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胡倩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00-430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药物溶栓等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高,约85%~90%〔1〕。药物溶栓治疗能够降低AMI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但是一旦发生心源性休克,患者可出现循环功能障碍,则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差〔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迅速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充分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5例,其中IABP组30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35例,单纯行急诊PCI治疗。结果IABP组患者在IABP支持下,30 min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2~8 h血流动力学稳定,均完成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没有血管再闭塞事件发生,无术中死亡,院内死亡率40%;对照组患者院内死亡率74.3%,其中6例在术中死亡。结论IABP可明显改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IABP可提高急诊PCI的成功率,减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血管再闭塞事件的发生,降低院内死亡率,明显改善了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静脉注入硝酸甘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经过有良好影响文献早有报告,但对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还研究得不够。本文报告作者关于静脉注入大剂量硝酸甘油对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进行研究的结果。共选择22例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病人(治疗组)为研究对象,分别由AMI(14例)、梗死后心肌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死亡的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收治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死亡的原因。结果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有很大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肾功能衰竭、ⅡAVB等一般资料与死亡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应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循环支持治疗,尽快恢复梗死血管的血流,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56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前后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56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压[收缩压(113.3±17.5)mmHg∶(76.5±15.3)mmHg,舒张压(62.2±10.3)mmHg∶(31.1±10.2)mmHg]、心率[(82±14)次/min∶(118±27)次/min]、心指数[(3.91±1.12)L/min.m2∶(2.03±0.20)L/min.m2]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IABP,38例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8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于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使患者的收缩压、心率趋于稳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改善,与非IAB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组住院生存时间优于非IABP组(RR=0.402,95%CI:0.175~0.921,P=0.031)。肢体缺血与出血的发生率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住院生存时间,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血管活性药物、机械循环支持、早期血运重建等措施广泛应用于AMI合并CS的急诊救治,但AMI合并CS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本文主要探讨近年来AMI合并CS的临床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Jeger医师等报道,入院时即存在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可从急诊血运重建术中获益。为了明确在入院时发生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和最优化治疗策略,Jeger医师等在SHOCK研究中入选了1053例合并左室功能障碍的AMI患者。入院时发生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静脉使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都给予IABP泵扩血管等对症治疗。治疗组静脉给予心脉隆注射液5mg/kg,2次/日,治疗两个疗程共10d。比较两组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利钠肽(BNP)浓度,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两组心功能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LVEF较治疗前提升(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IABP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后休克的治疗,仍然是内料治疗中的一个难题。平均死亡率超过80%。很多学者曾在实验动物和心源性休克病人中,对血管加压剂和血管扩张剂,尤其是α-和β-肾上腺素能兴奋和阻滞剂,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效果进行了血液动力学和代谢方面的研究,但对有关这些药物的价值还有分歧意见。本文旨在观察单独和合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和苯氧苄胺(phenoxy-benzamine)对实验动物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效用,并报道5例心源性休克病人合并使用上述药物的初步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左心衰竭50例,心源性休克38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临床疗效和出院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前安置好IABP,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全部TIMI0级。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术中因室颤死亡,其余成功实施PCI,手术成功率98.9%,术后81例(93.1%)血流TIMI3级,6例(6.9%)血流TIMI2级。IABP持续使用36 ̄154(52.6±29.8)h。多支病变者在术后3 ̄7d再次PCI。住院总生存率70.5%,左心衰竭组80%,心源性休克组57.9%。出院前测平均LVEF40%,左心衰竭组48%,心源性休克组38%。结论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及时行IABP支持下直接PCI,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30例老年人AMI中合并AVB的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显示老年人AMI合并AVB者下壁组发生率高于前壁组,老年人AMI合并AVB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均高于不合并AVB者(P<0.05或P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和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IABP和机械通气治疗AMI后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患者58例,22例行有创通气,36例行无创正压通气。结果治疗后1个月MAP、Pa02明显提高(P均〈0.05),院内死亡25例。结论联合应用IABP和机械通气可有效治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4.
赵兰巧  田文友  田青 《山东医药》2010,50(28):99-1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单用西医治疗对照组(20例),疗程均为24~48 h。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脉率、尿量和厥脱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无效率15%,对照组分别为65%和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糖尿病在临床工作中很常见,病情多较严重;如果心肌梗死患者进展至心源性休克,其死亡率极高。而AMI出现心源性休克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时,病情可快速发生进展,导致患者生存率极低。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1例AMI出现心源性休克合并糖尿病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患者,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低电压的发生率较高,而且预后不良。通过对80例AMI病人统计和研究。得出一点粗浅体会,现报告如下。 80例AMI病例,入院后72小时呈现低电压的有32例,占40%,统计发现,并发低电压的病人中陈旧心梗或多发部位AMI发病率明显增多,低电压和正常电压的并发症差别在:并发低电压的AMI病人合并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心脏增大比正常电压的AMI病人多1-2倍,而正常电压的AMI病人则以缓慢心律失常更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广马  王风  林英忠  林虹 《山东医药》2002,42(20):28-28
据文献报道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 ,内科药物治疗的病死率达 80 %以上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可降低病死率至 5 0 %以下。 1994~ 2 0 0 0年 ,我院对15例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 PTCA治疗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5例均为我院收治的 AMI患者 ,男 12例 ,女3例 ;年龄 30~ 72岁 ,平均 (5 8± 10 .6 )岁。前侧壁心梗 6例 ,下后壁心梗 9例。休克发病至行 PTCA时间均在 6 h之内。 15例均符合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 :1收缩压 (SBP) <80 m m Hg;2左室舒张末期压 >2 0 mm Hg;3有明显末梢灌注不足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所有238例老年AMI患者中的20例老年AMI合并MOFE患者的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老年广泛前壁AMI患者死亡率为80%;合并心源性休克的MOFE患者死亡率为60%;在老年AMI合并MOFE患者中以肺感染为诱因的占85%;老年AMI患者如合并脑血管基础性疾病,则死亡率为83.3%;在衰竭器官中,以心、肺、肾最为多见,分别占100%、80%、60%;早期介入治疗较溶栓治疗对患者的存活意义更大。结论:老年人AMI合并MOFE时心肌梗塞部位、是否合并心源性休克、脑血管基础疾病对患者预后影响非常大,心脏衰竭可能是老年AMI合并MOFE的始动因素,积极预防肺感染的发生、对合适病人早期实施介入治疗可能会逆转某些老年AMI患者发生MOFE的过程,或者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2例 AMI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38例在 IABP 辅助支持下行 PCI 术,34例直接行 PCI 术,监测平均动脉压(MBP),心脏指数(CI),同时在入院时 PCI 术前及术后出院前分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未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未容积(LVEDV)。结果 IABP 辅助下行 PCI 组较直接 PCI 组 LVEF 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 AMI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及时行 IABP 辅助支持下PCI 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对有关 AMI 病人外周血乳酸浓度升高先于休克的临床症状出现,以及血液乳酸可用作休克发生的预测指标之假设进行了检验。病人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988年11月到1989年7月收入冠心病护理病房治疗的291例连续性 AMI 病例,其中229例为研究组,另外62例用于交叉证实通过判别式函数分析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