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腓神经轴突数目、神经纤维直径、髓鞘厚度、神经电生理和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行嗅鞘细胞移植对端侧吻合后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端端吻合组:行左腓总神经端端吻合;端侧吻合组:行左胫腓神经端侧吻合;嗅鞘细胞组:行左胫腓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室内注嗅鞘细胞悬液。术后30和60d进行各项指标检测。①再生腓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应用VikingⅡ型肌电图仪检测大鼠胫前肌的肌电图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②胫前肌湿重:胫前肌肌湿重恢复率=实验侧肌湿重/正常侧肌湿重×100%。③组织学检查:腓总神经轴突数目。④超微结构: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纳入7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再生腓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术侧胫前肌M波,术后30d,端端吻合组出现M波,波幅>5mV,端侧吻合组和嗅鞘细胞组75%出现M波,术后60d,端侧吻合组和嗅鞘细胞组100%出现M波,其中嗅鞘细胞组的波幅大部分>5mV。随时间的延长各组手术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潜伏期缩短,30d,端端吻合组与正常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60d时嗅鞘细胞组与端端吻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端侧吻合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②大鼠胫前肌湿重恢复率:30d,嗅鞘细胞组明显优于端侧吻合组犤(56.57±1.89)%,(50.21±3.68)%,P<0.05犦,在60d时已与端端吻合组无显著性差异犤(91.34±1.76)%,(97.11±3.41)%,P>0.05犦。③大鼠腓总神经组织学检查:60d,嗅鞘细胞组神经轴突数目优于端侧吻合组犤(997.00±123.34),(710.00±102.01)个/mm2,P<0.05犦。④大鼠再生神经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60d嗅鞘细胞组再生纤维增厚,髓鞘内板层变致密,轴浆内富含神经微丝,微管排列规则,分布均匀,电镜下观察同端端吻合组类似。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轴突再生,改善端侧吻合质量。  相似文献   

2.
黄立  洪光祥  王发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254-1255,T002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以后,神经远端与健康神经行端侧吻合,靶器官定期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再生及靶器官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NGF组,NS组及正常组。前两组切断右下肢腓神经,远端同健康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手术当天开始右小腿外侧注射NGF200U,1次/d,持续两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S),分别于12周后行胫前肌湿重、电生理、再生神经、靶肌肉组织学检查。结果:胫前肌湿重NGF组为(0.80&;#177;0.14)g,高于NS组(0.59&;#177;0.12)g(T=5.60,P&;lt;0.01)术后12周NGF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3.77&;#177;0.35)mV],潜伏期[(5.595&;#177;0.893)ms]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26.50&;#177;2.53)m/s],均优于NS组[(2.53&;#177;0.74)mV,[8.327&;#177;0.802)ms,(19.62&;#177;1.71)m/s,T=9.91,8.04,10.43,P&;lt;0.01]。结论: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器官内注射NGF,能促进神经侧支再生,靶器官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许旺细胞关系密切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S-100蛋白在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过程中的表达。 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5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完成。选取3月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吻合近端组、吻合远端组,8只/组。右侧为吻合组,左侧为正常对照组,于术后1,2,4,8周从吻合近端组及吻合远端组各取1只,共8只。全部大鼠右侧自腓神经切断,胫神经外膜开窗,腓神经远端行外膜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开窗处。吻合近端组与吻合远端组分别切取吻合近端、远端神经,制备纵切片标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S-100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反应强度的半定量分析。阳性反应染色强的部位透光弱,其灰度值就低,反之灰度值高。 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灰度值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吻合近端组术后1,2,4,8周均基本相近(P〉0.05);吻合远端组术后1,2,4周均明显升高(117.83&;#177;10.44,155.57&;#177;10.76,186.42&;#177;5.23.142.83&;#177;6.99,P均〈0.01),8周时降至正常水平(P〉0.05)。②各组术后不同时间S-100蛋白的表达:术后1,2,4,8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吻合近端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远端组均呈下降趋势(98.80&;#177;3.43,37.21&;#177;11.44.56.01&;#177;5.77。65.13&;#177;12.36.68.17+9.35.P〈0.01或0.05)。 结论:在端侧吻合中,由于供体神经轴突的完整性,无法得到近端的因子调节,侧支发芽主要依赖于远端许旺细胞和靶器官。吻合远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S-100蛋白呈上升趋势.两者均随神经的修复逐步上调,表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轴突的再生密切相关。提示许旺细胞在端侧吻合轴突侧支发芽中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损伤的神经可以通过端侧吻合再生并获得部分生理功能。FK506作为免疫抑制剂具有的促进神经生长及功能恢复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的:观察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功能恢复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 材料:实验于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实验室进行。取Wistar雌性大白鼠2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 方法:所有动物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左侧作正常对照。于术后当天开始,实验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FK506[2mg/(kg&;#183;d)],连续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测定腓总神经纤维数目、胫前肌肌纤维横切面积,同时测定胫前肌肌湿重。结果用右侧测得值与左侧的比值(即恢复率)来表示。 