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选取血液标本51557份,评价标本质量并分析不合格原因。在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中,采血量不准占比最高,采血位置不当占比最低。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力度,对标本采集的具体流程与操作规程加以完善,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确保血液标本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临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不合格原因及分布,以此作为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指标,旨在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检验结果.方法 对临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不合格原因及科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不合格率0.61%;2011年不合格率0.46%.两年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持续改进措施,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6.
戴蕴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0):1729-1730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不合格血液标本100份,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其中有31%出现标本凝固,5%出现标识错误,15%出现标本量不足,20%出现脂血,29%出现溶血,其中出现标本凝固和溶血的最多。需严格加强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的监控,医护人员须严格规范操作,以保证标本的质量,确保血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的诊断和帮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血液检验标本350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血液检验标本350例为研究组,对比加强质控管理前后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状况;结果:加强质控管理后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情况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标本治疗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对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管理,从而保证血液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控制检验前送检标本的质量,确保检验质量.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ab Information System,LIS)统计本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所有不合格标本,根据拒收原因对标本不合格类型和科室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共收到662例不合格标本,标本不...  相似文献   

9.
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多数实验室都有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制度,但是分析前阶段由于存在许多实验室难以掌握的影响因素,因此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个薄弱环节,需要引起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分析前阶段包括从患者准备到样本收集等分析前过程,其中影响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分为生理因素、临床因素和实验室因素3大类。不合格标本大多数在标本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产生,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下面就不合格标本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的检验报告不仅仅取决于先进的仪器和检验人员技术水平,标本的质量也是影响检验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份不合格的临床标本,无法做出合格的检验报告,而其导致异常结果会给临床诊断提供错误信息,甚至造成误诊误治等不良后果。为达到对检验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减少不合格标的出现,现将我科一段时期接收的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原因及讨论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统计分析,加强分析前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采集的合格率,保证检验质量。方法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对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按不同类和原因分别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51 412份,不合格560份;尿液标本8 785份,不合格178;大便标本3 712份,不合格26份;胸腹腔积液标本115份,不合格6份;脑脊液标本8份,不合格1份;分泌物176份,不合格7份;痰液标本49份,不合格2份;不合格原因:血液标本以抗凝不完全、采集量不足、抗凝管错误和患者准备不符合要求为主;其他标本主要以标本污染和送检不及时为主。结论分析前的质量保证直接关系到检验质量,加强临床医护沟通和培训,提高检验标本采集合格率,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也是检验全程质量保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290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合格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据统计,试验前误差占试验的70%[1],因而减少试验前误差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血液标本的采集、存放、运输是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合格静脉血标本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分析前环节的标本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院区检验科送检的静脉血标本,统计不同月份和不同科室产生的不合格标本数,计算标本不合格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出现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2019年6—11月本院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保障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提供改进措施。方法统计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数量并进行原因分析;2017年1-9月针对不同原因及重点高发科室采取干预措施,通过统计不合格标本发生率来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制订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该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临床工作人员技术问题、责任问题及患者采集前准备问题,其中技术问题包括血液凝集、溶血或脂血、抽血量过量或不足、采血技术及采集容器错误等;不合格血液标本高发科室主要为心内科、老年科、儿科;采取干预措施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总体发生率都有下降趋势,重点干预科室不合格标本发生率大部分有下降趋势。结论建立完善的检验前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体系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原因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探讨,尽量避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消化内科收集的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分布情况及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干预前收集的14 528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150例,不合格发生率1.03%;护理干预后收集的14 621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50例,不合格发生率0.34%。护理干预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前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1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71例、凝血标本31例、采血量不足标本27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11例、送检不及时标本10例;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23例、凝血标本14例、采血量不足标本8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3例、送检不及时标本2例。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后临床护理人员正确采集了血液标本,有效保证检验标本可靠性,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据报导,采集的血液标本,经存放、运送来检验科时,70%不合格[1],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检验质量.因此,本文分析了351例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制订、实施了纠正对策,明显降低了血液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退回率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14年6~7月住院患者2908例血液标本作为活动前组;采集2014年10~12月住院患者3990例血液标本作为活动后组。活动后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数,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QCC活动后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0.3%,明显低于活动前组的2.3%(P0.01),患者满意率由86.7%提高到94.7%。结论 QCC活动不仅提高了血液标本合格率,还提高了科室成员间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检验分析前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分析前质量水平。方法对2007年度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统计,针对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后对2008年度不合格标本再进行统计。结果2007年度总的标本数量85579例,不合格1374倒,占1.61%,改进措施后,2008年度总的标本数量100038例,不合格标本623例,占0.62%,改进措施后不合格标本率显著低于改进措施前,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不合格标本率明显减少,提高了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疾病诊断中,临床检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师对疾病的正(下转插Ⅲ)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对本院4218例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的不合格标本按标本类型、不合格项目和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分析出的不合格原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结果在4218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384例,占9.1%。其中不合格比例最高是痰液、尿液和血液标本3类标本,分别占不合格标本数的22.66%、20.57%和19.01%。不合格原因中最多的是容器使用错误,占24.7%;其次为运输方式错误,占20.1%。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较高,需要结合发生原因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