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用于高血压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口服波依定进行治疗,连续服用1年。观察和记录患者服药前后的动脉舒张压、收缩压、内中膜厚度(IMT)最大值及IMT平均值,并将其作为评价指标。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超声检测,可知患者服药后舒张压、收缩压、IMT最大值和IMT平均值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有效运用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评价临床疗效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1 临床资料 高血压、高血脂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50~76岁,平均63岁。40例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病史达8~10年,近期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者29例,无明显症状者11例。使用仪器:美国Acuson-12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Hz探测双侧颈动脉内径、内膜厚度、有否斑块形成,频谱最高血流速度、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价值。方法 对24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好发部位和超声分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9%,以颈总动脉分叉部居多,以左侧为多见,且多为软斑、扁平斑,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高血压是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频超声评价高恤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研究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65例高血压患者和:57例健康体检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内膜,记录内-中膜厚度(IMT),记录粥样斑块大小、回声强度。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血管内彩色血流信号,测量颈动脉血管内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结果高血压患者比健康体检者的平均IMT增厚,颈动脉的斑块检出率增多。结论高血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123例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检查。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CCA)内径(d),颈内动脉(ICA)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舒张末期血液速度(EDV)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主干厚度分别为(0.12±0.05)cm和(0.09±0.03)cm,分叉厚度分别为(0.13±0.09)cm和(0.10±0.03)cm,斑块形成率分别为63.4%和18.3%,两两比较,均P〈0.01,对照组的管腔狭窄情况显著优于观察组,P〈0.01。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识别颈动脉硬化位置、斑块情况及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48例,观察和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IMT均明显增厚,硬化斑块形成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对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②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0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 IMT)及阻力指数( RI)等参数、斑块情况,与40例健康对照组颈动脉检测对比分析。③结果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内径、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④结论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8.
9.
赵佳佳 《大家健康》2016,(11):58-59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6例进行检查分析(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人员56例(对照组)进行对照,两组人员均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对于管腔狭窄程度的检查也明显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诊断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确定硬化位置,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真实的数据,临床检测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奚容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40-3841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1月一5月期间,我院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各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的IMT均明显增厚,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明显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发挥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探讨糖耐量减低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葡萄糖耐量试验将研究对象按其是否合并糖耐量异常分为两组即单纯高血压组(41例)和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49例),同时做彩超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PS)。根据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指数),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选取同龄30例正常血压者做为对照。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组的IMT、P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胰岛素抵抗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间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观察两组受试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内动脉IMT,0度斑块、1度斑块、2度斑块、3度斑块出现情况及斑块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的颈总动脉IMT(1.15±0.15) mm、颈内动脉IMT(0.87±0.08) 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68±0.04) mm、(0.43±0.05) mm,有斑块的例数及其发生率(33,75.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13.6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准确检测出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对于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进行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观察。结果:二维超声显示软斑为边界模糊,硬斑分叉处斑块显示不清楚,混合斑边界形态比较清晰。而三维超声显示软斑为边界清晰,硬斑清晰,混合斑形态显示全面。二维超声检出斑块56例,检出率为70.0%;三维超声检出斑块64例,检出率为80.0%,三维超声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意义重大,而三维超声的应用更加有利于进行斑块检出与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三组:病程〈5年(A组)36例;5~10年(B组)31例;〉10年(C组)33例;正常对照组(D组)30例。利用高频超声探测T2DM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C组的IMT、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其他组(C组的IMT、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分别为(0.99±0.22)mm、75.76%、(2.16±0.82)mm;A、B、D组的为(0.79±0.15)mm、(0.80±0.17)mm、(0.64±0.14)mm;36.11%、51.61%、20.0%;(1.65±0.73)mm、(1.89±0.69)、(1.23±0.62);P〈0.05);A组 、B组也明显高于D组(A、B组的为(0.79±0.15)mm、(0.80± 0.17)mm;36.11%、51.61%;(1.65± 0.73)mm、(1.89±0.69);D组的为(0.64±0.14)mm、20 .0%、1.23±0.62,P〈0.05);C组中血管受累条数及有多枚斑块的血管条数均高于其他组(C组中血管受累条数及有多枚斑块的血管条数分别为40、22;A、 B、D组的分别为17、3;26、7;9、 1;P〈0.05);各组中软斑检出率高于硬斑及混合斑(A、B、C、D组中软斑检出率分别为:66.67%、58.82%、55.56%、70.0%;A、B、C、D组中硬斑及混合斑检出率分别为:9.52%、23.80%;11.76%、29.41%;10.0%、20.0%;P〈0.05);各组间斑块类型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的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与病程密切相关。高频超声是检测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0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检测患者基线血脂、血糖。结果随着高血压分级的逐渐增加以及基线血脂、血糖水平的升高,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逐渐增厚且相互比较有显著性意义;随着高血压程度的不断加重,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速度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可通过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对判断高血压患者有无动脉硬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梗死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6例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选取正常对照组66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患者组颈动脉彩超异常率为81.1%,与正常对照组(4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颈动脉严重狭窄伴软斑块形成是卒中高危状态,应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超声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待的8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同期接待的4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皆采用分辨率较高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颈动脉行超声诊断,并分析及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诊断分析可知,研究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平均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斑块出现率为69.88%,对照组则为21.43%,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采取超声检测行颈动脉诊断效果十分显著,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受检者160例,分为无高血压的对照组(1组),原发性高血压组(2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3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组(4组)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5组),观察两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2组、3组、4组及5组的CCA-IMT值均高于对照组,3组、4组及5组的CCA-IMT值均高于2组,4组高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高频超声检测CCA-IMT及斑块形成有助评价动脉硬化及其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HFUS)检查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6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25例),均接受HFUS检查,统计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查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情况。结果 92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经HFUS检测,检出有颈动脉硬化斑块69例,占75.00%;其中56例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占60.87%;颈动脉增厚15例,颈动脉正常7例;3组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变支数增加,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逐渐增加(P<0.05)。结论 HFUS检查可有效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回声情况、ITM及颈总动脉内径,且随颈动脉硬化程度增加,其ITM、颈总动脉内径及斑块Crouse积分随之增加,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