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同期心脏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1例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总结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CABG 8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7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44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18例,双支血管病变9例,多支血管病变54例。同期施行心瓣膜置换术和CABG 55例,瓣膜成形术和CABG 26例,其中同期行室壁瘤手术4例。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3.12±1.51个。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4例,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2例因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再次开胸止血3例。79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心脏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后随访64例,失访15例,随访时间1~74个月,平均随访14.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均为非心源性死亡。其余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CABG是有效可行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冠心病和心脏瓣膜病并存的病人 ,需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 ,手术操作复杂、时间长、技术要求高。我们近 2年共施行此类手术 2 3例 ,效果满意。临床资料  2 3例中男 2 0例 ,女 3例。年龄 5 0~ 80岁 ,平均 6 4 5岁。 1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 ,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7例心肌缺血同时合并瓣膜病变。 2 3例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13例 ,双支病变 6例 ,三支病变 4例。左室造影发现室壁瘤 3例。合并高血压病 9例 ,糖尿病 6例 ,有心衰史者 8例 ,心房纤颤 11例。手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45~ 87mm ,平…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瓣膜手术的经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的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5~1998年间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或成形、主动脉瓣置换、联合瓣膜置换、Bentall术。结果 瓣膜病病因中,风湿性8例,退行性4例,缺血性3例,手术病死率为6.7%(1/15)‘4例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其中3例需行主动脉内球反博;5例二尖瓣成形术后,反流面积从6.5~15.0cm^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会,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12例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的病人进行手术.病人术前均存在心绞痛症状,心功能为Ⅱ~Ⅳ级,术前射血分数平均0.53±0.23.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瓣膜置换术,比较术前及术后相关心功能指标.结果 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移植血管(3.4±1.5)支.复查时所有病人均无症状.心功能及射血分数均显著提高(P<0.001).结论 在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行,并发症少.术后早期心功能、自主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二尖瓣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经验,以提高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我科共30例老年二尖瓣疾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CABG。年龄66.0±9.1岁(60~73岁),4例为风湿性瓣膜病变,26例为二尖瓣瓣膜退行性病变。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7例,Ⅳ级5例。共移植旁路血管71支,使用左侧乳内动脉24例,其余均为大隐静脉。置换机械瓣27例,置换生物瓣3例;行三尖瓣De Vega成形术17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3.3%)。随访29例,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1例,可从事简单的运动及正常家务劳动,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老年二尖瓣疾病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CABG的危险性较大,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方案,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严密的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瓣膜手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了提高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与心瓣膜手术的疗效 ,降低死亡率 ,总结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的经验。 方法  2 4例患者中 ,二尖瓣病变 11例 ,主动脉瓣病变 3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 10例。 1支冠状动脉病变 1例 ,2支 11例 ,3支 6例 ,另 6例为心瓣膜手术中发现左冠状动脉开口有阻塞 ,急症行 CABG。全组行二尖瓣成形术 2例 ,二尖瓣置换术 9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3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 10例 ;移植 1支血管 7例 ,2支 11例 ,3支 6例。 结果 术后早期 (30天内 )死亡 2例 ,分别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 2 2例 ,随访时间 8个月~ 7年 ,晚期死亡 1例 ,其余 2 1例心功能明显改善 ,心功能 (NYHA分级 ) 级 15例 , 级 5例 , 级 1例 ,心绞痛消失 7例。 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疾病并存时 ,应同期施行CABG和心瓣膜手术 ,彻底纠正心脏病变。术中加强心肌保护 ,尽量缩短心肌缺血时间 ;术后妥善处理心、肾等器官功能衰竭 ,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效果,以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同期手术治疗105例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年龄36~79岁(61.96±7.61岁),其中风湿性心瓣膜疾病59例,退行性二尖瓣病变24例,老年性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13例;其它主动脉瓣病变9例.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98例,术中探查发现冠心病7例.