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影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141-5141
目的 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创伤特点、规律及原因。方法 采用座谈、查阅损伤病历以及运动损伤的回顾性调查等手段,于2002-11对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458名体育专业学生的损伤发生率为58.3%,人均伤次71.6%。损伤主要发生于篮球、田径、体操等项目;以韧带、肌肉组织损伤常见(72.9%),急性损伤为主;距小腿(踝)关节(32.9%)、手(腕)(14.9%)、膝关节(11.0%)、大腿(10.4%)为好发部位;开学、期终考试和运动会期间为损伤多发时期;在病因中以身体接触(24.7%),练习过量(20.1%),技术动作错误(18.0%),心理原因(11.0%),准备活动不合理(8.8%)等多见。结论 提高运动水平,加强医务监督,重视损伤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是减少损伤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田径运动中损伤的一般规律,并寻找预防和减少损伤的措施。方法:于2002-03/09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雁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晋中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运城学院体育系、华北工学院体育系、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9所学籍1~4年级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389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损伤时间、时段、季节、项目、部位、性质、原因、损伤后影响程度及采取的措施,对损伤的认知程度。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卷当场收回。结果: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率99%,合格问卷389份,有效率98.2%。①在调查的389人中,有多人不同程度的多次损伤。主要发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男子损伤率高于女子(81.9%,58.6%,P<0.05)。损伤时段在学习动作技术时占40.4%(157人次),在训练中占24.7%(96人次)。损伤主要在春季(110人次,占28.3%)和冬季(123人次,占31.6%)最为普遍。②田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跳跃项目中,男子损伤率分别为跳远19.5%、跳高19.2%、三级跳远16.2%,女子为跳高26.8%、三级跳远15.4%、跳远12.2%。跨栏项目略低于跳跃项目,其次是投掷项目。跑步项目损伤率最低。③损伤部位主要是距小腿关节,男子损伤率40%、女子40.6%。其次是膝关节,男子19.5%、女子23.4%。④损伤性质以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劳损、挫伤、骨膜炎者居多,男子分别为(33.1%,23.4%,14.7%,11.8%,8.4%)、女子分别为(29.7%,27.3%,21.9%,6.3%,7.8%)。⑤损伤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足(男子占22.1%,女子占18.8%);场地器材不良(男子占19.5%、女子占15.6%);技术动作不合理错误(男子占17.4%、女子占23%);疲劳(男子占12.1%女子占14.1%)。⑥损伤影响运动程度,男子严重损伤明显高于女子(190/50.0,61/47.7,P<0.05);女子中度损伤高于男子(17/13.3,50/13.1,P<0.01);女子轻度损伤明显高于男子(50/39.0,140/36.9,P<0.05)。⑦损伤后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自然恢复。女子明显高于男子(80/65.0,160/60.2,P<0.05)。保健恢复男子明显高于女子(106/39.8,43/35.0,P<0.05)。⑧损伤前对损伤的认识情况对多半是不了解,女子明显高于男子(166/62.4,79/64.2,P<0.05)。结论: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显著,损伤率与运动项目、损伤部位有很大的关系,跳跃、投掷项目最高,跨栏类次之。踝关节为损伤多发部位。关节扭伤居多。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不足、场地器材不良、技术动作不合理。建议尽早开设体育保健课程、运动训练课程,以强化学生自我预防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以预防、减少不必要的田径运动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山西省六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情况,分析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04-05/10随机抽取山西省6所普通高校(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学院、雁北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1级、2002级、2003级、2004级本科男生240人作为调查对象。参照体育科研方法中所涉及的有关运动损伤及医务监督问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部位、场合、性质、损伤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待损伤的态度。并以百分率对主要内容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97.5%,问卷信度为9.78,效度为9.56。①高年级学生的运动损伤率比低年级高②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距小腿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距小腿踝关节扭伤约占36.8%,手指关节的戳伤骨折占约35.1%,膝关节的髌骨劳损、半月板损伤约占28.9%,头面部因受到碰撞,引起出血和骨折占10.5%,腰部损伤率较低为3.5%。