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曾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04-3405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86例MHD营养不良患者加强个体化饮食指导,并于饮食指导前及饮食指导后3,6,12个月分别进行人体学测量和血生化检测行营养评估.结果 86例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在加强个体饮食护理前后都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未见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的严重综合症群,预后差,病死率高。而营养不良是CRF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预后不良的强烈指标。在CRF众多的死亡因素中,营养不良占重要地位,并且随着CRF的进展,患者蛋白质和热量营养不良逐渐加重,往往难以纠正。故早期避免恶化因素,延缓CRF进展是关键。为了了解患者的营养知识及饮食现状,为今后的临床宣教提供依据,以提高患者的营养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恶化因素,延缓肾衰竭进展,提高生存率及生存期,我们对82例CRF患者进行了营养知识及饮食现状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而营养疗法有助于缓解尿毒症症状和延缓慢性肾衰病情进展,是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生活质量及预后不可忽视手段。本文重点介绍营养不良发生原因、评估及护理措施,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饮食指导及延续性宣教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总发生率、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生存质量总评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规律血液透析的6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血液透析传统随访干预,观察组30例在血液透析传统随访干预基础上实施饮食指导及延续性宣教。分别在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炎症指标,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测定生存质量总评分,护理3个月后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进行营养不良分度的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的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指导及延续性宣教既可以预防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又可以逆转微炎症状态、提升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应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量表对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对确定有营养不良和潜在营养不良患者,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干预方法包括成立营养支持小组、制订营养计划、个体化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量表得分,以及相关血生化和血常规变化。结果高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5.49%。干预前后患者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得分提高(P0.01),血生化和血常规部分指标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高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通过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能降低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蛋白的摄入可导致或加重肾脏的高滤过状态,而低蛋白饮食(LPD)对于减轻尿毒症症状,降低尿素水平,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病人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有确切的疗效,但长期的LPD摄入可导致患者营养水平的下降,采用必需氨基酸(EAA)疗法可以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本文旨在对LPD+EAA治疗CRF进行观察。结果:经低蛋白饮食及和安胶囊治疗1月后,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31.59±8.24和36.05±6.73(g/L)(P<0.05),球蛋白无明显改变。和安胶囊对CRF患者血脂、血糖及血色素无明显影响,有降低血尿素氮水平的趋势。结论:低蛋白饮食加和安胶囊对CRF病人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Ⅰ~Ⅲ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干预组患者实施详细周密的饮食指导和措施;对照组则予以常规饮食,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肾功能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营养状况、肾功能、贫血情况及电解质变化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有效的饮食干预及合理选择蛋白质,是防止CRF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延缓患者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提高CRF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透患者饮食及营养状况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透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衰患者依赖透析生存并长期存活。据文献报道 ,病人的营养状况与其生活质量 ,生存期呈正相关[1] 。而相当一部分血透患者存在营养不良[2 ] 。如何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是摆在我们血透医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 32例营养不良患者 (蛋白质 ,热量摄入不足 )进行营养指导 ,探讨营养护理的重要性。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本血液净化中心共有维持性血透患者90例 ,通过对其营养状况评价 (采用SGA法 )病史及有关体检 ,生化指标来综合判定 ,参照Betskey[3 ] 标准 ,筛选出因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寻找针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不良的有效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科慢性肾脏病4期营养不良住院患者80例,按护理饮食指导方案给予健康指导。观察护理指导前后主观全面评估(SGA)、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等营养评价指标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饮食指导方案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SGA评分、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及肱二头肌皮褶厚度(P0.05),但对肾功能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饮食指导能改善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的营养状态,升高血清白蛋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总结34例腹膜透析并发营养不良的护理。腹膜透析并发营养不良患者可通过充分透析、心理护理、促进食欲、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饮食治疗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29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进行饮食知识调查,然后给予饮食治疗3个月,以人体测量学、血生化作为评价指标,并对饮食治疗前后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多数患者对饮食知识缺乏了解,饮食治疗3个月后,饮食知识缺乏和各项营养指标均有改善.结论 饮食知识缺乏是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坚持饮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门诊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营养状况、营养素摄入量及膳食结构,为饮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7例60岁以上长期门诊老年CRF患者、30例肾功能正常老年人进行膳食调查、直接人体测量和生化参数测定。