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在切除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的45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与胃镜结合下成功切除胃间质瘤,肿瘤切除完整,边缘无残留。手术切口长约4~6cm(平均5.1cm),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75min),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5~9d(平均6.8d)。随访3~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未发生复发或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CD117阳性43例,CD34阳性32例,SMA阳性28例,Desmin阳性2例,S-100阳性22例。结论腹腔镜与胃镜结合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由于有胃镜配合可以使切除范围更加精确,避免肿瘤残留及切除过多正常胃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胃镜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电子胃镜导引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胃间质瘤患者在胃镜引导下利用腹腔镜成功切除,肿瘤切除完整,边缘周围无残留。手术切口长约3~6 cm,手术时间40~110 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5 d。随访3~36个月,未发生复发或转移。结论单纯腹腔镜下难以定位的胃间质瘤,可以在电子胃镜引导下进行手术,并且可以使切除范围更加精确完整,避免切除过多正常胃组织和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完整。腹壁手术切口长约4~6 cm(平均5.3 cm),平均手术时间70 min,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平均7.2 d。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D117(+)20例,CD34(+)15例。随访2~23个月,平均13个月,未发生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楔形切除治疗邻近贲门或幽门的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6年9月~2008年11月对5例特殊部位的胃间质瘤(3例肿瘤距离贲门≤5cm,2例距离幽门≤5cm)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进行胃楔形切除。切割闭合器切除肿瘤过程中,胃镜于胃腔内实时观察和调整切割缘位置,避免损伤贲门或者幽门,确保肿瘤完整切除且胃腔无狭窄。结果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胃镜胃楔形切除,肿瘤完整切除,无肿瘤破裂,无胃腔狭窄,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84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30ml。术后中位排气时间3d,中位进流食时间术后3d。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1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缓解),其余4例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行胃镜以及钡餐造影,无胃腔狭窄。5例平均随访27.8月(8~34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邻近贲门或幽门的胃间质瘤,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楔形切除是安全和可行的,符合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原则,可以避免胃腔狭窄。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总结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30例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术前经胃镜、超声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腹部CT检查诊断胃间质瘤。肿瘤直径为2~10 cm。腹腔镜手术行胃楔形切除22例,远端胃部分切除6例,近端胃部分切除2例。手术时间(120±35)min;术中出血量(50±24)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天数4-10d。随访3- 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施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胃间质瘤2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肿瘤位于小弯侧13例,大弯侧9例;直径1.5~3 cm。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提示胃梭形细胞瘤,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术后24~48 h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3~7 d,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17个月,胃镜复诊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结论: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肿瘤为1.5~3 cm的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胃腔外切除有胃内容物不外溢,污染少等优点,可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3月我科对21例胃间质瘤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切除,术中胃镜定位胃间质瘤的位置,以肿瘤中心,距肿瘤周围2 cm处用60mm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强生EC60)切除胃间质瘤。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49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46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7~25 h(平均11 h);术后5~12 d(平均7 d)出院。无术后出血、胃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0例随访(随访率95.2%)3个月~5年,中位随访时间4.2年,无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效果确切,安全、微创,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镜定位下腹腔镜治疗治疗微小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胃镜定位、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9例胃间质瘤.结果: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90min,术中出血量30~70ml,术后12~24h拔除胃管,3~4天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日4~6天,随访1~16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采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行胃间质瘤切除手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行经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外胃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内胃部分切除术、4例行胃镜下肿瘤切除联合腹腔镜胃壁修补缝合术。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手术时间30~95min,平均(66.5±20.1)min,术中出血量1~20ml,平均(12.0±17.1)m1,术后平均住院日(4.9±1.8)d。术后病理结果示:极低度风险15例、低度风险8例。随访3~75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和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镜、超声内镜、腹腔镜联合应用在小的胃间质瘤(直径5cm)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对胃镜发现的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43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初步诊断胃间质瘤29例(直径0.89~3.85cm,平均1.78cm)。随后在胃镜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术后长期随访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5~90min,平均55min,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8~36h,平均28h。住院时间3~5d,平均3.6d。术后病理诊断间质瘤者28例,神经鞘瘤1例,术前诊断符合率96.5%。28例胃间质瘤患者术后随访2~64个月,平均30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胃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发现和诊断小的胃间质瘤,并可在术前初步判定其可切除性。在胃镜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小的胃间质瘤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应用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19例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术中胃镜定位,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GIA)在距肿瘤边缘2~3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8例肿瘤位于胃体或胃底后壁,术中胃镜定位,在肿瘤对应的前壁打开胃腔,与胃镜配合找到肿瘤后,将后壁肿瘤从胃前壁切口提出,用Endo-GIA在距肿瘤2~3cm处切除;2例肿瘤位于胃前壁,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3.0cm、2.5cm,术中胃镜定位,打开对应的胃前壁浆膜,将肿瘤切除;1例肿瘤位于胃窦部前壁,直径约5.0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次全切除术;2例肿瘤位于胃体上段小弯侧,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6.0cm、4.0cm,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结果3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2min(52~185min),平均出血量60ml(30~21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标本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5例肿瘤最大直径〉5cm,术后病理报告为胃恶性间质瘤,余27例病理均为胃间质瘤、低度恶性倾向。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8~25个月),X线、B超及CT检查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术前行胃镜、超声胃镜和CT等检查,以确定肿瘤来源、大小、部位。