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中药引起的肾损害尤其是马兜铃酸肾损害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马兜铃酸肾病有三种基本类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型肾病.根据国内外马兜铃酸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上述马兜铃酸肾病三种基本类型的主要临床病理表现,探讨马兜铃酸肾损害的毒性特点与形成机制,并对进一步开展马兜铃酸类物质的肾脏细胞与基因毒性研究,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 2 0世纪 60年代《江苏中医》报道临床应用中药关木通导致急性肾衰竭的个案以来 ,到 90年代比利时约报道在服用中国的减肥中药后约有 1 0 0人发生肾脏快速进行性间质性纤维化伴肾萎缩 ,服用中药导致肾病的报道日益增多 ,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多数学者认为 ,导致肾损害的中药是因其含有“马兜铃酸”而称为马兜铃酸肾病 ;国外学者则认为与长期服用中草药有关而称为“中草药肾病”  相似文献   

3.
王志红 《北京中医药》2005,24(6):361-363
马兜铃属植物因含马兜铃酸易造成肾损害,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本文列举了常用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并介绍了马兜铃酸的毒性反应及临床表现,分析了引起马兜铃酸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肾损害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来 ,某些中草药引起的肾脏损害的临床报道不断出现 ,已成为国内外中西医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道不少 ,本文就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新近资料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 ,重点在含马兜铃酸药物引起肾损害的情况 ,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我们研究思路。1 “中草药肾病”的提出及现状1993年Izumaotani报道因长期服用中药引起获得性Fanconi综合征( 1) ;比利时学者的研究报告更是具有国际影响 ,他们在两年内共报道 4 5例因服含“防己(Stephaniatetrandra)”的减肥药引起慢性间…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有关马兜铃肾病的研究和报道,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的代谢、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对马兜铃酸的毒理学及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治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研究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国内外报告了一些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病例 ,经研究这些中草药中均含有马兜铃酸 (Aristolochinc Acid)成分 ,故将这一类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称为“马兜铃酸肾病”。本文综述马兜铃酸致肾损害的临床表现、机制及转归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1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为 :恶心、呕吐、水肿、少尿。患者受损的肾脏会逐渐硬化、缩小 ,严重者还会因肾衰竭死亡。早期出现的症状为严重贫血 ,无高血压或血压仅轻度升高 ,尿液检查有小管性蛋白尿 ,尿沉渣无异常 ,其突出表现为肾功能急剧恶化 ,血肌酐在 3个月左右升高 …  相似文献   

7.
周雯静 《光明中医》2008,23(9):1387-1388
近年来,马兜铃酸肾病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关注。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一种因过量或长期应用常规剂量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药物,引起肾组织急、慢性损害的一种疾病。目前对于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断并无特异性指标,其临床及病理表现较为复杂多样,临床主要根据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或中成药史、实验室检查有肾功能异常并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因素而加以诊断。其临床症状轻微,起病缓慢,一旦发现往往已进入慢性期,并可逐渐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有一定的漏诊或误诊。目前认为主要存在三种类型: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和肾小管功能障碍。主要呈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段光堂  王巍 《河北中医》2007,29(4):331-332
药物性肾损害已成为肾衰竭的病因之一,造成肾损害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生物毒素以及抗溃疡药物等.近年来由中草药制剂引起的肾损害已成为除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以外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病因[1],特别是由含有马兜铃酸(AA)的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马兜铃酸肾病(AAN)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2,3].  相似文献   

9.
论述含马兜铃酸中药肾损害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小红 《陕西中医》2005,26(12):1343-1345
本文论述了含马兜铃酸中药肾损害的诊断与中医辨证治疗。有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及其制剂的用药史,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诊断分为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3种类型;中医辨证分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肾阳虚衰、脾虚湿困4型。病变过程中多兼挟痰、瘀等实邪,呈现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证,在辨证基础上随症加减选药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的毒性作用机制、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与原因。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马兜铃酸导致马兜铃酸肾病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含马兜铃酸成分中药,与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本文为防治马兜铃酸肾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木通的肾毒性析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 1993年 ,比利时人Vanherweghem报道“中草药肾病”后[1 ] ,国外文献已陆续报道有关服用中草药后引起肾脏病变的报告 ,并称为“中草药肾病”(Chineseherbnephro hathy ,CHN)。尽管文献中有超量服用木通而引起肾脏损害的记载[2 ] ,但都缺乏详尽的临床研究 ,木通仍在使用。由于这些中药的主要毒性为马兜铃酸 (AA) ,且肾损害与其有关 ,故国内有学者建议 ,将其称为“马兜铃酸肾病”(AAN) ,专家们认为这一命名可以接受。木通是一味常用而效果好的利尿通淋中药 ,分为关木通、川木通 ,《中国药典》…  相似文献   