③课外活动是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场合。④忽视准备活动是重要原因之一;身体机能不良,伤病或疲劳的积累将使机体活动能力下降,基本功不扎实,拉、撞、顶等危险动作频出,是导致篮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⑤训练、比赛以及教学中损伤发生的几率较低。⑥损伤发生后大部分学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但仍有部分学生感到焦急、烦躁;少部分学生怀有侥幸心理,致使损伤积累,身体机能下降。结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活动时间,损伤的部位以距小腿关节扭伤、手指的戳伤、膝关节的劳损为主,同时间有面部的损伤和出血,剧烈冲撞引发的骨折虽占极小比例,但学生受到的影响却最大;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准备活动不足、身体机能不良、技战术运用不合理是诱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跆拳道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和损伤原因及损伤发生率。方法:于2005-03选择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跆拳道专选队学生33人,男20人,女13人,年龄21~25岁,专项训练平均年限3.5年。纳入对象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自拟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内容为损伤的部位、损伤的原因。结果:学生33名均进入结果分析。共发放问卷33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的问卷33份,收回率100%。①损伤部位: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足损伤、大腿损伤、腰损伤、小腿损伤、肘损伤、手损伤分别为24人次(25%),21人次(21.9%),15人次(15.6%),9人次(9.4%),15人次(15.6%),8人次(8.3%),2人次(2.1%),2人次(2.1%)。②损伤发生率:纳入跆拳道运动员33名均发生运动损伤,损伤率100%,损伤96人次,人均受伤2.91次。③损伤原因:跆拳道损伤多发生在专项训练和比赛时,占38.49%;身体素质差引起的运动损伤,占19.67%;准备活动不科学也是造成运动损伤不容忽视的因素,占12.97%。结论:跆拳道运动损伤部位以踝关节和膝关节为主,损伤多发生于专项训练和比赛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脊髓损伤致伤原因变化特点与预防策略。方法 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14岁以下脊髓损伤患儿进行致伤原因和人口学特点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患儿共221例,其中男童62例,女童159例;在1~13岁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中位数6岁;4~7岁患儿最多(55.7%),以女童为主(83.7%)。儿童脊髓损伤的前5位致伤原因分别是体育运动损伤78例(35.3%)、非外伤性损伤56例(25.3%)、其他外伤48例(21.7%)、交通事故24例(10.9%)和高处坠落12例(5.4%)。在体育运动损伤病例中,下腰动作导致的脊髓损伤75例(96.2%),主要发生在5~7岁(80.0%),均为无骨折脱位型胸脊髓损伤,其中完全性脊髓损伤53例(70.7%)。结论 近年来儿童因练习舞蹈下腰动作导致的脊髓损伤增多,应重视下腰训练前的专业评估和风险教育,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及其诱发因素。方法: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502名专业运动员和701名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病率存在有明显的项目差异,以中长跑项目最高(62.2%),且专业运动员和体育专业学生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P>0.05);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生与运动强度、性别、饮食、疲劳心理和运动后补水等因素均有关;运动性胃肠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意和恶心等形式。结论:运动性胃肠综合征发病范围较广、频率较高,已成为影响运动员正常训练和比赛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部位、频率、类型、性质、发生的阶段及损伤的重要原因。方法于2004-10/11对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及武汉体院4所高校的健美操专选班2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答题不完整的问卷8份,对余下的212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212人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从损伤发生的单个部位看,距小腿关节(21.4%)、大腿(12.5%)、腕关节(10.6%)及膝关节(10.3%)发生率较高。损伤发生频率最高的是距小腿关节,占31.3%。损伤类型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关节韧带拉伤发生率最高(26.8%),其中39.0%属于急性损伤,而慢性损伤占24.1%。损伤发生在平时训练中的占69%;发生在准备活动中占14.8%;发生在比赛时占11.3%。损伤的原因依次是:技术动作错误(28.7%)、准备活动不充分(25.4%)、精力不集中(11.0%)、局部负荷过重(8.8%)、突击难度动作(8.3%)、带伤训练(7.2%)、过度疲劳(6.6%)、场地因素(4.1%)等。结论健美操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其中距小腿关节发生率最高;损伤类型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韧带拉伤为主。