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种产前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4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滴度≥128者随机分为3组(各138例):茵栀黄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中药组给予中药颗粒(茵陈蒿、制大黄、黄芩、黄柏、甘草、栀子)治疗;中西药组给予中药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结果: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4.49%、82.61%、89.13%,茵栀黄组与中药组及中西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溶血发生率分别为42.03%、19.57%、13.77%,茵栀黄组与中药组及中西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及中西药联合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效果均满意,但中药颗粒口服方便,孕妇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茵栀黄颗粒治疗,对照组60例用西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观察组6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对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滴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ABO母婴血型不合的128例孕妇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组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2组孕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孕妇抗体滴度、免疫功能、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82.81%(χ~2=5.133,P0.05);血清抗体水平:治疗组血清抗体在1∶64及以下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χ~2=19.236,P0.05);免疫功能:治疗组CD3+、CD8+数量高于对照组,CD4+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t=2.308~11.158,P0.05)。结论:茵陈蒿汤辨证方有助于降低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滴度,改善母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治疗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妊娠24周以后测定的Ig G抗A(B)抗体效价结果中比值≥1:128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维生素C、维生素E口服;研究组口服茵陈蒿汤加减方。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有效率为5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方面,研究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8.0%,对照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14.0%,两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新生儿溶血。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治疗ABO血型不合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预防新生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黄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对60例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采用莲黄汤加减治疗,定期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抗体效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总有效率97%。结论: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其血清抗体效价,预防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祛黄安胎合剂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同时观察孕妇抗体效价水平与新生儿溶血病之间的关系。方法:268例孕妇,按就诊的次序及抗体效价的水平随机分为3组,即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服用祛黄安胎合剂,对照1组服用茵陈蒿汤,而对照2组则给予葡萄糖、维生素等西医综合疗法,比较3组降低抗体效价的效率及新生儿溶血指标。并用分娩前最后一次测得的抗体效价水平与新生儿溶血发病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而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91例中7例、对照1组90例中15例、对照2组87例中15例发生新生儿溶血,新生儿溶血发病率与其相应抗体效价成正相关。结论:祛黄安胎合剂能有效地防治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疗效满意,且无明显副作用。其机理可能与祛黄安胎合剂可中和母体Ig G抗A或抗B抗体或抑制其形成,降低或抑制抗体效价、促进母体胆红素的排泄、调节免疫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A组采用莲黄汤加减治疗, B组采用西医治疗, 随访疗效。结果 两组抗体效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A组有效率为90.0%, B组有效率为56.7%。A组新生儿平均脐血胆红素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体重及脐血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有较好的疗效, 能有效降低其血清抗体效价, 预防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固胎茵陈汤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该病找到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型孕妇,其丈夫血型非“O”型,妊娠16周测定的IgG抗A(抗B)抗体效价比值>1∶128的孕妇85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2例,西药对照组28例,中药对照组25例.西药对照组予维生素C、维生素E及鲁米那口服;中药对照组口服茵陈蒿汤,治疗组采用固胎茵陈汤.结果:在降低孕妇IgG抗A(抗B)抗体效价比值,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中药对照组为96%,西药对照组为75%.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产后新生儿ABO黄疸发病率比较,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固胎茵陈汤防治母儿ABO血型不合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新生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黄疸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六味茵陈汤治疗ABO母婴血型不合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科 《陕西中医》2007,28(11):1488-1489
目的:探索中医传统复方对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影响,及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中药六味地黄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孕妇血清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治疗50例孕妇中,血型抗体效价下降47例,有效率94%,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3例,发病率6%。结论:在应用六味茵陈汤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高滴度孕妇后,其血型抗体效价明显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中药产前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6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琼  李桂仙  丁慧瑶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42-1442