全组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移植血管216支(2.06支/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36例,二尖瓣成形术1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3例,双瓣膜置换术11例. 结果 术后住院死亡6例(5.7%,6/105).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3例,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心脏骤停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93例,随访时间1个月至7年,失访6例.无晚期死亡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5例,Ⅱ级53例,Ⅲ级10例,Ⅳ级5例.1例患者活动后仍有心绞痛存在. 结论 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绝大多数无典型的心绞痛症状,50岁以上的患者必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应积极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心病所致的心肌缺血可明显加重心脏瓣膜疾病所引起的心肌损害,术中心肌保护尤为重要;正确评价术前左心功能低下的患者是选择手术治疗的难点,更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介绍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心瓣膜手术的护理方法,提出术前重视心理护理,改善病人的心功能,术后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心律失常,监测呼吸及肾功能,并做好抗凝护理为其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瓣膜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ao CQ  Li BJ  Xiao CS  Zhu LB  Wang Q  Jiang SL  Meng G  Ma XH  W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57-259
目的 介绍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同时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体会。方法 45例患者,平均年龄59岁(42~75岁);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30例、Ⅳ级8例;二尖瓣病变30例、主动脉病变7例、联合瓣膜病变8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停跳后,先作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置换瓣膜。心脏复苏后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或在升主动脉1次阻断下完成。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本组6例行二尖瓣成形,31例行机械瓣置换,8例行进口生物瓣置换。结果 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8.7h,ICU监护1.8d。住院时间平均9.2d。随访6个月~4年患者无死亡,心功能Ⅰ级35例、Ⅱ级10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同期施行瓣膜和冠状动脉手术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u JS  Zhang JQ  Bo P  Meng X  Gu CX  Huang FJ  Li WB  Wang SY  Zhang H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8):1238-1240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时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5年1月间126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男84例,女42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2组都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搭桥和瓣膜手术。结果2组患者术前体重、糖尿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等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尖瓣置换手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P〈0.05),男性组术后死亡5例,其中心脏衰竭1例,应激性高血糖昏迷1例,严重心律失常2例,心。肾肺多脏器衰竭1例;女性组术后死亡7例,其中心脏衰竭1例,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1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心肾肺多脏器衰竭2例。结论CABG同期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女性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的低体重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等构成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经验,探讨适于国人的合理再次CABG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再次CABG 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2例;年龄41~84(63±8)岁。第二次距第一次CABG时间平均45(4~168)个月,术前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Ⅱ级21例,Ⅲ级、Ⅳ级6例。术前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41~69(51.0±0.7)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2%~78%(58%±12%)。27例患者再次手术时新发病变6处,乳内动脉病变7处,桡动脉病变3处(其中1例仅为近端吻合口病变),大隐静脉病变49处(其中3处单纯近端病变、3处单纯远端病变)。结果再次手术入路选择正中原切口入路18例,左外侧切口8例,上腹正中联合剑突下切口1例。再次手术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25例,术中中转为体外循环CABG 2例。再次手术共完成远端吻合口65个,近端吻合口41个;应用左乳内动脉10例次,右乳内动脉3例次,左桡动脉16例次,右桡动脉2例次,大隐静脉17例次。完成远端吻合口1~4(2.4±0.8)个/例。手术时间170~530(304±86)min,术后输红细胞0~10(4.3±3.5)U,输血浆0~1 600(685±549)ml。术后机械通气时间6~156(24±32)h,术后住院时间7~35(14±6)d,无住院死亡患者,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康复出院。随访26例,失访1例,平均随访80(13~133)个月;无症状生存16例,死亡4例,症状复发或心力衰竭6例。结论 OPCAB为再次CABG的一种有效术式,但应做好体外循环准备,再次CABG时应尽可能多选择动脉移植血管材料,术中把握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加心瓣膜手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1~10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收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瓣膜疾病患者68例,纳入研究66例(院内死亡2例),男23例,女43例;年龄50~76岁(61.33±6.60岁)。行CABG+主动脉瓣手术19例,CABG+二尖瓣手术32例,CABG+双瓣膜手术15例;移植血管1.79±1.18支。