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评价散结镇痛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以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1例主诉中重度痛经症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45例进入研究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16例进入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用药后痛经症状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0例,无效7例,有效率84.4%;对照组痛经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有效率3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体积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能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生育年龄妇女约有10%的发病率,约80%有明显的痛经,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无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我院近两年来将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激素替代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 (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后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将 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各 15例 ) :观察组口服戊酸雌二醇0 5~ 1 0mg ,每日 1次。对照组口服利维爱 1 2 5mg ,每日或隔日 1次。治疗前后检查盆腔情况、肝肾功能、体内血清FSH(卵泡刺激素 )、血清E2 (雌二醇 )水平 ,记录治疗期间盆腔痛、性交痛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症状和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 ,Kupperman评分 (K评分 )每月 1次。 结果 两组用药后围绝经期症状均明显改善 ,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表现 ,血浆E2 水平上升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治疗后E2 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但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小剂量戊酸雌二醇和利维爱用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术后患者 ,均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女性生育年龄的常见病,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10%~15%,80%的患者合并有明显的痛经,50%的患者合并不孕,严重影响着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是治疗EM的首要措施,但EM易复发,显微镜下的病灶肉眼无法看到而成为复发的来源,于是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成为人们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其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与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90例 ,非随机性分为 A、B两组 ,每组 45人。A组口服米非司酮每日 1次 ,每次 2 5 mg;B组口服丹那唑 ,每日 2~ 3次 ,每次 2 0 0 mg。疗程均为 6月 ,随访 6~ 30个月。结果 :米非司酮组症状缓解率 95 .6 % ,体征缓解率 75 .6 % ,妊娠率 6 9.2 % ,复发率 31.8% ;丹那唑组分别为 97.5 % ,80 % ,71.4% ,42 .6 %。两组相比较 ,疗效及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米非司酮组体重增加率 6 .6 % ,谷丙转氨酶 (AL T)异常率 2 .2 % ,丹那唑组分别为 95 .6 % ,42 .2 % ,两组相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 ,可抑制卵巢功能导致闭经 ,使异位子宫内膜萎缩 ,疼痛缓解。其疗效与丹那唑相似 ,但副反应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服用不同利量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3-01—2005-09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选择进行保守性手术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6.25mg/d;观察2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d,两组均于手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5d内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对照组20例患者,不用药物巩固治疗,定期随访。比较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副反应情况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3组病人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观察1组和观察2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5.0%和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5%和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骨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观察1组恶心症状发生率(32.5%)明显低于观察2组(62.5%)。观察1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但观察2组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孕酮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而且副反应小,对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疗效。方法:将10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孕三烯酮治疗组48例,术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孕三烯酮2.5 mg,每周2次,连续6月;米非司酮组58例,于术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米非司酮10 mg,每天1次,连续6月。所有患者随访1~3年。结果:孕三烯酮组有效率72.9%,米非司酮组有效率72.4%,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用米非司酮的患者仅有4例转氨酶升高,孕三烯酮组有16例转氨酶升高。结论: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5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45例,孕三烯酮组58例,对照组5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疗效、术后复发、妊娠及用药副反应等情况。结果: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的术后有效率、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3组术后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纯手术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可靠,但术后药物治疗未能显著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在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36例采用腹腔镜治疗,作为观察组,另36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72例患者中无1例手术失败。