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鼠类抗药性,对于药物灭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提高我国鼠类抗性监测质量,经请示中央爱卫办和媒介生物学及控制专题委员会同意,于1987年10月27日至11月10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了鼠类抗药性监测方法训练班。这次训练班由鼠类抗性专题组的牵头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  相似文献   

2.
港口鼠类为害比较严重,但港口鼠类的研究目前尚少报道,至于创建“无鼠害港口”的报道还没有见到,本文仅就大连创建“无鼠害港口”进行鼠类研究的情况作一报道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门头沟灵山地区鼠种群落构成。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鼠类种群数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群落构成进行分析。结果共计捕获鼠类12种286只,底部灌木丛中捕获鼠类5种81只,鼠类群落为社鼠+大林姬鼠群落。中部次生林中鼠类丰富11种74只,鼠类群落为大林姬鼠+社鼠+花松鼠群落。顶部亚高山草甸中捕获鼠类7种131只,鼠类群落为棕背鲆+大林姬鼠+大仓鼠群落。结论灵山中部鼠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中部和底部鼠类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7243,顶部和底部最低,为0.4541。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三峡库区沿江口岸捕获的鼠类为研究对象,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鼠类鉴定,分析各种鼠类的分子鉴定特征。方法在三峡库区沿江口岸采集鼠类标本,并保存整只鼠体,制作标本用于形态学鉴定,采集肝脏或肌肉组织,提取DNA,采用通用引物PCR法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其他鼠类的DNA条码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共捕获4种61只鼠类,其中42份样本通过PCR扩增获得特异性COⅠ基因条带,所构建的分子进化树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但不同口岸鼠类在分子进化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分子鉴定技术能够应用于对三峡库区口岸鼠类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上海灭鼠中的一些问题作了研究与分析,内容有:1.特殊环境中的灭鼠措施;2.根据鼠类行为研究灭鼠方法,指出使用符合鼠类行为的毒饵盒能提高灭鼠效率;3.提出应该根据当地鼠类食性嗜好特点选用毒饵基质;4.研究港口、船舶巩固落实灭鼠措施后,指出鼠类入侵港口主要途径仍然是:①从外围地区迁入;②随货物或从缆绳迁入,尤以后者为主;5.城市应重视全方位的防鼠工作。  相似文献   

6.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对东灵山地区的3类生境灌丛、森林和农田中的鼠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方法:夹夜法。结果:灌丛中鼠类群落为黑线姬鼠+棕背Ping+大林姬鼠群落;森林中为大林姬鼠+棕背Ping+黑线姬鼠群落;农田中为黑线姬鼠+小家鼠+大仓鼠群落。结论:各生境的鼠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各不相同,以灌丛的最高。灌丛和森林鼠类群落间相似性指数最高。还报道了鼠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鼠类栖息地及其优势种繁殖生物学,对于控制鼠害有重要意义。因为栖息地是鼠类具体的居住生活环境,栖息地内的许多条件(诸如居住和采食地),均是家鼠生存所必需的;掌握鼠类的生活习性及繁殖规律,可为指导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国境口岸地区鼠类自然携带汉坦病毒( Hantavirus,HV)状况,为国境口岸地区鼠类防治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采集于口岸地区的鼠类样品的核酸(RNA)提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凝胶电泳分析以及核酸序列分析等过程,对口岸地区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状...  相似文献   

