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 将96例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治疗组43例,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43例用二甲双胍片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 FBG、PBG、HBAIC、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体重指数变化,消化道副作用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 FBG、PBG、、BMI HBAIC均有下降,但治疗组各项指标更接近理想指标,消化道副作用更少.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7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观察10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体重指数(BMI)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Hb A1c、2 h PG及BMI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Hb A1c、2 h PG及BM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磷酸西格列汀,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吉林医学》2016,(9)
目的:探究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3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实施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指标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空腹胰岛素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对血糖可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各项血糖指标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高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血脂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糖蛋白(HbAlc)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FBG(7.12±2.05)mmol/L、HbAlc(8.21±1.26)%、2 h PG(9.52±2.34)mmol/L]均低于对照组[FBG(9.36±2.05)mmol/L、HbAlc(8.27±1.69)%、2 h PG(13.10±2.3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分别为(18.62±1.84)kg/m2、(13.25±2.36)mU/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1.65±2.05)kg/m2,(11.20±2.64)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的17.8%(P<0.05).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门诊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二甲双胍常规降糖,治疗组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联合降糖。结果治疗组降糖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洛阳东方医院86例(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初发T2DM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组,各43例。二甲双胍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接受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二甲双胍组(81.40%)(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FPG、2 h PBG、HbA1c水平较二甲双胍组低(均P<0.05)。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2.33%)低于二甲双胍组(18.60%)(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T2DM效果确切,能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23),观察组患者采取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 hPG、HbA 1c、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BG、2hPG、HbA1c、BMI等指标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尤其是FBG、2hPG下降较为显著,观察组FBG、2 hPG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为8例(34.78%),显著多于观察组的2例(8.7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9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差异;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就诊于岳阳市第二医院的T2DM患者122例。将其分为三组:二甲双胍组(38例,二甲双胍0.5g,每天2次)、西格列汀组(42例,西格列汀100mg,每天1次)和联合用药组(42例,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12周后观察并比较三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组与联合用药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与二甲双胍组或西格列汀组单药治疗后比,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西格列汀治疗T2DM安全有效,进一步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或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独使用瑞易宁或瑞易宁联合二甲双胍 (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 )治疗 2型糖尿病病人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1 2 6例门诊 2型糖尿病患者 ,平均体重指数BMI为 2 5 1kg/m2 ,平均年龄 5 3 6岁 ,6 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 4 0例 (32 % )。 77例 (6 1 % )为空腹血糖很高的新诊 2型糖尿病患者 ,4 9例 (39% )既往曾用非瑞易宁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 ,平均病程 7 2年。接受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时间平均半年以上 (0 3~ 2 2年 ) ,检测空腹血糖 (FPG)和体重变化 ,了解低血糖事件及患者自觉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经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 ,患者血糖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新诊 2型糖尿病患者FPG由 (1 1 7± 3 0 )mmol/L降至 (6 8± 1 8)mmol/L(P <0 0 0 1 ) ,既往曾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FPG由 (8 8± 2 6 )mmol/L降至 (7 3± 2 1 )mmol/L(P <0 0 1 ) ,两组病人治疗后空腹血糖达标率 (系指FPG≤ 7 0mmol/L)分别为 88% (P <0 0 0 1 )和 6 3%(P <0 0 0 1 ) ,体重平均下降 3 8kg和 0 9kg,轻度低血糖反应有 7例 (5 6 % ) ,96人 (76 % )自觉健康状况改善 ,1 0 2人 (81 % )对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满意并愿意长期使用。结论 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是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124-126+130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二甲双胍片,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TG、TC、LDL-C、IL-6、CRP、TNF-α水平比同组治疗前均显著下降,HDL-C及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FPG、2h PG、TG、TC、LDL-C、IL-6、CRP、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L和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调节血脂、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控制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磺脲类促泌剂治疗组(格列吡嗪组,G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联合磺脲类促泌剂治疗组(西格列汀+格列吡嗪组,S+G组)、双胍类联合磺脲类促泌剂治疗组(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组,M+G组)3组,随访48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LDL-C、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所有患者股骨颈和髋关节骨密度,对比治疗前后一般生化指标、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变化。结果129例中有122例完成48周随访,其中G组40例,S+G组41例,M+G组41例。3组患者治疗后BMI、OC、β-CTX、股骨颈和髋关节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治疗后FB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M+G组治疗后BM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G组和S+G组治疗后O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S+G组治疗后β-CTX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G组治疗后股骨颈和髋关节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西格列汀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并可能有部分促进成骨发挥其减少骨丢失的作用,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促进成骨发挥其减少骨丢失的作用,两者均可作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降糖的一线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瑞格列奈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治疗的1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5例,分别在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格列奈单独治疗、瑞格列奈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后均出现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餐后2h血糖达标率及瑞格列奈平均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瑞格列奈及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瑞格列奈单独治疗对餐后2h血糖的控制的效果优于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确诊2型糖尿病并需大剂量胰岛素(>60 U/d)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西格列汀组(胰岛素>60 U/d,西格列汀100 mg,1次/d)和胰岛素组(胰岛素>60 U/d),每组30例。治疗3个月,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及两组间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均<0.05),胰岛素组胰岛素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胰岛素+西格列汀组治疗后胰岛素用量减少,BMI、甘油三酯(TG)降低(P<0.05)。胰岛素组与胰岛素+西格列汀组胰岛素用量[(70.32±6.56)vs(59.26±5.03)U]、TG[(2.64±1.32)vs(2.21±0.92)mmol/L]、BMI(27.24±2.36 vs 26.25±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胰岛素组与胰岛素+西格列汀组分别有8例(26.70%)和1例(3.30%)患者出现低血糖。结论大剂量胰岛素(>60 U/d)联合西格列汀(100 mg,1次/d)治疗2型糖尿病有利于患者血糖、血脂、BM I的控制,同时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同时加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个月一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个月月末、第3个月月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月末,两组患者的FPG、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3个月月末的FPG、2hBG水平较第1个月月末也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的FPG、2hB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对血糖控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临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格华止(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经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磺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格华止联合胰岛素组30例(甲组),每日2次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 R)皮下注射,格华止850 mg po qd;单用胰岛素组30例(乙组),每日2次预混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结果甲组治疗时起始胰岛素剂量及达到基本血糖控制时胰岛素剂量均显著低于乙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乙组有3例出现低血糖反应,甲组有10例出现轻度的消化道症状。结论2型糖尿病磺脲类治疗失效患者格华止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胰岛素用量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应用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67%略低于对照组85.71%,且不良反应略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BM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相当,安全性高,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降低FPG、BMI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血糖、肝功能、血脂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酰转肽酶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总有效率为77.6%(45/58),高于对照组的27.6%(16/58)(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