modes聚类分析。 结果 纳入45首方剂,包含85味中药。方剂功效以补益肝肾和养心益智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药性以温、微寒、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脾、肺、心经为主。高频药物共计18味,依次为茯苓、人参、远志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组药物组合。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将18味高频药物分为3类。 结论 中医古籍治疗近视以补益肝肾和养心益智为主,用药甘温平和,补而不滞,可为近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组方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所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9,并进行中药频数、功效、性味归经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以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 研究处方1 245首,涉及460味中药,其中以甘草、白术、茯苓使用频数最高,高频中药类别以补虚药、温里药使用频数最高,药性多偏于温、平,药味以辛、甘类为主,关联规则以人参-茯苓→白术的关联度最高,聚类分析发现15组中药组合,因子分析提取出16个公因子。数据分析所得方剂多重在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温补脾肾等。[结论] 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寒湿泄泻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补脾胃之气为主要治则,最常用的中药类别为补虚药。本研究结果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腹痛方剂中各种药物的使用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提取《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腹痛方剂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组合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共1331首,共涉及中药721味,出现频率高于90的药物共31味,总结了常用药对36对,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腹痛的核心用药组合10对,并演化新方组合5首。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了从秦汉至现代的中医临床验方,多用理气止痛、和络止痛、健脾助运、散寒温里、缓急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1年9月22日关于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75篇,涉及处方81首、中药119味,累积频次1 024次,使用频次≥20次的高频中药17味,累积使用频次564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红花、桂枝、伸筋草、川芎、当归等;中药以祛风湿类、活血化瘀类为主,剂量多为15、30 g;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处方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中药关联组合15组;系统聚类分析可聚为4大类。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经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可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数据分析总结研究孟如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孟如教授诊治重症肌无力临床病历资料所涉及的369首处方中181味中药进行中药类别、用药频次以及药物组合、常用药对等统计分析。结果 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等为常用药类,出现用药频次>20次的高频药物有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当归、 陈皮、柴胡、太子参、升麻等,其中大多为超高剂量用药;用药组合关联规则分析中,与黄芪的组合关联最为多见;药物间的关联分析得出补中益气汤为基本常用方剂。经聚类算法分析,挖掘出常用药对组合37个,药物核心组合16组,并推出可能新方9首。结论 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运用实际,得出孟如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重视脾肾,标本兼顾。并以益气法为主贯穿于本病的整个治疗,兼以化痰、利湿、清热、活血等,具有独到的组方用药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失眠与高血压病共病的疾病特点及中医药治疗思路,筛选核心用药规律与处方配伍。方法 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PubMed数据库中使用中药复方治疗失眠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将处方名称及组成药物录入Excel中,对药物的频次、类别、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并使用R Studio(v4.2.2)进行层次聚类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提取处方74个,中药133味。使用频次前5的中药分别为酸枣仁、白芍、甘草、茯苓、首乌藤,高频中药功效分类依次为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肝、心经。层次聚类得到5类方药,关联规则得到核心药物组合,包括酸枣仁、龙骨、牡蛎、首乌藤、知母、白芍、天麻、钩藤。结论 失眠与高血压病共病病位以肝、心为主,病性以阳热多见,治疗注重滋阴养血、清心平肝。用药补、降、开三法并举,主予补缓,兼顾清降,不忘通调,共同和畅气血阴阳。处方以调肝为核心,养肝、平肝、清肝之法共用,肝之体用同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项集、频繁项集以及关联规则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了90 个处方,方中以行气药出现频数最高,其次是补气药、安神药、清热药、补血药和活血药,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白术-柴胡,频数43 次; 出现频率最高的10 味中药为柴胡、甘草、茯苓、白芍、郁金、当归、酸枣仁、白术、香附、半夏;药对关联分析显示桃仁-红花为置信度和重要性最高的药对。[结论] 期刊文献中治疗抑郁症的方剂用药精当,针对抑郁症的基本病机,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滕凤兰  陶红  林庆锋  杨谭 《海南医学》2014,(9):1375-1377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的方法探讨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资源系统搜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关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中文文献,选取临床报道治疗无不良反应,治疗例数在20例以上,有关治疗手足口病内服汤剂154副,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n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154副中药复方中共使用158种药物2011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40次以上的依次为金银花、连翘、生石膏等13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978次,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得出高频使用支持度和置信度排序在前15位的药组有18组,其中高频复合药对有12组。结论运用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可较好地发现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复方中药对用药的规律,为临床规范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脑胶质瘤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2012年7月至2022年7月治疗脑胶质瘤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治疗脑胶质瘤方剂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核心组合、新处方等。结果 共纳入处方162首,涉及中药260味,使用频次≥20的药物39味,主要为息风止痉类、补益类及清热解毒类中药;药性多平、温、寒,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多归肝、脾、胃经。挖掘得到常见药物组合52组、关联规则20条,获得10个核心组合和5个新处方。结论 脑胶质瘤主因脾肾亏虚,风痰上扰,瘀毒互结,处方多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用药以息风化痰,补益脾肾,化瘀解毒为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13年5月5日至2022年5月5日包含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的处方文献,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运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中药数据库,采用Clementine 12.0以及SPSS 25.0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结果:通过对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并整理,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81篇,共涉及181首方剂,189味中药,其中高频药物(≥40次)共11味,以大黄最常见,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微苦居多,归经以肝经最多;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可划分为3类,分别为清热类(蒲公英、野菊花、丹参、连翘、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消肿散结止痛类(白芷)、解毒疗疮类(大黄、苦参),其中以清热类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占比69.37%;关联规则的中药处方分析表明,支持率最高的是大黄-丹参;大黄和白芷是置信率最高的组合。结论: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中药面膜组方以苦寒之药清热解毒为主,兼有疏调气血、消瘀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痹证用药特点。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统计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复杂网络分析等。结果 筛选出83首处方,共涉及中药125味,使用频次前5位依次为桂枝、茯苓、白术、当归、苦杏仁,功效类别以补虚药为主,性味以甘温最多,归经主要涉及肺、脾、肝、心、肾、胃;关联规则得到10对常见组合,高频中药聚为4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个核心组合。结论 叶氏常从络病角度治痹,或通、或补、或通补皆施,重视肺脾,注重调和气血营卫,擅长通补奇经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