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胃食管返流病食管上皮早期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确定细胞间隙增大是否是人食管酸返流损伤的一种早期表现 .方法 用透射电镜检查 10例正常对照组、12例胃食管返流病 (GERD)患者、10例食管癌患者和 10例食管癌行“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后患者的内镜活检标本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每例标本透射电镜照片的细胞间隙 .结果 胃食管返流病患者组 (1.2 7± 0 .77)μm和食管癌患者组的细胞间隙 (1.2 2± 0 .5 5 ) μm均大于正常对照组 (0 .49± 0 .0 8) μm,“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后患者组 (0 .5 5± 0 .11μm)与正常对照组细胞间隙无明显差异 .前两组分别有 9例和 7例细胞间隙≥ 2 .5 μm,而后两组无 1例细胞间隙≥ 2 .5 μm.结论 细胞间隙增大是人食管酸返流损伤的一种早期表现 ;食管癌患者同时存在 GERD;“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具有良好的抗返流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儿胃食管返流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虹 《医学文选》2001,20(4):534-536
小儿胃食管返流 (gastroesohpageal reflux,GER)是指由于小儿食管下端功能障碍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从胃返流入食管。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近年来 ,对于小儿GER的诊断 ,国内外均做了较多的研究 ,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胃食管 X线钡餐造影  此方法可显示胃食管连接处的解剖结构是否异常 ,如食管裂孔疝及钡剂返流过食管部位的高度和频率 ,食管对返流物的廓清能力 ,对诊断有参考价值。根据返流高度可划分为 级 :返流钡剂仅在食管末端 ; 级 :返流达气管隆突以上 ,但没有进入颈段食管 ; 级 :返流进入颈段食管 ; 级 :无约束…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返流病 (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或组织损害 ,常合并食管炎〔1〕,其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烧灼痛 ,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控制胃酸分泌。为探讨洛赛克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疗效。我们于 1998- 0 1~ 1999- 12应用洛赛克治疗GERD患者 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选自我院消化门诊和病房 ,凡有GERD胃食管返流症状 ,经胃镜或X线检查 ,不论是否伴有食管炎 ,均为观察对象。本组共 6 5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5例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18~ 78岁 ,平均 49 3岁。对照…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返流     
1 发病机制①防止返流屏障的失常:包括下端食道括约肌(LES)、横膈右脚肌、膈食管韧带、食管和胃之间的His角和食管末端的纵行粘膜皱襞的瓣膜样作用等,其中以下端食管括约肌为防止胃食管返流的最重要屏障,起主导作用.在静息状态下保持有一定的压力,使下端食管关闭.在吞咽时,LES反射性地舒张,压力下降,使食物进入胃内,阻止胃内容物返  相似文献   

5.
郭旭  杨云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357-3359
胃食管返流病(G astroesophagea l R eflux D isease,GERD)是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慢性的不正常的返流进入食管,并且引起严重的持续不适感。GERD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或食物返流,它可引起食管糜烂、溃疡、出血、狭窄等[1~3],类似于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常见疾病一样,可以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GERD还有增加发展为B arrett食管及食管癌的危险[5~6]。目前GERD的治疗主要分为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内镜下治疗等三种方法。内科药物治疗主要依靠胃肠动力药物及抑酸药,后者包括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对胃食管返流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胃镜诊断为胃食管返流病(Ⅰ ̄Ⅱ级)并经快速尿素酶测定伴有Hp感染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HP根除治疗组(根除组)和对照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日,根除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日+甲硝唑0.4g,一日2次,克拉霉素0.25g一日2次。两组均治疗14天。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食管24小时pH值的各项参数均有改善,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灼热和返流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根除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胃食管返流病患者在口服奥美拉唑的基础上根除Hp1个月对胃食管返流没有显著优越性,但对一些返流相关症状可有更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返流的影响。方法8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胃食管返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酸返流次数、≥5 min酸返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长酸返流时间、pH<4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管状胃用于食管癌患者术中食管重建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胃食管返流程度,降低胃食管返流发生率,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延力 《广东医学》1992,13(6):293-294
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简称GER)是指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频繁地返流到食道的一种病理状态。反复的返流可以产生食管炎、食道溃疡或狭窄等并发症。研究证明,GER与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9.
