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登革热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具有突然性、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的特点,极容易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演变成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国际关注疾病。1978年以来,我国南方一些省份几乎每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爆发、流行,而且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白蚊伊蚊在我国多数地区分布广泛,因此,登革热的防制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防止该病的地方性流行趋势和流行范围的不断扩大,建立登革热预警系统和指标体系十分重要,本文将对登革热的预警指标体系作一简要探讨,为登革热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门市登革热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1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江门市郊区礼乐镇(曾经发生过登革热疫情)和非疫区各设一个监测点。结果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的2个自然村布雷图指数最高达90.74,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后布雷图指数最高仅为9.30,采取措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市未再发生登革热病例。结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发生关键是严格控制白纹伊蚊密度,清除白纹伊蚊孳生地,坚持“治本清源”的综合防制措施,才能保证将蚊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1978年和1980年我国广东地区曾发生过两次登革热暴发流行。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对这两次流行情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对于当前开展登革热的防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登革热已成为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1998年,亚洲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发生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流行。为有效地控制登革热的流行,开展暴发疫情调查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暴发疫情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每年有几百万虫媒和鼠传疾病病例;在我国,疟疾、登革热、丝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虫媒和鼠传疾病也时有发生,危害人民健康,是公共卫生主要问题之一。卫生害虫和鼠类的防制既是疾病控制的主要措施,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媒介生物的防制包括物理防制、化学防制、生物防制、环境防制等四大类别,而且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6.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历史上许多热带、亚热带国家曾暴发流行过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本文就登革热的流行现状及国际旅行者应如何防止感染登革热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方口岸登革热及其传播媒介监测的计算机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监测登革热及传播媒介,分析登革热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预测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为在国境口岸进行登革热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年12月~2001年11月对增城、广州、南海、阳江口岸进行每旬1次的蚊虫现场调查,同时收集口岸地区的气象数据和广东口岸登革热发病的情况;将数据和数字化地图输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广东口岸全年气候温和,相对湿度大,雨量充足,极适合蚊虫的生长繁殖;阳江和增城口岸的蚊虫密度、月平均温度、降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登革热流行前后气候变化显著,前期气温高、降雨量多;开发1套国境口岸登革热及媒介监测GIS系统,将上述结果数字图示化、统计分析,预测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和白纹伊蚊密度的变化趋势.[结论]登革热及媒介监测GIS系统在国境口岸应用是行之有效的,登革热流行强度与白纹伊蚊密度密切相关,在月平均温度较高(>26℃)、降雨量大、相对湿度较大且有连续降雨在10天以上的登革热高发地区,爆发流行的可能性较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灭蚊措施,将登革热爆发流行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城镇和城郊地区,登革热病毒是导致相当数量人患病的虫媒病毒。在西太平洋、东南亚和南美洲许多国家由于登革热的高地方流行性,该疾病在这些国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热不是中国台湾的地方流行病,然而由于与东南亚邻国密切的经济往来和航空旅行,登革热病毒的不断输入导致了中国台湾本地登革热的爆发。至今夏季和秋季登革热频繁的本地爆发每次都是由单一一种输入性登革热病毒引起的,而且每次爆发后该病毒都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登革热与口岸蚊虫防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于1779年被发现,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登革热行区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建议在国境口岸从法规防制,教育防制,环境防制,生物防制,物理防制等多种角度对媒介蚊虫实施综合防制,以防止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在登革热爆发流行区实施以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以迅速使疫情得到控制。方法开展以健康教育、环境治理、清除蚊虫滋生场所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使用高氯残杀威、辛硫高氯氟等杀虫剂实行滞留喷洒和空间喷洒灭蚊。灭蚊前、后调查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容器指数、布雷图指数评价防制效果。结果灭蚊前白纹伊蚊容器指数12.4,布雷图指数68;第一次灭蚊后分别下降为2.9和16,第二次灭蚊后容器指数与布雷图指数均降为0;白蚊伊蚊密度从灭蚊前平均13.7只/人工小时下降为零,10月8日宣布疫情流行终止。结论根据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采取清除与管理滋生场所,灭蚊与防蚊等相结合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可迅速有效地遏阻登革热疫情的发生或流行。  相似文献   

11.
