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梅  安晓燕  张军平 《新疆医学》2013,43(8):140-141
脉络膜新生血管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脉络膜内层的玻璃膜可因变形、老化、外伤等原因而发生破裂,如果此破裂部位位于眼底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附近,脉络膜毛细血管则可由此裂隙向内生长而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最终形成瘢痕,致使中央视力严重损伤,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均可在眼底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严重的致盲眼病,自2000年以来光动力疗法是目前世界公认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首选疗法,它是利用激光照射,将靶组织的光敏剂激活产生化学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因护理不到位常可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是一种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疾病,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光动力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治疗效果得到强化。光动力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长达10年,虽然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并且相关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以期降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复发率,提高其经济性的同时更好地抑制患者的病变发展,延长疾病的控制时间。该文首先分析了光动力疗法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理以及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疗效的认可情况,然后阐述了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3.
报道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近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后的效果,7例主要表现为典型近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患者,经维泊替芬光动力疗法治疗,7例中3例视力提高、2例视力稳定,其余2例视力下降。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范围扩大,治疗后所有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发现无灌注。本例小规模先导研究产生的良好效果,提示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所致的近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患者,光动力疗法应当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老年性性黄斑变性患者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对近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病理性近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应用光动力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74例(85眼)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病灶大小及渗漏情况及视力进行观察。结果 22例(24眼)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12例(14眼)为病理学近视,40例(47眼)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过6个月的治疗,以上三组最佳矫正视力稳定及提升率分别为95.83%、92.86%、91.49%;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减少及停止三组分别为75.00%、64.29%、61.70%;与治疗前相比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减轻的患者分别为91.67%、78.57%、93.62%。结论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对病变进展可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1/2常规维速达尔剂量进行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治疗19例患者20只眼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剂量为据TAP研究小组提出计算公式按6mg/m2体表面积计算出所需总量,然后减半.激光为波长689nm的半导体激光,功率密度为600mW/cm2,激光照射病变时间为83 s;总能量密度为50 J/cm2,复诊及再次治疗标准均与TAP研究小组标准相同.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8年.[结果]20只眼中8只眼视力改善,9只眼视力保持不变,3只眼视力轻度下降.荧光造影显示治疗后7只眼荧光渗漏逐渐停止,10只眼渗漏减少,3只眼渗漏增加.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应用低于常规维速达尔剂量的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亦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示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国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最佳光敏剂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e Therapy,PDT)是采用静脉给予光敏剂Visudyne,然后用低能量的激光照射病变部位,破坏新生血管达到封闭的一种方法。我院于2009年6月5日收治了1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应用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治疗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情况。1例28岁女性患者于罹患视神经玻璃膜疣后继发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合并明显的视物变形,应用Verteporfin行光动力治疗。治疗数周后,视物变形消失,视力提高到20/20,荧光造影未发现渗漏。治疗后16个月,患者情况稳定,视力保持在20/20。应用Verteporfin的光动力疗法可能是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有效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治疗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audhry N.A. @Lavaque A.J.$New England R…  相似文献   

8.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穿过Bruch膜,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增殖所成,这种病变多发生于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造成严重视力损害.它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多种眼底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率高,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CNV的临床治疗有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手术剥离CNV,黄斑转位手术及放射治疗等,但复发率高、不可避免损伤正常眼组织结构、加重或诱发玻璃体视网膜增殖、造成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等.因此,寻求抑制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疗法,是当前眼科学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 ,PDT)于1995年首次被应用于眼科,是从静脉中泵入一种特殊的光敏剂维替泊芬(Visudyne),然后利用689nm波长的激光照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区域.PDT选择性地破坏CNV,由于不产热,不会损伤邻近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患者的视力[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能量和标准能量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不宜使用光动力治疗(PDT)的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继发活动性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患者均为PDT治疗小组推荐的患者。方法:回顾性调查了79例主要为活动性隐匿型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或经典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但Snell  相似文献   

11.
张宝莉  王敏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8):1098-1099
<正>眼科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指在光敏剂的参与下和光敏剂相匹配的激光在靶组织内产生光化学反应,通过封闭异常新生血管以产生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1]。PDT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特点,在眼部血管疾  相似文献   

