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1年3月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持续阻滞进行上肢手术后镇痛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40例 ,男性26例 ,女性14例。年龄19~56岁 ,体重45~67kg,ASAⅠ~Ⅱ级。上臂手术16例 ,肘关节手术8例 ,断腕再植术2例 ,断掌再植术3例 ,前臂手术4例 ,断指再植术7例 (含三指再植4例 ,二指再植3例 )。术前均肌注鲁米那钠100mg。1.2方法应用22G小儿用静脉穿刺套管针按常规肌间沟法进行定位穿刺 ,找到异感后拨出针蕊 ,连接注射器 ,抽吸无回血及脑脊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手部断指行再植手术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实施阻滞同单纯实施肌间沟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0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30例)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C组(30例)实施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患者的感觉阻滞情况及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44±1.36min,明显短于A组(3.82±1.91min)和B组(5.25±1.52min)(P<0.05)。C组麻醉效果为100%,明显优于A组的90.0%和B组的93.3%(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实施阻滞,阻滞和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断指再植术是治疗手指离断的最佳手段,除了病情程度和血管吻合技术影响断指成活外,再植指的血液供应也很重要。术后早期常因疼痛而诱发动脉痉挛,术后3d常规使用镇痛药是十分必要的[1]。臂丛神经连续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有效地解决了术后疼痛引发的动脉痉挛,扩张再植指的血管,增加局部血流,有利于提高再植指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肌间沟臂丛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肌间沟臂丛(PCA)最佳配伍方案以应用于临床.方法 80例上肢手术患者,采用改良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确切者,术后随机分成4组,组1为0.125%罗哌卡因 芬太尼2.5ug/ml;组2为0.15%罗哌卡因 芬太尼2.5ug/ml;组3为0.2%罗哌卡因 芬太尼2.5ug/ml;组4为0.15%罗哌卡因,分别于镇痛开始后6、12、24和48h观察其镇痛效果、上肢肌力情况、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1)组2、3和组4镇痛效果优于组1;(2)组1、2和组4上肢肌力下降低于组3;(3)组4 PCA按压次数多于组2;(4)4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从镇痛效果、上肢肌力情况、PCA按压次数几方面比较分析,上肢术后区域镇痛(PCRA)以采用0.15%罗哌卡因 芬太尼2.5ug/ml组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连续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2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连续后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N组)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I组),每组64例。记录术后6、12、24、48和72 h的静息和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2和24 h的外周血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记录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N组术后12、24、48和72 h静息和活动时VAS明显低于I组(P <0.05);N组术后12和24 h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低于I组(P <0.05),两组患者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组术后72 h阿片类药物使用总量明显少于I组(P <0.05);N组满意度为95.31%,明显高于I组的79.69%(P <0.05)。N组术后1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明显高于I组(P &l...  相似文献   

7.
经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寻找一种上肢手术局部止痛效果好、全身不良反应少的止痛方法,我们建立了经肌间沟留置套管针法,用于术中连续臂丛阻滞及术后镇痛。此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有临床应用前景。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本组选择锁骨及上肢手术病人20例,男15,女5,年龄15~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肢骨科手术患者连续肌间沟术后镇痛效果和炎症反应及运动阻滞情况。方法:择期上肢骨科手术(肱骨骨折和尺骨骨折内固定术),术中选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镇痛完善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术后镇痛,A组为静脉组30例,选用舒芬太尼1.5μg/(kg·d)+氟派利多2.5 mg/d;B组单独局麻药组30例,选用0.15%左旋布比卡因加入镇痛泵中;C组实验组30例,选用舒芬太尼0.3μg/(kg·d)复合0.15%左旋布比卡因加入镇痛泵中。记录术后6、12、24、48 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镇痛镇静评分、呼吸抑制和Bromage评估运动阻滞情况;在术前、术后6、36、72 h抽静脉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C)。结果:在术后6、12、24、48 h,A组镇静评分最高,C组患者镇痛评分最低均有显著性,而C组与B组镇静比无显著性;在术后6、36、72 h,C组患者检测IL-6浓度、WBC和NC最低,而C组IL-10浓度最高均有显著性;A组患者术后嗜睡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最高有显著性,C组与B组比术后恶心呕吐和Bromage评估运动阻滞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0.3μg/(kg·d)复合0.15%左旋布比卡因连续肌间沟术后镇痛,对上肢骨科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满意,减少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10.
