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相关标记物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CD44+/CD24-细胞与HER-2、ER、PR、CK5/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单染及双染法检测4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及1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及CD24的表达情况,检测1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ER、PR、CK5/6表达状况以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1)CD44阳性定位于癌细胞膜。在浸润癌中阳性率为56.3%,在导管原位癌中阳性率为85.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乳腺浸润性癌中,CD44阳性率分别为69.2%、58.1%及44.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CD24阳性表达于非癌性乳腺组织中小管的腔缘;在癌组织中除腔缘阳性外,可出现膜质阳性。在浸润癌中阳性率为32.5%,在导管原位癌中阳性率为64.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126例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CD24-者65例,占51.6%;CD44+/CD24-阳性细胞在Luminal A型为47.5%、Luminal B型为42.9%、HER-...  相似文献   

2.
李俊  李春英 《医学信息》2019,(11):95-97
目的 探讨CD44v4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5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CD44v4的表达情况,并比较观察组CD44v4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情况。结果 观察组CD44v4阳性表达率为60.54%,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4表达在不同年龄、绝经前后月经状况、原发瘤大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D44v4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v4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为高表达,检测其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及腺病中的表达,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OPN、CD44v6、CD10在浸润性癌非特指型(153例)、导管原位癌(40例)、腺病(28例)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在腺病、导管原位癌、浸润性癌非特指型中,OPN阳性率分别为7.1%、27.5%、56.2%,CD44v6阳性率分别为10.7%、40.0%、57.5%,CD10阳性率分别为3.5%、37.5%、55.6%。三者在腺病中的阳性率均低于乳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42、0.003)。浸润性癌非特指型组织中OPN、CD44v6和CD10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且OPN、CD44v6表达均与p TNM分期相关,CD44v6表达与PR状态相关(P均0.05);在导管原位癌中三者的表达与核分级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脉管浸润、Ki-67增殖指数、ER状态、HER-2状态均无关(P均0.05)。OPN、CD44v6和CD1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两两间均呈正相关(P均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CD10阳性是浸润性癌非特指型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浸润性癌非特指型中,三者均阴性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均优于三者均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7)。结论 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均与乳腺癌进展相关。联合检测OPN、CD44v6、CD1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数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CD44+/CIY2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分布及数量,探讨其与乳腺癌常用标志物表达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双染及单染法,分别检测了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CD44及C1724的共表达情况和ER、PR、HER2、人雌激素诱导蛋白PS2、bcl-2、nm23的单独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了三种乳腺痛细胞系(MCF-7、MDA-MB-468及MDA-MB-231)中CD44及CD24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病例标本中CD44+/C1724-细胞的数量差异较大,分布无明显规律,总阳性率为65.0%;CD44+/CD24-细胞数量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PR、HER-2、人雌激素诱导蛋白PS2、bcl-2、nm23表达情况无关(P均>0.05);CD44+/CD24-细胞数量与乳腺癌分子亚型无关.CD44+/CIY24-细胞在MCF-7、MDA-MB-468及MDA-MB-231细胞系中的比例分别为<1%、5%及>80%.结论 CD44+/CD24-细胞存在于部分乳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其数量及分布与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和临床病理参数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D9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构建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乳腺不同病变组织中CD90、ER、PR、Ki-67和HER-2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D9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5%和2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90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中,CD90阳性率以Luminal A型最低(40.0%)、三阴型最高(82.4%),各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90与ER(r=-0.342,P0.05)、PR(r=-0.374,P0.05)表达呈负相关,与Ki-67表达之间无相关性(r=0.084,P0.05)。结论 CD90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有关,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CD44、TRIM24、TAGLN-2、ER、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TRIM24、TAGLN-2、ER、P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D44、TRIM24、TAGLN-2、ER、P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CD44与TAGLN-2表达呈正相关(r=0.311,P=0.007);TRIM24与TAGLN-2表达呈正相关(r=0.421,P=0.000);CD44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285,P=0.015);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r=0.598,P=0.000)。CD44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CD44阴性组(P=0.002);ER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ER阴性组(P=0.026)。结论在乳腺癌中CD44、TRIM24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TAGLN-2表达,CD44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ER表达。CD44、ER有望成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辅助因子,联合检测CD44、ER、PR的表达有助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策略的选择及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相关分子标记Tenascin C(TN-C)、α-SMA和PDGFRα的表达,明确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及癌细胞中TN-C、α-SMA和PDGFRα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这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乳腺腺病、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三种不同病变中,TN-C在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51.9%(P0.001);α-SMA的阳性率分别为0、20.0%、70.4%(P0.001);PDGFRα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37.0%(P0.01)。