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腰椎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的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金标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融合后腰部活动受限制、脊柱动力学改变和邻近节段加速退变可导致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复发.非融合技术也称为动态固定,开始受到关注.非融合固定可通过非融合方法有效改善腰椎节段间的应力传导,缓解疼痛并预防邻近关节退变的发生,其远期效果在于异常活动被控制后,椎间盘在动态固定保护下可自身修复或延缓退变.绝大多数临床结果显示,非融合疗效与传统融合术相当,但创伤较小,不会增加邻近节段继发退变等风险,更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该文主要介绍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的设计理念、治疗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  相似文献   

2.
腰椎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常用于治疗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退变性椎体滑脱、进行性退变性脊柱侧凸、假关节、退变性椎间盘疾病及腰椎关节突综合征等疾病。其主要优点是:①在生物力学上可获得运动节段最稳定的内固定效果;②重建前柱分载负荷的性能,保护后方器械内固定效果。使得畸形的矫正在愈合期间得以维持。并使后方器械的疲劳性断裂减至最低。目前.椎间cage和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逐渐取代了单纯植骨融合技术和单纯钉板固定系统.使椎间融合率大幅提高。随着脊柱外科技术和内固定器械的迅猛发展.腰椎融合术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节段性不稳、退变性滑脱等疾患的主要手段,虽然内固定的应用使融合率增加和临床效果改善,但临床满意率低于融合率,还存在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并发症[1、2]。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动态固定技术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限制脊柱过度活动的  相似文献   

4.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椎间盘退变、脊柱运动节段不稳定和相应的神经根受压,导致腰背部疼痛、神经源性跛行和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出现感觉、运动损害.持续性腰腿痛和(或)神经症状是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减压、减压加后路植骨融合、减压加椎体间融合、减压加后路内固定融合和动力性稳定技术等.术前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术中减压范围并掌握好内固定器械适应证.适度的减压和选择适当的融合节段是预防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关键.植骨材料主要选择自体髂骨.生物材料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5.
动力性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当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椎管减压加脊柱融合术是常用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方法,但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它会导致或加速腰椎邻近节段退变.近年研究发现动力性固定能维持脊柱的活动和稳定,恢复生理性负荷传导,避免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脊突间撑开装置可限制脊柱过伸,减轻神经受压,可治疗腰椎狭窄引起的间隙性跛行;椎弓根螺钉-韧带系统可维持脊柱稳定,恢复正常的负荷传导,可治疗腰椎不稳引起的下腰痛;脊突间韧带装置和半刚性椎弓根螺钉固定金属装置也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动力性固定疗效优异,但它主要适用于轻中度腰椎退变性疾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脊柱融合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已有数十年历史,融合技术的进步使得融合率不断提高,但这并未带来临床疗效的相应改善,而且脊柱融合后易出现邻近节段退变.为解决这些问题,腰椎动态稳定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结构特点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系统回顾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结果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是脊柱外科后路非融合植入物的一类,根据设计可分为动态和静态系统两大类,动态系统包括Coflex器械和椎间辅助运动装置,静态系统包括X-STOP器械、ExtenSure器械和Wallis器械。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是脊柱外科的新技术,可以保留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功能的完整性,维持或恢复节段间正常运动,且对邻近节段无不利影响。腰椎棘突间内固定系统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关节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不稳等疾病。结论随着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日趋成熟和各种类型内固定器械研究的日益增多,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将进一步发展,但其远期疗效、确切手术适应证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osmic动态非融合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行Cosmic动态非融合系统内固定术,并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临床疗效优17例、良4例,可1例。VAS疼痛评分术前(6.74±0.59)分,末次随访时(2.13±0.61)分。术前病变脊柱运动节段过伸过屈活动度(ROM)(8.39±2.72)°,末次随访时为(8.17±2.58)°。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和螺钉断裂现象。结论采用Cosmic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减少对脊柱生理结构的破坏,维持节段稳定,减少远期腰椎退变和再次手术的风险,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K-Rod动态固定对邻近节段保护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9月采用椎间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 动态固定及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1例患者.A组(K-Rod组)24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存在退变,行单节段融合辅以邻近节段K-Rod动态固定;B组(单节段融合组)27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无不稳或退变,行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评价2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椎间隙高度、腰椎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头侧邻近第一节段活动度(ROM1)、头侧邻近第二节段或尾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ROM2)、保护节段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结果随访 24~37个月.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改善,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腰椎总ROM术前及末次随访之间均无差异.A组保护节段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无差异.2组ROM1及ROM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出现11(11/138,8%)枚螺钉松动;B组无螺钉松动.结论 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增加的动态固定保护了术前已存在退变的节段,避免了多节段融合,降低了单节段融合邻椎病的风险,因此适应证选择合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喜君  范顺武 《中国骨伤》2013,26(6):526-529
动态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日益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Dynesys)作为动态固定技术的一种,既能保持脊柱的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在延缓邻近节段退变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Dynesys技术可作为腰椎融合之外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另一最佳选择,主要适用于轻至中度的腰椎退变性疾病,但它缺乏保持和恢复腰椎前凸的机制需要患者主动伸展实现前凸。如何延长使用寿命、预防并发症发生等问题有待解决,其远期疗效及延缓邻近节段退变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1.
脊柱融合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已有数十年历史,融合技术的进步使得融合率不断提高,但这并未带来临床疗效的相应改善,而且脊柱融合后易出现邻近节段退变。为解决这些问题,腰椎动态稳定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长期以来,脊柱融合术一直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是坚强的后路固定器械和椎间融合牺牲了腰椎的活动度,并造成应力集中,往往导致固定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并且一部分相邻节段的退行性变可引起临床症状,影响预后,成为脊柱内固定术后一个潜在的长期并发症。目的:探讨WavefleX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应用Wave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35~72岁,平均(54.84±7.9)岁。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或不融合、植入WavefleX系统固定。观察手术前后简化McGill疼痛评分(SF-MPQ)、疼痛视觉类比(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整个腰椎以及动态固定节段的活动范围(ROM),节段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4~32个月,平均(17.0±1.6)个月。手术时间80~210min,平均(160.04±7.4)min,术中出血量150~700ml,平均(300.0±813)ml。术后SF-MPQ、VAS评分、ODI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腰椎及动态固定节段ROM无明显减低(P〉0.05)。结论:WavefleX系统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对病变节段能提供稳定力学环境,同时保留部分活动度,利于缓解椎间盘退变,对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不大,可能延缓邻近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3.
减压或/和融合仍然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融合丧失了手术节段的活动度、促进相邻节段的退变等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非融合动态稳定的理念应运而生,其中后路棘突间撑开装置置入因创伤小、操作简单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4.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导致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目前常用的脊柱融合手术治疗方法为腰椎板切除减压术、黄韧带切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然而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对脊柱生理性结构破坏较大,造成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丢失,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  相似文献   

