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和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42例、晚期早产儿组40例、足月新生儿组42例,对比三组患儿入院情况、治疗情况、高危因素以及并发症状。结果三组患儿在Apgar评分、入院时年龄以及产前应用激素率等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时间对比,足月新生儿最晚,早期新生儿最短,早期组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使用机械通气率对比,晚期组最小。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诊断时,需要认真考虑胎龄因素和各胎龄患儿的性别比例、治疗特点、高危因素、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愈率等。足月新生患儿经无指征择期剖宫产后,可能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且合并肺部感染症状,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早产儿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探讨NRDS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NRDS患儿根据胎龄不同,分为早产儿组(〈37周)53例,足月儿组(≥37周)33例,比较其病因、治疗、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早产儿的PDS主要病因为早产,足月儿则为选择性剖宫产和围生期窒息等;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时间比较,足月儿较早产儿晚;足月儿NRDS应用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早产儿,其临床治愈率较高,死亡率方面与早产儿组无差别。结论早产儿组NRDS发病时间早, PS疗效显著,并发症以颅内出血为主。足月儿RDS发病时间较晚, PS疗效不明显,多以机械通气为主,并发症以肺动脉高压、气漏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8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0例 RDS 患儿根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和早期早产儿组,对两组患儿的 RDS 高危因素、临床诊治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晚期早产儿、足月儿与早产儿相比,RDS 更多由孕母糖尿病、选择性剖腹产、胎膜早破、窒息、胎粪吸入导致(P <0.05),且症状出现时间较晚,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比例高、时间长(P <0.05),主要并发症是肺动脉高压和气漏综合征(P <0.05)。结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酌情应用产前促肺成熟治疗,尽早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机械通气治疗,以提高该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对本病认识,以降低其发病的风险。方法 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3例足月RDS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106例足月非RDS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进行成组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男性、胎龄<39周、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羊水胎粪污染、母亲糖尿病、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2500 g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宫内窘迫、母亲糖尿病对RDS的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 男性、胎龄<39周、出生体质量低、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宫内窘迫、母亲糖尿病为足月儿发生RDS的主要危险因素。如果条件允许,足月儿选择性剖宫产应在39周以后进行,可明显降低RDS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对在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20例AR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包括常规治疗方法及物理通气治疗方法,并密切监测血气情况。结果常规疗法治疗后痊愈(合并症消失)2例,占20%,好转3例(合并症减轻),占30%,有效率达50%,无效(合并症无明显改善)5例,留院继续接受治疗;物理通气方法治疗后痊愈(合并症消失)7例,占70%,好转7例(合并症减轻),占20%,有效率达90%,无效(合并症无明显改善)1例,留院继续接受治疗。物理通气方法组明显高于常规疗法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RDS患儿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其决定了及时的治疗措施,因此,只要经过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就会得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首剂量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 对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1 年 7 月至 2016 年 7 月收治的近足月 NRDS 患儿共 90 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 A、B、C 三组各 30 例,分别给予
PS 首剂量 40、70、90 mg/kg 辅助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供氧时间、住院时间、PS 重复给药次数及治疗前后 PaO2、 PaCO2、OI 和肺部 X 线片评分、院内肺炎发生率。 结果:三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供氧时间、住院时间、PS 重复给药次数、院内肺 炎发生率及治疗后的
PaCO2、OI 和肺部 X 线片评分排序为 C 组0.05)。 结论:PS 首剂量 90 mg/kg 应用于近足月
NRDS,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 PS 重复给药次数,提高肺部通气功能,有助于避免院内肺炎 发生风险,临床价值优于
40 mg//kg 和 70 mg/kg。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原因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8例,根据欧美国家对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者诊断标准,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胸片以及治疗预后措施进行资料的分析.结果 导致足月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的主要高危因素是窒息,其次主要原因是吸入.本组38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出现病症好转,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放弃治疗.对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治疗时间为3 d~6 d,最高峰压为15~25 cmH2O,平均气道压值为6~12 cmH2O.出现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为2例,出现肺出血现象有1例.结论 新生儿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窒息,而吸入是第二高危因素.对新生足月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已收治的足月新生儿继发性RDS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足月儿继发性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是窒息(16例),其次是吸入。20例患儿中16例治愈,2例好转,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开始上机时间最短生后3h以内6例,最长生后36h1例。呼吸机治疗时间2~5d,最高峰压15~25cm H2O,平均气道压6~12cmH2O,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肺出血1例,多脏器损害3例。结论窒息是新生儿继发性RDS的主要高危因紊,其次高危因素为吸入。本病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的认识。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3年8月31日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经胸片、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主要高危因素是窒息,其次主要原因是剖宫产和吸入。