三者在间质表达均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相关(P0.05),且均在HER-2阳性乳腺癌间质中的表达水平最高。TN-C、α-SMA和PDGFRα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导管内癌或乳腺腺病,其中TN-C在癌细胞中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有关(P0.05),乳腺癌细胞α-SM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但PDGFRα在癌细胞中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与乳腺腺病和乳腺导管内癌相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TN-C、α-SMA和PDGF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存在明显相关性。提示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是促进乳腺癌恶性演进的重要因素,成纤维细胞活化相关分子有望成为乳腺癌临床预后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膜联蛋白A2 (Annexin Ⅱ,ANX 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表达,以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ANX A2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NX A2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RT-PCR结果也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NX A2 mRNA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P<0.05).乳腺癌中ANX A2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nnexinA2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annexinA2可能是乳腺癌的生物学标记物之一,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和癌旁乳腺组织中Notch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Notch1基因mRNA及Notch1蛋白在人乳腺癌和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榆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60例癌旁乳腺组织中Notch1基因mRN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导管原位癌及60例癌旁乳腺组织Notch1蛋白的表达,分析Notch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otch1基因mRNA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Notch1蛋白在癌旁乳腺组织和导管原位癌中的阳性牢分别为55%(33/60)、70%(21/3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为90%(54/60),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和导管原位癌的阳性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Notch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6)、病理学分级(P=0.001)和TNM分期(P=0.022)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存在Notch1蛋白的高表达.Notch1蛋白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恶变演进有关.Notch1基因的表达可能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中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附表(E-cadherin,E-cad)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E-ca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cad表达高于浸润性小叶瘤,有淋巴结转移者E-cad表达低于无转移者,E-cad高表达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肾癌中均与ER-PR表达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E-cad中作为乳腺癌分类、转移潜能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GnRHR.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GnRHR的阳性表达为68%(34/50).其中乳腺癌 G1组的阳性表达(92.3%,12/13)与G3组的阳性表达(46.2%,6/1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G3组的阳性表达和正常乳腺组织的阳性表达(94.4%,17/18)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多数正常乳腺组织的GnRHR虽有表达,但呈弱阳性表达,而多数浸润性导管癌GnRHR则呈强阳性表达,提示乳腺组织的分化程度影响肿瘤组织内GnRH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加工酶2—69(USP2—6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至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4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分别应用分子杂交技术、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USP2-69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采用体外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瞬时转染USP2-69质粒,使其过表达USP2-69,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组织中,USP2—69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SP2—69蛋白高表达的组织其Ki-67的蛋白表达也升高,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SP2-69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细胞实验中转染USP2-69质粒的MCF-7细胞中cyclin D1较空载组表达增高,p27表达下降。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S期比例明显增高,平板阳性克隆明显增加(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SP2-69表达升高,与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密切有关。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调节乳腺癌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上皮间质转化因子Twist转录因子(简称Twist)和相关蛋白E-和N-钙黏蛋白(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浸润性导管癌、38例浸润性小叶癌和41例导管内癌以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wist、E-和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1)三种病理类型乳腺癌组织中,Twist阳性率分别为46.4%(26/56)、79.0%(30/38)和26.8%(11/41),其中浸润性小叶癌中Twist阳性率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内癌(分别P=0.002、0.000);E-cadherin阳性率分别为78.6%(44/56)、29.0%(11/38)和80.5%(33/41),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内癌中E-cadherin阳性率显著高于浸润性小叶癌(均P=0.000);N-cadherin阳性率分别为53.6%(30/56)、68.4%(30/56)和31.7%(13/41),其中在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导管内癌(分别P=0.033、0.001).(2)135例乳腺癌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P=0.005,Spearman相关系数-0.239);Twist和N-cadherin 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P=0.000,Spearman相关系数0.319).