先将各变量分别进行Cox风险模型单变量分析,再将所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同时纳入Cox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结果随访65例,随访时间50.65±17.9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1例,其中死于胃癌2例,抗凝并发症脑出血1例,心源性猝死4例和心力衰竭4例。失访1例。Cox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RR=5.960,P=0.010)、术前有糖尿病史(RR=7.170,P=0.004)是影响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VEF和术前有糖尿病史是影响CABG加心瓣膜手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术后严格控制血糖和提高心功能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高手术风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临床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采用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EuroSCORE)评估高手术风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将2004年2~9月在我科行CABG的84例患者按EuroSCORE评分分为高手术风险组(≥6,40例)和中低手术风险组(0~5,44例);记录两组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手术后应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Ⅲ)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对患者进行危重症评估。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早期临床结果。结果高手术风险组的手术死亡率、需长时间重症监护治疗比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危重程度均高于中低手术风险组。在总体水平上A0,A1,Amax和S1,Smax均与standard EuroSCORE(P〈0.01)和logistic EuroSCORE(P〈0.05)分别呈正相关;在不同风险度比较时,仅在高手术风险组中standard EuroSCORE与A1,Anax,S1和Smax呈正相关(P〈0.05);logistic EuroSCORE仅与Amax相关(P〈0.05)。结论EuroSCORE系统在总体上能够很好地评估心脏手术风险,对高危患者更敏感。术前准确对患者状况进行评估,术中完善心肌保护、有效的心肌供血重建和彻底心内畸形矫正,术后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改善高手术风险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我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共完成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65例,女25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3例,2支病变10例,3支及以上病变77例。46例患者术前有心肌梗死,8例合并室壁瘤,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0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术8例,行二尖瓣替换2例,6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应用左乳内动脉89例次,桡动脉45例次,大隐静脉170例次。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约3.3%,1例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为鱼精蛋白过敏心脏骤停除颤后顽固性心律失常。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5年(平均3年),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均有恢复。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非体外循环手术费用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 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临床经验。 方法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头低脚高位、心包深部放置牵引线、冠状动脉内置入分流器和吹雾器行 OPCAB。 结果 所有患者均使用左乳内动脉 (L IMA) ,移植血管 1~ 4根 ,平均 2 .6根 ;平均手术时间 16 1分钟 ;术中平均失血 32 0 ml。 1例在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 2 4小时平均引流量 380ml,平均输血或血液制品 32 0 ml。4例患者手术后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内插管 ,ICU平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 4.2小时 ;ICU平均监护时间 12 .6小时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12 .5天。 1例术后 14天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术后随访 1~ 7个月 ,所有存活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结论 OPCAB创伤小、安全、经济、临床效果好 ,适用于单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对20例同时存在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的老年患者施行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出加强术后监护,细致周密的治疗、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术后患者生存率、恢复健康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1997年6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共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483例,心脏肿瘤手术25例。其中左心房黏液瘤合并冠脉病变3例,分别占同期搭桥手术和肿瘤手术的0.62%和12.00%。  相似文献   

18.
心脏不停跳下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1月 ,我们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0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 0例中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41~ 70岁 ,平均 5 5 2岁。合并高血压 14例、糖尿病 8例 ,伴陈旧性心肌梗死 9例 ,PTCA术后再狭窄 1例。射血分数 0 38~ 0 5 2。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3支病变 15例 ,2支病变 4例 ,单支左主干 90 %狭窄 1例。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 12例 ,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8例。游离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备用。体外循环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术中鼻咽温 2 8 6~31 7℃ ,必要时应用局部…  相似文献   

19.
对 2 0例同时存在心脏瓣膜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的老年患者施行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提出加强术后监护 ,细致周密的治疗、观察及护理 ,是提高术后患者生存率、恢复健康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心脏瓣膜置换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