15.
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后入路腰椎间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采用经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与椎弓根钉棒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27例,74个节段,其中腰椎退行性滑脱10例,节段不稳伴椎管狭窄7例,节段不稳伴椎间盘突出8例,高位椎间盘突出2例.[结果]所有病人术后经15~33个月,平均26.8个月的随访,2~3个月融合节段可见模糊骨痂生长,4~6个月达骨性愈合,依据日本JOA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4例,中2例,差0例,总优良率为94.8%.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无椎问高度及复位丢失,无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无硬脊膜破裂.[结论]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应用,可使腰椎获得即刻稳定,恢复脊柱序列及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牛理弧度,促进植骨融合,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腰椎融合术作为脊柱外科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术式,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通过坚强的椎弓根钉内固定加上椎间融合技术可以获得很高的责任节段融合率,但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相邻节段会分担更多的应力,应力增加会造成退变加速。腰椎非融合技术最大优势在于保留责任节段活动度,从而维持腰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减缓邻近节段退变速度。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非融合技术有人工髓核及椎间盘置换术、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等。该文就腰椎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后路减压的同时行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术,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临床疗效优23例(80%)、良4例(14%),可2例(6%)。 VAS疼痛评分(0~10分)术前7.14±1.29分,末次随访时2.26±1.03分。术前病变脊柱运动节段过伸过屈活动度(ROM)7.51±2.68度,术后末次随访时ROM为4.22±1.47度。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和螺钉断裂现象。结论 Dynesys动态稳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减少对脊柱生理结构的破坏,维持节段稳定,减少远期腰椎退变和再次手术的风险,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脊柱内固定手术应该是在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的同时,恢复和保持手术节段术后稳定、减少或缓解邻近节段退变加剧.根据这个原则,Mulholland等提出了保留手术节段运动功能、控制其异常活动、改变病变节段椎间盘压力传导方式、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非融合固定理念,动态内固定系统由此应运而生[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伴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同时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退变性狭窄的病因.对减压和固定融合范围,融合方式等进行了探索.结果 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临床疗效采用Otani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无神经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 采用腰椎管彻底减压,相应节段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引发椎间盘功能异常,腰椎韧带松弛,关节突增生,同时进一步导致运动节段失稳的临床症侯群,包括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及退变性腰椎滑脱[1].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是以病损部位为中心,自病损区上位正常椎体至下位正常椎体做植骨术,使多个节段发生骨性连接,使之在力学上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治疗脊柱病损,消除疼痛,防止畸形,重建稳定性和保护脊髓神经的目的,常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不稳、椎体滑脱等疾病.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后椎弓根螺钉器械和椎间融合器的不断改进,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逐渐取代了单纯的植骨融合技术和单纯钉板固定系统,使得腰椎融合率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