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所感染的慢性胃炎分阶段治疗的最终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收治的77例阳性慢性胃炎HP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治疗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本研究的中医分阶段治疗,并在治疗90d之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4%。临床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胃炎HP的中医分阶段的治疗方案具有极佳的临床疗效,从客观与临床的角度来看,具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分阶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感染转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住院的208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依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数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中药失笑散加减和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中药香砂六君子加减和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应用中医分阶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院治疗的7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医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分阶段治疗,对比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取得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转阴率与对照组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应用中医分阶段治疗,效果较好,与西药抗菌药物作用相等,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养胃冲剂、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治疗,连续治疗90天。观察组给予分阶段治疗,第1阶段(第1~15天)给予化湿理气汤,1剂/d;第2阶段(第16~90天)给予健脾和胃汤,1剂/d。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对照组为20.00%,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6.67%,对照组为66.67%,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2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确诊为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观察组先给予化湿理气疗法治疗15d,然后给予健脾和胃疗法进行治疗75d,对照组养胃冲剂合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治疗90d,对比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P转阴率为48.00%,观察组转阴率为6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以及减轻炎性反应等,且对HP的转阴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应注重加强临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按照其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分阶段治疗(依次给予化湿理气方、健脾和胃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香砂养胃丸联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幽门螺杆菌转阴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8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上腹隐痛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幽门螺杆菌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可以快速清除幽门螺杆菌,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阿莫西林,1g/次,2次/d;克拉霉素,0.5g/次,2次/d。治疗组43例中医分阶段治疗,第一阶段15d,化湿理气汤(苍术12g,厚朴、藿香、陈皮、枳壳、黄芩、槟榔各10g,黄连酒、豆蔻各6g,大黄5g,吴茱萸3g);第二阶段16~90d,健脾养胃汤(石见穿、谷芽各15g,党参20g,姜半夏10g,甘草炙9g,陈皮10g,茯苓15g,佛手、木香各10g,砂仁9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黏膜面积、幽门杆菌转阴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幽门杆菌转阴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按照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分阶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优于对照组的6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分阶段法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感染转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设治疗组43例,对照组37例。结果:临床症关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HP转阴率,治疗组58.1%,对照组48.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对消退炎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明显改善;观察两组例对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生方面,虽有改善作用但无明显疗效。提示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患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医分阶段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126例为本次的观察对象,依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63例。常规组患者采取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中医分阶段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与74.60%;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Hp清除率分别为82.54%与52.38%,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Hp清除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采取中医分阶段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Hp清除率高,相比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更佳,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连朴饮加减结合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88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2周序贯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朴饮加减内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TCM)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4.162,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8.64%,对照组根除率为70.4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4.29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腹胀、上腹痛、胃脘灼热、口苦口臭和恶心呕吐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腹胀、上腹痛、胃脘灼热、口苦口臭和恶心呕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序贯疗法治疗基础上,连朴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改善中医临床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 <0.05);治疗后试验组胃胀、上腹疼痛、嗳气吞酸、食少纳呆等中医症状评分较低(P <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低,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80.00%(44/55)比较,试验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6.36%(53/55)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1]。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大部分感染幽门螺杆菌(Hp),所以有效根除Hp感染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关键,传统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本研究通过观察胃康灵辅治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88例,均经胃镜或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PPI-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对两组病例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率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疗效满意,主要症状改善快,用药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正邪,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肺主行水,肾主藏精,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脏腑阴津亏虚,无以上承于目,使目睛失于滋养,则发为本病[9];湿性黏滞,所以病程迁延,热为阳邪,易伤精耗液,所以患者出现眼睛干涩难睁、口鼻干燥、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治宜养阴增液、清热祛湿润目,运用自拟桑菊增液汤治疗该病,方中桑叶和菊花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栀子清热除湿,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茯苓健脾利水渗湿,生地清热养阴生津,丹皮清热凉血、滋阴降火,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起养阴增液、清热利湿润目之功效。观察结果显示:2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  相似文献   

17.
18.
自从 198 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 (Hp)以来 ,Hp与消化性溃疡的密切关系已被认可 ,Hp的检出率在胃溃疡中为 70 %~80 % ,在十二指肠溃疡中为 90 %~ 10 0 % [1] 。同时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Hp的感染率为 4 2 .9%~ 93.6 % ,平均为 (6 3.9± 4 .3) % [2 ] 。由于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有着重要的相关性 ,因此Hp的根治就显得较为重要。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3月 ,笔者对 2 0 0例Hp阳性的患者在正规的西药三联抗Hp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消化科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胶囊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疗程10 d.观察组加服用消幽护胃方,1剂/d,疗程4周.观察HP根除率,记录脾胃湿热证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P阴转35例(77.78%)优于对照组的26例(57.78%)(P<0.05);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上腹胀、上痛腹、胃脘灼热、口苦口臭、恶心呕吐等症状及脾胃湿热证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结合疗法有助于根除HP,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是临床值得使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联合PPI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e)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经胃镜及屯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的慢性胃炎60例,随机分为2组:①荆花胃康组(30例):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荆花胃康,疗程7天;荆花胃康,3粒Bid,14天。②四联对照组(30例):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丽珠得乐,疗程7天;枸橼酸铋钾,220mgBid,14天。分别于治疗后7天、14天、21天及49天以上观察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并进行积分评估。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慢性胃炎患者中,荆花胃康组HP根除率与四联对照组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后7天嗳气、上腹胀及上腹痛等临床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明显优于四联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胃康对慢性胃炎HP根除率方面可与传统四联相比美,在治疗后7天疼痛、烧灼感、嗳气及腹胀等症状缓解方面荆花胃康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