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技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行腔内介入治疗的87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患者均进行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9%(86/87),77例(88.5%)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9例(10.3%)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术。7例(8.0%)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65例(74.7%)合并浅静脉曲张患者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5.5(2~67)个月,治疗后第24个月髂静脉通畅率为100%,溃疡愈合率为85.7%,下肢肿胀缓解率为75.6%,无浅静脉曲张复发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可作为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体会。方法经股静脉行左髂总静脉病变介入治疗60例,40例Ⅱ期行左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术后随访均行彩超检查。结果扩张成功55例。内置支架50例,出院时所有患者疗效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35例曲张静脉消失,26例肿胀消失或明显缓解,5例溃疡自行愈合。有2例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见支架内血栓阻塞。结论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中术后无大出血、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及死亡病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泛指在盆腔内的髂静脉受邻近组织压迫(主要指左髂总静脉在右髂总动脉和第五腰椎之间受压),持续的压迫及动脉搏动引起静脉内膜增生和纤维化,导致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造成静脉回流受阻、静脉高压及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并由此  相似文献   

5.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结合临床表现,静脉造影及术中静脉压力测定,对本病做出诊断,症状严重者施以相应手术治疗。结论静脉造影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对重症患者根据受压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10月,315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左侧277例,右侧38例。均行局麻下患侧股静脉穿刺,并在导丝引导下,采用12~14 F鞘管机械性血栓抽吸或配合Fogarty球囊取栓,对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后根据血栓清除情况,行抗凝或置管溶栓治疗。 结果:患肢肿胀、疼痛均于术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清除III级(清除率>95%)80.32%、II级(清除率50%~95%)18.09%、I级(清除率<50%)1.59%。支架植入后,治愈86.03%、显效10.79%、好转2.54%、无效0.64%。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小于入院时(均P<0.05)。随访通畅率分别为3~6个月95.87%,7~12个月95.53%,13~24个月94.25%,25~36个月92.33%。 结论:综合性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恢复时间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主要由于右髂总动脉与第五腰椎同压迫左髂总静脉而引起的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症候群。绝大多数IVCS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有症状的多为年轻人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常因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而表现出下肢静脉曲张、肿胀及静脉性间歇性跛行,也可因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股青肿。此征诊断主要依靠静脉造影、磁共振、CT及腔内血管超声等。传统的治疗方式创伤大、效果差。而应用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此征能取得极佳疗效。将近几年来对此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发生有其解剖学因素,症状及体征无特征性,诊断主要靠静脉造影,静脉压力测定,血管内超声检查,多谱勒超声检查,磁共振静脉成像及CT等检查。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手术治疗主要以解除梗阻,使髂静脉血流通畅为目的;腔内血管重建有取代外科手术的趋势,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如在发生髂股静脉血栓之前及时诊断,了解髂静脉狭窄程度,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并适时地纠正和治疗,可大大减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及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支架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67例行支架治疗的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2例,施行导管溶栓后存在髂静脉受压的患者植入支架;合并慢性下肢静脉高压15例,直接植入支架。手术前后测支架两端压差,以及患肢大小腿与健肢周径差。术后1、6个月及1、2、3、5年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结果 67例患者共植入支架79枚,直径10~14mm,长度40~100(平均89.7)mm;52例急性病例采用导管溶栓,使用尿激酶量125万~590万(平均297万)U,使用时间2~6(平均2.9)天。支架两端压力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3±3.46)cmH2O vs(1.53±1.73)cmH2O,P0.001]。手术前后大、小腿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13±2.63)cm vs(1.25±1.49)cm;(4.16±2.11)cm vs(1.43±1.13)cm,P0.001]。术后1、6个月及1、2、3、5年通畅率分别为97.0%、92.5%、86.6%、85.1%、83.6%及82.1%。5例(7.5%)患者术后穿刺点渗血,加压包扎后痊愈。无全身大出血、支架断裂及移位等并发症。随访2~61(平均45.0)个月,4例患者下肢轻度肿胀,4例有沉重感,PTS发生率为11.9%(8/67)。结论导管溶栓治疗IVCS合并急性DVT安全有效,支架治疗IVCS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对接触性导管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雅安市中医医院接受CDT治疗的49例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支架置入情况分为观察组(n=37,置入支架)和对照组(n=12,未置入支...  相似文献   

