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学在发热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6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观察两组的血细胞形态异常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并比较不同发热程度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细胞形态异常率为41.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发热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高于轻度发热和中度发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对发热患者的病因进行判断,避免临床上的误诊和漏诊,并且可以判断患者的发热程度,对指导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于发热疾病诊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52例发热病人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2例设为对照组。常规采集两组受检者血样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两组受检者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差异显著,观察组异常细胞、大小细胞性贫血、异性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改变率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平均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为医生提供准确数据指标,有利于辅助诊断发热疾病、确定病因,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为危急值范围或贫血、发热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20例为对照组,均检查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两组的红细胞平均蛋白数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RDW-SD)、平均细胞体积(MCV)以及红细胞压积(HCT),并且对两组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阳性率进行计算,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MC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MCHC、RDW-SD、MCV以及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阳性率高,组间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通过检验血细胞形态学,可以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充分反映出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实施于发热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诊断的100例发热疾病患者收入试验组项目计算值资料,选于2017年2月-2019年5月;选择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收入对照组项目计算值资料,两组均实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两组血细胞形态学不正常阳性检出状况、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实行比对。结果试验组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检出例数、大细胞贫血阳性检出例数、异常细胞阳性检出例数、白细胞变小阳性检出例数、小细胞贫血阳性检出例数多于对照组统计指标(P<0.05);试验组HCT检测数值、RDW-SD检测数值、MCHC检测数值、MCV检测数值、MCH检测数值大于对照组统计指标(P<0.05)。结论在发热疾病患者诊断中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收集的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的100例患者标本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正常的100例患者标本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标本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单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中血液细胞形态正常分别为32例、5例,其假阳性率为32.00%和5%;其中对照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常5例,包括白细胞形态异常(40.00%)、红细胞形态异常(40.00%)以及血小板数量异常(20.00%);经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后,形态异常例数为18例,假阴性率为18.00%。结论 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其可对血细胞的形态变化情况予以直观的识别与区分,提高检测准确性,同时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确诊的133例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的变化。结果 133例白血病患者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指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细胞数目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101例,降低29例,异常率97.74%(130/133),红细胞升高25例,降低10例,异常率26.32%(35/133),血小板升高1例,降低92例,异常率69.92%(93/133);血细胞形态检查中,白细胞异常129例(96.99%),红细胞异常23例(17.29%),血小板异常27例(20.30%),血细胞形态异常131例(98.50%)。结论血常规数目和形态检测对白血病的诊断有初步价值,可作为白血病的筛查、病情监测和对症处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情分析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在吴起县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50例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另选取同期健康献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细胞形态、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情况,调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患者病情分析、预后评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比容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150例患者中,国际预后评分系统判定为极低危0例,低危25例,中危55例,高危43例,极高危27例。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情分析及预后评估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IL-4、IL-6、TNF-α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IL-6、TNF-α为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情分析及预后评估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伴有血细胞形态异常及炎症因子过量释放,血细胞形态异常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分析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系统疾病中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的筛查价值。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以本院接收的100例血液检查结果可疑者,作为观察主体,通过血细胞形态学观察、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系统疾病筛查。结果血细胞形态学中的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异常、幼稚红细胞的检出率低于血细胞分析仪(P<0.05),而核左移、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异常等方面无差异(P>0.05)。二者对于NE、MO、EO、LY的检查结果无差异(P>0.05);血细胞形态学中的BA低于血细胞分析仪(P<0.05)。二者TH以及ANLL结果无差异(P>0.05),血细胞形态学中的MM、CML、ALL以及IM检出率低于血细胞分析仪(P>0.05)。结论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疾病筛查效率,值得在临床中重点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对照组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将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检验患者正常标本所占比81.00%低于对照组、异常标本所占比19.00%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后者更具有优势,且准确率较高,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析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罗沙司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初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根据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口服罗沙司他,对照组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统计分析两组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b水平、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转铁蛋白水平、总铁结合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转铁蛋白饱和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罗沙司他的临床疗效较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细胞参数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康复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29例,不稳定心绞痛37例共6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血细胞参数及血清Epo含量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清Ep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而Epo的增高极有可能是导致细胞参数异常进而促使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71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20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25例、难治性贫血(RA)26),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并分析各组间MCV、RDW、RDW-s检测结果。结果 MDS组与健康对照组间,M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MD及RAEB组与健康对照组间,R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s在MDS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S是一组伴形态学异常的造血干细胞疾病,外周血MCV、RDW、RDW-s检测对MDS的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应用血脂检验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入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血脂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验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检验结果相比,观察组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经对比显著降低,且HDL-C水平较低,TG、TC及LDL-C水平较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经检验血脂异常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11.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有助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便于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血脂和糖耐受联合应用在糖尿病生化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生化检验指标,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糖耐受试验检测值、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联合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确诊率较高,可有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rum glutathione peroxidase,Se-GSH-Px)及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LPO)的变化与患者出血量的关系,在治疗前后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10例UGIB患者(UGIB组)、60例健康对象(对照组),检测两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血小板(platelets,HCT),RDW,Se-GSH-Px及LPO水平;并对比UGIB组不同出血量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UGIB组患者的RDW,LP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GIB组患者的Hb,RBC,HCT及Se-GSH-P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GIB组轻度出血患者的RDW,LPO水平显著低于中重度出血患者(P<0.05),轻度出血患者的Hb,RBC,HCT,Se-GSH-Px水平显著高于中重度出血患者(P<0.05)。UGIB患者治疗后的RDW,LPO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UGIB患者治疗后Hb,RBC,HCT,Se-GSH-Px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UGIB患者RDW,Se-GSH-Px,LPO与其出血量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上述指标变化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病患者检验凝血功能指标的方法及对预后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半,由2018年3月-2019年8月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病患者60例,结合患者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结果差异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存在3项或3项以上异常指标,总计30例,剩余异常指标不足3项者为对照组,总计30例,分析凝血功能指标与患者预后恢复情况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致残率、致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凝血指标波动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凝血功能指标可用于判断心脑血管病患者预后情况的参考,临床应对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高血糖患者外周血细胞改变及相关代谢因素。方法对医务人员中150例高血糖患者和232例血糖正常者的血细胞形态和血清生化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糖组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糖组血谷丙转氨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糖患者存在外周血细胞和代谢指标的改变,这可能与其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106例无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EPO、血常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指标与两组患者血清EPO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EPO、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血清EPO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清EPO呈正相关(r=0.347、0.431,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血清EPO呈负相关(r=-0.218、-0.543、-0.546,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PO、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存在一定差异,多个血常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PO水平存在相关性,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血清EPO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关性对患者临床特点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肽Y、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80例早产脑损伤患儿设为观察组,并按脑损伤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32例)及重度组(20例),同期选取30名健康早产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神经肽Y、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神经肽Y、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神经肽Y、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神经肽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患儿血清神经肽Y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或0.01),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1);重度组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中度组(P<0.01),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神经肽Y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观察的联合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疾病患者(86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诊断,观察组运用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联合的方式进行诊断,细致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疾病诊断准确率提升16.28%,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血液疾病患者采用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联合的方式实施诊断,可有效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