结果:2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神经纤维数目比和肌纤维截面积比均高于对照组(0.734&;#177;0.143,0.412&;#177;0.119;0.628&;#177;0,125,0.432&;#177;0.135;P〈0.01,0,05)。②电生理检测结果:实验组动作电位恢复率、肌肉单次收缩力恢复率、强直收缩力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肌湿重比也高于对照组(0.765&;#177;0.101,0.513&;#177;0.116,P〈0.05)。 结论:靶肌肉注射FK506能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侧支生长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嗅鞘细胞作为一种可再生且自体取材的移植细胞,在脊髓疾病移植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关于脑出血的移植治疗目前有待实验结果的进一步积累。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脑出血大鼠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评估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神经研究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嗅鞘细胞移植组在制作大鼠尾状核出血模型第3天时,取10μL嗅鞘细胞悬液向大鼠脑内匀速注射(1μL/min)。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μL。方法:大鼠在移植前,移植后第3,7,14,3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后第1天在两组中各取1只大鼠,制备脑组织切片,神经元轴突髓鞘观察采用髓鞘固蓝染色,神经纤维观察采用神经纤维嗜银染色。各组移植后第3,7,14,30天各取1只大鼠,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存活、迁徙及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进行神经前体细胞计数。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轴突髓鞘和神经纤维观察。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神经前体细胞计数。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实验分析。①脑出血后第30天时血肿周边及血肿灶中嗅鞘细胞计数:移植组的髓鞘化数量和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前体细胞计数:脑出血后第7,14,30天,嗅鞘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前体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41.1&;#177;2.4)个/视野,(34.5&;#177;1.2)个/视野;(43.6&;#177;1.2)个/视野,(37.2&;#177;2.0)个/视野;(19.3&;#177;1.0)个/视野,(14.2&;#177;0.4)个/视野,(t=2.42-4.02,P〈0.05)]。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嗅鞘细胞移植组在脑出血后第14,30天时明显低于第3天[(2.21&;#177;0.20)分,(1.50&;#177;0.21)分,(2.74&;#177;0.21)分,0=2.06,3.27,P〈0.05)],对照组只在脑出血后第30天时低于第3天[(1.96&;#177;0.12)分,(2.76&;#177;0.20)分,(t=2.47,P〈0.05)]。结论:①嗅鞘细胞有增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数量的作用。②嗅鞘细胞可促进脑内神经细胞轴突再生,使其重新髓鞘化并建立突触联系,恢复其运动功能,进而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嗅神经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4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SD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40~260g。随机分为3组:基因修饰组,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组,每组16只。均首先行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基因修饰组和嗅鞘细胞移植组分别移植神经生长因子、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修饰的嗅鞘细胞和单纯嗅鞘细胞,脊髓损伤组不做治疗。移植后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对损伤区的脊髓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主要观察bcl-2(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ax和fas(细胞凋亡诱导基因)阳性表达的情况评估经基因修饰和未经基因修饰的单纯嗅鞘细胞对脊髓神经凋亡的抑制及诱导作用。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果:基因修饰组细胞凋亡数低于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组最高。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Bcl-2蛋白表达的顺序为基因修饰组&;gt;嗅鞘细胞移植组&;gt;脊髓损伤组(20.79&;#177;6.40,13.54&;#177;3.66,9.34&;#177;2.12,P&;lt;0.05);Fas,Bax蛋白表达的顺序均为脊髓损伤组&;gt;嗅鞘细胞移植组&;gt;基因修饰组【(24.98&;#177;4.32,40.48&;#177;2.05),(18.92&;#177;4.74,25.54&;#177;3.82),(11.78&;#177;3.81,16.87&;#177;3.30),(P&;lt;0.05)】。结论:单纯移植嗅鞘细胞其存活时间与分泌有限。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营养因子的主要成员,用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嗅鞘细胞后可提高嗅鞘细胞的生存时间和提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功能,移植后具有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尚咏  张正之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77-2078
目的 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Wister大白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切断左侧腓神经1cm,造成神经缺损,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桥接缺损。B组:切断左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C组:方法同B组,但束膜开窗。各组分别于术后8、12周取材并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 自体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后,再生神经的数目、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端侧吻合的外膜、束膜开窗组(P<0.05);外膜开窗组与束膜开窗组之间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 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其再生神经纤维质量优于端侧吻合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证实通过端侧吻合方式可诱导神经侧芽再生,但再生效果达不到神经端端吻合的水平,应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体外神经元存活及神经再生的效果,可否提高端侧周围神经吻合的再生率?目的: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再生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对象:实验于2001-09/2002-0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研所完成.