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诊断为胃溃疡癌变的63例进行回顾性病理分析,着重讨论溃疡癌与癌溃疡的鉴别诊断。笔者认为可以把溃疡癌看作一独立类型,推测溃疡癌预后较普通胃癌好,提出对具有长期慢性溃疡病史且近期症状加重者,应采取胃镜下多块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2.
在胃癌的病变中,发现合并溃疡率很高,进展期癌约25~60%,早期胃癌则更高,50~70%。究竟二者的关系如何?当溃疡与癌同时出现时,是诊断癌溃疡抑溃疡癌?抑癌与溃疡的合并?常常难以定论。本文从早期胃癌和慢性胃溃疡的病理材料进行分析,对癌与溃疡之间的关系以及癌溃疡和溃疡癌的形态特征作某些探讨。材料与方法80例早期胃癌和141例慢性胃溃疡手术  相似文献   

3.
胃溃疡癌或称胃溃疡癌变。我国胃癌协作组(1980)将胃溃疡癌列为胃癌的特殊类型,以期积累较多病例作深入研究。按全国胃癌协作组提出的胃溃疡癌诊断标准,本文对我教研室29年(1959~1988)间经复查确诊的50例胃溃疡癌(占同期内525例胃溃疡的9.5%和482例胃癌的10.4%),作临床病理研究,探讨其癌变经过及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我科4年来(1982~1986年)外检工作所见胃良性淋巴组织增生7例,临床上均误诊为胃癌、胃溃疡或溃疡癌变。结合部分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总结如下。(1)一般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60岁,平均年龄40.2岁。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Marjolin's溃疡鳞状细胞癌中K19、β1整合素的表达情况,探讨Marjolin's溃疡鳞状细胞癌发生与皮肤干细胞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Marjolin's溃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10例皮肤慢性溃疡伴假上皮瘤样增生组织标本、10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皮肤干细胞标记物K19、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 Marjolin's溃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部分癌细胞K19、β1整合素阳性表达,K19为胞浆染色阳性,β1整合素为胞浆、胞膜染色阳性;皮肤慢性溃疡伴假上皮瘤样增生组织在不典型增生部位部分细胞有K19、β1整合素阳性表达;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无K19、β1整合素的表达;K19、β1整合素在正常皮肤毛囊的隆突部位以及基底层仅有少量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皮肤慢性溃疡可以癌变成Marjolin's溃疡鳞状细胞癌,癌变的种子细胞可能来源于溃疡局部的皮肤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Warthin瘤上皮成分癌变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1例Warthin瘤上皮成分癌变为黏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可见Warthin瘤上皮成分被黏液及鳞状化生并伴不典型增生的上皮组织取代,直接移行为黏液表皮样癌.结论 Warthin瘤上皮成分癌变并直接移行为黏液表皮样癌极为罕见,其病理诊断要点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明确的黏液表皮样癌及二者移行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移性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发生癌转移的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免疫表型。结果发生癌转移的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最常见转移类型是透明细胞性RCC,转移性Ⅱ型乳头状RCC及肉瘤样RCC各1例。最常转移的部位为肺,其次是腹膜后,其余病例转移至少见部位。镜下观察转移灶肿瘤仍具有其对应类型RCC独特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几乎所有病例PCK、vimentin及CD10阳性,少数病例表达CK7。结论 RCC的转移有其相对独特的组织学表现,仔细观察转移灶的形态特征,重视临床病史的采集及合理应用PCK、vimentin及CD10联合标记,有助于正确诊断及提示原发部位。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血清β2—mRI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院68例胃病患者(其中良性胃病48例,胃癌20例)胃镜检查同时辅以血清β_2-m测定,评价其对胃癌的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68例(男38,女30),均为因胃部疾患而作纤维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的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41岁。经胃镜检查确诊的胃部良性疾病共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残胃炎3例)。胃  相似文献   

