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的表征与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正确评价医用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探讨科学且实用的测量、估算与评价各类诊断所致受检者剂量的相应方法。方法:从便于电离辐射剂量学分析角度出发。将各种医用X射线诊断分类为普通X射线检查、数字X射线摄影、乳腺X射线摄影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比分析各类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各种表征量及其相应的直接测量或利用相应模式来推算的方法。结果:各类医用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剂量的表征量目前大都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来得到,但即便辅助以各种模体,也只能准确测量出特定条件下的表征量,另外直接测量工作费时且费用高;利用有关参数建立的数理模式不仅可较方便推算各种诊断类型的辐射表征量,同时它们还可用于估算与辐射风险直接相关的受检者的有效剂量;后者更适于用来开展大规模调查和评价群体剂量及其相应的辐射风险。结论:准确评价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是医学物理领域颇为重要的课题,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辐射剂量评价模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用X射线摄影所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的估算模式,为掌握受检者与患者的剂量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目前已有的普通X射线摄影和数字X射线摄影两大类医用X射线装置中涉及到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估算的研究论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相应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探讨,比较各类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结果:普通X射线摄影估算模式的数学模型简单,计算便捷,但相应的曝光参数获取不易,且由于模型相对简化,可能因机型、照射野、受检者及其他摄影条件的差异,导致估算时产生较大的偏差。数字X射线摄影估算模式则不需要进行多余的测量及记录,可根据每次摄影后系统给出的曝光指示值或者DAP值来推算出受检者的入射体表剂量,但在该类方法中,受检部位厚度的不确定性会致使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目前现存的用于估算医用X射线摄影所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的模型仍存在较大差异和不足,其中数字X射线摄影估算方法有较大应用前景,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在静脉肾盂造影应用中以满足图像诊断质量和X射线曝光参数(kVp、mAs)的优化组合,使X射线剂量控制在最低,降低被检者的有害X射线辐射量。方法对3组不同体型厚度(18cm、22cm、26cm)的被检者,对每组分别以常规摄影条件,增加kVp、降低mAs进行摄影。以kVp与mAs组合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要求,剂量最低的参数作为最优参考曝光参数。用体模替代3种被检者体型厚度,用同样摄影曝光参数,分别测量体表、体后及有关被检者器官组织的吸收X射线剂量。结果与常规摄影相比,被检者的X射线吸收剂量平均降低了31.97%,面积乘积剂量平均降低了34.57%,有效剂量降低了33.98%。结论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用CR成像技术与投照参数优化组合,对降低被检者的X射线吸收剂量是行之有效的,为其他投照部位用CR或数字X射线摄影(DR)数字成像参数优化组合研究提供了指导性的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床旁X射线摄片的图像质量,对现有移动X射线机GEAMX-4Plus进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改造,由原来影像板(IP)成像再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扫描获得图像的方式改为DR直接摄片。方法以移动X射线机为基础.配置Pixium3543无线平板系统.设计基于该平板的数字摄影操作平台系统和曝光同步控制系统。结果DR改造后,移动X射线机可以正常使用,性能稳定,图像质量较以前CR模式得到大幅提高,获得临床认可。结论数字化x射线摄影改造既使原有移动X射线机得到充分的利用,也使床旁摄片质量、临床诊断及时性、准确度等方面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归纳总结减少儿童X射线CT检查所致受检者辐射剂量的方法,为降低儿童接受X射线CT检查的辐射危害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针对X射线CT检查所致儿童的辐射剂量,通过调研相关文献,基于各自研究的目的和原理,归纳总结降低儿童受照剂量的方法。结果: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能根据儿童受检者体型自行改变管电流,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能根据预先设定的影像质量水平并结合X射线在受检者的衰减自动选择管电压,这两种技术均能自动降低个体的受照剂量;先进的影像重建技术可减少低剂量扫描影像的噪声,间接起到降低个体和群体的受照剂量;非扫描区的合理屏蔽也能有效降低个体和群体的受照剂量;制定剂量参考水平有助于优化X射线CT检查扫描参数,起到降低群体受照剂量的作用。