万秦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638-1639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胃食管返流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马来酸曲美布汀+PPI)和对照组(PPI),每组各26例,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通过胃镜结果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26例中,显效1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26例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胃食管返流病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卢俊林 《中外医疗》2011,30(33):98-98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与胃食管返流病的关系。方法对32例慢性咳嗽患者通过病史采集及相关辅助检查符合胃食管返流病的诊断,在确诊后给予莫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2周观察疗效。结果 32例慢性咳嗽患者返酸、烧心等胃食管返流症状改善,食道返酸减轻。同时患者咳嗽明显好转。有效率93.7%。结论胃食管返流病可导致慢性咳嗽。应用胃动力药莫沙比利与抑酸药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胃食管返流病及其所致的慢性咳嗽。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在亚洲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一直被公认是治疗GERD的首选内科药物。约有30%的患者属于PPI难治性GERD,胃底折叠术是治疗GERD的首选术式,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内镜下微创技术通过改善抗反流屏障成为治疗GERD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就内镜技术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功能,改善His角角度,修复胃食管阀瓣紧密性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射频消融技术,内镜下胃底折叠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研究胃食管反流病 (GERD) ,提供国人 2 4h食管pH监测有关指标的正常参考值。方法 :结合我院及国内外资料的有关正常人、GERD患者 2 4h食管pH监测结果分析研究。结果 :生理性反流立位较卧位多见 ;GERD时 ,卧位pH <4百分时间大于立位 ,提示夜间酸反流造成食管粘膜酸暴露时间明显延长 ,促发炎性损伤。结论 :综合 2 3 3例国人正常参考值 (及 95 %可信区间上限 ) ,pH <4总百分时间 ( % ) 1.14± 0 .95 ( 2 .70 ) ,其立位值大于卧位 1.3 6± 1.17( 3 .2 8)、0 .69± 0 .97( 2 .2 9) ;pH <4反流次数 (次 ) 17.85± 11.5 1( 3 6.78) ;反流持续≥ 5min次数 (次 )0 .3 2± 0 .3 5 ( 0 .90 ) ;最长反流持续时间 (min) 4 .4 2± 4 .0 7( 11.12 ) ;总积分 6.0 8± 3 .5 4 ( 11.90 )。 85例GERD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及胃底容受性舒张、胃窦排空功能,为临床治疗GER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1例GERD患者和10例志愿者通过灌注式测压导管监测GERD患者食管括约肌压(LESP)和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LESR),并实时B型超声监测胃近端容积和胃窦截面面积来反映胃底容受性舒张及胃排空情况,来观察GERD患者的食管、胃运动功能.结果 GERD患者LESP降低,TLESR频次增加(P<0.05);试餐时胃近端容积减小(P<0.05);胃排空时间延长、速率降低(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能存在着食管下括约肌运动障碍和胃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食管及其下括约肌长度在胃食管反流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灌注式多导测压系统对正常组63例受试者及胃食管反流组53例病人进行食管压力测定。结果:正常人各年龄组食管下段括约肌长度差异无显著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组食管下段括约肌长度及腹段下括约肌长度均显著下降;正常组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组身高与食管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00,r2=0.798。结论: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在抗反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在正常人群中不随年龄而变化;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未伴食管长度缩短、上提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除因以典型反流症状为主诉就医确诊为GERD外,以不典型症状被诊断为本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目的 探讨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在基本资料、反流特点及食管动力学方面的差异,发现不典型症状GERD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典型症状GERD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明确存在病理性反流,并同时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胃镜排除其他胃肠器质性疾病。根据主要症状分为典型症状组和非典型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反流特点〔pH<4总反流次数、长反流(>5 min)次数、pH<4时间百分比〕、病程及食管动力学参数〔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下食管括约肌残余压(LESRP)、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UESP)、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UESRP)、收缩前沿速度(CFV)、远端收缩积分(DCI)、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之间的差异。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的GERD患者共71例,其中典型症状组32例,非典型症状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及胃镜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发生率均高于反流性食管炎(RE)(P<0.05)。