12.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又称光敏疗法、光化学疗法,将一种主要定位于肿瘤的光敏药物(或称光敏剂)注入人体后,由于肿瘤能选择性地摄取光敏剂,使肿瘤中药物浓度大大高于正常组织,通过光纤应用一定波长的光(主要是激光)照射肿瘤组织,产生有细胞毒作用的氧自由基,可杀伤肿瘤细胞,破坏肿瘤血管,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 V)的疗效,受试者均为瑞典患者,其眼底病变要比TA P(AM D光动力疗法研究)和V IP(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研究中受试者眼底病变范围小。方法:参照TAP和V IP研究结果及推荐方法,用V erteporfin作为光敏剂行光动力治疗。对患者行12个月随访,当CN V出现渗漏时,每12周行重复治疗。对前100例患者的100只眼行12个月随访。59%的眼有大部分的优势经典型损害、36%隐匿型损害、5%轻微经典型损害。在这3组中,病变最大直径(GLD)≤3N IPS视盘直径分别占73%、39%和20%的损害区。实际病变区≤3M PS…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比较新的方法。维替泊芬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罕见的反应已有报道。方法:光动力治疗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87只眼,3只眼在治疗前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焦距分离。这3只眼按照维替泊芬标准方法治疗,用单光点覆盖新生血管芽。结果:治疗1个月后,3只眼均出现新生血管桥把两个分离的新生血管连在一起。结论:在维替泊芬治疗后,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多焦距眼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多种因素,例如经过治疗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增加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  相似文献   

15.
    
杨万玲  王仕英  孙霞  王林 《安徽医学》2011,32(6):822-823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期间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6例29眼光动力学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过程中所采用的护理措施、护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光动力学治疗的护理指引。结果 26例29眼光动力治疗的患者进行1~12个月随访,14眼(48.28%)视力提高,15眼(51.72%)视力稳定,患者对治疗过程满意。结论光动力学治疗过程中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疗效,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1例52岁的男性患者因右眼视力下降3周就诊,患者视力为20/120。检查发现后极部隆起的脉络膜痣。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显示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延伸至黄斑区。使用维替泊芬对患者进行两次光动力治疗,其视力增至20/40。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区域消失,并且黄斑区病变消失。最后一次治疗后7个月,患者的视力保持稳定。使用维替泊芬进行光动力疗法对于继发于脉络膜痣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能是有效的选择。光动力疗法治疗继发于脉络膜痣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Levy J.$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Soroka Universi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1例患弓形体病视网膜脉络膜炎并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 V)的患儿,用Visudyne行光动力治疗(PDT)的效果。方法:患儿11岁,1只眼因中心凹外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而视力下降,接受PDT治疗。结果:PDT治疗后1周,患眼视力由10/160提高到20/70,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有明显改善。CN V随着渗漏的减少而消退,至治疗后45d退化为视网膜脉络膜瘢痕,最终视力20/25。结论:对1例因弓形体病视网膜脉络膜炎而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眼,行PD T治疗可促进视力的早期恢复。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弓形体病视网膜脉络膜炎继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Oliveira L.B.$…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 48例55眼高度近视CNV患者,注射光敏剂VisudyneTM后予50 J/cm2的红光(690 nm)照射CNV病变区83 s,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48例55眼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物变形改善,荧光血管造影(FFA)及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提示6只眼CNV完全闭合,30只眼CNV部分闭合,17只眼CNV小部分闭合或未闭合,出现明显活动性渗漏,2只眼出现新的CNV。3只眼接受再次PDT治疗。结论 PDT治疗高度近视所致的CNV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用维替泊芬行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西龙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引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前瞻性、非对照、干预性临床试验。受试者:184例在同一视网膜治疗中心行新生血管性AMD治疗的患者。方法:研究纳入184例平均年龄76.5岁的连续患者(63.6%女性,36.4%男性)的184只眼,平均随访38.8周(极差12~103周)。148例(80.40k)患者有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19例(10.3%)患者有旁中心凹脉络膜新生血管,17例(9.2%)有中心凹外脉络膜新生血管。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采用推荐的标准方案进行。184例患者行光动力疗法后16h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含25mg曲安西龙溶液。在3个月1次的随访观察中,只要血管造影记录了持续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就重复这种联治合疗。  相似文献   

20.
背景和目的:探讨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采用手术治疗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从而作为激光光凝和光动力疗法的替代选择。患者和方法:回顾性调查患有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新生血管、且不适于或拒绝行激光光凝固治疗的患者。未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