术中用胃镜、腹腔镜联合定位,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采用不同术式,以取得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胃间质瘤患者39例,瘤体直径1.0~4.5cm,平均(2.5±0.5)cm,均采用双镜联合方法手术切除。手术过程:胃镜下确定胃间质瘤的位置、大小,评估切除可能性及方法,腹腔镜下切除肿瘤,闭合切口,取出肿瘤,完成手术。术后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肿瘤生物学风险评估,随访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1例因瘤体过大予以中转开放手术。余38例手术时间35~125min,平均(75±25)min。术中出血10~50mL,平均(25±10)mL;胃管留置时间0~24h,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2~36h,绝对卧床12~24h,术后72~96h恢复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5~7d。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117阳性36例(92.3%)、CD34阳性32例(82.0%);肿瘤生物学风险分级:极低危27例,低危10例,中危2例,高危0例。随访1~42个月,未发现种植或转移。结论: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快速定位、优化手术流程、术时短、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适合于直径〈5cm、术中仅靠腹腔镜难以定位的瘤灶。手术对瘤体定位、手术组成员配合要求较高,需要富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个体化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11年11月对25例胃间质瘤行腹腔镜下个体化切除。1例位于贲门,直径6.5cm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1例位于胃窦前壁,直径4.5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16例位于胃底及胃体,直径2.0—5.5cm,肿瘤充分游离后行腹腔镜下楔形切除术;7例胃后壁腔内型肿瘤,直径2.8~5.0cm,行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结果2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整切除肿瘤。平均手术时间84min(53~16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8ml(20—140m1)。标本切缘未见肿瘤残留,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间质瘤,CDll7阳性25例,CD34阳性21例。术后除1例出现胃动力功能障碍,余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无胃出血、狭窄及胃漏。术后平均住院8d(6—13d)。24例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生存良好,无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胃间质瘤个体化的胃部分切除术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神经鞘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例胃神经鞘瘤患者临床及诊疗资料。结果:4例患者术前均行胃镜及腹部CT检查(肿瘤直径均<3 cm),仅1例诊断为胃神经鞘瘤;联合腹腔镜及胃镜切除肿瘤,术中快速病理报告均诊为胃间质瘤;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83±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3±10)m L;无出血、狭窄等并发症;随访未出现复发及转移。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胃神经鞘瘤。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对直径<3 cm的胃神经鞘瘤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前诊断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切除的经验。方法:对2010.02~2012.02间我院23例均诊断为GST( 直径<5cm) 的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术中定位技术予以手术切除治疗。结果:23例均在腹腔镜联合胃镜下顺利找到肿瘤并成功予以局部切除,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45min-110min,平均(65.9±7.3)min;术中出血量:5ml-35ml,平均(13.9±8.4)ml;术后住院天数:4d-8d,平均(6.1±1.4)d。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GSTs具有术中定位准确、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微创治疗胃间质瘤4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40例,腹腔镜胃镜联合8例。结果病灶均成功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胃间质瘤。手术时间50~100ra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10~120ml,平均60ml。术后24—48h肛门排气,术后住院5。10d,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复查胃镜及全腹部cT,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结论微创治疗胃间质瘤具备可行性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种腹腔镜术式在48例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全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8例,腹腔镜辅助下行胃间质瘤切除术35例,手辅助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5例。手术时间35-96min。切除标本切缘未发现肿瘤残留;CD117阳性48例(100%)。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胃切口出血和漏。术后住院时间(6±1.3)d,随诊3-45个月,平均23个月,失访9例,其余病例生存良好。结论按照胃间质瘤的大小与位置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患者肥胖或者肿瘤巨大或者部位特殊者,可以选择手辅助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7年7月至2014年9月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手术58例(腹腔镜组)和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手术99例(开腹组),比较两组间手术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 min vs. 110 min,P=0.272;8.5d vs. 8.9 d,P=0.684),但出血量明显减少(37 mL vs. 66 mL,P<0.05),切口长度显著缩小(5.1 cm vs. 15.7 cm,P<0.05)。肿瘤大小方面,腹腔镜组瘤体均值明显小于开腹组(3.9 cm vs. 5.5 cm,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瘘等严重并发症。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9个月和36个月,腹腔镜组未出现复发转移,开腹组中有2例高危病人出现复发。结论 对于较小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与开腹手术同样安全、可行且微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底部间质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发展前景。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为32例胃底部间质瘤患者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7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肿瘤破裂、胃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81.4±25.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2±16.1)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4.6±3.8)h,进食时间平均(58.6±10.8)h,术后平均住院(4.6±1.3)d。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术后3个月行胃镜及钡餐造影检查,无胃腔狭窄。术后平均随访(14.8±3.4)个月,X线、B超及CT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胃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发现并诊断胃间质瘤,可于术前初步判定危险度。对于胃底部间质瘤,在胃镜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预后良好,符合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原则,降低了贲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性胃肠道多原发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性胃肠道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通过门诊或住院复诊、电话及信件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或患者死亡.结果 19例患者手术顺利,其中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直肠前切除术3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胃体胃肠道间质瘤楔形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直肠前切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直肠前切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切除+直肠切除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28 min(145~ 380 min),辅助切口平均长度为5 cm(4~7 cm),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6 mL(10~250 mL),无中转开腹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39枚(21 ~58枚),平均阳性淋巴结数目为3枚(0~6枚).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时间为3 d(2~6 d),术后恢复进食平均时间为4d(2 ~7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 d(7 ~21 d).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3 ~48个月),1例失访,12例无瘤生存,4例带瘤生存,2例因肿瘤相关原因死亡.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性胃肠道多原发癌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