损伤多发生在平时训练中,技术动作错误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体育专业学生对营养与运动知识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为今后的营养与运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体育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共236人作为调查对象,依据营养与运动知识教育程度分为两组:Ⅰ组为未接受营养与运动知识课堂教育的一年级学生108人(全部为男生);Ⅱ组为学习过《体育保健学》的二年级学生128人。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营养与运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结果Ⅱ组得分比Ⅰ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学生的现有营养与运动知识来源主要是书刊报纸,其次是课堂教育;Ⅱ组学生则主要来自于课堂教育。大部分学生营养与运动知识态度端正,行为良好,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与运动方面的知识。结论体育专业学生对营养与运动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课堂教育对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营养与运动知识水平有重要作用,应采用多种形式对体育专业学生营养与运动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营养与运动知识水平,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9.
山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田径运动中损伤的一般规律,并寻找预防和减少损伤的措施.方法:于2002-03/09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吕梁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雁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晋中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运城学院体育系、华北工学院体育系、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9所学籍1~4年级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389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损伤时间、时段、季节、项目、部位、性质、原因、损伤后影响程度及采取的措施,对损伤的认知程度.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卷当场收回.结果: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率99%,合格问卷389份,有效率98.2%.①在调查的389人中,有多人不同程度的多次损伤.主要发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男子损伤率高于女子(81.9%,58.6%,P<0.05).损伤时段在学习动作技术时占40.4%(157人次),在训练中占24.7%(96人次).损伤主要在春季(110人次,占28.3%)和冬季(123人次,占31.6%)最为普遍.②田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跳跃项目中,男子损伤率分别为跳远19.5%、跳高19.2%、三级跳远16.2%,女子为跳高26.8%、三级跳远15.4%、跳远12.2%.跨栏项目略低于跳跃项目,其次是投掷项目.跑步项目损伤率最低.③损伤部位主要是距小腿关节,男子损伤率40%、女子40.6%.其次是膝关节,男子19.5%、女子23.4%.④损伤性质以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劳损、挫伤、骨膜炎者居多,男子分别为(33.1%,23.4%,14.7%,11.8%,8.4%)、女子分别为(29.7%,27.3%,21.9%,6.3%,7.8%).⑤损伤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足(男子占22.1%,女子占18.8%);场地器材不良(男子占19.5%、女子占15.6%);技术动作不合理错误(男子占17.4%、女子占23%);疲劳(男子占12.1%女子占14.1%).⑥损伤影响运动程度,男子严重损伤明显高于女子(190/50.0,61/47.7,P<0.05);女子中度损伤高于男子(17/13.3,50/13.1,P<0.01);女子轻度损伤明显高于男子(50/39.0,140/36.9,P<0.05).⑦损伤后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自然恢复.女子明显高于男子(80/65.0,160/60.2,P<0.05).保健恢复男子明显高于女子(106/39.8,43/35.0,P<0.05).⑧损伤前对损伤的认识情况对多半是不了解,女子明显高于男子(166/62.4,79/64.2,P<0.05).结论: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显著,损伤率与运动项目、损伤部位有很大的关系,跳跃、投掷项目最高,跨栏类次之.踝关节为损伤多发部位.关节扭伤居多.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不足、场地器材不良、技术动作不合理.建议尽早开设体育保健课程、运动训练课程,以强化学生自我预防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以预防、减少不必要的田径运动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赛艇、皮划艇运动员腰部损伤发生及治疗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和分类。方法:调查于2002-07-18/10-20进行。对国家队、陕西队、北京队和上海队赛艇、皮划艇运动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腰部损伤原因、损伤状况、治疗和恢复情况。运动员年龄14~32岁,训练年限2~17年。结果: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完整合格问卷80份。①腰部损伤患病率达75%(60/80),其中腰肌劳损居首位,患病率为42%,腰椎间盘脱出患病率为10%。