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体液浓度高、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过敏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是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最主要的抗生素之一.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断研发和使用,为治疗感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于 2 0世纪 6 0年代初发明并应用于临床以来 ,目前已发展到第 4代。由于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青霉素酶稳定、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 ,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抗生素。正因为如此 ,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比较普遍。1 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第 1代头孢菌素 :主要品种有头孢噻吩、头孢唑淋、头孢拉啶、头孢氨苄。其特点是 :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第2、第 3代强 ;②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较第 2、第 3代弱 ;③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 ;④对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第 2、第 3代差。第 2代头孢菌素 :主要品种有头孢呋辛…  相似文献   

3.
柯红玲 《实用医技》2007,14(35):4844-4846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体液浓度高、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过敏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003年上海医院药品销售额前10位的药物中有三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分别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第四位,由于临床上出现了扩大使用范围和滥用现象,导致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增多,同时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现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红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44-4846
<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体液浓度高、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过敏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003年上海医院药品销售额前10位的药物中有三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分别排  相似文献   

5.
6.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好,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耐酸、耐酶等特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道感染、腹膜炎、妇科感染、耳鼻喉科感染、败血症及各种化脓性感染等疾病.随着临床的广泛以及不合理的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其中过敏反应是本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5~10%,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的血清病样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在过敏性休克病例中,死亡率可高达10%.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笔者认为,加强对过敏反应的防治与护理极为重要.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有病床900张,日使用头孢菌素类药占抗生素 〉30%,从未发生1例过敏性休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俐 《中外医疗》2008,27(19):154-155
目的 了解头孢茸素类抗生素治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促进抗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静滴使用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65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相关医院感染率为2.75%,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率高,相关医院感染率也较高.原发病情严重.年幼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较大.结论 掌握头孢茸素类抗生素的性质并合理选用.对用药时同长、病情重、年幼志者进行严密监控,医院相关部门为临床及时提供头孢茸素类抗生素信息是控削其相关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炳坚 《右江医学》1995,23(4):174-177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田东县人民医院苏炳坚(综述)钟梦熙(审阅)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均有β-内酰胺环。临床应用毒性小,副作用少(1),既可口服,也可静脉用药,静脉推注可使血液浓度升高,提高疗效。其作用特点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10.
伍冬梅  梁毅玲 《柳州医学》2006,19(4):239-240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只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好,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耐酸、耐酶等特点。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道感染、腹膜炎、妇科感染、耳鼻喉科感染、败血症及各种化脓性感染等疾病。随着临床的广泛及不合理的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其中过敏反应是李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约为0.5%-10%。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在过敏性休克病例中,死亡率可高达10%。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重点应在预防。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目前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积极治疗和预防脑血管病成为当务之急。自1996年FDA批准以来,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1常规的溶栓指征和病例选择1.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如脑血栓、脑栓塞和静脉窦血栓)以及心肌梗死、下肢血栓、肺栓塞等可行溶栓治疗。1.2《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溶栓治疗的选择建议:(1)对经过严格选择的  相似文献   

12.
6溶栓治疗中的血压问题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持续性低血压非常罕见,但如果存在,就必须查明原因。其原因包括主动脉夹层分离、血容量不足和继发于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心输出量减少。同时应注意溶栓治疗控制血压时,如果短时间迅速降压易导致低灌流性脑梗死,包括交界区梗死或称分水岭性脑梗死。有研究提示,住院后24小时内迅速降压者,若收缩压降低超过30mmHg,舒张压降低超过20mmHg,预后不良。收缩压120-180mmHg,舒张压80-105mmHg时可以不使用降压药。  相似文献   

13.
14.
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方法:缺血半暗带存在的概念是现代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的基础。尽管梗死组织的中心区无法挽救,但如果血流能够重建,代谢恢复正常,则邻近的有功能障碍的组织仍可挽救。溶栓药物使纤溶酶原转换为纤溶酶,后者可将血管内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链裂解,从而使血凝块溶解,恢复脑血流。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SK)、尿激酶(U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rtPA治疗是目前惟一被FDA批准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方法,不过我国“九五”和“十五”国家脑血管病攻关课题均证实尿激酶静脉溶栓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方法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有适应证者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病作出明确病因诊断;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3例脑AVM、40例脑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依据临床表现及造影结果,全面评估后行药物治疗或支架置入术。结果:40例脑动脉瘤31例获得治愈,7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2例死亡;3例脑AVM畸形团近完全栓塞;11例颈动脉狭窄经血管内及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血管内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其提供了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方法,并逐渐成为某些脑血管病(如脑动脉瘤、颈椎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治疗观念的改进、新型设备材料的研制和核心技术的普及,血管内治疗必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30例被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选择脑蛋白水解物、甲钴胺联合依达拉奉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痊愈率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50.23±16.10)分vs(40.51±12.92)分];观察组患者痊愈率(61.9%)明显高于对照组(25.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15.1%)明显低于对照组(29.5%),对照组患者有所好转情况(26.9%)明显好于观察组(12.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相比,运用脑蛋白水解物、甲钴胺联合依达拉奉药物治疗能够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62例重症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方法 :6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 (n =3 0 )和对照组 (n =3 2 ) ,亚低温组应用冰毯机将患者肛温控制在 3 4~ 3 5℃ ,连续应用 4 8h。并于治疗前、治疗开始后第 2d、第 5d、第 7d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comascale,GCS) ,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开始后第 2周、第 4周、第 1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记录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 7.3 3 %和 2 8.12 % (P <0 .0 5 )。治疗后第 5d、第 7d的GCS ,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组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地保护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细胞 ,降低死亡率 ,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霍岩 《医学综述》2012,18(11):1709-1711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威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迫在眉睫。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值得关注。只有通过健康饮食,适当锻炼,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定期体检,坚持服用有效预防、治疗药物,才能有效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在此就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黄永新 《医学综述》2011,17(21):3292-3294
脑血管病是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早期评估脑血管病的预后、神经功能损害对制订周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水平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利用诱发电位可以早期评估脑血管病预后、神经功能损害以及脑血管痉挛、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效果等,为脑血管病的诊治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就诱发电位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魏亮  ;李陈渝  ;唐瑞龙 《医学综述》2014,(16):2948-295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发病紧急,病死率、致残率极高,预后效果较差,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患者预后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西药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其适应证及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但起效慢,西药治疗起效快但不良反应多,手术治疗创伤性大,患者禁忌证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