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经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阅片,分析不同增强时期影像学的特点及其对定性诊断的意义.结果:32例小肝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定性诊断为27例,诊断率为84.4%.小肝癌在CT平扫期多为低密度或略低密度灶,在动脉期或门脉期不同程度强化,部分小肝癌在延迟期略强化.结论:小肝癌在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小肝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对早期小肝癌的临床应用情况和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肿瘤科80例于2017年6月~2020年6月进行检查的疑似早期小肝癌的患者.先对患者实施常规MRI检查(作为对照组),而后实施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检查(作为观察组),以病理检测结果为判断标准,回顾性比较两组的临床检查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20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明确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及DWI扫描.比较不同类型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的ADC值、不同类型的肝脏局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4.
<正>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提高肝细胞癌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2005—2009年笔者对96例小肝癌的CT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增强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对小肝癌CT征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于2006年3月~2009年3月选择肝细胞癌(HCC)患者54例,AFP均为阳性,其中男45例,女9例,主要症状有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清瘦,偶有黄疸,眼睑、面部黄等。病程3个月~2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方法:搜集50例有完整临床及MRI资料的宫颈癌患者,并比较MRI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在判断宫颈癌发生部位上的准确性为100%,判断宫旁受侵的准确性为92.8%,判断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为85.6%。结论:MRI动态成像能直观、准确显示宫颈癌瘤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于宫颈癌的诊断有极高的敏感度,对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临床检查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有利于合理制定治疗计划,为宫颈癌治疗前常规盆腔检查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SHCC)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方法:分析42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CT表现,总结螺旋CT增强扫描和诊断的要点。结果:诊断符合率93.6%,病灶大小平均2.1cm,位置以肝表面和肝右叶多发,并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增强扫描时捡出。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江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104-10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445,1经病理确诊患者的CT表现,总结螺旋CT增强扫描和诊断的要点。结果:诊断符合率93.6%,病灶大小平均2.1cm,位置以肝表面和肝右叶多发,并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增强扫描时检出。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肝癌的诊断上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尤其是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能明显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比较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及两者联合三种方法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结果: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两者单独检查(P0.05)。结论: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能显著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法进行治疗,在术前3 d、术后2 d、术后28 d给予患者常规平扫与磁共振加权成像,比较在不同b值情况下平均ADC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b值为50、400、1000 s/mm2时,肝癌病灶介入治疗前后平均AD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放疗前后平均A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介入治疗前后平均A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肿瘤体积小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4洌急性脑梗死病人行常规MRI检查。再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及TOF 3D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69例发病时间〈2h的病人,在T1WI和T2WI均为正常,DWI像呈稍高信号影;85例发病时间2h~6h病人,T2WI呈高信号,DWI呈异常高信号。在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中,31例表现为正常;20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影及其分支缺失;35例表现为脑血管影局限性狭窄、稀疏;68例表现为弥漫性脑血管分支影稀疏、减少。呈枯枝状,且常伴有主血管影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DWI比常规T2W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成像在与DWI及T2WI像结合观察时,可对病人脑血管基本状态做出初步评价,但不宜单独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小肝癌(SHCC)患者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34例SHCC中,检出病灶38个,三期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2.1%(35/38),84.2%(32/38),73.7%(28/38)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是SHCC可靠的检查方法,能显著提高SHCC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1—2016年12月内所收治的行3.0 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选择80例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实施研究,以随机法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西门子3.0 T超导磁共振实施腹部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屏气配合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扫描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均显著轻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检查完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伪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扫描配合度,有效缓解患者扫描过程中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扫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垂体微腺瘤患者应用3.0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于汕头市潮南民生医院接受垂体微腺瘤诊治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本研究共计纳入5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3.0 T MRI动态增强扫描,选取标准头部线圈并常规行FLAIR序列、矢状位T2WI成像、冠状位T1WI成像以及轴位T1WI、T2WI成像。结果:MRI平扫结果显示患者鞍区垂体部显示T1异常信号改变且表现为稍低长信号,可见轻度失常垂体形态且高度有明显异常。微腺瘤近中线患者可见轻微偏移垂体柄,部分患者可见局限性下陷等征象。11例患者垂体MRI平扫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可见明显强化的正常垂体组织,肿瘤组织强化速度明显减缓。与正常垂体组织相比,肿瘤区强化信号明显更低且可见清晰边界,延迟扫描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强化表现明显减缓。8例患者接受增强扫描可见缓慢增强肿瘤区信号且强度较正常垂体组织略低。5例延时扫描患者微腺瘤信号明显较正常脑垂体组织高。55例患者微腺瘤呈边缘性或者偏侧性生长,占96.49%。结论:垂体微腺瘤患者应用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价值较高,能够获得可靠确切的诊断结果,有助于为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动态CT增强扫描时肝实质灌注异常征象,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47例原发性肝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全部病例先做平扫,再注射造影剂后20~25s行动脉期扫描,60~65s行门静脉期扫描及5min延迟扫描.结果:8例病人动脉期见一过性灌注异常,其中2例多个肝段灌注异常,6例片扫时无异常,2例片扫时呈境界不清的片状低密度影.所有灌注异常均表现为片状或楔状高密度影,静脉期及延时后均为等或稍高密度.3例病灶同时合并有门静脉癌栓.结论:肝实质灌注异常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它反映了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展开探讨。方法:选取清远市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各30例,另招募30例非前列腺疾病的志愿者,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三组,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患者为前列腺癌组,非前列腺病志愿者编制为对照组。对有所受试者实施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统计并比较三组受试者表观扩散系数与动态增强参数。结果:三组受试者在强化率的参数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受试者在峰值时间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的最大信号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最大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受试者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对照组ADC高于其它两组,前列腺癌组ADC低于其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测量出的表观扩散系数与动态增强系数可以作为评价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参照依据,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120例,依次采用MRI平扫、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乳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MRI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恶性病变经MRI动态增强扫描后,其MRI强化峰值、达峰时间、乳腺血管根数、血管管径、早期强化比值及强化率与乳腺良性病变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清楚反映乳腺疾病的位置、大小等形态方面特征以及病灶血管特征,诊断价值较好,有助于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癌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CT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52例患者中,腔内肿块型23例(44.2%),厚壁型12例(23.1%),胆囊区肿块型10例(19.2%),混合型7例(13.5%)。结论: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提高胆囊癌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癌诊断中CT增强扫描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手术及ERCP病理结果证实的胰腺癌CT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及作用。结果22例胰腺癌中胰头部14例,钩突部5例,体尾部3例,其中小胰腺癌2例。增强扫描的典型特征为动脉期病灶明显呈低密度,周围脏器及血管侵犯可明确显示。结论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资料,CT增强扫描可为胰腺肿瘤特别是小胰腺癌的检出、定性、术前准备、分期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形象的影像学依据,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应作为胰腺疾患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肾损伤的CT增强多期扫描,尤其是延时期扫描,由于患者外伤后病情危重,或是对多期扫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CT检查中应用很少.笔者在2002年3月-2006年2月对8例因肾损伤行螺旋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扫描,对4例患者加扫了延时扫描的病例进行了分析,就CT增强多期扫描在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