结果调查的老年CRF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均衡。53.2%患者热能摄入不足具有潜在营养不良,46.8%热能摄入基本正常;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蛋白质摄入基本正常,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偏低,占总热能的(52.1±12.0)%;脂肪摄入偏高,占总热能的(35.0±11.9)%。老年CRF患者同时还患有其他多种慢性病。结论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都将对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门诊医护人员应根据每个老年CRF患者的具体情况,为老年CRF患者确定每日热能和营养素供给量以及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并在随诊时给予指导调整。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回顾本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持续血液透析158例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和分析。结果158例持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价,发生营养不良患者97例,发生率61.39%。其中轻一中度营养不良81例,发生率51.26%;重度营养不良16例,发生率10.12%。结论认识到导致营养不良的临床因素,在护理方面加强,心理教育,正确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详细的向患者进行持续血液透析营养知识讲解和介绍,使患者能够合理的进行营养的调配。强调充分透析是改善患者尿毒症症状的前提,对于营养不良的治疗亦至关重要。透析充分的前提下,可以放宽饮食限制,增加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必要时给予肠道或胃肠外营养(PN),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8例老年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饮食营养、动静脉内瘘、预防感染、心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护理管理。结果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营养不良、感染、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放疗期间对早中期食管癌患者进行自我饮食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进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78例,随机分成自我饮食护理组和传统饮食护理组各39例。对自我饮食护理组患者,通过营养、自理能力评估,制订自我饮食护理计划;传统饮食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观察营养监测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自我饮食护理组的自护能力和营养指标改善明显。生存质量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食管癌放疗期间的自我饮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满足自理需要,完善自我照顾进程,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避免焦虑不安,使患者在精神和心理上充实愉快,放疗进程顺利,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胃肠癌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为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营养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患者采用综合性营养评价法(SGA)调查其总体营养状况;采用询问和称重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化疗前任意3 d、化疗用药后1~3 d、停药后8~10 d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调查[7]。对SGA标准下营养良好与营养不良患者传统营养评价指标(BW、BMI、Hb、TLC及ALB)、膳食营养素(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铁、锌、硒)摄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营养良好14例(22.6%),营养不良48例(77.4%)。营养良好者与营养不良者除BW外,BMI、Hb、TLC及AL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的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胃肠癌辅助化疗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状况,分析认为膳食营养的摄入情况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肿瘤专科护士应加强营养相关知识的学习,对患者进行专业的饮食营养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门诊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营养状况、营养素摄入量及膳食结构,为饮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7例60岁以上长期门诊老年CRF患者、30例肾功能正常老年人进行膳食调查、直接人体测量和生化参数测定.结果 调查的老年CRF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均衡.53.2%患者热能摄入不足具有潜在营养不良,46.8%热能摄入基本正常;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蛋白质摄入基本正常,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偏低,占总热能的(52.1±12.0)%;脂肪摄入偏高,占总热能的(35.0±11.9)%.老年CRF患者同时还患有其他多种慢性病.结论 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都将对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门诊医护人员应根据每个老年CRF患者的具体情况,为老年CRF患者确定每日热能和营养素供给量以及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并在随诊时给予指导调整.  相似文献   

18.
乔德丽  李敏 《临床荟萃》2015,30(3):357-360
营养不良在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是临床预后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定期对血透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能及早发现、及时防治营养不良的发生,对延缓血透患者病情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营养评价方法有很多,但是缺乏“金标准”的评价方法。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营养不良机制不断认识,出现了专门针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我们通过对血透患者的不同营养评价方法的综述,探讨其优缺特点,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营养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指南23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治疗患者的营养监测指标对于CRF(GFR<20ml/min)患者,其营养状态的评估应通过一系列营养指标,其中至少有一个指标是下列指标中的1个:①血白蛋白;②去除水肿的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或SGA;③nPNA或饮食记录。(证据和观点)推荐每1~3个月测1次血白蛋白、实际体重%或标准体重%、SGA。应每3~4个月进行1次饮食记录和(或)nPNA测定。对于更为进展的CRF(GFR<15ml/min)、并发疾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营养状态变差或明显的营养不良,营养状态的评估应更为频繁。1原理营养状态的衰退在CRF早期就会出现,如GFR为28~35ml…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营养评价,探讨MHD患者饮食蛋白质、能量摄入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由专职营养师对106例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并采取SGA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同时对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SGA评价:营养状况正常69例,占65.09%;中度营养不良28例,占26.41%;重度营养不良9例,占8.49%。营养正常组与中度营养不良组相比较,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除上述差异外,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摄入、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