结论:可结合儿童受检者的体型、扫描部位以及X射线CT机的性能,综合运用自动管电流或管电压调制技术、影像重建技术以及屏蔽防护等多种方法,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童X射线CT检查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屏蔽防护法屏蔽和降低乳腺X射线摄影中散射辐射对受检者甲状腺及乳腺所致辐射剂量的方法,并对其采用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试验研究。方法: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DR)中,随机选取30例乳腺X射线受检者,采用本中心新研制的0.5 mm Pb铅橡胶甲状腺-乳腺防护衣对受检者进行屏蔽。采集数据方法:在防护衣内侧和外侧分别各放置一组LiF(Mg·Cu·P)热释光剂量探测器,在同一检测条件下进行照射后,分别测量甲状腺-乳腺防护衣内侧和外侧两组入射空气比释动能数值。结果:防护衣内外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护衣对甲状腺的防护效率为(99.25±0.99)%,对侧乳腺的防护效率为(99.17±1.03)%。结论:甲状腺-乳腺防护衣可以降低甲状腺和乳腺在X射线摄影时的散射辐射,并且屏蔽防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数字X射线摄影机床边胸部摄影时周围散射线量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移动式数字X射线摄影(DR)机床边胸部摄影时照射野外的散射线辐射剂量。方法采用移动式DR机,用80kV、240mA、10ms和110cm焦-片距,垂直照射胸部体模,将测量仪分别放在360°均等分的8个角度、距照射野外1m和2m处,共测16个点。结果在0°和180°2m远距离处,测量仪上散射线量指示值最大,均为0.014μSv。在90°和270°2m远距离处最小,分别为0.011μSv和0.010μSv。结论一次移动式DR床边机胸部摄影,如患者和工作人员距照射野外2m远,其散射线辐射剂量低于人体7min所接受的自然本底照射剂量,不会产生危害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在鼻骨侧位X射线摄影中利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获取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研究。方法利用人体模型进行常规的鼻骨侧位摄影,然后固定千伏值,在原有的mAs值上分别降低0.4、0.8、1.2 mAs进行摄片,再将降低剂量的图像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处理,比较不同图像对于满足诊断的需要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常规摄影技术得到的图像需反复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显示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与软组织;降低0.4、0.8 mAs,虽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但是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可在同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鼻骨与邻近软组织结构,同时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1.2 mAs,不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降低,而且无法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使图像达到满足诊断需要。结论采用DR组织均衡技术不仅能将密度、厚度不同的鼻骨及邻近软组织在同一副图像上清晰显示,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辐射剂量高于其它X射线检测。因为剂量累积效应会导致较高的致癌风险,因此降低剂量成为当前CT技术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降低剂量的手段主要有降低管电流和增加探测器排数,但受相关因素制约,进一步降低剂量面临较大困难。本文提出一种基于X射线衰减水平的自适应非均匀采样方式,通过减少在高管电流区域的投影次数来降低剂量,并引入基于压缩传感的POCS—TVM算法从欠采样数据中恢复CT图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剂量。结论基于压缩传感理论的CT剂量降低方法可以在保证重建图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有利于受检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在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中的图像质量,监测相应辐射剂量,比较两种X线机在CR摄影中的适用性。方法使用工频X线机和中频X线机摄取2~3岁小儿胸片共28例,分析图像质量,监测辐射剂量;并对两种X线机高压输出及IP对X线吸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同工频X线机相比,中频X线机更易获得优质图像,且降低了辐射剂量。结论在CR应用中,中频X线机比工频X线机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数字X线摄影(DR)系统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探讨DR机的优越性。方法分别使用DR和计算机X线摄影(CR)对40例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每组20人。再将所得图像随机分为2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和2名技师采用单独影像观察和比较影像观察的方法,分析CR和DR的影像质量,评价CR和DR摄像系统对图像显示的清晰程度。结果结果显示对DR的影像判断结果评分高于CR;DR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低噪声特性,且通过摄片条件的调整,降低了kV和mA值,可减少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同时不影响诊断。  相似文献   

12.