12.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肾损害多为不可逆,分析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22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部分病例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发现本病临床症状轻微,起病缓慢,病理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肾小球病变轻微,说明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是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不当引起肾中草药毒性。本文主要对马兜铃酸损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的有关报道及有关研究综述。主要包括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由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害表现特点及其发生机制。中草药肾毒性带来得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脏毒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脏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马兜铃酸和含马兜铃酸中药引起的肾脏毒性部位主要是肾小管 ,肾小球病变不明显。大剂量短期用药引起的病变以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 ,而长期用药可能引起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并呈进行性发展。其引起的急、慢性肾损害严重时可发生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应用这类中药时应密切监测肾脏功能 ,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防止肾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目前已引起足够的重视.1964年国内首次报道[1]服用大剂量木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993年比利时学者Vanherweghem JL[2]等报道患者服含有广防己的中草药时出现进行性肾损害之后,国外学者称之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而目前国内学者认为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成分的中草药,长期或过量使用导致肾小管-间质病变,因而称之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chic acid nephropathy,简称AAN).笔者查阅近年来有关该病报道70余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马兜铃酸肾病是一种药物性肾损害疾病。目前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的中草药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损害已受到了国内外肾脏病学者的广泛关注,充分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表现,以早期诊治,对本病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尽量避免使用或规范使用含AA的中草药及中成药制剂,并坚持"中病即止"与"辨证论治"的原则,是预防马兜铃酸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益肾散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衰竭早期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服用关木通等含有马兜铃酸(AA)成分的中药引起的马兜铃酸肾病(AAN)不断出现。这种由AA引起的肾损害呈不可逆性迅速发展,往往在数月或1~2年内进入肾衰竭晚期,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自2000年以来,我们自拟益肾散治疗慢性AAN肾衰竭早期患者2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  相似文献   

18.
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表现的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国内外对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如 :关木通、广防己、天仙藤、青木香等 )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日益深入 ,国内学者将此类疾病统称为“马兜铃酸肾病” ,马兜铃酸肾病临床表现多样 ,病情进展迅速 ,无成熟的治疗方案 ,促使许多临床工作者就此进行研究。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表现马兜铃酸肾病因其起病隐匿、预后差而更应引起重视。近 3年来我科共发现了 33例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表现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 ,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期间的 33例首次住院患者 ,男 13例 ,女 2 0例 ,年龄 36~5 4岁 ,按…  相似文献   

19.
RP-HPLC法测定寻骨风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超  陈蕴  赵小磊  龚立雄  王林 《中草药》2003,34(12):1139-1141
寻骨风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 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的全草。寻骨风药材收载于河南省药材标准 [1] ,马兜铃酸 A为其有效活性成分 [2 ] ,具有抗癌、抗感染、抗早孕及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等药理作用 ,其对肝、肾的毒性剂量为有效剂量的 1 0 0 0倍 [3~ 5]。近年来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害“马兜铃酸肾病”( AAN)已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并对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6] 。目前马兜铃酸 A的测定方法多为 HPLC法 ,涉及的药材有青木香、马兜铃及关木通 [7~ 11]等 ,但有关寻骨风中马兜铃酸 A的定量分析未见报道 ,所以 ,本实验对药材的马兜铃…  相似文献   

20.
近十多年来,服用以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引起的肾脏疾病—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不断出现,并日益受到关注。随后,国内外学者从临床、动物实验及细胞分子水平等层次对AAN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笔者就10余年来有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等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