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站式”复合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一站式”复合(Hybrid)技术是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运用心血管介入与外科手术的复合技术,充分发挥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优势,治疗复杂的心血管疾病。“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心脏外科领域中一个全新的治疗理念,其意义在于:以患者为中心,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和理念,针对患者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设计出最佳的治疗组合方案,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约有1/3的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1].具有创伤小、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2].我科于2006-2010年已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28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7例,同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11例.比较两种方法围手术期死亡比例、并发症以及术后残余分流等指标,术后随访1~36个月.结果 介入封堵组全组技术成功比例100%,外科手术组院内死亡2例(18%).介入封堵组较外科手术组,手术时间较短[(84 ±36)min对(358 ±88)min](P〈0.01);住院时间较短[(11.9 ± 12.1)天对(38.1 ±42.2)天](P〈0.05);输血量较少[(1029 ±455)ml对(1438 ±908)ml](P〈0.05).介入封堵组全组无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无 ICU 停留.介入封堵术后,残余瓣周漏8例(47%),但残余分流量均减少至小量以内(1.6 ±1.7)ml,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外科手术组术后残余瓣周漏1例(9%).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对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介入封堵术较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优点.通过改进手术技巧、个性化选择封堵器、早期治疗溶血并发症等方法能够提高介入治疗成功比例及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透析患者中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率达19%[1].动脉内膜中层厚度(AIMT)增加被视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之一,有研究发现慢性肾损伤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明显增加[2~4].本文旨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CAIMT与缺血性心脏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经典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评估CAIMT作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辅助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微创外科,作为一个外科革新与信息科技交互产生的重要医疗领域,它以患者最小创伤完成不亚于开放手术的预后为发展目标[1].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大众对于医治水平、手术创伤、外表美容等方面也有了更多需求[2].多学科融合大力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当内镜、介入、腔镜、外科手术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真正引领微创外科...  相似文献   

6.
随着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人诊治,具有不需要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1],逐渐成为冠心病治疗最普遍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介入血管栓塞术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但如出血血管隐匿,介入手术困难[2].我们对靶血管隐匿的3例急性出血患者采用介入造影及栓塞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微创心脏外科及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科手术必然引起创伤,理想的外科手术应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治疗效果[1]。心脏外科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以趋于成熟,诸多手术技术,如: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了几乎完美状态[2]。如何在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降低患者外科创伤成为心脏外科领域致力解决的新问题,这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微创心脏外科是应这一趋势而产生的新技术,中国[3]及世界从事心外科医生正在努力研究开发和掌握这一技术,其中包括麻醉及监测新技术[3-5]。 一、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随着介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外科手术正逐渐向腔内及微创方向发展,并且已经超过传统开刀手术成为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却增加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及微创治疗以外的痛苦。而血管缝合器的出现,尤其是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中(6F鞘管),文献表明,血管缝合器应用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小儿心导管技术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形成了先天性心脏病由传统的单纯手术治疗转向手术和介入共同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相互结合应用,以达到疗效最佳、创伤最小的治疗模式称为镶嵌治疗(hybrid therapy)。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更好地治疗房间隔缺损(ASD),探讨经典外科技术及三种不同的微创介入技术治疗ASD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分别采用经典外科手术(n=301)、经皮介入封堵术(n=274)、开胸Hybrid术(n=50)和非气管内插管下胸膜外Hybrid术(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n=27)治疗单纯ASD 652例。按照上述治疗技术将患者分为4组,对比分析4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创伤、住院费用、输血、麻醉、气管内插管和术后随访等指标。结果开胸Hybrid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中年龄和体重显著小于其他2组(P〈0.01)。4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0%,97.2%,92.6%和1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介入封堵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住院天数和输血费用显著短于/少于其他2组(P〈0.01)。4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4802.90±360.96元,25095.07±437.13元,24856.77±445.87元和24853.56±673.99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4.64±0.32月,4.57±0.31月,4.49±0.28月和4.62±0.3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0.47%,6.00%和0.00%,经皮介入封堵术组和非气管插管下Hybrid术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4种治疗方法的费用大致相同,经典外科手术成功率最高,可适用于任何年龄的ASD患者,但创伤最大;经皮介入封堵术创伤最小,但应用于低体重、低年龄婴幼儿ASD患者存在局限性;开胸Hybrid手术可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者,不需要体外循环,创伤明显减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外科损伤;非气管插管下胸膜外Hybrid术可适用于任何年龄患者,且医疗费用并不高于经典外科技术和经皮介入治疗技术,手术成功率高,术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从而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1]。心脏介入诊疗是用来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最准确的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我国AIDS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流行区域不断扩大,报告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流行形势十分严峻[2]。因此, AIDS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也相应增多,HIV感染者中有44.1%会出现心脏受累[3]。  相似文献   

13.