②损伤原因主要是带伤训练(占70%),身体疲劳和局部负担过重(各占55%,运动过量(占45%),动作不合理(占42%),注意力不集中(占40%),准备活动不充分(占35%)。③损伤治疗情况:60%伤后立即治疗,20%过一段时间治疗,20%延误治疗。④损伤恢复情况:20%伤后1周即恢复,20%伤后1个月才恢复,60%伤后1个月以上才恢复;22%痊愈,25%部分恢复,53%未恢复。结论:①赛艇、皮划艇运动运动员腰部损伤患病率高,而且以慢性损伤为主,40%的运动员损伤后治疗不及时,且恢复慢,治疗效果不佳。②带伤训练、训练活动安排不当、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不良,以及运动环境及条件不佳是发生腰部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145名北海市九中体育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相关运动损伤发生的状况。结果:调查显示体育班学生运动创伤的发生率为69.7%,运动创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踝、膝、腕、肘等关节、手和趾部等部位,其中踝关节创伤115例(54.2%)。运动创伤类型以皮肤摩擦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及软组织挫裂伤为主,共188例(88.7%)。影像学检查是运动创伤的最主要检查手段;对中学体育班学生,应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顸防和干顸措施,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山东省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造成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部位、性质、原因,损伤后的处理办法。方法:于2005-12-15,以参加第十二届山东省的14所高校学籍1~4年的在校男、女篮球运动员26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篮球运动员的损伤原因、性质、易损部位等。结果: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①在调查的228人(男120人,女108人)中,有许多人不同程度的多次损伤,总的损伤次数为629人次,其中男子385人次,女子244人次,男子高于女子(P<0.05)。损伤主要发生在一、二、三年级。②男子损伤部位主要是距小腿关节损伤69.1%,其次是膝关节和手指挫伤,为62.5%和54.1%;女子损伤部位主要是手指关节挫伤(69.4%),其次是距小腿关节和膝关节(62.5%、39.8%)。这些位置的损伤与篮球运动技术密切相关,呈正相关(男:r=0.721,女:r=0.621,P均<0.01)。③损伤性质为慢性损伤略多于急性性损伤(53.1%,46.9%),而急性损伤以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者居多;慢性损伤以髌骨软骨软化症、髌腱腱围炎、半月板损伤、腰肌劳损为多,尤其以腰肌劳损和髌骨劳损发生率为高,分别是34.0%,26.0%。④损伤主要原因有:疲劳(男子占36.7%、女子占22.2%);准备活动不充分(男子占28.3%、女子占38.0%);场地器材不良(男子占20%、女子占18.5%);精力不集中(男子占13.3%、女子占13.9%)。⑤在急性损伤后采取现场采取冷敷与处理的男运动员占损伤运动员的67.0%,而女运动员只占25.9%。结论:①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在大一、二、三年级较大。②男子损伤率高于女子。③手指挫伤,距小腿关节、膝关节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学生在上健美操专项课前、后体育兴趣变化情况。方法:①于2004-09/2005-05(为期两学期)以河北北方学院东校区的2004级学生160人为纳入对象。所有学生为自愿选修健美操专项课,并自愿接受调查;以前没有进行过健美操专项训练或选修过健美操专项课。将纳入对象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人。实验组进行教学实验,相对于对照组,其教学内容以发展学生个体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出发,更系统全面的教授健美操。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是否喜欢看体育节目、喜欢体育运动本身、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经常阅读体育报刊、有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喜欢上体育课、工作后有继续进行锻炼的必要性、花钱买门票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情况调查。并对学生对健美操理论课的认同感作调查,此调查共分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5个层次项目。③上课1年前后两组体育兴趣变化差异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回收填写完整、准确问卷160份(100.0%)。①体育兴趣:实验组上课1年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适合自己锻炼方法、喜欢上体育课的分别占40%(32/80),39%(31/80),72%(58/80),高于上课前[15%(12/80),15%(12/80),22%(18/80),u=3.54,3.39,6.33,P<0.01]。对照组上课前后体育兴趣无变化(P>0.05)。②满意度:实验组非常满意占50%(40/80),一般和不满意都是0。对照组50%(40/80)为一般满意。③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每周上健美操实践课表示无所谓的学生分别占10%(8/80)和70%(56/80),上课前后的精神状态兴奋的学生分别占86%(69/80)和19%(15/80),没感觉的分别占14%(11/80)和69%(55/80),产生疲劳的分别占0和12%(10/80)。结论:健美操教学实验后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健美操理论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而实践课则不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同普通学生下腰痛的发病情况,了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下腰痛的发病情况。