从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来看,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对比复发率,观察组为16.67%,对照组为19.44%,两组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丹那唑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服用药物不同分为二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丹那唑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24个月,对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组有效率、复发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谷丙转氨酶升高、阴道出血、体重增加等,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丹那唑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且二种药物治疗效果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但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丹那唑,因此,在临床上治疗上应首选米非司酮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我院1990~2004年收治的10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诊6个月~7年。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10例均诊断正确。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发病潜伏期:30岁以前多在1年以内,30岁以上多在1年以上,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完整切除10例,随诊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查体,可以对会阴切口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后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5例行保守或半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米非司酮组15例,妈富隆组15例,对照组15例,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辅以药物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米非司酮和妈富隆的不良反应均较少,症状轻微。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必须辅以药物治疗。米非司酮和妈富隆均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能显著降低其复发率,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对EMs本身及GnRHa治疗EMs认识的加深,许多学者对GnRHa发挥作用的机制从蛋白、RNA水平以及腹膜腔免疫微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改进,特别在防止副作用方面提出反加疗法和反减疗法等。就GnRH。在治疗EMs中的机制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小剂量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2004-09—2005-09武汉市中心医院对3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重度14例、中度23例),于每次月经第14天开始每日1次米非司酮片剂6.25mg连服4d,连续6个月经周期观察经期痛经程度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 除2例月经曾分别推迟1个月和闭经3个月外其余月经周期正常。37例在6个用药周期中共有94例次(42.34%)痛经完全消失,91例次(40.99%)减轻,37例次(16.67%)无效;痛经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痛经减轻时月经量亦有明显改善,但异位内膜囊肿大小变化不明显。结论 月经黄体初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时间将100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均于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实验组50例患者于术后月经第一天口服孕三烯酮,剂量2.5mg,每周2次,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复诊为每月1次,记录月经复潮时间、痛经情况与时间、妊娠、B超与CA125检查结果,对药物治疗与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进行肝功能复查。结果: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熙组。血清CA125的水平:术前各组患者血清CA125的值超过正常的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9例。术后3个月,实验组35例降至正常值,1例半年后降至正常;对照组35例恢复至正常值,4例仍高于正常值,半年后3例仍高于正常值,1例异位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后联合应用孕三烯酮,能够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残留的病灶,减少术后的复发,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 ,痛经、不育、易于复发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有高剂量雌孕激素、丹那唑等传统方法 ,近年来内美通、米非司酮、Gn RH- a等逐渐应用于临床 ,各有其优缺点 ;手术治疗有保守性手术、神经切断术、半根治术及根治术。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分期及生殖要求而定  相似文献   

17.
Jiang J  Lu J  Wu R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2):717-720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副反应及对生殖激素水平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米非司酮组31例,予米非司酮10 mg口服,每日1次;达那唑组30例,予达那唑200 mg口服,每日2~3次,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用药后的副反应及用药3个月时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率相似.米非司酮组潮热、阴道出血、腰背疼痛、体重增加、痤疮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达那唑组(P<0.05).用药3个月时,米非司酮组血清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与达那唑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雌二醇(E2)为(204.9±45.3) pmol/L,保持在卵泡期水平,达那唑组为(94.3±33.0) pmol/L,为绝经后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停药13~15 d,米非司酮组E2水平为(1 221.6±384.2) pmol/L,较用药前排卵期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达那唑组为(815.1±376.0) pmol/L,明显下降(P<0.05).停药当月黄体高峰期孕酮水平,米非司酮组为(33.1±5.6) nmol/L,与治疗前相似,而达那唑组为(27.4±4.9) nmol/L,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3个月时,米非司酮组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UDpd/Cr)、血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素(BGP)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达那唑组血AKP为(54.0±10.7) U/L,BGP为(7.7±1.9) μg/L,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1),而UDpd/Cr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米非司酮组停药后基础体温上升和月经复潮时间较达那唑组为短.结论手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疗效与达那唑类似,但副反应明显减少.10 mg/d米非司酮3个月治疗可使血清E2保持在卵泡期水平,且对骨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以痛经进行性加剧、月经不调、不孕、性交痛、下腹坠胀、肛门坠痛为主要表现,好发于30—40岁年龄组,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中年妇女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据其临床特征,属中医“痛经”、“瘕瘕”范畴。我院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用的激素类药物有孕激素、雄激素、丹那唑、三苯氧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内美通等,这些药物作用机理不同,需针对情况使用。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石一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具有不同程度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在临床,此病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目前,虽诊断和治疗方法甚多,但总的看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此病仍有“较容易识别,但治疗并无良策,少数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