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单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及联合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行TURBt术,观察组在行TURBt术前1周实施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肿瘤直径变化,并应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其生活质量,同时记录术后1年内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1.66±1.30)min、住院时间(8.19±1.45)d较对照组短,而其术中出血量(50.24±2.09)m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直径(1.59±0.36)cm较对照组明显缩小,观察组SF-36评分(120.47±1.44)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96.0%高于对照组76.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低于对照组1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术前联合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围术期指标,提高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闭孔行闭孔神经阻滞在预防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时闭孔神经反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试验组术时加用闭孔神经阻滞辅助治疗。对2组术中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术中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5.88%、2.94%、8.82%,低于对照组的30.00%、23.33%、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闭孔神经阻滞辅助电切除膀胱侧壁肿瘤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9年4月,24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Ⅰ组)在行TURBt术前,以0.5%利多卡因经膀胱镜注射于肿瘤基底部;另外25例同期患者(Ⅱ组)仅使用常规硬膜外麻醉。结果:Ⅰ组仅1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均无膀胱穿孔;Ⅱ组有23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6例膀胱穿孔。2组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利多卡因注射于肿瘤基底部可有效预防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和电切过深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吴心宽  亓林  苏红  王琪  许生 《安徽医药》2013,17(2):236-238
目的分析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该院治疗能随访到的共计21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其中膀胱部分切除术62例,电切90例,钬激光切除术64例,通过对肿瘤2年复发例数、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电切组、部分切组、钬激光组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41%、3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与钬激光组不仅在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比部分切除组短,而且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是在并发症方面,电切组易发生闭孔神经反射与膀胱穿孔,膀胱部分切除组易发生膀胱痉挛。结论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并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PK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HOL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侧壁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侧壁肿瘤患者随机分为HOLRBT组与PKRBT组各30例,分别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OLRB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PKRBT组(P<0.05);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HOLRBT组为23.33%,PKRBT组为43.3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中肿瘤原位复发率HOLRBT组为6.67%,PKRBT组为2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均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常用方法,但HOLRBT手术易掌握、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特别对于膀胱侧壁肿瘤术后肿瘤原位复发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经尿道绿激光汽化与经尿道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膀胱肿瘤中28例患者行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PVB组),32例行经尿道电切术(TURBt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保留导尿天数、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尿道狭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片(P>0.05);PVB组膀胱穿孔、术后膀胱冲洗例数及肿瘤复发情况低于电切组(P<0.05).结论 PVB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RBT)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肉眼血尿时间(2.51±0.62)d、尿管留置时间(5.89±1.52)d、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51±0.70)d、住院时间(6.20±1.12)d和住院费用(12014.00±246.20)元均优于对照组的(3.32±1.41)d、(8.26±1.64)d、(4.26±0.83)d、(9.64±1.35)d、(14658.00±342.1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4%和复发率11.76%均低于对照组的20.59%、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相比,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缩短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膀胱穿孔和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和肿瘤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Bt)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用美国AMCI公司的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行浅表膀胱肿瘤切除术29例。患者男22例,女7例,年龄33~72岁,平均54.6岁。多发肿瘤7例,单发肿瘤22例,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20例。结果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手术时间15min~65min,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20例侧壁肿瘤切除时,5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但无膀胱穿孔,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3个月,6例复发,均再行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闭孔神经反射是PKRBt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金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57-158
目的观察和比较膀胱部分切除术和经尿道电切术(TUVBT)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肠功能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以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膀胱穿孔及电切综合征发生,无死亡发生,观察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46.8±5.99)h,平均出血量为(51.3±11.3)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2.1±0.5)d、住院时间(7.7±1.2)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2.06%,对照组为20.5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论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尿道1470 nm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水电医院收治的10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激光组(49例)与电切组(58例),激光组采用经尿道1470 nm激光整块切除术,电切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统计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闭乳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指标.结果 激光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组,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电切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术后15个月肿瘤复发率低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1470 nm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以及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KRBt术中避免闭孔神经反射的理想办法。方法对78例T2b期以内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行PKRBt治疗,并分两组,第一组40例,采用电刺激方法经腹股沟穿刺诱导闭孔神经反射后注射1%的利多卡因15~20ml阻断闭孔神经;第二组38例,首先切除蒂部以外瘤体,将肿瘤蒂部完全暴露,再将1%的利多卡因10-15ml,利用自制的膀胱穿刺注射针注射于蒂部及其周围。并对两组病例PK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有7例发生不同程度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17.5%,其中一例膀胱穿孔,改开放手术,其余6例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壁损伤,更换杆状电极完成手术;第二组仅1例发生轻微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2.6%,膀胱壁无损伤,采用增加封闭深度再次封闭后顺利完成手术。