雄性Wister大白鼠32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成表皮生长因子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方法:表皮生长因子组:切断右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 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为2 g/L的表皮生长因子注射液0.1 mL/d,共用2周;对照组:吻合方法同表皮生长因子组,术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两组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超微结构变化.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术后4,8周时,表皮生长因子组优于对照组[(52.42&;#177;1.45)%,(61.41&;#177;1.54)%,(34.60&;#177;1.52)%,(38.64&;#177;1.89)%,P<0.05].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术后4,8周表皮生长因子组明显比对照组加快[(30.33&;#177;0.88)m/s,(34.36&;#177;1.09)m/s,(21.06&;#177;0.93)m/s,(23.31&;#177;0.58)m/s,P<0.05].③超微结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髓鞘的成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神经再生率,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的再生.提高端侧吻合周围神经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切断后局部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的作用,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5只.实验组25只、空白组5只。①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在坐骨切迹处游离坐骨神经的各分支,在远端切断,在半腱肌内侧肌膜上切口,将坐骨神经近断端的各游离分支包埋进肌肉,神经外膜与肌膜缝合固定,实验组在缝合口两侧2mm处肌肉中各注射1&;#215;10^9L^-1的嗅鞘细胞0.1mL,对照组注射细胞培养液DMEM。空白组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进行切断。②术后1,2,3,7和14d,分批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每次5只,空白组于14d后处死,分别进行病理及TUNEL法观察神经元的改变。 结果:实验共选用大鼠5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坐骨神经损伤后各组不同时间点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变化:术后7,14d,实验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改变与对照组相似,但变性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存活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②坐骨神经切断后各组坐骨神经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指数变化:在术后第3,7,14天,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21&;#177;1.1)%,(1.2&;#177;0.8)%;(3.1&;#177;1.1)%,(1.4&;#177;0.6)%;(6.1&;#177;1.8)%,(4.1&;#177;1.3)%,P〈0.05]。③坐骨神经切断后各组坐骨神经损伤侧神经节神经元凋亡指数变化:7,14d时,实验组的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要较对照组少[(2.1&;#177;0.32)%,(4.4&;#177;0.56)%;(4.3&;#177;1.8)%,(6.7&;#177;2.5)%,P〈0.05]。 结论: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有凋亡发生,嗅鞘细胞移植对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自体嗅黏膜作为组织供体修复脊髓损伤,从形态学和行为学角度验证嗅成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效果,为应用自体嗅成鞘细胞移植治疗临床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2-06/2004-10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中枢神经发育与再生研究室完成。选取清洁级6周龄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自体嗅黏膜移植组10只,冻融对照组8只。两组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自体嗅黏膜移植组取位于鼻中隔后上部的嗅黏膜移植于脊髓损伤处,冻融对照组将自体嗅黏膜冷冻于-20℃冰箱5min,取出后室温放置5min解冻,重复5次后将冻融自体嗅黏膜移植于脊髓损伤处。术后6周于脊髓损伤节段上下各5mm处取材,片厚20μm。然后两组分别以神经丝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移植效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嗅黏膜与周围组织的生长情况。通过BBB行为学评分对两组动物后肢恢复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实验选取SD大鼠1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免疫组织化学摄片观察移植细胞在脊髓组织中再生情况:自体嗅黏膜移植组有部分空洞形成,但有部分神经纤维穿过移植区,可见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的嗅成鞘细胞呈束状排列。冻融对照组无再生纤维通过且形成较大空洞,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p75免疫组化反应阴性。②两组大鼠的神经丝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自体嗅黏膜移植组免疫荧光标记纤维中夹有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p75标记的存活的嗅成鞘细胞,细胞随标记的神经丝蛋白纤维走行方向排列,与宿主组织愈合良好。冻融对照组未见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p75标记的嗅成鞘细胞以及神经丝蛋白标记的再生纤维,且形成较大空洞。③两组大鼠手术前后行为学评分结果:与冻融对照组比较,术后2,3,4,5,6周自体嗅黏膜移植组BBB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3.8&;#177;0.7),(5.6&;#177;1.4);(4.1&;#177;0.6),(9.7&;#177;1.3);(4.6&;#177;1.7)。(12.5&;#177;1.2);(5.8&;#177;0.9),(13.5&;#177;0.9);(6.3&;#177;0.9),(13.8+0.9)分;P〈0.05或0.01]。 结论:嗅黏膜移植以及其中的嗅成鞘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恢复损伤神经的部分功能。同时自体嗅黏膜移植还有助于脊髓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以更好地配合患者治疗。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及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维度得分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女性配偶GQOLI总分及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得分较男性配偶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下降,其中女性配偶生活质量下降更明显,需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