方法:于2004-09/10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03级学生进行调查,并以2003级其他非体育专业学生为对照。问卷是在参考国外相关下腰痛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编订的。调查基本情况、训练年限及每周的专项训练时间。结果:向民族传统体育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份,向普通系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①套路班在训练年限和训练时间方面均长于散打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7.2±3.2),(4.4±1.5)年;(5.9±1.8),(3.9±1.3)h/周,P<0.05]。②散打班学生曾经发生下腰痛的发生率高于套路班及普通班(分别为87.5%,62.8%,51.0%,P<0.05)。散打班学生调查前1年内和1周内下腰痛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班,分别为(62.5%,45.0%;35.9%,19.0%bP<0.05)。结论:下腰痛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中出现较多,其中练习散打学生的下腰痛发生率高于练习套路者及普通专业学生,这可能与散打对抗性较强,以及其技术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体育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心肺功能测试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武术运动对体育院校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心肺功能的差异。方法:于2004-03/07选择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科研所的大学生志愿者60名进行心肺功能测试。均为男性,身体健康,自愿接受测试。对照组:非系统参加体育运动的普通院系健康大学生12名。体育教育专业1组:体育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12名;体育教育专业2组: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12名;民族传统专业1组:民族传统专业一年级专修武术套路二级运动员12名。民族传统专业2组:民族传统专业四年级专修武术套路二级运动员12名。测试前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5组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无差异(P>0.05)。运动强度采用改良Bruce方案,每级运动3min,无间隙自动升级,运动中连续心电监护并记录心电图和心率,同时收集受试者呼出的气体,测出吸氧量和肺通气等。根据参数推算出心输出量[Q=2.9 5VO2(L/min)]。结果:60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安静时民族传统专业1组、民族传统专业2组、体育教育专业1组和体育教育专业2组受试者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72.6±6.3),(77.4±5.1),(72.2±5.9),(82.7±8.6),(90.2±9.1)次/min,P<0.05],最大心输出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5±2.8),(19.5±2.0),(19.9±1.8),(18.5±1.4),(16.8±1.2)L/min,P<0.01]。体育教育专业2组安静时心率明显高于体育教育专业1组,最大心输出量明显低于体育教育专业1组。②体育专业两组的最大吸氧量、最大通气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最大吸氧量:(3.4±0.2),(3.2±0.3),(2.8±0.8)L/min;最大通气量:(112.8±10.1),(107.3±8.8),(99.1±8.6)L/min;运动时间:(18.1±1.1),(15.3±1.8),(13.7±1.8)min;运动强度:(6.0±0.4),(5.1±0.5),(4.6±0.6),P<0.05]。体育教育专业2组的最大吸氧量、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均低于体育教育专业1组(P<0.05);体育教育专业2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均明显低于民族传统专业2组[运动时间:(15.3±1.8),(17.3±1.1)min;运动强度:(5.1±0.5),(5.7±0.6),P<0.05]。结论:随年级的升高,不同体育专业学生的心肺功能有所下降。武术运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民族传统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心肺功能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运动损伤相关因素分析:理科大学生568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目的:设计、对象:学生。运动过程中如不能使机体的运行保持在良好的运动状态下,结果将导致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了解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损伤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时间及地址:调查分析,实验于2006—12在四川理工学院完成。选择2006年四川理工学院二、三、四年级在校本专科生共568名,平均年龄19.6岁,其中325名男学生,243名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和实地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进行调查。发放调查表共630份,回收609份,回收率达96.67%。弃去有漏填、明显前后矛盾的问卷共41份。主要观察指标:调查上述人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致伤项目、损伤部位、发生场合、发生时间和损伤类型。