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仁军 《中外医疗》2010,29(14):98-99
目的调查了解本市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提出合理的保健措施,以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本市468例绝经期妇女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8例绝经妇女中自然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6.5±3.8)岁,自然绝经者332例(70.9%),手术绝经者7例(1.5%),卵巢早衰15例(3.2%)。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有潮热、多汗、失眠、急躁、心烦,心悸、阴道干燥、骨关节疼痛等。因有围绝经期症状而使用激素治疗者占8.8%。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指导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健康保健措施可使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蒋利华  姚珍薇 《重庆医学》2005,34(4):567-568
目的初步了解我市妇女的绝经期生殖健康保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妇女健康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我们对2003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重庆地区502名绝经期妇女进行了调查.结果重庆市绝经妇女中自然的平均绝经年龄为48.18岁,自然绝经占94.02%,手术绝经占5.98%.其中在围绝经期和/或绝经期妇女52.99%有潮热、汗多,32.87%有失眠等围绝经期综合征.因有围绝经期症状而使用激素治疗者占28.29%.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的健康保健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指导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银川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保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城、乡两层,调查城市5个社区、农村2乡6村。对样本点的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共计1301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结果银川市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8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74±3.6)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40±3.2)岁;采用改良的Kuppem an评分表调查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排列前五位的是烦躁易怒71.48%,失眠70.33%,疲倦无力69.95%,潮热多汗68.41%,头晕67.7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五个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体重指数、收入、婚姻状况及其他疾病的患病情况。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辅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帮助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女性围绝经期相关问题、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症状发生频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及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干预措施及策略。方法:对自愿接受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40~65岁)454人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软件分析处理。结果:454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平均绝经年龄(49.8±4.37)岁,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13项症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骨关节痛(52.42%)、疲乏(49.12%)、情绪波动(41.41%)、头痛(40.09%)、心悸(39.65%)、失眠(38.99%)、潮热出汗(36.56%)、性生活质量下降(23.57%)。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多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各症状发生频率及其严重程度与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限相关。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普及教育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黄哲人  魏双双  刘文华  汤珊珊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6,38(14):1150-1153,1157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文化程度与其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妇科门诊年龄40~60岁的1632例围绝经期妇女,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妇女基本健康信息和绝经年龄,采集实验室检查结果,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评估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结果1501例妇女完成调查研究,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为(49.63±3.43)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潮热多汗(75.56%)、性生活问题(72.61%)、失眠(67.30%)、疲乏(65.56%)、情绪波动(61.90%)。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在自然绝经年龄、妊娠次数、分娩次数、BMI、骨密度、感觉异常、抑郁疑心症状、皮肤蚁行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化程度越低,Kupperman评分总分越高,围绝经期自觉症状越严重(P<0.05)。结论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估计值为49.63岁,绝经年龄和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围绝经期妇女,临床处理方法应当不同。  相似文献   

6.
4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太原市40~55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发生率及心理健康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妇科门诊就诊的40~55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访问填写。结果:402例围绝经期妇女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6.7±2.9)岁。Kuppennan平均分为(30.6±5.2)分,并且46~50岁年龄组Kupperrman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各项症状中发生率最高的前5位症状依次是:疲倦乏力、失眠、易激动、潮热出汗、头痛,38.1%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13.7%的妇女患有焦虑症。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以疲倦乏力、失眠等躯体症状为主,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应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重庆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调查了重庆市城区1680例围绝经期女性,围绕围绝经期症状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1680例围绝经期女性,平均初潮年龄(14.71±1.95)岁;平均绝经年龄(47.24±3.13)岁;1571例发生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占93.51%,主要的症状包括有: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易怒、心慌、头痛、潮热多汗、性欲减退、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阴道干涩、骨肌肉关节疼痛、皮肤感觉异常、抑郁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记忆力减退(P <0.01)、睡眠障碍(P<0.01)、是否绝经(P<0.01)、有无性生活(P<0.05)、关注性生活(P<0.05)、对绝经的态度(P<0.05)。结论大多数重庆市城市围绝经期女性发生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应重视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工作,加强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识,合理应用激素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天河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其保健需求,为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广州市天河社区308例45.60岁妇女为调查对象,以Greene症状量表和自编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天河社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47.9岁,前4位顺位分别是心血管疾病(20.1%)、骨关节疾病(12.7%)、高脂血症(8.1%)和子宫肌瘤(7.5%),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8%;最为痛苦的前4位症状是:烦躁54.2%(115/212),失眠52.36%(111/212),肌肉、骨关节疼痛48.1%(102/212),容易疲劳和乏力46.2%(98/212),有关“绝经的原因、绝经的远期影响、保健措施、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等正确回答率均低于23.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应提供全方位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围绝经妇女出现绝经综合征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城镇及农村1000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反映出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城镇围绝经期妇女的体力劳动强度较低,但绝经综合征的发生及程度相对更高。结论适当强度的体力劳动可降低或减轻绝经综合征的发生,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江雪芳,田丰莲,黄晓辉,等.