臂丛阻滞麻醉常用于上肢手术,传统的臂丛阻滞麻醉方法有:肌间沟法、锁骨上法、腋路法;各有其优缺点与相应的并发症。本文就50例患者采用持续低位足量肌间沟阻滞,结合术后单纯0.15%罗哌卡因镇痛泵镇痛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断肢(指)再植术后应用自控镇痛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CA在显微外科断肢(指)再植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待患者麻醉清醒后,通过静脉留置针,使用PCA。结果PcA较好地控制疼痛,效果优于传统镇痛法。结论实施PCA能有效改善术后疼痛,同时要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两例患者均为男性 ,1例患者 13岁 ,左肱骨上段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 ,在我院行带血管蒂腓骨游离移植术 ,手术历时 13时 30分 ;另一例患者 19岁电锯伤 ,左拇指完全离断并食指、中指不完全离断 ,行左拇指再植术 ,左食 ,中指骨折整复内固定、肌腱修补术 ,手术历时 10时 45分。2 麻醉方法操作方法与臂丛 (肌间沟阻滞 )大体相同 ,所不同得是将细穿刺针换为细的动静脉留置针 ,在斜角肌间隙穿刺出现异感后 ,回抽无血液 ,先注入首次剂量 0 .33%布比卡因 2 0ml后 ,拔出针蕊 ,留下导管并固定好 ,根据麻醉药物作用时间每隔 6小时 ,追加 0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脊柱手术,上腹部手术各三十例。妇科手术二十例。ASA(Ⅰ~Ⅱ)级,年龄20~25岁。结果:丁丙诺啡用于静脉自控镇痛,其镇痛效果及并发症与芬太尼组相似。结论:丁丙诺啡可用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添加小剂量氯胺酮对芬太尼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IPCA)的影响。方法 选50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 ,F组选芬太尼1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KF组在F组基础上添加100mg氯胺酮 ,分别给两组病人术后静脉镇痛。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静脉镇痛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 ,但KF组能明显增加病人IPCA期间睡眠时梦境及幻觉(p<0.05)。结论 添加小剂量氯胺酮只能增加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期间梦境及幻觉发生比例 ,对镇痛效果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术后疼痛几乎是所有手术后患者都要面临的严重问题。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常常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有研究表明,人的痛觉中枢、神经末梢和传导系统在胎儿期即已具备。对患儿来说,由于其自制力、忍耐性、各重要脏器的代偿功能均不及成人,术后疼痛对其代谢、循环、呼吸及身心都将造成不良影响。这不仅不利于患儿的康复,而且还可因此导致治疗不配合、造成新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等。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患儿术后镇痛方法一直是小儿外科医务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问题。患者自控镇痛(PC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术后镇痛方法,该方法在成人术后镇痛中应用较为普遍,其效果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但在小儿术后的镇痛中的应用相对滞后,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对该项治疗的护理尚缺乏经验。我科将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83例的手术后患儿分别采用PCA和常规肌肉注射平痛新2种方法镇痛,并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探讨了相应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976年Chayen等报道.腰大肌间沟阻滞主要用于髋关节、下肢手术的麻醉,此方法安全且可靠。在止痛门诊领域里,对一侧下肢有效的腰大肌间沟阻滞作为腰下肢痛的治疗方法正被采用。它是在透视下更容易操作的一种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我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针刺异感定位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情况(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与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肢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便,起效快且维持时间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对胸部手术病人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定芬  胡秀容  谭小辉 《护理研究》2008,22(9):2395-2396
[目的]探讨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PCIA)对胸部手术病人排痰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择期胸部手术病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病人采用PCIA,对照组病人采用间断肌肉注射镇痛剂。观察两组病人镇痛及排痰的效果。[结果]自控静脉镇痛泵组排痰效果优于间断肌肉注射镇痛剂组。[结论]胸部手术后病人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泵促进了术后病人的康复,减小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需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PCEA组和PCIA组,每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EA组患者术后2 h静止状态下和术后6 h、24 h活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比PCIA组患者低,术后24 h、48 h的Ramsay评分明显比PCIA组患者低,肺感染、恶心呕吐、切口感染、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比PCIA组患者低,术后住院时间比PCEA组患者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EA较PCIA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