结果:从随机抽样调查的568份有效问卷得知,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是57.7%,体育生损伤率最高(87.5%);致伤项目篮球居首位;损伤主要发生在室外硬地;损伤部位多见于膝关节、距小腿关节、手关节等;课外活动是损伤的主要场合;损伤类型以扭伤、擦伤、拉伤、挫伤为主。结论:学生运动损伤与特殊专业、运动项目有关,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是造成损伤的原因,针对原因加强教育、管理是避免运动损伤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学院和体育系从事专业运动训练的学生比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性损伤率要高得多。随着比赛对抗程度的明显增强,导致运动性关节损伤有上升趋势。四川省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病率为75.75%,在运动性损伤中,关节损伤时有发生,严重的关节损伤后可能要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才可以达到修复。人工关节置换可以基本符合运动损伤后关节功能恢复的生理要求,保持原关节的大部分活动度,恢复后大部分功能良好,而且假体来源不受限,无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目前本院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受伤原因和残疾程度现状,探讨相关因素对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致残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法收集影响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因素,然后从受伤原因、是否昏迷、受伤部位保护、运送工具、急救时间、急救医院等级以及首次脊柱脊髓手术时间等方面,设计《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致残程度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表》,培训调查人员,对2010年10月~2011年3月在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260例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访谈调查。结果 260例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07例(41.2%),坠落伤69例(26.5%),砸伤60例(23.1%),体育伤6例(2.3%),其他18例(6.9%);脊髓损伤程度与损伤水平为:完全性截瘫41.15%,完全性四肢瘫25.38%,不完全性四肢瘫18.08%,不完全性截瘫15.39%。受伤原因在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各自两个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水平在不完全与完全损伤程度两个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是否昏迷、运送过程中对受伤部位的保护、二次运送在不完全与完全损伤程度两个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现场保护情况、运送工具、急救时间、急救医院等级以及首次脊柱脊髓手术时间在不完全与完全损伤程度两个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影响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的因素可能既与受伤原因直接有关,也与伤后不能对受伤脊柱脊髓进行有效保护、早期二次运送救治比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及其诱发因素。方法: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502名专业运动员和701名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病率存在有明显的项目差异,以中长跑项目最高(62.2%),且专业运动员和体育专业学生组之间没有明显区别(P&;gt;0.05);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生与运动强度、性别、饮食、疲劳、心理和运动后补水等因素均有关;运动性胃肠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意和恶心等形式。结论:运动性胃肠综合征发病范围较广、频率较高,已成为影响运动员正常训练和比赛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动对大学生运动员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05-03/06选择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366人为运动员组,每周进行大负荷运动训练5d以上,每天至少两课时(90min),训练年限两年以上;对照组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102名,每周上体育课(适度运动)两课时(90min)。两组的年龄、身高、体质量等无差异显著性。比较两组学生静脉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结果468名学生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红细胞计数:运动员组低于对照组[(4.55±0.86)×1012L-1,(4.82±0.42)×1012L-1,P<0.05]。②血红蛋白水平:运动员组低于对照组[(132.42±7.68),(140.01±6.89)g/L,P<0.01]。③男生运动员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比对照组低5.4%,5.2%,女生运动员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比对照组低6.3%,5.4%。结论大强度运动可使大学生运动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且对男女运动员具有相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