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亚健康人群如果身体没有明显不适的话,使用现代医学的多种体检手段,往往难以检测出阳性结果,而中医师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患者的身心状况及环境对他的影响,指出健康隐患,提出个性化的养生防病方案。西医检查正常的老病号身体感觉不适,疲倦、气短、多汗、怕冷或怕热、口干或口淡,但经西医检查结果正常,或虽有异常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这类患者更适合看中医。1怕冷派(阳虚体质)顾名思义,最大特征就是怕冷,即使在最热的时候也要穿长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是危害我国居民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中成药是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它的合理使用将直接影响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用药安全。辨体、辨证综合应用,采用中医体质辨识选择中成药,保证高血压病患者规范以及有效的治疗,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减少或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达到降低患者致残率、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辨识是使用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不同个体的不同体质状态,以及不同体质的健康和疾病倾向。不同疾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中医体质的分布均不相同。中医体质辨识为疾病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社区低、中危高血压病患者的体质辨识及中医药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8例低中危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随机分为干预组116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控制体重、限盐、戒烟、限酒、改善生活方式的宣教和监督控制,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增加中医药干预方法。随访1年。结果:痰湿质(26.32%),阴虚质(21.05%)是低中危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干预后平和质增加;干预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有下降(P0.05),其中,干预组的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控制率均有提高(P0.05),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体质类型对社区低、中危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低、中危高血压病病人的中医体质状态,同时有助于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加入中医体质辨识后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各个维度的影响,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F-36量表评价191名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患者的体质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以上门或电话随访的形式督促实施;对照组仅用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期一年结束后,再用SF-36量表评价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间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结果:在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加入了体质辨识后,并根据体质给予相应的中医干预,各个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结论:将中医体质辨识及有针对性的中医体质干预纳入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中,可以更有效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优于单纯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年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了解老年人中医体质情况以及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素下中医体质类型。方法:选择2019年1—5月参与健康体检等活动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中医体质辨识对象,共2532例,采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及《体质判定标准》中相关标准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根据中医体质类型分类主要为阴虚质(36.41%)、痰湿质(26.15%)、湿热质(14.10%);高血压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阴虚质(36.10%)、痰湿质(29.80%)、湿热质(19.40%);糖尿病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痰湿质(32.93%)、阴虚质(26.95%)、湿热质(15.57%);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体质类型主要为痰湿质(32.31%)、阴虚质(27.69%)、湿热质(15.38%);社区慢性病管理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阴虚质(31.10%)、痰湿质(30.17%)、湿热质(19.18%);其他老年群体中体质类型主要为阴虚质(37.84%)、痰湿质(25.06%)、湿热质(12.73%)。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及湿热质是常见中医体质类型,对调整该区域老年人一般体质调养...  相似文献   

7.
中医体质类型决定个性化养生,而精准的个性化养生具有预防、治疗和康复疾病的效果。目前,中医体质辨识主要通过量表或医生判断个体中医体质类型,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从中医体质辨识与血脂、基因、人体热像图、舌象、激素、脑功能关系作一综述,为中医体质辨识提供现代证据,为实现中医体质判断的客观化、准确化、简便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体质是指以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为基础,在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包括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在内的固有特质。体质辨识是指以人的体质为出发点,从体质状态及体质分类的不同特性,针对性的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因人制宜"地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本文从壮医基本理论体系入手,因人、因地制宜,重视人的先天因素以及在不同环境的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体质辨识作为治未病的关键项目~([1]),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人的体质作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征,把握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保健方法,是因人制宜、辨体施膳的前提。中医体质辨识通过中医四诊,从较长时间的生活状态作为问诊基础,弥补了现代医学背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归纳总结古代医籍中对于体质辨识的论述,发现古代医家通过人体形色舌脉等综合表现来判断其体质特点及类型,为指导人体养生和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临床的精髓“辨证论治”,其实质即是辨“体质”论治,体质既是人体个体的综合性特质,又作为疾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贯穿于每个疾病的始终。临床各种体质均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病,而其中多以某种体质为偏颇,多种体质相兼为患。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按照体质学理论把高血压分为火热质、阳虚质、痰湿质、阴虚阳亢质4种常见体质类型,从整体的体质入手,中医临床中分别给予清热解毒、温阳摄纳、化痰祛湿、平肝潜阳等治法全面调整高血压患者机体的失衡状态,为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医体质学说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亦是中医理论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核心体现。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体质辨识适应个体化医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体质辨  相似文献   

14.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算是开了辨体施治的先河,示范性地标识了中医辨体施治的具体内容及今后体质辨识的发展趋势。《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对属于体质本身能量的亏虚——阴、阳、气、血的不足;属于机体生命代谢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所形成的体质状态——气郁、气滞、瘀血、痰湿、湿热;属于先天遗传所具有的相应发病倾向——特禀质,谈论的病理性体质较多,而对正常的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医"治未病"工作的不断开展,体质辨识以及随之而来的针对体质所施行的调体和保健方案,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展开。当我们把体质辨识落实到具体的中医临床工作时,发现了体质辨识以及针对不同体质的调体和保健方案,有些应该从中医原理和原则上加以明确的问题。本文从体质与证候的概念出发,力求阐明体质与证候的差异与相关性、并由此联系临床提出体质辨识的具体操作,离不开中医的辨证,并提出针对体质的调体和保健的要点,应该是维护睡眠、饮食、二便正常——一种阴阳协调平衡、气机升降出入正常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由于其无典型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对于慢性胆囊炎的发现及诊断存在延迟滞后性。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对慢性胆囊炎的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慢性胆囊炎多以上腹饱胀感、两胁胀满、口干口苦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胆胀"、"胁痛"等范畴,《素问·缪刺论》中提到其致病因素为"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灵枢·胀论》中提到其临床常见症状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气血状况的不同可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型、气虚型、阳虚型、阴虚型、痰湿型、湿热型、瘀血型、气郁型、特禀型等9种基本类型,其中气虚型、阴虚型、气郁型、湿热型体质易患失眠,针灸临证在辨证的基础上,也应根据体质特点制定综合性、针对性的针灸处方,从而提高针灸防治失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2013年9月11日讯: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老年病患者超过2.6亿,因此而导致的死亡率占85%,慢性病、老年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达70%,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治不如防。“中医体质辨识”作为中医“治未病”的抓手,  相似文献   

19.
刘书玮  刘芳 《光明中医》2021,36(12):1964-1966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文化瑰宝,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影响着预防医学的发展.体质是"治未病"思想的重点内容,此文根据治未病思想从体质辨识出发,探讨儿童体质脏腑辨识方法在临床及保健干预上的应用,提出儿童脏腑体质辨识研究的不足与解决方法,对体质辨识进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0.
收集整理近十年来中医体质学的发展和在高血压病防治领域的研究以及应用中取得的进展,从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高血压多发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医体质学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干预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标准化、个体化的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