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潭月  黄丽君 《护理研究》2007,21(32):2990-2991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日门急诊输液达1000多人次,输液室护理人员少,任务繁重,护士工作量不可预见。为了进一步完善门急诊输液室的工作流程,消除病人排长队等待输液的焦急心情,提高工作效率,2006年11月对门急诊输液室进行了改造,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输液配制中心,优化门急诊输液程序和管理。现介绍如下。1输液流程将输液室按功能划分为接药区、配置区、输液区。输液流程:病人交药、刷卡→药剂师审核(输液室配药剂师1名)(核对1)→排座位→打印药签→护士排药(传递)→配置(核对2)→送至护士站→护士查收(核对3)→病人注射→输液完毕→计算机…  相似文献   

2.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优化急诊输液室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急诊输液程序,提高急诊科输液管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方法运用医院信息系统改进门急诊输液室工作流程及管理。结果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的工作效率。结论采用医院信息系统,优化输液室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门急诊输液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5月~2009年5月门急诊输液的37 6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2009年7月~2010年7月门急诊输液的43 25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使用RFID门急诊输液系统输液。RFID门急诊输液系统是我院与台湾富士康公司合作,研发、应用门急诊RFID输液系统,再造门急诊输液流程,并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建立健全监控、考核制度,确保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生姓名差错、输错或换错液体7例,发生提前拔针造成患者再次穿刺26例,漏输1组或2组液体6例;试验组应用RFID门急诊输液系统后,无输液护理差错发生,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工核对所需时间为(51.4±3.2)s,患者排队等候时间(从患者排队取药交费至输上液体)为(120±27.4)min;试验组人工核对所需时间为(15.1±2.4)s,患者排队等候时间为(90±6.4)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生未做皮试行静脉穿刺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投诉率由应用前的14次降至2次,服务满意率由应用前的79.8%上升至92.4%。结论:RFID技术在门急诊输液中的运用有效解决了我院门急诊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优化了输液流程,值得推广使用,各医院可结合实际情况对系统维护、更新,确保门急诊输液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潭月  黄丽君 《护理研究》2007,21(11):2990-2991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日门急诊输液达1000多人次,输液室护理人员少,任务繁重,护士工作量不可预见。为了进一步完善门急诊输液室的工作流程,消除病人排长队等待输液的焦急心情,提高工作效率,2006年11月对门急诊输液室进行了改造,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输液配制中心,优化门急诊输液程序和管理。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运用计算机技术完善门急诊输液室工作流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前,我们对东方医院的门、急诊输液室进行了改建,配制患输液在百级层流的无菌环境下进行。为了进一步完善门急诊输液室的工作流程,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引导我们为让患少站着排一分钟的队;让护士少走一步多余的路、少抄写一张输液单,即为患、为护士提供良好服务积极思索。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我们提升人服务质量的愿望。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整门急诊输液室布局,增设输液接待处和皮试观察区。输液区分为成人输液区、儿童输液区和床位输液室,3个输液区的座椅和放置输液袋的篮筐分别为蓝色、粉色和白色,利于区分和辨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的实施效果,对实施前后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和综合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前后的有效调查问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后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显著缩短(P 0. 05),综合满意度显著提高(P 0. 05)。结论门急诊输液室实行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移动信息系统技术优化输液流程对门急诊输液室的质量管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我院门急诊输液室应用移动输液系统后,填写完整的患者满意度表和护士满意度表各90份作为观察组,从2011年抽取应用传统手工输液系统时患者满意度表和护士满意度表各90份作为对照组,并抽取当时的质控评分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质控评分较高(P<0.05)。结论移动输液信息系统技术可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缩短患者等候输液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基层门诊输液室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奇剑 《护理与康复》2011,10(5):426-427
分析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加强输液流程环节管理,进行流程优化和重新设置,在完善配液室内部结构的基础上落实分工配合制、三方核对签名制、药物寄存制、反问姓名制、巡视记录签名制、值班长制等护理制度。使门诊配液室的内部结构改善,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患者等候输液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输液室的输液护士能接受的最大工作强度和患者能接受的最长等待时间,运用排队论模型对医院输液室的输液护士配置进行研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工时测量法和排队论模型,计算门诊输液室排队系统中的各项运行指标,结合输液护士能接受的最大工作强度和患者能接受的最长候诊时间等调查结果,得出合理的输液护士配置数量。结果医院门诊输液室输液护士能接受的最大工作强度为0.60~1.00(0.82±0.19)ρ,患者能接受的最长等候时间为2~60(13.28±9.31)min,门诊输液室工作日上下午分别配置3名和2名输液护士较为合理。结论利用排队论模型可以较好地优化门诊输液室人力资源配置,为提高服务效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风雷  张淑花 《全科护理》2012,10(28):2641-2642