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是以盆腔缺血和/或下肢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发病率、就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随着介入材料不断发展和手术医师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腔内治疗凭借其创伤小、操作方便、效果明确、周期短、病死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步成为临床医师治疗AIOD的首选治疗方式。目前关于裸支架和覆膜支架在AIOD患者中的疗效研究较少,本综述旨在探讨覆膜支架与裸支架在AIOD中的疗效,以期为AIOD患者的腔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介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外科手术正逐渐向腔内及微创方向发展,并且已经超过传统开刀手术成为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却增加了患者的卧床时间及微创治疗以外的痛苦.而血管缝合器的出现,尤其是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中(6F鞘管),文献表明,血管缝合器应用安全、有效的特点,使微创手术真正实现了微创: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早期康复,从而减轻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1-3].但对于更大直径鞘管术后的血管缝合,文献报道并不多见[4],尤其是12F鞘管以上的血管缝合[5-7].笔者通过对1 10例外周动脉系统疾病患者(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狭窄症,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血管缝合器在8 ~24F鞘管介入手术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并重点分析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Wu Q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48-149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在很多的领域广泛应用。然而,介入性技术在具有微创优势的同时,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更大的盲目性,也更容易导致医源性血管创伤。目前介入操作所导致的血管创伤已经成为医源性血管创伤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心包、心脏     
内科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镶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部分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观察;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竞争血流对旁路移植乳房内动脉血管桥血流的影响;134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体会;自体心包三尖瓣环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临床观察;瞬时流量测定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17.
手术联合介入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手术联合介入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联合应用左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9例病人,其中冠状动脉两支病变者7例,三支病变者2例。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各植入支架1枚,7例病人搭桥1根,2例病人搭桥各2根。术后心绞痛明显缓解,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3年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手术和介入技术复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骨科医生伊利扎洛夫(Gavriil A.Ilizarov)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研制了多用途环形骨外固定器,创建了治疗骨创伤与骨科疾病的技术体系,其发现的"牵拉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生物学理论,被公认为上世纪外科领域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肢体是复合组织,所有参与牵伸的骨骼、神经、肌腱、肌肉、皮肤等,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AS)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7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AS的发病率高达4.6%[1].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患者合并严重疾病时,外科手术风险很大.约33%的严重AS患者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2].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由于其较高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已逐渐被淘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transcatheter aortic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的一个新领域,随着其逐渐应用于临床,可能成为一种治疗严重AS的新方法.现围绕TAVI治疗严重AS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华骨科杂志》2014,34(8):886-886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是在显微外科和经皮介入外科技术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由于脊柱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复杂的手术操作过程,阻碍了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进步,近 10 年来,微创脊柱(Minimally invasive spine)外科手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脊柱外科事业的发展。我国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介入切吸技术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和开展了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PELD)手术和经皮后路镜(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此外,近 10 年来,国内也相继开展了胸腔镜、腹腔镜辅助下的脊柱前路畸形松解、病灶切除和微创内固定术。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经皮椎体成型术和后凸成形术,各种类型脊柱骨折的经皮内固定术,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外科手术,以及导航引导下的各种微创脊柱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