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严重创伤后早期入院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价值及临床用血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后早期入院的患者共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每组各48例。采用常规凝血4项指导对照组输血,观察组则采用TEG指导输血。对比2组患者的创伤性凝血病的阳性检出率、检测用时,入院24 h内的血制品输注量,输血后不同时间点的凝血指标水平,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创伤性凝血病的阳性检出率72.9%,观察组为93.8%(P<0.05);观察组在入院24 h内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35.13±4.75) U、红细胞输注量(5.19±1.41) 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7±6.54)U、(7.08±1.32)U(P<0.05);冷沉淀输注量(36.78±2.49) U、血小板输注率79.2%高于对照组的(24.84±3.92)U与22.9%(P<0.05)。观察组在输血后8 h的APTT(58.16±10.39)s、PT(15.44±3.22)s、TT(21.39±4.51)s、R(13.03±3....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骨科术后大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骨科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常规凝血项目指导输血,观察组根据TEG指导输血。比较两组术后输血情况、凝血功能,并分析观察组术前、输血前、输血后、术后24h TEG各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输血量、血浆、悬浮红细胞、血小板输注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24h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前K值、R值、MA值较术前明显上升,输血后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指导临床输血可优化输血方案,减少血液制品使用量,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输血治疗的3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凝血检测指导输血,观察组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指导输血,观察2组患者血液制剂使用量、不同时点凝血状态[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临床结局(术后出血情况、住院时间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血小板这4种血液制剂的使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同时点的凝血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再次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可优化患者输血方案,与传统方法的临床效果相当,还可减少术后出血情况的发生,故血栓弹力图检测可作为临床指导输血的理想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前临床用血比较紧缺,如何科学合理地用血,让真正需要用血的患者能够及时、准确用血是许多医院需要解决的难题。科学指导成分输血,优化输血方案既可保障输血安全、有效,也可缓解供血压力。目前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 TEG)可对凝血全过程进行全面评估,为指导成分输血,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就TEG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制定输血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轻中度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68例轻中度脑梗死患者,患者入院经过评分,分为轻度脑梗死152例和中度脑梗死116例,分别设为轻度组和中度组.检测各组血栓弹力图(TEG)的5项主要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min)、凝血形成时间K...  相似文献   

7.
血栓弹力图在血浆输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非血液病患者手术后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术后患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择非血液病患者38例,于术后输注FFP前、输注200 ml及输注400ml FFP后分别进行TEG及传统凝血象检测。对两种实验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3种状态下TEG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输注FFP前、输注200 ml及输注400 ml FFP后3种状态下,R时间、K时间、Angle值及凝血综合指数CI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405、20.869、19.978和31.243,P值均〈0.01),但最大振幅(MA)值在上述3种情况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1.651,P〉0.05)。3种状态下,PT、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酶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374、8.382、117.049和23.029,P值均〈0.01)。3种状态下凝血象与TEG-CK检测结果比较,显示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3,P〈0.05)。结论TEG适用于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监测。TEG结果显示,输注不同量FFP后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食管癌切除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62例拟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研究组(31例),对照组重点根据凝血常规检测结果指导输血,研究组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指导输血。记录两组凝血功能,统计研究组血栓弹力图指标,对比两组输血量。结果两组术前、术中输血后、术后24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前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最大振幅(MA)均高于术前、术中输血后、术后24h(P0.05)。研究组围术期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冷沉淀、新鲜血浆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检测凝血功能相比,血栓弹力图监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并指导围术期输血,可减少血液制品用量,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TEG)对内科重症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医生申请进行血浆和或血小板输注的非手术、非血液病重症患者54名,采集患者血样分别进行TEG检测和传统凝血项检测,选取TEG检测参数结果和凝血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并对TEG检测指导临床使用血成分及输血量与临床申请输注血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APTT、PT与R为正相关,r分别为0.46和0.35,P0.05;FIB与MA为正相关,r=0.32,P0.05;Plt与Angle角、MA为正相关,r为0.47和0.69,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内科重症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血浆输注中应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6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均为非血液病者)的临床资料,于输注FFP前、输注200 ml与FFP 400 ml状态下分别接受凝血象及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结果于输注FFP前、输注200 ml与FFP 400 ml状态下的K时间、R时间、Angle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及APTT、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CK法阳性率(86.84%)较凝血象检测法阳性率(73.6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输注中应用血栓弹力图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进展期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分别对121例治疗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组,包括51例轻度脑梗死、37例中度脑梗死和33例重度脑梗死)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TEG检测,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和30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同时进行凝血试验检测,比较各组间TEG参数的差异,并对TEG参数与凝血试验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R、K低于对照组,而α角和MA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I、LY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和中度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TEG参数中R、K、α角、MA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TEG参数中的R、K、α角和M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TEG各参数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R、K与PT-INR呈正相关,与FIB和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α角和CI与PT-INR、FIB和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MA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和D-二聚体呈正相关,与PT-INR呈负相关(P<0.05)。