介绍细节管理在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细节管理理念引入门急诊静脉输液流程,实行弹性排班、预约输液服务、分级分区管理、双人核对制度、病人安全教育,以方便病人,缩短输液等候时间,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门诊输液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六西格玛五步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门诊输液室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通过调查分析,确定门诊输液流程中的质量关键点,采取相应措施对影响满意度的排队等候时间较长及护士交代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不到位的关键因素加以改进,并与改进前进行比较.[结果]病人对排队等候满意度由改进前85.4%提高到改进后的96.0%,护士交代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满意度由89.2%提高到95.3%.[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了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并且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意识,满足病人对用药知识的需求,提高了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便捷、高效、安全、合理的门急诊输液流程,以提高门急诊护理质量。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流程再造前门急诊输液患者500例和2011年4月流程再造后门急诊输液患者500例,以及门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25名,对实施流程再造前后患者就诊至输液各环节的等侯时问、患者对输液过程满意度、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所用时间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流程再造后所测得患者各环节等候时间及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所用时间均低于流程再造前,患者及护理人员各项满意度均高于流程再造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再造后的输液流程更符合便捷、高效、安全、合理的标准,有效提高了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信息化输液管理系统在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改变原来人工操作的模式,采取电脑取号等候方法,以医院的HIS系统为支持平台,掌上电脑PDA以及无线网络、条形码扫描等技术,实行输液管理信息化,增加了护士输液核对便捷性和有效性。结果 减轻病人站立等候交药的不便,改善了输液室的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差错发生。结论 信息化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病人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提升了服务质量,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准确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门诊输液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六西格玛五步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门诊输液室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通过调查分析,确定门诊输液流程中的质量关键点,采取相应措施对影响满意度的排队等候时间较长及护士交代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不到位的关键因素加以改进,并与改进前进行比较。[结果]病人对排队等候满意度由改进前85.4%提高到改进后的96.0%,护士交代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满意度由89.2%提高到95.3%。[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了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并且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意识,满足病人对用药知识的需求,提高了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为配合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门诊输液病人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们设计了门诊患者输液流程,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输液流程设计患者凭我院医生处方划价交费后自药房取药→至输液大厅→输液大厅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并当面清点核对患者的药品、处置票及发票→核对无误后收下患者当天输液用药品(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应询问过敏史,忌空腹注射,换批号的药品应重新做皮试)→编输液序号后告知患者,并安排患者就位等待→认真仔细配制药液,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技术规范→选择合适静脉后穿刺,见回血后用胶布固定牢,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反应立即告诉护士→输液过程中护士勤巡视观察,及时更换空输液瓶→患者输液结束时,护士应及时拔针并同时告知患者下次输液时间及注意事项→护士将患者送出输液大厅。2应用将输液流程在门诊大厅及输液大厅的显著位置各悬挂一幅,使门诊输液患者了解我们的工作流程,增加理解。要求输液大厅每一位护理人员都熟知流程并按流程要求执行:热情接待患者,核对认真仔细,操作严谨规范,按先后序号安排患者输液,勤巡视观察,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主动提供微笑优质服务。科室护士长做好巡查、指导工作,确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线网络移动输液系统对优化门诊输液管理流程,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运用护士记录的方法,分析比较2种输液流程穿刺护士一针见血的人数及患者的等候时间。结果与传统模式相比,优化输液流程后患者等候时间缩短,穿刺一针见血成功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门诊输液管理流程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值得在门诊输液室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门急诊患者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预后难以预见[1]等特点,通过本调查了解门急诊护士静脉输液过程评估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并弥补输液过程中的不足,建立输液评估制度与管理,提高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系数,确保静脉输液安全,减少护患纠纷,减轻护士心里压力。方法 选取我院门急诊输液中心、急诊抢救室、急诊暂观室在岗注册护士45名,通过问卷调查从患者评估,治疗评估和药液评估三方面了解护士静脉输液过程中评估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急诊科室的患者在逐年增加,输液量大幅度增多,输液室的护理工作量不断加大,护士在患者评估、治疗评估和药液评估方面处在较低的水平。 结论 门急诊护理人员输液中的评估存在较大欠缺,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门急诊的输液评估制度与管理,规范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严格执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从根本上规避静脉输液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8.
输液区流程再造的实践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区是门急诊各科病人接受门诊治疗的主要部门。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甲医院,日门急诊量平均约5《XX)人次。由于病人集中,工作量大,造成病人输液排队,等候时间长,容易产生护患冲突及医疗隐患。针对这种情况,于2(X)3年底扩建了输液区,对输液区的工作流程进行了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作为护理干部保健工作的延伸服务,为解决离退休干部对普通门急诊输液室安全隐患大及服务满意度低的问题,在老年科病房内开辟门急诊患者专用输液室,用以缓解日益增长的矛盾。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前来输液的463人次的输液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科输液室患者各项得分:满意度、输液等候、应答率、投诉率均优于门急诊输液患者(p<0.05)。讨论 通过老年科输液室的开设,改善输液环境,减少输液等待时间,提供便民特色服务,保证输液过程安全、高效、便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率。  相似文献   

20.
临床配药通常采取的工作流程是:分组摆药→核对→核对配药。许多时候因为病人病情需要连续输液,用药品种多,而护士各班次流程不同,配药的工作流程中的各种程序通常在不同的班次完成。长期以来因为缺乏一种很好的摆药容器,负责摆药的护士在摆药过程中一般都是准备一个盒子或是其他容器将需加入的药物放置在里面,然后摆放在所需要配人的输液瓶旁边。负责配药的护士经过核对后再配制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