9.
鼠类不育技术控制鼠害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鼠类不育技术控制鼠害的历史起始于上世纪 5 0年代末期。受应用化学药剂影响哺乳动物繁殖研究和不育技术在农业控制方面成就的启发 ,195 9年Knipling[1] 首先提出了雄性不育控制鼠害的观点 ;196 1年Davis[2 ] 开展了化学不育剂控制褐家鼠数量的研究 ;196 7年Howard[3] 认为在一个限定面积的栖息地内 ,鼠类的数量取决于鼠类密度依存的各种因素 ,如食物、空间、天敌、疾病等等。当使用化学灭鼠剂毒杀时 ,大多数的老鼠会被杀死 ,但由于鼠类密度依存因素的优化 ,使得这一地区活下来的老鼠群体增长速度达到高峰 ,加之鼠类生殖周期非常短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海省海东地区鼠类种群特征。方法采用夹夜法,按不同生境调查海东地区鼠类,对生态学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海东地区共捕获鼠类427只,隶属2目6科15种,其中在针阔混交林捕获鼠类7种82只,捕获率3.90%;林缘灌丛捕获鼠类6种112只,捕获率4.53%;高山灌丛捕获鼠类7种77只,捕获率3.35%;高山草原捕获鼠类7种95只,捕获率2.94%;农田居民区捕获鼠类9种61只,捕获率2.60%;高山草原中的生物量最高,为35.95;林缘灌丛次之,为34.70;高山灌丛最低,为21.59;小家鼠及褐家鼠的肥满度在农田居民区中最高,为5.18和4.05;长尾仓鼠在高山草原中的肥满度最高,为3.80;大林姬鼠在林缘灌丛中的肥满度最高,为2.97。同一鼠种在不同生境中的生物量、肥满度各有其特点和差异。结论青海省海东地区鼠类区系构成较为混杂,降低优势害鼠的种群密度,防止鼠害发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鼠类是自然界中生存能力极强的物种,难以彻底消灭。近几年,由于胜利油田基础建设速度加快,矿区扩建,改变了鼠类生态环境,不少地域鼠种发生变化。2005年11~12月,笔者对油田北部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鼠类动态进行了观察研究。1一般情况调查区域位于东经117°10′~119°10,′北纬3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规模的城乡家鼠防治始于1956年,除四害成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灭鼠防病的意义深入人心,老鼠作为四害之首得到较好的控制。1966—1976年,爱国卫生运动陷入停顿,灭鼠工作无人过问。1976年以后,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类杀鼠剂的相继问世,毒饵的成品化、规模化进展明显,科学试验普遍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自1985年,全国家鼠鼠情监测网络和抗药性监测网络正式开展工作。2000年至今,灭鼠达标成为国家卫生城镇创建的必备条件,这一举动,大大促进了我国鼠类控制工作。在与鼠类长期的斗争过程中,逐步总结出综合治理的科学方法来控制鼠类。在完全掌握鼠类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强调完善防鼠设施,控制鼠类的食物来源,清除鼠类的滋生场所,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其中抗凝血类杀鼠剂仍然占主导地位,将鼠类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目前新的杀鼠剂研制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杀鼠剂的剂型、毒饵盒、毒饵站以及鼠类监测设备品种繁多,取得相当大进步。鼠类对抗凝血杀鼠剂抗药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从传统的摄食试验向测定抗凝血酶原时间和抗性基因检测转变。鼠类监测方法和密度控制水平、以及药效评价方法等国家标准的制定,使鼠类控制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海产鱼类养殖场(鱼排)的鼠害情况及鱼排鼠类控制的研究。[方法]采用新鲜甘薯块和鼠笼法调查鱼排鼠类构成,鼠密度及灭鼠率;用毒鼠盒法,以溴敌隆大米毒饵灭鼠。[结果]鱼排鼠类全为褐家鼠,鼠密度9.8%。经两轮灭鼠,灭鼠率达到94.0%。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种群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种群特征。方法: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在北京东灵山地区采用夹夜法调查鼠类。结果:共捕获鼠类7利568只,其中森林中捕获鼠类5种146只,捕获率为4.06%,以大林姬鼠、棕背ping和大林姬鼠为主;农田中捕获鼠类6种235只,捕获率为6.53%,以黑线姬鼠、小家鼠和大仓鼠为主。另外还报道了不同生境不同鼠种的生物量、年龄结构、肥满度、繁殖指数、性比和繁殖长度。结论:黑线姬鼠的种群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种鼠密度监测仪在鼠类监测中的优缺点。方法在可能有鼠类活动的地方布放鼠密度监测仪,监测鼠类活动。结果 2种鼠密度监测仪均可拍到了鼠类的活动照片或视频。结论 2种红外感应相机均能监测到鼠类活动。视频包含信息量大于照片的信息量,可以了解更多的鼠类生态习性、活动规律。该设备可以用于鼠密度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浦区农村地区农民鼠类防治认知水平,为全区农村地区鼠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鼠类防治认知问卷,对1 427户农户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青浦区农村地区鼠类侵害比例高达73.03%,99.51%的农民对鼠类有所了解。在鼠类卫生学方面,24.30%的农民不清楚其能传播疾病;72.52%的农户在发现后会自行处理,处理方法主要有投放灭鼠药物、使用粘捕或鼠笼诱杀处理,分别占55.74%、30.47%;不同年龄组(χ~2=47.08,P0.05)及不同文化程度组(χ~2=120.39,P0.05)在鼠类卫生学认识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青浦区农村地区鼠类认知程度较高,但防治知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为降低农村地区鼠类侵害率,可加强农村地区鼠类综合防治知识宣传及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武汉市青山区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类密度监测,每月监测1次。对2006-2012年青山区鼠情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年共捕获鼠类3种353只,褐家鼠占92.4%,为优种;小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3.1%和4.5%。密度在春、秋两季呈现2次小高峰。结论青山区鼠种以褐家鼠为主,建议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控制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绥芬河口岸鼠类的本底情况,为控制检疫传染病和人鼠共患疾病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从1999年6月~2000年6月对绥芬河口岸的鼠类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282只,隶属1目3科7属8种;鼠类种群构成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年平均鼠密度为15.67%;5~9月是鼠类活动的高峰期;3个不同的生境中,野外捕获的鼠类最多,占捕获鼠类总数的90.43%。[结论]为控制鼠传播疾病的发生,应根据绥芬河口岸鼠类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灭鼠工作,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航空器上的老鼠种类和危害及其处置方法。方法采用鼠夹、鼠笼和粘鼠板监测与控制航空器发现的鼠类,辅之以粉迹法调查鼠类活动情况。结果入侵航空器的鼠类中小家鼠比较常见;正确使用鼠夹、鼠笼和粘鼠板可成功捕获航空器上入侵的鼠类。结论航站楼鼠类的监测与控制是航空器鼠类综合管理(IPM)的重要组成部分;粘鼠板、鼠夹和鼠笼捕杀是航空器鼠类处置较理想的手段,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杀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安徽省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农村自然村、特殊行业和城镇居民区3种类型监测点各1个,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11年共捕获鼠类104只,平均鼠密度为0.49%;小家鼠(66.35%)及褐家鼠(30.77%)为优势鼠种,不同生境鼠密度农村自然村>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总体鼠密度、不同生境鼠密度均呈典型的三峰形曲线,3月出现第1个鼠密度高峰、5-6月和8-10月又出现2次高峰。结论 基本掌握了安徽省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根据鼠类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防制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