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眉外侧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2例。采用经眉外侧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22例均成功夹闭动脉瘤。其中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临时阻断载瘤动脉5~15min,将动脉瘤分离后准确夹闭瘤颈。18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消失。随访4—18个月,全部病例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手术死亡或其它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眉外侧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翼点人路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恢复良好83.3%,中度残疾10.4%,重度残疾6.2%,无死亡病例;随访GOS评分5分38例,4分3例,3分2例。结论经翼点人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夹闭瘤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未破裂的动脉瘤和已破裂的、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的Hunt—HessⅠ~Ⅱ级的病例22例共25个动脉瘤。经翼点锁孔入路5例,眶上锁孔入路3例,常规翼点入路14例。经一侧同时夹闭对侧颈内动脉动脉瘤2例。手术显微镜下初步暴露动脉瘤,置入不同视角的硬性内镜,辨认出手术显微镜下为死角的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分离瘤颈并夹闭动脉瘤,在内镜下检查夹闭的效果。术后常规复查DSA或CTA。结果本组均完全夹闭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前或后神经内镜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为18例,占81.8%,夹闭后经神经内镜调整的有4例,占16%,术中2例动脉瘤破裂,术后1例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可减少显微镜下的死角.保留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减少术中动脉瘤的破裂及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分析34例前交通动脉瘤经翼点入路行夹闭治疗。结果按GOS评定预后,治愈或良好28例,致残5例,死亡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9例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结果 9例均在DSA下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7例动脉瘤分叶为一大一小,6例存在单侧A1段优势供血征。9例均经翼点入路直接夹闭,2例加行包裹术。8例出院时恢复良好,1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结论分叶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单侧A1段优势供血征有较高的相关性。手术宜在动脉瘤破裂3 d内或14 d后进行。翼点入路为首选入路,但可能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有助于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何建军  余晓春 《江苏医药》2012,38(13):1596-1597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病急,死亡率高.我科2006年-2011年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10例,均经翼点入路,治疗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6-67岁,中位年龄48岁.颈眼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28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术后血管痉挛的防治等方面总结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28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进行的直视手术.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手术夹闭成功,根据格拉斯哥结果 记分分为好21例,差4例,死亡3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早手术可有效治愈前交通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正>前交通动脉瘤是大脑前循环最常见的动脉瘤之一,由于该部位解剖关系重要且复杂,对手术要求高,是较难处理的颅内动脉瘤之一。除血管内栓塞治疗外,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已被广泛应用[1]。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48例,经过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经验。方法采用标准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夹闭35个动脉瘤,包裹1例;经一侧入路夹闭2个动脉瘤2例。结果出院时优良者25例,轻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其中Hunt-HessⅢ级死亡1例,Ⅳ级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和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能明显提高前循环脑动脉瘤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夹闭颅内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全脑血管造影、头颅CTA检查后行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动脉瘤夹闭术均获得成功.无瘤颈夹闭不全,无误夹穿通支血管.术中动脉瘤再破裂1例.25例恢复良好,重残4例,中残3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 颅内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引入神经内镜能更好的对动脉瘤的形态、结构进行辨认,评估双侧颈内、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提高手术的夹闭成功率,减轻对正常神经组织的牵拉损伤.  相似文献   

11.
刘晓娣  汤璐怡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355-3356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因素之一[1],手术夹闭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2-5],经翼点入路是手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6].笔者在显镜下夹闭动脉瘤19例,现将术中护士配合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 35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31例,瘤壁加固术4例.均采用经翼点入路,近侧载瘤动脉暂时阻断,瘤颈逐步缩窄等技术.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0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熟练地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42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 动脉瘤夹闭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者需要掌握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降低动脉瘤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与C臂CT结合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常规DSA、旋转DSA及3D-DSA和其中8例需急诊开颅手术患者的C臂CT资料,通过对47例患者进行术前模拟手术入路,均行翼点人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将术前DSA模拟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瘤夹闭术,术前3D-DS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瘤顶指向、瘤颈宽窄,有无仔瘤、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和骨性结构的关系,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8例术前行C臂CT患者中6例显示不同程度脑积水及脑室内出血.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39例,4分6例,3分1例,1分1例.结论 3D-DSA技术及必要的C臂CT检查和手术模拟对成功夹闭脑动脉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60例颅内动脉瘤组患者术中临床资料,总结各种类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3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前交通动脉瘤135例,后交通动脉瘤105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15例,大脑前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69例,基底动脉瘤6例,小脑后下动脉瘤6例,脉络膜动脉瘤12例。采用夹闭方式:瘤颈单纯直接夹闭、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多瘤夹技术夹闭、联合方式夹闭及其他类。结果采用瘤颈单纯直接夹闭占37.2%,采用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占35.2%,采用多瘤夹技术夹闭占13.1%,联合方式夹闭占11.4%,其它类3.1%。360例患者出院时 GOS 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73例,轻残57例、重残18例、死亡10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获得满意效果,术中如何夹闭动脉瘤主要依动脉瘤的形态、部位等多因素而定,术中应尽可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中手术经路的选择、手术技巧和内窥镜实时监测的优点。方法采用同侧或对侧翼点入路夹毕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3例中,10例术后行DSA或CTA检查,动脉瘤均夹闭满意。视力、视野障碍5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2例出现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出现对侧肢体偏瘫,死亡1例。随访6~18个月,恢复良好11例,轻残1例。结论窥镜辅助下选择性采用同侧或对侧翼点入路治疗眼动脉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手术治疗资料。本组8例为破裂动脉瘤,头颅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可在脑干旁、鞍上池或颞叶内侧血肿块。2例为未破裂动脉瘤,表现为环池内占位性病变。入院时患者Hunt-Hess分级:Ⅰ-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1例。脑血管造影提示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P1段和P1、P2交界处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P2段动脉瘤采用颞下入路。结果 8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行血管塑形动脉瘤夹闭术,术后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3例有动眼神经麻痹,1例短暂同向偏盲,6个月后完全恢复。随访6个月-3年,恢复良好9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选择正确的入路、掌握后循环的显微解剖和显微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4例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手术,探讨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4例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Ⅰ-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行头颅MRA检查,后进一步DSA检查明确。手术采用翼点入路。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影像学复查显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1例有动眼神经麻痹。随访2—12个月,恢复良好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P1P2段大脑后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破裂的大脑中动脉瘤急性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手术前进行DSA和/或CTA脑血管造影。采用翼点入路,由近向远侧解剖外侧裂,显露载瘤动脉,并常规行脑保护下的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完成脑动脉瘤的分离和夹闭。如果存在脑内血肿,则首先完成大部分血肿清除,待脑压下降后再进入外侧裂完成手术。结果 全部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无1例死亡及留存肢体偏瘫,1例发生脑积水,行V-P分流术;2例发生癫痫,药物控制良好。结论 早期控制载瘤动脉,实施脑保护下的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是提高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手术疗效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显微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显微外科治疗11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CT/DSA、手术方法及时机和尼膜同的使用情况.结果 CT均证实10例以蛛网膜下隙出血为首发症状;DSA检查发现11个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均成功夹闭瘤颈.结论 对于SAH患者应积极进行DSA检查,术前、术后常规应用尼膜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