11.
MSCT间接血管成像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间接血管成像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疑诊IVCS患者行髂静脉MSCT间接血管成像,测量左髂总静脉受压处前后内径,计算受压程度,≥50%诊断为IVCS;以DSA作为金标准,计算MSCT间接血管成像诊断IVCS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MSCT间接血管成像中,25例髂静脉均显示清晰。MSCT间接血管成像诊断IVCS的敏感度为90.91%(20/22),特异度为100%(3/3),准确率为92.00%(23/25)。经DSA确诊的22例IVCS中,MSCT间接血管成像显示7例(7/22,31.82%)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70%,13例(13/22,59.09%)50%~70%,2例(2/22,9.09%)50%。结论髂静脉MSCT间接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价髂静脉受压程度,诊断IVCS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44例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左髂静脉完全闭塞,放弃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9.6%(243/244)。243例患者中94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49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175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者行二期手术治疗。224例随访3~27个月,期间患者静脉曲张无复发,左下肢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达100%;63例皮肤色素沉着得到不同程度减退,30例静脉性溃疡患者得到愈合或缓解。单纯球囊扩张患者与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的左下肢肿胀完全缓解率、溃疡完全愈合率、髂静脉再狭窄或血栓形成率在术后6个月时均无统计学差异(96.0%vs.99.0%、84.6%vs.100.0%、5.3%vs.2.0%,均P0.05),但术后12、24个月时,后者均明显优于前者(70.0%vs.96.0%、61.5%vs.94.1%、12.8%vs.2.0%;60.9%vs.94.8%、53.8%vs.94.1%、23.5%vs.2.1%,均P0.05)。结论:腔内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联合支架植入的中期疗效优于单纯球囊扩张。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精确合理地定位支架;规律足量的抗凝治疗,对于保证远期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cMurrich最早发现左下肢肿胀继发于左髂静脉受压,迄今已近百年。May等和Cockett等分别于1957年和1965年对此进行解剖和临床描述,南此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为Cockett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左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严重者可产生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及静脉性跛行,且易继发深静脉血栓.1999年4月至2003年6月,我们采用介入方法(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髂静脉完全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1例采用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PTS髂静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1、6和12个月门诊随访评估手术并...  相似文献   

15.
髂静脉疾病的腔内治疗是处理重度髂静脉狭窄和闭塞的主流手段,尽管依然存在争议问题,但绝大部分已形成规范与共识.髂静脉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回流受阻,静脉高压及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明确髂静脉疾病的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手段清除血栓,合理选择并放置静脉支架,规范应用腔静脉滤器,这些是...  相似文献   

16.
髂静脉闭塞发生率较高,临床多为隐匿性病变。非血栓性髂静脉闭塞是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的重要原因,常见有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和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2种。支架置入是髂静脉闭塞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应严格把握支架置入指征。支架直径合理选择和精准定位是保证髂静脉支架高通畅率的关键技术要点。血管腔内超声对辅助髂静脉闭塞诊断和髂静脉支架置入有重要意义。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后需定期接受超声随访,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目前仍有争议。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的研发及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髂静脉支架置入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髂动脉瘤常与腹主动脉瘤并发,不伴有腹主动脉瘤的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发生率很低 [1].由于解剖的特殊性,早期IIAA患者的临床表现隐匿,可出现周围组织压迫的症状,但是,一旦突发破裂出血,死亡风险较高[2-4].超声造影能够对其尽早地进行诊断,从而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腔内治疗。方法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2月 ,采用超声消融及支架置入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共 6例。结果 本组 6例均获随访 ,平均随访 2 9个月 ,患者静脉再通良好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 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有效 ,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简便的静脉疏通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NIVCS)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诊治意义.方法 对210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伴NIVCS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男116例,女94例,左下肢192例,右下肢18例,平均年龄55.7岁.介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或联合浅静脉手术共210例,技术成功率100.0%.浅静脉曲张治愈率95.8%,下肢肿胀缓解率76.9%,疼痛缓解率80.2%,溃疡愈合率75.0%.平均随访32.4个月,支架总通畅率100.0%.结论 纠正NIVCS或联合抗返流手术能明显改善CVI患者的症状,提出NIVCS可能是部分CVI的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