中山市4次登革热爆发流行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中山市是我国登革热流行的地区之一 ,自1 9 86年以来分别于 1 986、 1 991、1 999年和 2 0 0 1年发生了 4次爆发流行。由于这 4次流行首例病人均误诊为感冒或伤寒 ,而且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轻型。为此 ,有必要对登革热爆发流行的临床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以解决登革热的早期诊断问题。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中山市 4次登革热疫情资料。1 2 方法 :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 ,所有资料录入电脑 ,用SPSS 1 0 0软件进行分析。2 结 果2 1 4次流行首例发病日期 :1 986年为 8月 7日 ,1 9 91年为 8月 2 6日 ,1 999年为 8月 9日和 2 0 …  相似文献   

12.
莆田市2008年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福建省最早于1873年厦门岛爆发流行;2004年9~10月份福州市发生爆发流行;2007年8~10月份莆田市涵江区发生局部爆发流行。2008年4月11日12时,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涵江区医院收住1例输入性登革热疑似病例,莆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立即协同CDC对此病例进行了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13.
登革热(DF)属于乙类传染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传播,现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全球公共卫生的关切问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与东南亚等国家在旅游、经济、外贸等方面交往日益频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登革热的流行和传播,对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多年来,有关登革热的研究不断推进,本文就登革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流行监测、预防控制等多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登革热的联防联控、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白纹伊蚊在大连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登革热流行趋势分析表明 ,其流行区在不断扩大 ,强度和频度亦在增加 ,处于流行上升阶段 ,所以 ,登革热已成为人类重要的虫媒传染病。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 ,也是乙型脑炎的媒介。它分布广 ,与人的关系密切 ,不但能传播疾病 ,而且还骚扰人、畜 ,是重要防制的蚊种之一。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地开展了白纹伊蚊的调查研究和防制工作。为摸清白纹伊蚊在大连的滋生分布情况 ,对三橡胶厂、机车厂等单位进行了现场调查 ,结果表明 ,白纹伊蚊是通过日本进口旧轮胎及集装箱进入大连 ,并在轮胎中滋生分布扩散。近年来 ,白纹伊蚊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爆发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进行分析,总结传染病防制经验教训,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非典型肺炎在全球发生爆发流行的有关疫情资料,以及各国科学家对SARS研究的成果,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阐述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尤其是检验检疫系统快速反应机制的理由和方法。结果SARS的流行使人们为忽视传染病控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付出了代价,从而认识到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紧迫性。结论检验检疫系统应当构建总局、直属局和现场三个层次的快速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2004年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个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1999年,我市郊区发生登革热爆发流行,经过广大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登革热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已经连续4 a未发生本土登革热病例,连续2 a无输入性病例.2004年2月23日,福州市传染病院报告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我们立即进行全面调查和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起学校登革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广州市发生了登革热大流行,全市共报告登革热1 423例,发病率达20.14/10万.疫情涉及了除从化市外的12个区、县级市,共有102个街镇发生病例[1].在流行期间,首发的多个爆发点对全市总体疫情的播散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将广州市某中学的登革热疫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14年6月在广东暴发流行的登革热疫情的病原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状况进行了论述。让人们对登革热有所了解和认知,提高防范意识。结合秦皇岛的实际情况,卫生检疫部门应如何应对,防止登革热的发生及传播,确保口岸的公共卫生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9.
霍乱迄今仍是难民中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许多国家的难民中发生霍乱爆发和流行,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由于难民中霍乱爆发或流行的影响因素较多,故控制其爆发或流行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20.
登革热是由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解放前在我国东南沿海曾有过发生和流行的记载。解放后,我国未有本病发生的报告。一九七八年八月佛山市防疫站在该市石湾镇发现疑似登革热流行,经过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补结试验及病毒分离,证实为登革热病毒4型引起的一次强度较大的暴发流行,疫情波及全省七个市县,流行期持续七个月之久,为解放以来我国首次登革热流行。现将流行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