影像科进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已有学者对优质胸部、腰椎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DR干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进行了研究[1~4]。但是还没有学者对优质胸椎DR干式激光图像密度标准进行研究。按随机化原则选取100例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数字X射线摄影(DR)技术在全脊柱摄影中的应用.方法 在用DR对脊柱分段摄影的图像基础上,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图像拼接软件进行人工拼接处理,同时全景显示人体脊柱的形态.结果 经过几十例试验,图像效果优于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在临床上被采用.结论 利用DR做全脊柱摄影完全可行,而且不仅可以看大体结构,还能观察局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动曝光控制(AEC)技术在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中的应用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AEC技术和根据经验设置曝光条件法,分别采集50张胸部后前位X射线图像,分为2组。试验组使用AEC技术: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9-81岁,平均年龄43.6岁。对照组使用手动选择曝光条件: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5.3岁。记录每次成像的曝光指数(EU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E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51.00vs1961.80,P〉0.05),且绝大多数图像质量都在可诊断范围之内。但AEC技术EI的标准差较小.说明AEC技术能更精确地控制曝光量。结论AEC技术可以减少因曝光量不足引起的图像质量下降.也可以避免因曝光过度而产生不必要的患者辐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移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与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胸片各200张,对2种摄影方式所摄胸片的图像质量及胸内各结构的显示进行对比研究。移动CR和移动DR各200张床旁胸部摄影胸片,以其CT检查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将两组床旁胸片显示的病灶清晰程度分为清晰、可见、模糊、隐约可见、未见5类。统计2组的例数,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图像质量:移动C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的甲级片率69.0%,乙级片率24.5%,丙级片率5.0%,废片率1.5%。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的甲级片率83%,乙级片率16%,丙级片率1%,废片率0。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所得胸片对胸内各结构的显示率移动CR低于移动DR。对病灶的显示能力:200张移动CR胸片中,126例行CT检查,67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移动CR能显示64例,3例未见病灶。200张移动DR胸片中,108例行CT检查,53例CT所显示的病灶中,移动DR能显示52例,1例未见病灶。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33和0.918。结论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胸部摄影,移动DR摄影的影像质量、对胸内结构的显示及对病灶的显示能力均优于移动CR,在床旁胸部摄影中移动DR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分型及压迫厚度对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影响,探讨不同乳腺分型和压迫厚度同AG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患者400例,均为女性,年龄21~72岁,中位年龄46岁。采用美国Hologic Selenia Dimensions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全自动曝光控制模式下摄影所获得的400例乳腺片,回顾性分析不同的乳腺分型、不同的压迫厚度与AGD的关系。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CR)分型为脂肪型、少量腺体型、多量腺体型、致密型。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乳腺分型、不同压迫厚度患者的AGD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乳腺分型、不同压迫厚度及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AGD的关系。结果乳腺X射线摄影AGD随乳腺厚度增高而增高,随着乳腺密度分型由脂肪型、少量腺体型、多量腺体型到致密型逐步升高,AGD也随之升高。结论乳腺AGD与乳腺的压迫厚度和不同乳腺分型有着密切关系,有利于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优化的曝光参数,以最低的辐射剂量获得最优质图像。  相似文献   

17.
数字X射线摄影探测器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X射线摄影是未来医学影像发展的方向,而探测器是其中关键部件。目前探测器主要分为以下三种:CCD、间接平板式和直接平板式。通过对探测器的构造原理的分析、技术性能的比较,能够正确地评价和认识理解数字图像及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婴幼儿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的源像距(SID)与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先进行仿真胸部体模(成都剂量体模)实验性曝光,采用同一管电压(65 kVp)和不同SID进行曝光组合,记录每次曝光的毫安秒(mAs)、单位面积剂量: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婴幼儿胸部DR,收集2008年5月~2010年5月初次人院的50例婴幼儿行胸部DR(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个月~2岁,平均年龄10个月),住院期间复查1次作为对照,初检组均使用110cmSID,复检组均使用90cmSID进行DR胸部摄影.由3名资深影像学专家对获取的100幅图像质最进行评判,评判结果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使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和t检验.结果 100例初检及复查婴幼儿的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P>0.05);而不同的SID曝光的面积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胸部DR的不同SID,其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90cmSID在婴幼儿胸部DR中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X射线摄影与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疑有骶尾骨病变患者214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116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43.2岁。先后进行常规X射线摄影和DTS,比较两种成像技术获得的骶尾骨图像质量。结果 DTS诊断,骶尾骨骨折患者121例,骶尾骨脱位患者27例;常规X射线摄影诊断,骶尾骨骨折患者91例,骶尾骨脱位患者31例,漏诊45例,误诊9例。DTS的图像优秀率高达93.0%,常规X射线摄影技术中的图像优秀率为50.0%。DTS图像比常规X射线摄影图像的清晰度高、对比度明显。常规X射线摄影像图像骶尾骨结构显示不清晰,难以确定骨折或脱位,易发生漏诊。结论 DTS可以多方位、多层面地获得清晰度高、对比度明显的骶尾骨图像,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后处理技术对传统眼球异物X射线定位片进行绘制,使之成为带有模拟眼球的X射线定位片.方法 自2007年以来共利用DR后处理技术对39例眼球异物患者进行了模拟眼球的绘制和测量计算工作.结果 39例眼球异物患者中的37例患者进行了异物摘除术(另外2例球外异物未做手术),定位诊断符合率达到100 %.结论 充分开发和利用DR设备中的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就能给临床提供带有更多诊断信息的X射线片,为临床眼球异物的取出手术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