32例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32例患者中28例治愈,1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窒息、剖宫产及吸入等为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高危因素。本病早期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足月儿RDS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足月儿RDS40例作为足月儿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入院的早产儿RDS40例作为早产儿组,对两组患儿的围产期情况、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病因:足月儿RDS主要病因为选择性剖宫产(胎龄〈39周),早产儿RDS的主要病因是早产。(2)发病时间:足月儿组为(4.16±1.90)h,早产儿组(1.47±0.75)h。(3)治疗:足月儿组呼吸机持续时间为(74.43±19.14)h,28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早产儿组呼吸机持续时间为(59.45±18.11)h,36例应用Ps。(4)并发症:足月儿组以气漏、肺动脉高压多见;早产儿组以颅内出血为主。结论:足月儿与早产儿RDS在病因、发病时间、治疗及并发症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女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7):969-971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3例明确诊断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且为足月儿的患儿的发病高危因素、胸片表现及救治过程。结果经呼吸机辅助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后12例患儿救治成功,1例合并严重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pulmonaryhypertensionofnewborn,PPHN)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对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要以预防为先:严格遵从剖宫产指征,掌握正确新生儿窒息复苏,避免新生儿窒息缺氧;治疗上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把握好窗口期,才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注入固儿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将90例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注射沐舒坦,治疗组气管注入固儿苏。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或放弃治疗5例,治疗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采用气管注人固儿苏治疗RDS疗效肯定,能显著降低上呼吸机人数及病死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但要掌握好用药的时机及剂量。 相似文献
13.
王远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10-11
目的探讨氨溴索(沐舒坦)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早产儿入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观察2组早产儿在24h内RDS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发生RDS后机械通气开始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下机后氧疗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发生RDS 5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发生RDS 12例,发生率为26.7%,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9%低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下机后氧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沐舒坦防治早产儿RDS效果显著,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88.5%,对照组痊愈率为73.1%,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30mg/(kg·d)。结果:治疗组RDS发生率1.85%(1/54),无1例死亡;对照组RDS发生率21.43%(9/42),5例死亡。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为RDS、胎龄在25~32周的RDS早产儿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LISA技术,36例)和B组[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46例]。A组采用LISA技术完成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方法,B组采用INSURE技术完成PS给药。结果 用氧总时间A组(30.67±15.03)h,B组(39.06±18.17)h;住院总时间A组(41.67±15.78)h,B组(49.60±17.09)h;辅助通气总时间A组(21.76±10.16)h,B组(28.89±13.22)h,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儿2次PS发生率、PS反流发生率和72 h机械通气治疗率分别为0.00%(0/36)、2.78%(1/36)和5.56%(2/36),显著低于B组的15.22%(7/46)、17.39%(8/46)和21.74%(10/46)。A组病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10月出生的RPD早产儿107例分为3组。A组(42例)患儿应用国产PS和机械通气治疗,B组(37例)患儿应用进口PS和机械通气治疗,C组(28例)患儿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①应用国产或进口PS均可迅速改善RDS患儿临床症状(P<0.05)。②三组患儿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后1~24 h,A、B组机械通气参数PIP值明显低于C组(P<0.05)。④用药后2~6 h,A组机械通气参数FiO2明显低于C组。⑤应用PS后2~6 h,A、B组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好转。⑥三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结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A、B组重复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同样安全有效,操作时应用进口PS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河北省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监护室( NICU)收治的32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肺部X线检查:Ⅰ级10例(31.3%),Ⅱ级5例(15.6%),Ⅲ级9例(28.1%),Ⅳ级8例(25.0%)。实验室检查:治疗前血常规检查外周血呈炎性反应;血气分析示酸中毒、PaCO2升高、PO2降低,SpO2降低;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为(3.6±12.7) mg/dl,其中<1mg/dl 26例(81.3%),≥1mg/dl 6例(18.8%);血糖(5.22±1.48) mmol/L。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数明显降低;血浆pH值升高,酸中毒明显改善;PaCO2下降,PO2上升,SpO2增加。痰培养病原菌检查阳性4例(12.5%);血培养病原菌检查阳性3例(9.4%)。痊愈出院27例(84.4%),好转4例(12.5%),总有效率为96.9%。结论临床应充分重视NRD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情况,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早期(2h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我院出生的58例早产儿,其中治疗组28例于2h内气管内滴或注入PS预防早产儿RDS,剂量为100mg/kg,对照组30例常规给予氨茶碱、氨溴索治疗。结果:治疗组仅3例发生RDS,其中1例并发气胸放弃治疗,发生率10.7%。对照组有13例并发RDS,共5例因颅内出血、肺出血、气胸等放弃治疗。发生率43.4%。结论:早产儿早期使用PS可以有效减少及减轻RDS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