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2例总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2例,结果表明升阳益胃汤加减确能明显改善患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且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本组显效率为30.95%,有效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88.09%。  相似文献   

2.
将段富津教授临床中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的多种疾病进行总结,归纳出段老对升阳益胃汤的认识,以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各种疾病的准则,每种疾病均附有案例一则,通过对各种疾病的病机及方药配伍的分析,以期为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治疗痰湿气虚型糖尿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气虚痰湿型的糖尿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二甲双瓜)和治疗组51例(升阳益胃汤),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痰湿气虚型糖尿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型慢性胃炎74例济南市中医院(250012)董桂英,赵世珂关键词慢性胃炎,升阳益胃汤,疗效观察自1993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型慢性胃炎74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给予升阳益胃汤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对照组6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疗效,并对临床治愈患者随访半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前者在改善临床症状上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22.3%,对照组复发率为6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升阳益胃汤为主加减,配合腹部按摩,观察对胃下垂的改善。结果:联合方法治疗胃下垂疗效确切。结论:升阳益胃汤合腹部按摩治疗胃下垂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升阳益胃汤最早记载于《脾胃论》,多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湿邪内停、阳气不升所致诸证。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升阳益胃汤在肾系疾病的治疗中疗效突出,尤其对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药物性肾损害、尿石症等收效甚佳。文章通过相关经典文献及现代研究,对升阳益胃汤治疗肾系疾病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纳,以期进一步挖掘其治疗肾系疾病的价值。文章选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肾脏病,旨在调节脾胃升清降浊之功,使得中焦纳运相得,可濡养肾脏,固护下焦,减少精微流失,促进湿浊瘀毒排出体外,减轻肾脏损伤。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升阳益胃汤及其方药组成在肾系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现将内容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升阳益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文献分析。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期刊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0年8月,收集升阳益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手动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提取资料后,用RevMan5.3和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总计112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升阳益胃汤试验组总体有效率大于对照组[RR=1.20,95%CI(1.14,1.27),P<0.00001],亚组分析显示升阳益胃汤的疗效优于西药[RR=1.18,95%CI(1.11,1.27),P<0.00001,I2=44%];升阳益胃汤联合穴位敷贴的疗效优于西药[RR=1.27,95%C...  相似文献   

9.
升阳益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8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取得满意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5.4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升阳益胃汤联合针刺与奥替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替溴铵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1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329,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治疗颅脑术后胃瘫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0例颅脑手术后胃瘫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阳益胃汤。结果:20例患者均痊愈;治疗后正常胃电节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颅脑术后胃瘫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方药配伍,探析王兴臣教授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以期为升阳益胃汤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以升阳益胃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TCD检测。结果:总有效率为90.00%,TCD检测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联合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加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4h-Upro、BUN、Scr指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cr指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联合缬沙坦治疗N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44例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91%,20/22)显著高于对照组(68.18%,1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溏泄、腹胀不适、胃纳差等中医证候积分同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利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彦永  金杰 《中医研究》2010,23(11):52-53
<正>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长期疲劳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咽喉痛、头痛、肌肉关节痛、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抑郁等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临床上亦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2009-03—2010-05,笔者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5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海燕  金杰  徐进杰 《新中医》2004,36(1):69-70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等组成,功能升阳益胃,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等。笔者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性神经症、自汗等病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解析导师曹洪欣教授应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痿证、肠易激综合征、斑秃的验案,探析导师把握不同疾病病机特点、异病同治、方证相应,灵活应用升阳益胃汤的经验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升阳益胃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50例高健,季红燕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笔者自199O—08~1993—12,以东垣的升阳益胃汤为主方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所选98例均符合《内科学》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20.
升阳益胃汤方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防风、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生姜、大枣16味药物组成,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脾胃系及相关内科疾病。张佩青教授继承发扬前人精神,并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善于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各种以脾肾亏虚为主要病因病机的内科杂病。此文简要记录了张佩青教授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各种内科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