9.
通过86例胃溃疡(GU)97个病灶及11例GU癌变病灶的组织学观察、粘液组织化学分析及AgNOR定量研究,将GU再生上皮分为四型。结果发现AgNOR定量与组织学、细胞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GuA型在组织学、粘液性质、AgNOR定量以及GU周边粘膜伴随病变等方面均有别于Gu B、Gu C及Gu D型,确为一种良性溃疡。而Gu D型在各方面均相似于癌性上皮,具有明显的恶性倾向。Gu B及Gu C型中的部分病例具有较大的恶性潜能,有可能癌变,需进一步密切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皮质癌18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重点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常规10%福尔马林液固定标本,HE染色或LSAB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肾上腺皮质癌标本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6-65岁,平均40岁,功能性8例,无功能性10例,病理组织学特点,肿瘤体积大,可有包膜,出血坏死常见,核异型,核分裂象多见,嗜酸细胞>70%,有包膜,血管及周围组织浸润,远处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未发现肾上腺皮质癌特异性标记抗体。结论:对于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应将临床和病理组织细胞形态学主要特征与肿瘤浸润及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相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20例胃嗜酸性肉茅肿病变的巨体与组织学特征及其主要临床表现。认为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可能与采种抗原进入胃粘膜、并于局部引起过敏反应有关。病灶局部溃疡的出现可能系因组织胺的作用所致。由于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且其X线表现亦难以与胃癌、胃溃疡鉴别,故建议应对可疑患者作纤维胃镜及活组织检查,以利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051活动性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俄]/Apy…//ApXBaToo─1994,(1).─29~32为研究活动性慢性胃炎的组织学特征和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对140例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包括胃溃疡病58例,十二指肠溃疡43例,慢性胃炎3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良、恶性胃溃疡组织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无癌前病变的胃溃疡、68例有癌前病变胃溃疡及83例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TE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溃疡型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临床价值.结果 无癌前病变、有癌前病变的胃溃疡及溃疡型胃癌组织中PTEN表达逐渐下降(P<0.01),survivin表达逐渐升高(P<0.01),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9,P<0.01).PTEN表达与溃疡型胃癌分化类型有关(P<0.01),survivin表达与有癌前病变胃溃疡病理进展有关(P<0.05).PTEN、survivin在溃疡型胃癌检测中特异度分别为79.39%、57.25%,灵敏度分别为52.38%、71.08%.结论 良、恶性胃溃疡组织中PTEN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不同,检测其组织中PTEN和survivin对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及观察溃疡的组织演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CD6 8、CD3、CD15和CD2 2在慢性皮肤溃疡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探讨慢性皮肤溃疡创面局部辨证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12例慢性下肢皮肤溃疡患者 ,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型 5例、湿热下注型 7例。切取溃疡创面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 ,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 2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CD6 8、CD3、CD15和CD2 2在溃疡组织的不同表达和分布。选取 3个高倍视野 ,计数阳性细胞 ,0个为 (- ) ,1- 5个为 (+) ,6 - 10个为 (++) ,大于 10个为 (+++)。结果 :溃疡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创面局部呈典型的慢性溃疡组织学…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端粒酶活性化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采用TRAP技术,对42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2例肝癌组织有34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1.0%,42例癌旁组织有12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28.8%,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肿瘤转移无显著相关,以上结果提示,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对阐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理,癌变危险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 M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MPA发病年龄27~76岁,平均50岁,中位年龄53岁;男女比为6∶5。肿瘤部位:腮腺7例,颊部2例,腭部1例,咽旁1例;其中10例为原发性肿瘤,1例为复发性肿瘤。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唾液腺导管癌4例,肌上皮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多形性腺癌1例,癌肉瘤1例。其中,侵袭性癌3例,非侵袭性癌8例。侵袭性癌中,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复发,1例死亡。非侵袭性癌中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复发或死亡。结论 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组织学通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恶性成分多为唾液腺导管癌和肌上皮癌,侵袭性癌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缺乏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我院自1996年8月~1998年8月采用糖类抗原CA72-4、CAl9-9联检,并探讨其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正常对照组99例(男56,女43),年龄15~76岁,平均48.6岁,无消化系统疾病。 二、良性疾病组:胃溃疡患者20例(男12,女8),年龄21~68岁,平均44.8岁。慢性胃炎26例(男16,女1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年龄21~75岁,平均48.9岁。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8.
增殖性外毛根鞘囊肿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增殖性外毛根鞘囊肿(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cyst,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组织发生。方法对9例良性、1例恶性和1例发生间变的PTC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良性PTC,女性8例,男性1例,年龄38—78岁,平均病程7.8年;2例恶性PTC年龄分别为82岁和47岁,平均病程为5年。良、恶性PTC共同特征为增生的鳞状上皮组成的瘤团中央突然角化,恶性PTC皮损迅速扩大,病理特征包括较多核分裂象、细胞异型性以及瘤组织侵犯周围正常组织。结论良、恶性PTC的区分应该依靠临床和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包括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外毛根鞘癌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CCAM)及其伴发肺癌间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异同并探索其基因特征性改变。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2015年6月至2023年5月诊断的13例成人肺CCAM病例, 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 对其病理分型、组织学特点以及与肺癌发生的相关性进行讨论, 并对这13例病例的良性及癌变区域分别进行二代测序。结果 13例成人肺CCAM的病理分型均为1型, 男性4例, 女性9例,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1岁, 其中6例伴发肺癌且均为黏液腺癌。发生癌变的病例囊壁内可见黏液腺上皮增生, 周围可见黏液腺癌。二代测序结果显示, 13例病例中仅2例未检测到基因突变, 在7例具有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突变的病例中6例伴发黏液腺癌, 且同一病例中无论是癌变区域还是良性区域均具有相同位点的KRAS基因突变。结论成人肺CCAM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其中成人患者最常见的病理分型为1型, 且常可伴发黏液腺癌, 基因突变较为常见, 其中KRAS基因突变最为常见且与癌变高度相关, 其发生在黏...  相似文献   

20.
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16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经病理复片诊断为MPA的161例临床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1例MPA中,152例为原发性肿瘤、7例为局部复发性肿瘤、2例为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灶。152例原发MPA中发生于腮腺85例、腭部39例、颌下腺21例、颊部3例、唇部2例、磨牙后区1例、上颌骨1例;男性95例,女性57例,男女比为1.7:1;发病年龄为27~92岁,平均59岁。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肌上皮癌62例、非特异性腺癌59例、腺样囊性癌8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导管癌3例、腺鳞癌3例、上皮-肌上皮癌3例、癌肉瘤3例、未分化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组织学高、中、低度恶性的分别为45、69、38例。同一肿瘤中恶性成分≤50%的为21例,〉50%的为131例。侵袭性、微侵袭性、非侵袭性癌分别为106、10、33例。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1)。结论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渐大性肿块,以近期生长迅速为特征;组织学表现为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侵袭性癌多见,恶性成分常多于良性成分,恶性成分以肌上皮癌和非特异性腺癌为多见;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高度恶性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