(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分化组中N-cadherin阳性率显著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组(P=0.004).(4)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淋巴结转移组中Twist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37).结论 三种蛋白在三种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较大.Twist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淋巴结转移相关.N-cadherin阳性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相关.检测这三个指标可为研究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机制及评判其生物学行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CD44基因蛋白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属于黏附分子家族。CD44基因外显子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标准型CD44(CD44s)和变异型CD44(CD44v)两种类型。大量研究发现,CD44蛋白参与细胞-细胞、细胞-胞外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附,CD44及其亚型在乳腺癌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此外,乳腺癌干细胞表面高度表达CD44分子,针对CD44分子与乳腺癌干细胞关系的研究,将会为临床上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预测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1(YAP1)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3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7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及47例癌旁组织中YAP1的表达。结果 (1)YAP1在乳腺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81%)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6%)(P0.05);(2)YAP1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阳性率为4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3)YAP1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转移无关,而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有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中YAP1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发挥作用,YAP1的表达对乳腺癌的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30例,采用机械分离法将乳腺癌组织块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免疫磁珠两步法从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CD44+/CD24-细胞)和分化细胞(CD24+、CD44-、CD24-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V6000两步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干细胞所占比例平均为2.96%,乳腺癌干细胞BRCA1阴性组与阳性组相比,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中的比例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在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53.3%(16/30)、83.3%(25/3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RCA1能够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某些乳腺癌的癌干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中出现BRC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T1-MMP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3例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癌旁组织中MT1-MMP的表达,并分析MT1-MM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MT1-MMP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在乳腺导管癌细胞、癌旁间质中均有表达,乳腺癌细胞质、细胞膜表达MT1-MMP.结论 MT1-MMP的表达与乳腺癌肿块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ER、PR无相关性,可作为判断乳腺癌侵袭转移能力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赵林  董奇观  张玉扬  周鑫 《解剖科学进展》2019,25(5):540-543,547
目的观察SASH1和p-ER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4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ASH1和p-ERK的表达,并结合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例新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0例新鲜正常乳腺组织中SASH1和p-ERK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SASH1mRNA和p-ERK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ASH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表达率(31%)低于在正常乳腺组织表达率(80%),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发病年龄、激素受体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ERK蛋白在乳腺癌组织表达率(62%)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0%),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与发病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表达无明显相关。乳腺癌中SASH1的表达与p-ERK表达呈负相关(P0.005)。Western blot与实时PCR结果显示,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SASH1蛋白与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ERK蛋白与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SASH1的低表达和p-ERK的高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酸结合蛋白在人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mRNA及蛋白质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表达及分布,探寻人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新的分子标志,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脂肪细胞型FABP、心型或骨骼肌型FABP、脑型FABP、表皮或牛皮癣型FABP、肝型FABP、小肠型FABP和胃型FABP mRNA及蛋白质在35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16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A-、B-、I-和G-FABPs mRNA在两种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H-和L-FABP mRNA在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较纤维腺瘤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L-和H-FABP在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细胞百分数较纤维腺瘤明显上调(P<0.05),分布范围更广。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E-、L-和H-FABP蛋白质在浸润性导管癌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E-、L-和H-FABP与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进一步探寻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分子标志及治疗途径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