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Quill免打结缝合线在腹腔镜下胆总管连续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6月7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Quill免打结缝合线连续缝合胆总管作为Quill线组,同期72例薇乔线连续缝合胆总管作为薇乔线组,比较2组胆漏发生率、胆总管缝合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Quill线组缝合时间(6.1±1.6)min,显著短于薇乔线组(14.2±2.5)min(t=23.923,P=0.000);Quill线组住院时间(8.4±1.2)d,显著短于薇乔线组(11.5±3.2)d(t=8.016,P=0.000);Quill线组术后胆漏发生率0,显著低于薇乔线组6.9%(5/72)(Fisher’s检验,P=0.023)。2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Quill线连续缝合可预防胆漏的发生,比薇乔线缝合更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向免打结倒刺线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的96例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对照组(n=47,采用普通可吸收线缝合)与观察组(n=49,采用单向免打结倒刺线缝合),比较两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胆漏、胆道残留结石、肺部感染、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漏、胆道残余结石、肺部感染、术后急性胰腺炎及术后24 h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管缝合时间、总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中采用单向免打结倒刺线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且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缝合方式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7月~2014年6月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5例。均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分为两组,可吸收线连续锁扣缝合组51例,Quill免打结缝合线组54例。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6~24个月,随访期内均未发现胆管狭窄及胆管炎?残余结石等情况。结论在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基础上,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的,疗效确切。使用Quill免打结缝合线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更加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的121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期缝合组(n=63)与T管引流组(n=58)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瘘发生率、胆总管狭窄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一期缝合组发生胆瘘3例,T管引流组发生1例。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胆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管引流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长(P=0.000)。术后所有患者获访4-3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复发、胆总管狭窄及死亡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而有效,并且避免了术后T管的护理,有望成为处理肝外胆管结石的主流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施行的71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39例(缝合组),T管引流32例(引流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开始流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缝合组腹腔引流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引流组(均P<0.05)。两组术后胆瘘、胆管炎、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术后胆管狭窄和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在术后引流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比与T管引流更具优势,在合适的适应证下应作为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手术方式的特点,评估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10月20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8例(43.3%)患者术中放置T管引流(T管组),115例(56.7%)患者采用一期缝合(缝合组)。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缝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残留结石率小于T管组(P0.05),术后胆漏发生率高于T管组(P=0.035),术后出血、感染、复发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优于T管引流,但其胆漏率高于T管引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因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治疗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行T管引流,51例行一期胆总管缝合。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T管引流组术后发生胆瘘2例(3.4%),一期缝合组术后发生胆瘘1例(2.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治疗费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为(7.2±1.1)d,短于T管引流组的(28.2±2.7)d(P=0.001)。结论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一期胆总管缝合是安全可行的,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9月至2018年12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104例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 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放置T管引流分为缝合组(n=63)与 T管组(n=41),比较两组术中 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管残余结石、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胆漏发生率明显高于T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下胆 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避免了T管携带等弊端,但有胆漏风险。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前精确评估、术中 精细操作有助于提升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为137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67例(一期组),留置T管引流70例(T管组),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一期组与T管组手术时间[(79±10)min vs.(92±12)min]、术后住院时间[(4.9±1.0)d vs.(7.1±1.4)d]、胆漏发生率(7 v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B超、CT检查均未发现胆漏、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选择性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避免了T管留置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其主要风险为胆漏,但胆漏多为短期漏,通过引流可自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28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先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再根据术中情况行经腹置鼻胆管引流(鼻胆管引流组)、一期缝合术或T管引流(T管引流组)。结果 289例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后239例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获得成功,15例留置T管引流,其他35例腹腔镜手术失败中转开腹。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胆汁引流失败、胆道引流管早期滑脱、胆道出血、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胆漏、电解质紊乱致厌食恶心发生率、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组比T管引流组的胆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留置鼻胆管时间短。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经腹留置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道内支架管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96例胆总管结石病例,其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组(一期组)47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道内支架置入组(支架组)49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首次进食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胆漏、腹腔出血、结石残留)。