目的:观察中药产前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和的疗效。方法:针对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1∶64以上的孕妇,采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蒿、栀子、制大黄、黄芩、甘草)内服或(和)茵栀黄注射液(茵陈蒿、栀子、黄芩、金银花)静脉滴注。结果:1个疗程后,有效率达90.77%;2个疗程后,有效率达95.38%,总治愈率100%。结论:该方法治疗,降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60例服用茵陈蒿汤加味,对照组60例给予葡萄糖、维生素等西医综合治疗,4周为1个疗程,随访疗效。结果 1)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91.53%;对照组总有效率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血清抗体效价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改善中医证候,研究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3.22%,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母儿ABO血型不合疗效满意,能够有效降低母儿血型不合孕妇的血清抗体效价,改善中医症状,中药方剂简单、方便、有效,对于围产期保健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合茵陈蒿汤治疗母儿AB0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血型免疫抗体IgG抗A(B)≥128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给予双黄连粉针合茵陈蒿汤治疗;对照组39例,静滴维生素C、口服维生素E和吸氧。每4周复查血型免疫抗体IgG抗A(B)滴度。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76.9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合茵陈蒿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2月-8月间17例门诊孕妇血型为"O"型,其丈夫血型非"O"型,抗"O"效价比均在1:128以上的患者17例,口服中药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82.3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有效降低孕妇抗"O"效价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茵栀抗溶汤防治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9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类中药配伍治疗孕期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疗效。方法:采用茵栀抗溶汤(菟丝子、茵陈、山栀、黄芩、丹参、茯苓、猪苓、甘草等)治疗本病9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孕妇抗血清IgG抗体。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总有效率7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的功效及改善血型不合溶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6,(1):25-26
目的:观察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胶丸、维生素C片以及袋装葡萄糖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计4个疗程为1周期,经过2个周期后;对两组的抗体效价改变、有效率以及新生儿发生病例黄疸的比例、脐带血总胆红素(TBIL)以及血红蛋白(Hb),Apgar5分钟评分以及体重的对比分析,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第1周期后,两组不同效价的患者分布无差异。第2周期后,治疗组的低效价人数显著增加,高效价人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的新生儿TBIL和病理性黄疸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但Hb、体重和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血型不合,临床疗效较好,可在今后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拟茵陈茅根汤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4例,并与应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的14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新生儿 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和新生儿败血症所致血总胆红素增高的患儿共28例。两种疾病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固胎茵陈汤预防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IgG抗A(抗B)抗体效价〉1:128的孕妇85例,随机分为3组,用药组32例,西药组28例,中药组25例。西药组予维生素C、维生素E及鲁米那口服;中药组口服茵陈蒿汤,用药组口服固胎茵陈汤。观察IgG抗A(B)抗体效价、新生儿溶血指标、阿普加(Apgar)评分、体重及黄疸开始时间、黄疸程度等。结果:总有效率用药组为93.75%,西药组为75.00%,中药组为96.00%,用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药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药组与中药组新生儿脐血总胆红素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3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脐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药组新生儿有2例发生早发性黄疽,1例重度黄疸,无溶血病例;西药组新生儿有5例发生早发性黄疸,3例重度黄疸,2例发生溶血病;中药组新生儿有1例发生早发性黄疸,1例重度黄疸,无溶血病发生。西药组发生黄疸的情况明显多于用药组及中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固胎茵陈汤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新生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黄疸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2月-8月间17例门诊孕妇血型为“O”型,其丈夫血型非“O”型,抗“O”效价比均在1:128以上的患者17例,口服中药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82.3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有效降低孕妇抗“O”效价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慧群  刘晓碧 《陕西中医》2011,32(3):279-280,291
目的:观察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ABO抗体效价等于或超过1∶64的孕妇,按患者自愿原则分治疗组1采用每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超过20 d;治疗组2采用5%葡萄糖液500mL+维生素C 3g,平衡盐500mL每d静滴1次,维生素E 100m g 1次/d,氧吸入2次/d,每次30~40m in,每月治疗10 d;治疗组3:在治疗2基础上每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超过20 d;对照组采用治疗少于1 w。各组抗体水平降低为有效,不变或升高为无效。结果:当抗体效价为1∶64,治疗与否,抗体效价变化无显著差异(Ρ>0.05);抗体效价等于或超过1∶128,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皆有统计学差异(Ρ<0.05),但治疗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Ρ>0.05)。结论:当抗体效价小于或等于1∶64,不必要进行治疗;效价为1∶128,仅需口服茵栀黄口服液;但效价大于或等于1∶256,建议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基础上,加用输液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加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观察疗效所反映的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使用药物后一天开始,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第一天;在治疗3天以后,治疗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明显可见作用,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