结论等离子双极电切为第三代电切技术,采用自身回路电极,切割温度较低(40℃-90℃),因此较第一、二代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在PKRBt术中,采用自制的膀胱穿刺注射针(利用F5输尿管插管与7#针头紧密连接,针头外露5mm),直视下将1%的利多卡因10~15ml注射于肿瘤基底部及其周围,封闭深度0.5cm,是避免PK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的理想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保留膀胱术后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23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等保留膀胱手术,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1,Ta),术后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组)(85例),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组)(65例)、丝裂霉素(Mitomycin,MMC组)(80例),进行膀胱内灌注,进一步对比肿瘤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术后2年的肿瘤复发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用药后的化学性膀胱炎发生率、血尿发生率、尿道狭窄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THP、EPI膀胱内灌注治疗,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应用MMC膀胱灌注,术后复发率较前两者高,但费用低廉,临床上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7,(5):338-341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顺铂(GC)方案辅助化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明确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5例,其中23例患者因不能耐受或者拒绝行全膀胱切除术而行保留膀胱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2例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其中9例行回肠通道术,3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5例全膀胱切除患者术前GC方案辅助化疗3个周期,另外7例患者术后GC方案先辅助化疗4个周期。23例患者TURBt后GC方案化疗4个周期,每3周为1个周期,同时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持续8周,以后每月1次,持续1年。每三个月复查膀胱镜及CT,评估肿瘤复发情况。结果:3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320 min。术后病理报告均为浸润性移行细胞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切缘均为阴性。TURBt患者中1例肿瘤侵犯前列腺,全膀胱切除患者中1例肿瘤侵犯子宫,2例患者有1枚闭孔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化疗后出现白细胞下降者20例,恶心、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者29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TURBt患者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术后6个月复发者1例,12个月复发者1例,24个月复发者2例,30个月复发者2例,死亡1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全膀胱切除患者随访12~26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GC方案联合TURBt对浸润性膀胱癌有一定疗效,可作为保留膀胱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肿瘤复发,而GC方案联合全膀胱切除术能减少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NSRH)对早期宫颈癌病人术后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103例早期宫颈癌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其余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资料、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膀胱功能、直肠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207.58±44.41) min,术中出血量(132.64±80.08) mL,术后住院天数(9.32±2.98)d,淋巴结切除个数(15.68±7.06)枚;观察组手术时间(258.68±59.89) min,术中出血量(163.60±94.30) mL,术后住院天数(9.00±3.35)d,淋巴结切除个数(14.40±6.07);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切除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保留尿管时间(17.75±3.61)d,膀胱功能障碍47.2%,腹压排尿26.4%,尿失禁3.8%,尿潴留22.6%;观察组保留尿管时间(11.54±2.38) d,膀胱功能障碍22.0%,腹压排尿10.0%,尿失禁2.0%,尿潴留8.0%,除尿失禁外(P>0.05),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56.42±8.79) h,排便时间(124.84±14.94) h,均短于对照组的排气时间(79.77±8.73) h和排便时间(160.40±19.337)h(均P<0.05);术后4个月通过欧洲肿瘤研究与治疗中心宫颈癌病人生活质量问卷表(EORTC QLQ-cx24)评估两组病人术后性生活质量,观察组病人在性活跃度、性愉悦感、性交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病人术后膀胱、直肠及性功能影响较小,可显著提升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髂内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髂内动脉栓塞化疗配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TURBt且病理证实的50例膀胱癌患者分为术前栓塞组(22例)和单纯手术组(28例)。术前栓塞组经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后2~5d内接受手术。结果术前栓塞组在栓塞后至手术前血尿即减轻或消失,术中出血减少,膀胱镜检查发现肿瘤缩小,肿瘤及周围组织有散在的陈旧性出血与小血管内血栓形成,肿瘤表面坏死。1年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内的复发率为9.09%,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32.14%),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可缩小膀胱癌病灶,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尿道钬激光治疗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等)、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肿瘤危险度分级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8±3.0)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t=6.877,P<0.05);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6±0.3)d、(3.3±0.6)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5、0.187,均P>0.05);观察组术后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率均为0,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 2=21.738、5.346,均P<0.05);两组术后肿瘤危险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双极等离子电切术,钬激光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不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等优势,而且疗效与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接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手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4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实施手术。观察组30例患者开腹下实施部分膀胱切除术,对照组13例患者实施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9例复发,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0.0%;观察组患者肿瘤复发时间平均为9.4个月;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8.5%;观察组患者肿瘤复发时间平均为8.7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分别为24例和1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0例和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膀胱手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 78例 ,术后用丝裂霉素C 40mg加生理盐水 40ml稀释后灌注膀胱 ,保留 2h以上。TURBt术后 4d ,单纯肿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后 7d开始行膀胱系统灌注治疗。灌注时间安排 :前 8w每w1次 (8次 ) ,第 9~ 2 4w每 2w1次 (8次 ) ,以后每月 1次 ,连续 6m(6次 ) ,全疗程共灌注 2 2次。结果  4例于 2年内、1 0例于 3年内复发 ,3年内复发率为 1 7.9%。结论 浅表膀胱癌术后辅以大剂量丝裂霉素C灌注膀胱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2%(32/38)和55.3%(21/38),对照组患者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9%(30/38)和52.6%(20/3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为31.6%(12/38),首次肿瘤中位复发时间为9.0月,对照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为34.2%(13/38),首次肿瘤中位复发时间为8.5月,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以考虑行保留膀胱的手术。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950-952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高TURBt围术期的规范化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600例TURB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600例患者给予围术期规范化护理,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3~6 d顺利出院,术后均能定期复查及按时膀胱灌注。结论:TURBt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金标准,围术期正确的观察与规范化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