围绝经期妇女运动对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09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温州市2 965例40~65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以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评估其绝经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为68.2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报告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疲乏乏力1 948例(65.70%)、焦躁激动1 785例(60.20%)、失眠1 638例(55.24%)、骨关节痛1 506例(50.79%)、性欲下降1 466例(4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已婚状态、医务及教育工作者、未绝经、对绝经持不期待态度者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因素。70.22%被调查女性表示对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有需求。结论:温州市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也较高,因此需普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改善女性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益阳市区围绝经期妇女绝经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妇女平稳渡过围绝经期.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益阳市5个社区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442名,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其绝经年龄、围绝经期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该市区围绝经期妇女442例中有症状者322例,占7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88±3.20)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7.20±3.60)岁.绝经期主要症状表现为烦燥失眠、潮热多汗、眼睛老花、健忘、月经紊乱、腰背关节痛.影响这些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社会压力、婚姻状况等(P<0.01).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今后在益阳市区应因地制宜地大力宣传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低雌激素状况对妇女健康不利,可致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泌尿生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等激素替代治疗(HRT)不仅能够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若能在围绝经及绝经早期(绝经10年内,年龄〈60岁)应用,将会获益更多。因此,有必要了解围绝经期及绝经早期妇女对HRT的知识(K)、态度(A)、行为(P),即KAP等情况,以期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调查组研究对象共92例,平均年龄(44.35&#177;4.12)岁。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Kuppermen症状评分>15分。对照组研究对象为非因围绝经期综合征就诊的正常更年期妇女90例,平均年龄(43.42&#177;3.89)岁,采用自编的社会心理状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来评价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组92例中研究对象抑郁与焦虑的平均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焦虑、抑郁症状筛查结果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所有P<0.05的变量为自变量,与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大、痛经、自身病重、关节肌肉酸痛、感觉异常、子女长期离家以及阴道干涩。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社会、心理、生物等影响因素有关,需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保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是妇女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的过渡阶段,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一年.绝经是指妇女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月经,连续12个月无月经后才认为是绝经.自然绝经是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引起月经永久性停止,是妇女生殖能力终止的标志.妇女普遍的自然绝经年龄在45~55岁,平均50岁左右.围绝经期可发生绝经相关健康问题,如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过渡期功血、泌尿生殖道萎缩病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严重影响着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及生命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围绝经期保健也逐渐得到广大妇女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社区诊断。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3个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社区妇女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9·9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4·1%。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文化程度、与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P<0·05)。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和群体性的流行特点,患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需采取健康教育、饮食疗法、适度锻炼、激素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围绝经期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我市妇女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生殖健康情况,为开展针对中老年妇女的生殖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城区和郊县的1828名45岁以上妇女的一般情况和生殖健康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成都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是48.1岁。有60%的妇女在绝经前出现月经紊乱,一半左右的绝经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潮热盗汗等围绝经症候群,但是,不足一半的妇女因此而就诊。所调查妇女中有460人服用过雌激素,主要因为潮热盗汗、睡眠障碍、泌尿道感染等,大多数妇女的服药时间少于一年。结论:中老年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有许多绝经相关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补充性激素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围绝经期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自然绝经,并且无雌激素使用禁忌症之妇女78例,给予尼尔雌醇(维尼安)2mg,每月1次或2次口服,观察用药后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尼尔雌醇对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后妇女各种症状,尤其是潮热、泌尿生殖道等症状有明显疗效,长期服用3年以上对子宫内膜、乳腺无明显影响。结论:维尼安比其他雌激素制剂具有价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对提高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妇科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2月上海市静安区户籍所在的围绝经期妇女,以整群抽样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健康状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健康相关因素。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1 518人,平均绝经年龄为(50.45±3.34)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15.3%(233例)。潮热出汗为64.7%,疲乏感为55.8%、性生活障碍为48.81%,这些是围绝经期最常见的症状,既往或目前患有的慢性疾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颈椎病175(11.53%)、乳腺增生127例(8.37%)、阴道炎121例(7.97%)。年龄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9,P=0.992)。绝经年龄(t=7.083,P=0.000)、抑郁总分(t=2.016,P=0.044)、焦虑总分(t=8.429,P=0.000)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有影响,且为正向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绝经年龄越大、焦虑总评分越高则围绝经期综合征Kupperman总评分越大,即围绝经期综合征越严重。我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急需要加强,依托社区的围绝经保健网络管理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40~60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05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出现第1次月经紊乱的平均年龄是(46±3.63)岁,出现第一次围绝经症状的平均年龄是(47.0±3.99)岁。本次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260人,发生率为64.2%,文化程度高、专业技术人员、居住于城市、健康状况自评差是围绝经期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症状晚于月经改变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与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健康状况自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城市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现状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西医妇科门诊、天河及越秀区某社区的40~60岁女性共1013名,采用问卷调查及Kupperman评分表收集出生日期,月经情况(初潮、绝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