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1000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20%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与敌对;在各因子得分均值上男生敌对高于女生,护理专业焦虑和恐怖高于其它专业,二年级各项普遍高于其它年级,且差异有显著性。心理健康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结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低年级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民办高校大学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中国信息大学一年级全体新生,测评了1132个有效样本,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被试SCL—90测查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检出率16.70%,男女生无显著性差异;在因子分量表上,女生焦虑比例高于男生,且差异有显著性。总体上,中国信息大学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全国青年常模,与其它地区大学生有一定差异;女生、理科生、来自农村的学生以及非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相对突出。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诱发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某校大学生1年级至3年级共370人,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敌对、偏执因子水平上男生高于女生(P〈0.05),其他因子水平男女无显著差异(P〉0.05);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六个因子水平上,大学生的得分结果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不同年级和性别中,部分心理问题较突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正确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遵义医学院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一、四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遵义医学院2002级和99级医学生有效样本1394个,比较两个年级的测试结果,并与国内正常人群和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有12.63%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其中2002级高于99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9项因子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高于全国正常人群常模;99级“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低于2002级,而“抑郁、焦虑、偏执”因子高于2002级。结论 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比较高中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将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1859名学生分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组,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来评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非独生子女得分除在敌对上稍低于独生子女外,其余各项均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这3项与独生子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强迫症、抑郁、适应不良这3项与独生子女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因子分高于正常的独生子女比例较非独生子女高。结论: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情况良好.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非独生子女,如果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恰当的话,独生子女会比非独生子女更容易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焰  李小琦  贺定翠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41-2843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网络的影响,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信息。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一般状况量表,对湖北长江大学一至三年级的各23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湖北长江大学工程学院学生SCL-90因子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迫、焦虑、精神病因子分无显著差异但分值比较低。男生和女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强迫、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女生;女生躯体化、恐怖因子分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学生总均分,阳性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级强迫因子分高于二年级(P〈0.05),焦虑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低于二年级学生。一年级与三年级学生比较在躯体化,强迫,敌对,恐怖,其他均分因子分无差异。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总均分、强迫、焦虑、阳性项目、敌对、恐怖有差异,其他无差异,但是分值高于三年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SCL-90因子分比较独生子女除敌对、焦虑外,其余SCL-90各因子分与非独生子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江大学工程学院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虽然高于国内成人常模,但不同性别和年级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郴州医专526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学生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五因子差异有显性意义;男生除恐怖因子外,各项因子分均高于我校女生,其中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四因子差异有显性意义。结论:我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不适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以及偏执五因子,男生心理健康不适状况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8.
南华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雯  廖力  王国平  陈新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348-350,354
目的了解南华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校园网上,采用"大学生心理测验软件(5.0网络版)",对南华大学一至三年级的11 219名本科生进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问卷调查。结果南华大学学生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国内青年常模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和女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SCL-90各因子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二年级学生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和其他因子方面得分分与三年级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因子分3个年级间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除敌对因子分外,其余各因子分与非独生子女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出有明显心理问题,须尽快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为2544(占22.7%)。结论南华大学在校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虽然高于国内青年常模,但不同性别和年级间差别显著;而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455名军医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军医本科生各年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问卷进行团体测试。结果:二,三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以三年级为甚,主要表现在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及偏执,且心理问题的发生与个性有一定关系。结论:对军医本科生,二三年级学生应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SCL-90问卷对53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帕金森病患者有较多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敌对性等。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心理问题较多,常影响工作、生活,应尽早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顶。  相似文献   

11.
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宁夏医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自评量表(SCL-90)对宁夏医学院2004级1509名新生进行测试.结果 心理问题前三位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各因子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均分总体趋势由低到高依次是研究生-本科生-中专生-大专生;除躯体化因子外,医学新生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农村学生的各因子分高于城市学生(P<0.01),除敌对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因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的各因子分高于男生,总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敌对因子外,非独生子女的各因子分高于独生子女,总均分、强迫、敌对、人际关系、抑郁因子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离异和父母非离异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4级医学新生自评症状较多,不同教育层次新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应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使新生度过心理问题高发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白评量表对484名高职女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女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显著高于本省女大学生及国内女大学生常模(P〈0.001);高职女生中贫困生比非贫困生、高年级女生比低年级女生、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农村与城市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贫困女生、高年级女生和非独生子女女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某医学院各年级72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医学生健康素养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女生健康素养总分及知识素养、行为素养得分均高于男生(P<0.01),家庭月收入≥3 000元者态度素养得分高于<3 000元者(P<0.05),不同健康状况的医学生知识素养得分、态度素养得分、行为素养、健康素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健康素养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健康素养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女生(P<0.01).不同年级医学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得分、基本保健得分、安全与急救得分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健康状况好的医学生和健康状况一般的医学生3个健康素养维度得分均高于健康状况不好的医学生(P<0.05~P<0.01).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农村和城镇、听过讲座与未听过讲座、父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及月生活费不同水平医学生的3个健康素养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等.结论:高校医学生的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其3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均衡.可以从医学生的专业、年级、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参加健康讲座等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一般效能感量表 (GSES)、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对 43 7名广东医学院本科生进行评定。结果  (1)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性别差异 ,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 )医学生在SCL 90的躯体化、抑郁、恐怖、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男生在SCL 90上的躯体化、强迫、敌对、偏执等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3 )男生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FF2、FF3、FF5、FF6、MF2、MF5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4 )GSES的得分与SCL 90各因子的得分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GSES的得分与EMBU中的FF1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FF6、MF2、MF3、MF4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父母养育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首春  朱霞  苗丹民 《医学争鸣》2006,27(11):1052-1054
目的:了解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促进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措施,为该特定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4所综合性大医院急诊科的298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各因子分和总均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 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一般人群,其主要表现为焦虑、敌对和抑郁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某高校新入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校2004级470名新入学贫困生进行测试。结果心理问题前三位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其它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贫困新生与特困新生在躯体化、抑郁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敌对因子外,农村贫困新生与城市贫困新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各因子分除了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外,其余的各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高校2004级医学贫困新生自评症状较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调查300名本科学生个性特征,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不同学习成绩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偏执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E维度中,较差组与其余两组之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科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高等院校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方法用90项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工具对本院130名四年级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①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常模(t=4.31,P<0.001);②性别上无差别;③外地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上海学生,有明显差异;④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学习成绩经卡方分析无差异。结论在医学生中建立心理档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一、二年级2894名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对其心理健康特点比较分析。结果①少数民族卫校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0.3%,心理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佤族48人(55.8%)、傣族75人(41.4%),彝族258人(41.0%),哈尼族182人(40.2%),汉族557人(39.1%),拉祜族46人(38.3%);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38.6%)、人际关系敏感(33.2%)、恐怖(27.5%)、敌对性(25.3%)、抑郁(23.6%)、焦虑(22.4%)、偏执(21.9%)、精神病性(17.4%)、躯体化(13.7%);②除敌对外,各民族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③少数民族卫校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多数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④佤族心理健康水平最差,彝族、拉祜族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其他各族。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