结论TEG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严重程度评价及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血栓弹力图(TEG)是用来检测血液全血凝血功能的一种方法,1948年HARTER等发明了血栓弹力图,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它是监测血液离开血管后凝血、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强化、纤维蛋白交叉连接和纤溶等全过程的曲线图,可以反映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功能及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许多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肝素酶对比试验(hmTEG)对心外科大血管手术患者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心外科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49例,术后进行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TEG(CK-TEG)检测和枸橼酸化高岭土激活样品肝素酶杯TEG(CKH-TEG)检测,比较不同方法各参数检测结果,以及临床申请输血情况与hmTEG指导用血情况。结果 44例患者CK-TEG和CKH-TEG检测R值、K值、Angle角、C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申请用血与hmTEG指导用血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血浆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TEG检测可有效反映心外科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体内肝素残留情况,对临床合理用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4例确诊为ACOP的患者作为ACOP组,以及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做TEG检测及常规凝血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OP患者的TEG主要检测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血栓形成的速度(由α角度反映)、血栓最大幅度(M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凝血检测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EG指标能更敏感地反映ACOP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左艳  娄世锋  张颖  何於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1931-1932,1934
目的 研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栓弹力图指标与出血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将108例血小板小于20×109/L的患者分为出血组和不出血组,并对他们的血小板计数及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度血小板减少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减少类型、凝血象(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栓弹力图参数中的反应时间、凝固时间、血凝块聚合速度、凝血综合指数、LY30(反映纤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组的血小板及血栓弹力图参数中的血栓最大幅度(MA)值明显低于不出血组(P<0.01),采用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分析得到出血=1.253-0.13血小板-0.042 MA,界值点取-1.478 5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67、0.833,且大于该值的患者有93.3%的可能会出血.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标中的MA值在预测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出血倾向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冠心病患者中,使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抑制率,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效果。方法对该院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40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测得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花生四烯酸(AA)通路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按照ADP和AA抑制率参考值高低分别分为低、正常、高抑制率3组,并对各组的普通杯R、K、角度、MA值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P低、正常、高抑制率3组为81例(20.1%)、251例(62.4%)和70例(17.4%),AA低、正常、高抑制率3组为50例(12.4%)、174例(43.3%)、178例(44.3%)。按照ADP低、正常、高抑制率分组,3组间的R、K、角度、MA值、AA低、正常、高抑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AA低、正常、高抑制率分组,ADP抑制率在正常抑制率组与高抑制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杯参数不能反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果,ADP抑制率与AA抑制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根据AA和ADP抑制率的情况发现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进而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评估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中的价值。 方法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34例)和死亡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入ICU内24 h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CVVHD)、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端脑钠肽(NT-proBNP)、是否行机械通气、是否行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否使用升压药等一般资料和血栓弹力图各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的速率(α角)以及反应血凝块最大强度和硬度(MA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两组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27 ± 6)分vs.(22 ± 6)分,t= 2.611,P= 0.012]比较,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脓毒症患者血栓弹力图各指标比较,死亡组脓毒症患者血栓弹力图R值[9.50(8.23,13.30)min vs. 6.55(6.03,8.15)min,H= 3.381,P= 0.001]和K值[3.50(1.95,4.50)min vs. 1.25(1.08,2.05)min,H= 4.955,P< 0.001]均较存活组明显延长;而α角[47.50(39.90,62.45)° vs. 71.80(62.00,74.70)°,H= 4.004,P< 0.001]和MA值[58.10(48.70,67.58)° vs. 67.10(60.13,70.65)°,H= 2.433,P= 0.015]均较存活组显著降低。Cox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血栓弹力图中α角< 53°为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的影响因素[HR= 3.463,95%CI(1.250,9.599),P= 0.017]。 结论血栓弹力图中α角对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晚期结直肠癌初诊患者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80例合并血栓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选取80例未合并血栓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行TEG、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TEG参数和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并对3组中测量数值超出正常范围的研究对象的TEG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和对照组的综合凝血指数(CI)值,以及凝血时间(K)值、凝固角(Angle角)值、最大振幅(MA)值和CI值异常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的CI值明显高于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的C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合并血栓组、结直肠癌未合并血栓组和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检出123例(76.9%)患者的凝血功能存在异常,而传统凝血检验指标检出92例(57.5%)患者的凝血功能存在异常,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2,P<0.05).结论 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TEG检测可以有效反映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而有效预防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血栓弹力图在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救治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将收治的60例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收集均在2017年09月—2019年09月完成.对照组选择常规凝血指标指导输血治疗方法,实验组选择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治疗方法.评比两组的救治应用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