典型症状组pH<4总反流次数、pH<4时间百分比高于非典型症状组,病程短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长反流(>5 min)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症状组LESP、DCI、LESL低于非典型症状组,UESP、UESRP高于非典型症状组(P<0.05);两组LESRP、C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的好发年龄为40~60岁,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的年龄无差异;GERD患者中NER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RE。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反流程度低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非典型症状GERD患者UESP、UESRP下降的程度更为显著,但LESP及食管体部蠕动功能优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病程长于典型症状GERD患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表现多样,发病原因主要为抗反流屏障的破坏.据报道,常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胃肠道动力药的长期应用与多种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国内外诸多学者试图从天然动植物的提取物及传统方剂中探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新型疗法.本文主要就动植物提取物及传统方剂在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收缩力,改善消化道动力,缓解炎症反应这三方面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伴有或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及反流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72例GER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食管外症状将纳入患者分为伴有食管外症状组(n=30)和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食管动力及反流的差异。结果 伴有食管外症状组患者4s完整松弛压(integratedrelaxationpressure,IRP)、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均显著低于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P<0.05),蠕动中断显著长于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P<0.05),食管裂孔疝比率显著高于不伴有食管外症状组(P<0.05)。两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sphincter,LES)静息压、LES长度、食管上括约肌(upperesophagealsphincter,UES)静息压及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食管外症状组患者的总反...  相似文献   

18.
24小时食管胃PH监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32例受试者24h食管pH节律变化,证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酸反流得分及其他酸反流指标均有明显不同。5例仅有食管反流症状,胃镜检查无食管炎的患者,经食管PH检测酸反流得分异常,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提示食管PH监测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具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不同年龄健康人胃PH测定表明,青、老年人中位PH值,基线PH、PH〈2的百分比时间均无明显不同,老年人餐后下降期时间、进餐峰值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饮食模式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的影响及胃食管酸反流机制.方法8例GERD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6~59岁,中位年龄43.5岁.所有患者随机交叉接受标准餐和高脂餐.同步记录餐前30 min和餐后2 h内食管动力和食管pH值的变化.结果餐后1 h TLESR频率及时限明显高于餐前及餐后2 h(P<0.05).但标准餐和高脂餐后1 h TLESR的频率及时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标准餐后2 h TLESR的频率及时限与餐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高脂餐后2 h TLESR的频率及时限明显高于餐前和相应时间段的标准餐(P<0.05).与标准餐比较,高脂餐后LES压力(LESP)明显降低(P<0.05).两种试餐对与吞咽相关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后蠕动收缩波幅(Post-LESRA)和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及有效收缩率无明显影响(P>0.05).高脂餐后酸反流发生的次数和pH<4的时间明显增加(P<0.05).标准餐后61.7%的酸反流发生于TLESR,而高脂餐后37.8%酸反流发生于TLESR和50.2%发生于LESP下降.结论标准餐和高脂餐能明显增加GERD患者餐后TLESR发生的频率.高脂餐后酸反流的程度明显重于标准餐后,高脂餐通过增加餐后TLESR发生率和降低餐后LESP双重途径引起胃食管反流,而标准餐后酸反流发生的机制与餐后TLESR频率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患儿食管压力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理及食管压力监测在儿童GER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经24h食管动态pH监测确诊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患儿进行食管压力监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屏障压(BP)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短暂性下食管括约肌松驰(TLESR)现象发生例数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TLESR在GERD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LESP和BP降低也起了主导作用,而LESL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