结果两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术后无结石残留。在首次进食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支架组优于一期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出血、胆漏)发生率,两组病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胆漏病人(一期组3例,支架组1例)经短期引流后治愈,2例出血病人(一期组1例,支架组1例)经输血等保守治疗后治愈。支架组术后2~3周行胃镜检查拔除胆道内支架管,其中有部分病例胆道内支架管已自行排出。术后随访1~6月,无胆道结石复发、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道内支架管应用具有创伤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护理简单,不增加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一期缝合与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5例肝外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的患者为观察组,53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腹腔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残余结石。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腹腔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胆漏,对照组术后发生4例胆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相比,胆道一期缝合尽管操作较困难、风险较高,对患者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具有费用低、住院时间短、避免放置T管后的不良反应等优点,患者选择恰当并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操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与T管引流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将52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开腹组(32例)及腹腔镜组(20例),根据胆总管直径选择普通胆道镜(6.0 mm)行胆总管探查或超细胆道镜(2.7 mm)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中采取顺逆结合法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观察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成功率、胆漏及带管出院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46例开腹(开腹对照组)或腹腔镜(腹腔镜对照组)普通胆道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术后发生一过性胆漏2例,开腹组发生1例,均予以保守治疗痊愈。一期缝合的患者经胆囊管探查率、术后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带管出院率明显优于T管引流的患者(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4组患者胆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胰腺炎、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胆总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顺、逆法放置鼻胆管适合开腹及腹腔镜手术,一期缝合胆总管技术设备要求低,可显著提高经胆囊管入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成功率,减少胆汁丢失,缩短带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尤其适于胆总管无明显扩张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在基础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的适应证。方法分析136例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46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观察组),90例行T管引流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从而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的适应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P=0.904)、术中出血量(P=0.476)、腹腔引流量(P=0.198)、胆漏发生率(P=0.705)、切口感染率(P=0.874)、术后残留结石率(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P0.001)、术后禁食时间(P0.001)、术后补液量(P0.001)、术后住院时间(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领的情况下,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适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脐入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并发症的发生及其治疗,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3月,本院34例经脐入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漏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漏发生率为22.7%(a4/150)。34例胆漏患者中,22例在术后24h内出现,12例在术后3~7d出现,经腹腔引流34例患者均治愈。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轻柔,认真仔细缝合胆总管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是防治经脐入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7年在我院施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患者41例(一期缝合组)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资料,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患者43例(T管引流组)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资料。结果一期缝合组在住院天数,排气时间少于T管引流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胆漏率,伤口感染率,胆道狭窄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分别有1例和2例胆瘘发生,均经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基础上,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应该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研究单向倒刺线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0 月期间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并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胆总管的病例50例作为倒刺线组,选取同期50 例行常规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的病例50 例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漏发生率、伤口感染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 倒刺线组缝合时间(13.7±1.9)min,短于常规组(24.9±2.8)min(t=-16.113,P < 0.001);倒刺线组胆漏发生率为0,而常规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简单、方便、安全,并减少胆漏发生率,可作为腹腔镜下胆总管缝合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术的疗效,并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并完成胆总管探查术的1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观察组)82例,T管引流(对照组)101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82例患者中,8例发生术后胆漏(9.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术前血白蛋白水平、术前总胆红素与一期缝合术后胆漏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以及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胆总管一期吻合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优于T管引流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术者需具备熟练的手术缝合技术(包括腔镜缝合技术)。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胆总管切开后一期吻合和T管留置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669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992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669例(胆道镜取石术,液电碎石术,胆道狭窄扩张术,经胆囊管引流术,胆道内支架术)。结果手术成功643例(96.1%),胆漏17例(2.5%)经内镜鼻导管引流和腹腔引流治愈,胆道轻度狭窄2例(0.3%)无临床表现未处理,残余结石4例(0.5%)经术后内镜取石治愈,细导管滑脱2例(0.3%)经再次手术治愈,晚期胰头癌死亡1例(0.1%)。581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5.6月,无胆漏、胆管狭窄、胆道出血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